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76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docx

华工网络自动控制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单选题)闭环系统的特点不包含下列哪项()。

A.负反馈B.控制精度较低

C.可减少或消除偏差D.适应性好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系统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自动控制系统中根据某种函数规律变换控制信号,以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或静

态性能的元件是()。

A.比较元件B.校正元件

C.测量反馈元件D.执行元件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4.(单选题)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有给定输入、比较元件、控制对象、执行元件、()等环

节。

A.测量反馈元件B.积分元件C.微分元件D.比例元件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5.(单选题)火炮自动瞄准系统的输入信号是任意函数,这就要求被控量高精度地跟随给定值变

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恒值调节系统B.离散系统C.随动控制系统D.数字控制系统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6.(单选题)随动系统对()要求较高。

A.快速性B.稳定性C.准确性D.振荡次数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7.

(单选题)衡量系统稳态精度的重要指标时()

A.稳定性B.快速性C.准确性D.安全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8.(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对控制系统基本要求的是()

A稳定性;B快速性;C准确性;D预测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9.(单选题)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开环控制;B闭环控制;C复合控制;D计算机控制;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10.(单选题)实际的物理系统都是()。

A.线性的B.非线性的C.时不变的D.恒值的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11.(多选题)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A.在结构上具有负反馈通路,以求得偏差信号

B.由偏差产生控制作用以便纠正偏差

C.系统开环

D.控制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偏差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D

问题解析:

12.(多选题)自动控制系统按描述元件的动态方程分()。

A.随动系统B.恒值控制系统

C.线性系统D.非线性系统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D

问题解析:

13.(判断题)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控制过程中是否有人参与。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4.(判断题)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引入了反馈环节。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5.(判断题)闭环控制系统结构中,可以对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环节

是比较环节。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6.(判断题)控制系统的分类中,按照给定输入信号的特征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恒值控制系统

和随动系统。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7.(判断题)线性系统有两个重要特性是叠加性和齐次性。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教学模型

1.(单选题)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形式丰富,下列属于复域中的数学模型是()

A.微分方程B.传递函数

C.频率特性D.结构图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下列有关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错误的是()

A.微分方程是在时间域内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B.线性微分方程经过拉氏变换,即可得到传递函数

C.根轨迹法是建立在传递函数模型基础上的

D.传递函数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没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4.(单选题)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18.(单选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19.(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20.(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21.(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22.(单选题)结构图的四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函数方块B.分支点C.综合点D.支路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23.(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24.(单选题)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A.输入B.输出C.比较点D.方块图单元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25.(单选题)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D.求系统的根轨迹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26.(判断题)在初始条件为零条件下,系统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式变换式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

函数。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27.(判断题)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传递函数。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28.(判断题)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只有零点而无极点,可以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29.(单选题)1.描述系统静态性能的指标有()

A.延迟时间tdB.调节时间tsC.最大超调量D.稳态误差ess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30.(单选题)2、如果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只有调节时间存在,那么其TS=()时,误差范围为2%。

ATB2TC3TD4T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31.(单选题)3、关于控制系统系统的性能指标,以下不属于时域指标的是()。

A.调节时间B.超调量C.静态误差D.中频宽度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32.(单选题)4.某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则其工作在()。

A无阻尼B欠阻尼C临界阻尼D过阻尼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33.(单选题)5.已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系统属于()。

A.无阻尼系统B.欠阻尼系统

C.临界阻尼系统D.过阻尼系统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34.(单选题)6.右图各曲线对应二阶系统不同阻尼情况下单

位阶跃响应曲线,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曲线1为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B.曲线2为临界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C.曲线3为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D.曲线2为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35.(单选题)7.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型别为()。

A.I型B.II型C.III型D.0型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36.(单选题)8、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该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为()

A.50B.25C.10D.5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37.(单选题)9、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位置静态误差系数为()。

A.0B.C.10D.5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38.(单选题)10.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A.B.

C.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39.(单选题)11.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要保持稳

定的K值范围是()。

A.B.C.D.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40.(单选题)12.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A.I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B.增加系统前向通道中的积分环节个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无稳态误差的等级

C.减小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41.(单选题)13.系统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说明()。

A.系统型别B.系统不稳定

C.输入幅值过大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42.(单选题)14.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A.增加传递函数中零值极点的个数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增加微分环节D.引入扰动补偿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43.(单选题)15.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A.准确度越高B.准确度越低

C.响应速度越慢D.响应速度越快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44.(单选题)16、下列高阶系统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高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往往借助于主导极点的概念

B.闭环极点离虚轴越远,该响应分量衰减越慢

C.系统响应各分量的幅值仅与闭环极点的位置有关

D.高阶系统的稳定性不可用劳斯判据进行判断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45.(单选题)18、如果要让高阶系统稳定,需要满足所有的___都位于S平面的___半平面。

()

A闭环极点,左;B闭环极点,右;C闭环零点,右;D开环零点,左;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46.(多选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C

问题解析:

47.(多选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C

问题解析:

48.(判断题)特征方程最靠近虚轴的根和虚轴的距离表示系统的稳定裕度,越大则系统的

稳定性越低。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49.(判断题)可通过增大系统开环放大系数或增加开环传递函数中所含积分环节的数目来实现

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但同时会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坏。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0.(判断题)在高阶控制系统中,当引入极点与主导极点模比<5时,实数极点对动态响应影响可

以忽略,即可当成非主导极点。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1.(判断题)控制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比例加积分加微分(PID)控制()。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2.(判断题)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全部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3.(判断题)劳斯稳定判据的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各项系数均为正,以及劳斯表第一列系数均为

正。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4.(判断题)如果高阶系统稳定,那么其闭环极点的负实部绝对值越大(离虚轴越远),其对应

的暂态分量衰减越快。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5.(单选题)17.以下属于比例加积分(PI)控制的优点的是()。

A.反映e(t)变化趋势

B.在e(t)未出现前,发出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

C.有助于系统的稳定性并抑制过大超调

D.引入开环零点,改善系统稳态性能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56.

(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57.(单选题)系统根轨迹起点为()。

A.开环极点B.闭环极点C.原点D.零点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58.(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59.(单选题)有关分离点与会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是()。

A、分离点与会合点一般是实数或共轭复数对

B、若实轴上两相邻极点间存在根轨迹,则这两相邻极点间必有分离点

C、若实轴上两相邻零点间存在根轨迹,则这两相邻极点间必有会合点

D、若实轴上根轨迹处在开环邻零点和极点之间,则二者之间必定有分离点和会合点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60.(单选题)若系统仅具有两个开环极点和一个开环零点,则根轨迹是()。

A、圆弧B、直线

C、无法确定D、圆弧或直线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61.(单选题)某系统的根轨迹条数为3条,其开环传递函数的分母阶次为8,分子阶次为()。

A1B3C5D7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62.(单选题)增加一个开环零点,对系统的根轨迹的下列影响正确的是()

A、根轨迹曲线将向右移动,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B、不改变根轨迹渐近线的条数、倾角和截距

C、改变根轨迹的分支数

D、改变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63.(单选题)增加开环极点后,根轨迹会向()偏移。

A左;B右;C上;D下;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64.(多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D

65.(多选题)根据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根轨迹是连续变化的曲线或直线;

B.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传递函数无关;

C.根轨迹以开环极点为起点,以开环有限值零点或无穷远处为终点;

D.相邻两开环极点之间存在根轨迹则这两相邻极点间必有分离点。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CD

问题解析:

66.(多选题)增加一个开环极点,对系统的根轨迹有以下影响()。

A、改变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B、改变根轨迹渐近线的条数、倾角和截距

C、改变根轨迹的分支数

D、根轨迹曲线将向左移动,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C

问题解析:

67.(判断题)根轨迹是指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中某一参数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根平面上所走过的

轨迹。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8.(判断题)s平面上满足相角条件的点,必定同时满足幅值条件。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9.(判断题)增加开环零点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是不利的。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0.(判断题)开环偶极子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1.(判断

题)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6.(单选题)有关频率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可以反映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性能,仅可以反映系统的静态性能

B.包含振幅频率特性和相角频率特性

C.描述的是线性定常系统的特性

D.可通过将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s用jw代替得到频率特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7.(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72.(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73.(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74.(单选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75.(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76.(单选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77.(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78.(多选题)频率特性常用的几种图示法有()

A.奈奎斯特曲线B.伯德图

C.对数幅相特性曲线D.根轨迹图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C

问题解析:

79.(多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C

80.(判断题)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是稳态输出正弦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复数比。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1.(判断题)系统伯德图的低频段反映系统精度,中频段反映系统动态性能,而高频段反映系统

抗干扰性能。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2.(判断题)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等于零分贝的频率值称为截止频率。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3.(判断

题)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装置综合

84.(单选题)在串联校正中,校正装置通常()

A.串联在前向通道的高能量段B.串联在前向通道的低能量段

B.串联在反馈通道的高能量段D.串联在反馈通道的低能量段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8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校正装置设计方法的是()。

A.滞后校正B.根轨迹法C.频率法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

问题解析:

86.(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87.(单选

题)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88.(单选题)从相位考虑,PD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分别是相位()的校正装置。

A.滞后,超前B.超前,超前-滞后

C.滞后,超前-D.超前,滞后-超前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89.(单选题)以下关于超前校正的描述正确的是()

A.提供一个负值相角,导致截止频率向左移动,降低系统快速性。

B.提供一个负值相角,导致截止频率向左移动,提高系统快速性。

C.提供一个正值相角,导致截止频率向右移动,降低系统快速性。

D.提供一个正值相角,导致截止频率向右移动,提高系统快速性。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D

问题解析:

90.(单选题)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相角是,随着频率的增大()

A.先超前再滞后B.先滞后再超前C.不超前也不滞后D.同时超前滞后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B

问题解析:

91.(多选题)根据校正装置在控制系统中位置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基本形式?

()

A.串联校正B.并联校正C.串联-并联校正D.复合控制校正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

问题解析:

92.(多选题)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有几种?

()

A.频率法B.波特图法C.根轨迹法D.计算机辅助设计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CD

问题解析:

93.(多选题)常用的校正装置包括()

A.超前校正B.滞后校正C.超前-滞后校正D.滞后-超前校正

答题:

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

ABD

94.(判断题)超前校正又称为积分校正,可由无源超前网络或有源超前网络组成。

()

答题:

对.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