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025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docx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

无线TVB与亚视ATV的恩怨史

香港的电视剧一向是“香港制造”品牌中最有口皆碑,历久不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20多年来香港电视剧和众多明星的不断输出,也令一直藏于幕后的电视台成为华人观众津津乐道的造星工厂”除去北京的CCTV以外,无线和亚视算是华人观众中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台品牌,亚视从

1956年4月正式启播,一直独领风骚,可自1967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TVB,当时利孝和是第一大股东,也是TVB的首任董事局主席,而邵逸夫的主力,还是放在邵氏影业。

两台便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霸战。

两个处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商业电视台因为收视率和广告商这个“万恶之源”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不停交战,即将迈向40周年大庆的无线虽然已有10年时间稳坐香港第一电视台的宝座,可随着今年初新财团和一大帮前无线高层入主亚洲电视,耗资百万的亚视新台标10月8日正式启动,以及众多新节目和前无线的众艺人的倒戈亮相,一直传闻中的亚视将用“银弹”政策挖走众多无线的一哥一姐,已经风平浪静多时的香港电视圈又再现“江湖”,一场两台之间的恶战再所难免。

虽然是平分秋色还是寡不敌众还是维持原状我们暂且不知,但相信随着两台之间的同场角力的展开,最终得益的将是广大电视观众,有介于近年来无线一家独大之后剧集、艺人水准的屡屡下降,这次无线亚视即将掀起的“电视风暴”相信将在竞争当中推进香港电视水准的进步。

香港无线电视台和亚洲电视台是香港最大的两个私营商业电视台。

回顾50多年的香港电视史,无线和亚视的争斗就从未停息过,绝对是一套比两台出品的任何电视剧都更加有看头的武侠巨著。

期间邵逸夫对TVB做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他的倡导下,于1971年开设了首期无线艺员训练班,其后这个训练班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现在仍然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

到70年代末,邵氏影业受到嘉禾影业的威胁,邵逸夫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无穷潜力,于是渐渐把主力转到电视,在这期间陆续购入大量无线

电视台的股份,成为TVB的第一大股东。

1980年无线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

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更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创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史。

亚视于

1957年5月29日成立,是香港第一间电视台。

亚洲电视原名“丽的映声”,早期以收费有线广播形式经营。

成立初期向每个用户收取25港元的月费,以当时的水平来说相当昂贵,一般市民难以负担,所以“电视”在当时的香港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1973年起改为无线免费广播,更名为“丽的电视”。

邵逸夫接任TVB后,即逢对手丽的电视(亚视)前身发动两台间的电视战.

第一战:

1980—1982《大地恩情》腰斩《轮流传》

丽的落于无线之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跟无线一样“免费入屋”,其时自然早失先机,无线已经形成惯性收视,当时无线的《欢乐今宵》家喻户晓,是香港电视史上最长寿的电视综艺节目,每个周末香港人都习惯了一家老小坐在电视机前一起欣赏《欢乐今宵》,自

电影大亨邵逸夫接任了无线董事局主席之后,便将重点放在了香港自身电视剧的开拓上。

1978年,香港另一家免费电视台佳视倒闭,台前幕后大量人才流向无线和

丽的,郑裕玲到了无线,米雪、文雪儿、魏秋桦等则随监制萧笙到了丽的。

由于无线人才充足,故接纳的佳视人不多,于是不少佳视精英流向丽的,无疑为本来人手有限的丽的奠定了人力基础,当冲锋号吹响,才见主角配角勇敢的向前冲。

1979年大获全胜的武侠电视剧《天蚕变》是这次电视战的先遣队,由萧若

元(经典电视剧《鳄鱼泪》、《大地恩情》、《大内群英》,经典电影《省港旗兵》、《法内情》、《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皆出自他的手笔)主创的

《天蚕变》创造了香港电视史上自创武侠剧的先例,当时其他武侠剧都是改编

自小说,而《天蚕变》是先有电视剧,后在观众强烈要求下编剧之一的黄鹰写成了同名小说,更火速被当时著名的邵氏电影公司改编成电影。

打破大团圆传统的《天蚕变》凭着扣人心弦的情节、扎实的动作设计和徐少强、余安安等的精彩演出迅速赢得观众青睐,首播平均有超过百万观众收看,成功打破与无线惯性收视差距,彻底打散无线当时在八点至九点时段的所播放的所有单元剧,令到无线在两周后即腰斩所有单元剧,更从片场拉回正在赶拍电影的当年首席武侠小生郑少秋,伙同赵雅芝、汪明荃、黄杏秀、陈玉莲、欧阳佩珊五花旦拍出了另一部经典武侠剧《楚留香》对阵。

《天蚕变》于香港电视史的另一重要意义是当年丽的看准了无线在晚上八至九点时段是专播一些散的单元剧,于是安排《天蚕变》于周一至周五每天连续播放,结果逼得无线不得不重新排阵,往后两家电视台都开始在周一至周五每晚播放两线剧集,这一排阵一直沿用至今。

到1980年的9月1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香港电视圈终于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无线亚视的第一次大战正式揭幕,当日晚上在黄金时间越战越勇的丽的电视推出了集全台精英筹备多时的“千帆并举展缤纷”九月攻势,一气推出三套全新的剧集,分别是乡土情浓的《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古装剧《风尘泪》以及首开先河的青春片《骤雨中的阳光》。

《风尘泪》反响一般,但《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与《骤雨中的阳光》则电中观众软肋,成功打动不少观众转台一看。

《大地恩情之家在珠江》共36集,于

80年7月17日开镜,剧情以清末民初广东香山县围村生活为背景,描绘出一段不折不断的乡土情浓。

演员包括当时的知名小生刘志荣、潘志文,花旦余安安、蔡琼辉及老戏骨张瑛、董骠等。

无线与之对阵的则是号称一王(郑少秋)五后(李司棋、郑裕玲、森森、黄韵诗、李琳琳)领衔的《轮流传》,结果《大地恩情》首周收视即过四成,而且是在无线历史悠久、多年来人人追看的七时零五分翡翠剧场时段,其后《大地》收视更是一路攀高,把《轮流传》打得落花加流水,传媒报道标题也纷纷采用“十年风水轮流传”,寓意无线收视战败。

无线阵脚大乱后痛定思痛,随后大手一挥把《轮流传》抽调到周六播映,也让《轮流传》成为无线开台以来首部被腰斩的剧集,同时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汪明荃与谢贤在剧中纠来缠去的情感加上有点新鲜有点神秘的赌术终于为无线挽回颓势,谢贤“四哥”的称谓便来自《千王之王》的角色,由此也可见当年《千王之王》之深入人心。

而投放于晚上九点半时段播出的青春片《骤雨中的阳光》也丝毫不逊色,虽然只是半小时的

小剧,却成功吸引到超过一百万观众追看,收视成绩全不比《大地恩情》逊色,眼见《骤雨中的阳光》大受欢迎,丽的又火速开拍续集,同样有超过一百万观众收看,比起同期播出的《大地恩情》第二阶段《古都惊雷》更受欢迎,也打破续集不会有好收视的惯例。

而当年丽的电视的新花旦陈秀雯更凭借此剧一炮而红,并和剧中的男主角林国雄戏假情真,结为夫妻。

《骤雨中的阳光》是香港电视史上青春片的开山鼻祖,对后来的青春片影响甚深,而陈秀雯与林国雄戏里戏外的甜蜜爱情,更为《骤雨中的阳光》在经典之外增加了几分八卦谈资。

《骤雨》后丽的再接再励拍了多部青春片,包括《青春三重奏》、《IQ成熟时》、《甜甜廿四味》等等,收视皆不俗。

其中钟保罗、庄静而、蔡枫华的《IQ成熟时》(81年)在8时至9时正对阵无线由黄杏秀、李琳琳、刘丹担纲的民国恩仇剧《龙虎双霸天》,迫得无线再度腰斩剧集,《龙虎》只拍了短短10集便便匆匆下档,。

《甜甜廿四味》则是张国荣与关芝琳合作的偶像剧,张国荣也算是出身于丽的,在丽的拍过电视剧唱过主题歌,但走红则是在过档无线之后。

除去上述剧集,万梓良(此君毕业于丽的艺员训练班,成名于丽的)担纲的《大内群英

1、"2》、黄元申担纲的《少年黄飞鸿》、《大侠霍元甲》等电视剧都有不俗收视。

这段时间,丽的与无线黄金时段的收视比基本都追到了4:

6,虽然曾

初尝佳绩,但1980年代丽的电视共经历3度易主。

1981年,丽的电视的英国母公司在加拿大投资洗衣厂失利,决定收缩东亚地区业务,遂于

1981年3月把丽的电视出售予澳洲财团,但由于收视率及财政问题,不出

2年股权又出现变化,商人邱德根透过旗下的远东集团收购丽的电视股权,并于

1982年9月24日正式易名“亚洲电视”简(称“亚视”。

)并对亚视进行多项改革,当中包括紧缩资源,令亚视及邱德根以“悭”字在电视界驰名。

邱德根时代的亚视台徽与邱德根旗下的远东集团标志一样,同为金钱形,而为了对应无线电视的频道名称,邱德根曾把亚视中文及英文频道命名为黄金台及钻石台。

随着“丽的”两字退出历史的大舞台,无线亚视首次电视战最后的余烟,也终于在维多利亚港的上空消失殆尽。

至1982年邱德根接手丽的,将“丽的”改名叫“亚洲电视”,也正式宣告TVB在首次电视战中赢得全胜。

其后几年无线一直在收视上占据绝对优势,男星在周润发之后捧出了“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女星则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之后捧出了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等各具特色的花旦;电视剧则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红遍华语电视圈的经典武侠巨制。

1986年大获成功的《流氓大亨》则带动了家族剧的潮流,此后家族恩怨成为港剧的一个重要品牌。

《义不容情》、《大时代》、《创世纪》都是此剧种中的翘楚。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由香港广播道搬至清水湾,89年则迎来了亚视林伯欣时代的电视战。

林伯欣出大价先后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曾志伟、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招振强、韦家辉、戚其义、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台前幕后的金装人才开拍剧集和电视节目。

面对亚视的新一轮攻势,邵逸夫率领无线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香港电视

圈的霸权。

期间无线制作了“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更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结果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也再次验证邵逸夫的独道眼光。

电视剧则包括《我本善良》、《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边城浪子》、《壹号皇庭》、《火玫瑰》、《巨人》、《大时代》等经典剧集。

《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把黎明捧到大红大紫,当时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灰网》应该是无冕影帝吴镇宇最为内地观众熟悉的电视剧;《火玫瑰》则让当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温碧霞大红大紫了一把;《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大,男主角温兆伦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是如今无线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的;《大时代》则被誉为无线九十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和无线最经典的家族剧,在前些年马亚西业与新加坡传媒选出的两个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大榜中,《大时代》都是90年代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第二战:

1990—1993林伯欣重振亚视

1989年,1989年,邱德根把亚视的大部份股权及管理权出让予林百欣的丽新集团和郑裕彤的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只保留少部份股权,而这些股权在其后亦被赌王何鸿?

旗下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购入。

在财团入主后,亚视于

1989年2月13日起进行大改革,包括更改台徽为蓝、绿、红三色丝带,并把中文及英文频道易名为本港台及国际台,林百欣再以港币2亿3700万收购邱

德根手上余下全部股权,至此,邱德根结束在“亚洲电视”长达7年的经营。

林伯欣上台后从无线挖了不少台前幕后不少人才,是迄今为止无线亚视规模最大的一次挖角战,林伯欣锐意改革奋起直追,将亚视与无线的收视比从他接手前谷底的2:

8甚至1:

9拉到了3:

7间或有4:

6甚至反超,改革大战的结果是这段时间两台涌现了不少经典电视剧。

亚视聚集了上千万的资金,首先从幕后下手,挖走了无线的几位幕后重臣梁周淑怡、汪岐等人,由这群无线核心人员指定方案以“银弹”政策向无线艺人和幕后人员进行猛攻,当时无线还没有今天规范,在很多艺人的合同上都是戏剧约并没有经理人合约,而无线之所以多次能被亚视击中的“死穴”就在于无线虽然是香港占去25%以上全港广告份额的最大商业传媒机构,也是最有效果的曝光电视台,但给予艺人和幕后人员的福利和酬劳却相当低,一般是按照月工资计算,对于新人而言在无线成名是最好的平台,但成名之后有了高知名度却囊中空空的确是不符合市场价值规律,所以一大帮艺人纷纷巢往电影圈发展,而一些尚无机会闯荡电影圈的电视台前幕后人员只能留在无线“忍气吞声”,现在有了亚视的高薪招手,这些人自然大喊一声“有了选择真好!

首先亚视打散无线原来的《欢乐今宵》班底,以高出无线三倍的酬金将沈殿霞、曾志伟、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等纳入旗下,并挖走无线金牌司仪曾志伟、何守信,随后又向戏剧组监制招手,先后成功邀得三大金牌监制分别是招振强(无线1980年经典剧《上海滩》(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的监制)、韦家辉(无线1992年经典剧《大时代》(刘青云、郑少秋)的监制)与戚其义(《金枝欲孽》、《天地男儿》、《天地豪情》、《创世纪》《妙手仁心H&皿》的监制)加盟,之后还有许多小生花旦在此次挖角风波中加入亚视,包括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邓萃雯、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一二线的小生花旦,跳槽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尤其黄日华、曾华倩都是当时无线正当红的花旦小生。

其中开心果沈殿霞更是以500万两年的天价加盟。

而黄日华原本已效力无线长达十多年,但89年《义不容情》大获成功后,黄日华在续约条件上要求无线为其加薪却遭到无线的拒绝。

无线更称《义不容情》不是黄日华一人的功劳,而是全剧工作人员的功劳。

一句话激怒这位当年“五虎将(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中唯一仍在无线的当红小生,于是在亚视的高薪诱惑下,黄日华高调加盟。

曾华倩的加盟多少和她当时的男友陈庭威有关,陈庭威在无线多拍二三线的角色,到亚视后立即担正为一线小生,知名度在无线跳至亚视的艺员中是少有的不降反升,于是他大力游说曾华倩跳槽,而曾华倩也想尝试下转变在无线剧集中的固有形象,加之亚视的薪酬也吸引人,于是三拍即合进入亚视。

和亚视约满后,曾华倩谈及她的跳槽,表示在亚视的时间知名度虽有所下滑,但所拍的两套剧集《胜者为王之天下无敌》与《银狐》却令其较早在无线拍摄的剧集更加喜爱,皆因当时角色给到她极大程度的发挥及多内心戏的演绎,让她过足戏瘾。

无线前重臣以及娱乐圈的著名经理人陈淑芬便与亚视进行合作成立了股份公司——恒星娱乐有限公司由于无线长期垄断了香港所有的歌手。

亚视的音乐节目—直无法开展。

而与恒星合作后,陈淑芬带了肥肥、张国荣、吕方、徐小凤、甄妮、邓丽君等大批歌星在亚视亮相。

令无线的“大哥”地位岌岌可危。

在大洒金钱挖角后,亚视在此场硬战中也制作了不少经典节目和经典剧集,令无线先后搞起“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同样也制作了不少经典节目和剧集。

亚视推出的经典节目包括才子倪匡、蔡澜、黄?

主持的《今夜不设防》、谐星吴耀汉整蛊路人的《吴耀汉搞搞震》以及曾志伟与林敏骢合作主持的搞笑节目《开心主流派》。

剧集方面亚视就有《还看今朝》(又名《天网》)、《胜者为王

2、3》、《银狐》、《戏王之王》、《司机大佬》、《马场风云》、《枪神》、《龙在江湖》、《92仙鹤神针》等等。

《还看今朝》聚集了大量由无线跳槽至亚视的艺员,黄日华、任达华、吴启华、戚美珍都在此剧中出现,在香港的收视一般,口碑还不错,更入选马来西亚传媒界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集100强和新加坡电视媒体评选20世纪(1970-2000)百部华语经典电视剧集。

《胜者为王1》则是这期间收视最高的亚视剧集,首播时最高曾取得21点

收视,在海外市场的出租率也创下全年高峰,同样入选马来西亚传媒界和新加坡电视媒体选出的华语电视百强。

《银狐》等剧收视在亚视来说也算不错,特别把这几部剧列出来是因为他们对内地观众的影响比较大,在不少内地观众的心中,这些剧都是亚视乃至香港电视剧里不可多得的经典,《银狐》、《戏王之王》的另一个意义是创出了双生双旦这样一个拍剧模式,在以后的港剧(包括

无线的剧集)中多有体现。

无线在这一时期也是好戏不断,包括《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我本善良》、《大时代》等等。

《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把黎明捧到大红大紫,迅速上位成四大天王之一,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

《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大,男主角温兆伦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是如今无线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的。

《大时代》则被誉为无线九十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在前文所述的两个百大榜中,《大时代》都是90年代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这次电视战中,亚视也开始着手培养自己旗下的艺员,90—93年先后三次点名力捧旗下的小生花旦,拣大家比较熟悉的说说,关咏荷、万绮雯、伍咏薇、翁虹、张家辉、陈锦鸿、吕颂贤、江华等。

说起来,亚视还真是个好媒人,张家辉与关咏荷,江华与老婆麦洁文,还有后来的杜汶泽与田蕊妮,都是在亚视相识相恋的。

而在这次电视战中跳槽的韦家辉已经转战电影,至于戚其义,如今已是无线监制金牌中的金牌了。

93年,邵逸夫再以独道眼光钦点引进台剧《包青天》,结果在香港掀起收视狂潮,备感压力的亚视不得不以重金请来剧中饰包青天的金超群火速跟风拍摄《包青天》,形成香港电视史上两台黄金时段前所未有的同内容电视剧对垒(《包青天》打《包青天》)的局面。

94年邵逸夫把亚视不少台前幕后人员挖到了无线,尤其是台前一众九位当家小生花旦全部网罗至旗下,亚视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频频靠外援诸如马景涛等艺人拍摄新剧,于是无线又进入一台独大的局面。

其中1996年无线迎来一部高收视的《西游记》,播出后轰动全港,张卫健凭这套剧成为一直红到今天的“电视红人”,这套剧在引进内地后却是褒贬不一,年龄成了明显的分界线,年轻一点尤其80后奉为经典,稍年长一点的却把这剧当作了胡编乱造的炮轰对象。

97年无线的高收视剧太多,《苗翠花》、《大闹广昌隆》、《全院满座》都接连创下收视佳绩,98年更是承接97年的势头,几乎稍好点的剧集平均收视都在30点以上,《天地毫情》、《陀枪师姐》、《妙手仁心》、《鉴证实录》都是到现在内地各大电视台还在频频重播的剧集。

那一年的亚视,如果不是林伯欣退出封小平上台,还有一个香港男士选美,几乎就没有让人记住的大事。

1998年,林百欣在台湾牵涉一宗贿赂案被扣留,

1998年7月,儿子林建岳以7亿港元价钱,把亚洲电视51%股权出售予中资商人,林伯时代正式结束,由黄保欣出任董事局主席。

本身是凤凰卫视大股东的长江制衣厂主席陈永棋成为大股东,凤凰卫视另一大股东刘长乐及另一大陆商人封小平亦拥有股权。

80年代后期入主的股东中,新世界集团及澳门旅游娱乐已于2000年完全退股,林伯旗下丽新集团仍有少量股份。

当时曾委任吴征出任行政总裁,其后改由封小平担任行政总裁。

第二次电视战,随着亚视人才的逐渐凋落也宣告偃旗息鼓。

第三战:

1999《还珠格格》席卷香江平静之下暗流涌动,99年亚视以《纵横四海》、《还珠格格》和《方世玉》向无线宣战,尤其《还珠格格》创下为亚视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更带动亚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以六比四比例反超无线,《纵横四海》是由林伯欣退出亚视后的吴征一手策划的,当日有“吴征加王晶能否救亚视”的话题。

《纵横四海》播出时,已经人事几番新了。

剧集播出时,因为有叶德娴重返电视圈、无线“师奶杀手”陶大宇能否再起风云等焦点,颇受观众关注,首周收视即有十二点,第二周再升两点,这对亚视来说,是可以敲锣打鼓的好战绩,反观无线的《先生贵性》却仍只保持27点。

《先生贵性》早于《纵横四海》播出,首先人气上就占了优势,可惜这套剧卖点是罗嘉良扮女人,虽然新颖,但罗嘉良的扮相怎么都不能让人信服,所以引来恶评如潮。

而《纵横四海》后来居上,剧集制作宏伟,开篇即显得大气,王晶的水

准仍在,加上一个叶德娴,浑身是戏,评论自然有赞无弹。

无线也终于感到压力,派上王牌剧集《刑事侦缉档案4》接档,更花费数十万大搞海陆空巡游及首映宣传。

无线早在亚视宣布与中国星合作拍《纵横四海》之时即表示要拍新一辑《刑侦》到时应战。

当时陶大宇已离巢,因此无线说要制造全新的组合,幕后全力支持赶拍。

或者是无线重视还不够,所以当《纵》剧如期播出时,《刑侦》却姗姗来迟,致使《先生贵性》成了炮灰。

可《刑侦4》的命运似

乎和《先生贵性》差不多,虽落力宣传,可播出两周,收视不升反跌,只得27点,《纵横四海》却气势如宏,收视节节上升,录得16点,到4月21日,收视已达18点。

那段日子,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在贬《刑》褒《纵》(其实《刑侦4》先天条件很好,前三辑积累了很高的人气,本辑主演古天乐又是电影电视都当红的头牌小生,只可惜加入了相当重的感情纠缠,案情退而为次比前三辑又显得苍白,奉行“拖字诀”的爱情游戏又未能耐人寻味扣人心弦,当然,也有观众被剧中的感情感动得不行)。

至《纵》的大结局,平均收视23点,最高收视25点,完全击败了《刑4》。

逼得无线为减轻《还珠格格》的压力,不得不大力宣传,指出以购片之道并非长远之际,也同时阻碍电视业的发展等等之类的特点,试图以讨战来转移人们对《还》剧的追看。

情急之下无线更在两星期内变阵三次,抽调四线剧集对抗亚视的攻势。

最后为了抵抗“小燕子”的魔力,无线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对抗《还珠2》。

《还珠》下档后,无线又以拥有香港歌坛全部歌星约的优势,抢先与赵薇签下歌手合约,同时买下她的《表妹吉祥》和《康熙微服私访》以及尚未开拍的《情深深雨蒙蒙》等剧。

更加紧制作推出了集合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吴奇隆、蔡少芬、邵美琪和郭可盈、陈慧珊等100多位知名艺员参演的《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

此一战中,邵逸夫自己也表示有看《还珠格格》。

2001年,亚视凭一个购自英国的游戏节目《百万富翁》大放异彩,收视一路攀过30点,为了消除亚视的新一轮威胁,邵逸夫花大价钱购回同类游戏节目《一笔out消》的版权,并派出金牌主持郑裕玲,最初外界对郑裕玲“恶婆“似的主持风格接受不了,弹多赞少,及后郑裕玲重新调整风格,收视逐步上扬并点据优势。

此后,亚视再无反击之力,收视连年下滑,03年邵逸夫又把无线搬至将军澳电视城,更牢牢巩固了其香江电视帝国的绝对霸主地位,当前其股价市值已超过200亿港元。

经常改朝换代的亚洲电视,适逢今年五十周年,在台庆前夕亚视又再度易主。

上月中,香港兴业查氏家族旗下的名力集团主席查懋声,连同“邵逸夫契仔”费道宜(无线前董事总经理),购入亚视逾五成的股权,成亚视最大股东。

而在亚视第二批欲挖的无线众多幕后高层还有已经退休的香港化妆大师,在无线担任30年“造型总监”的陈文辉、目前仍在职的无线外事部经理曾醒明等等,这帮曾经是无线80年代崛起于亚洲电视界并且创造了9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