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109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

AB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D,连接AC,AD,BC,BD,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平分∠CADB.CD平分∠ACBC.AB⊥CDD.AB=CD

2.如图,在△ABC中,AB=AC,∠A=40°,CD∥AB,则∠BCD=(  )

A.40°B.50°C.60°D.70°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  )

A.50°B.40°C.30°D.2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80°B.80°或20°C.80°或50°D.20°

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BD=BE,∠A=100°,则∠DEC=(  )

A.90°B.100°C.105°D.110°

6.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

A.10B.5C.4D.3

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AD对折,再沿直线l剪开,再把它展开后得到△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CB.BD=CDC.∠B=∠CD.AB=CB

8.如图,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C=65°,则∠DBC的度数是(  )

A.25°B.20°C.30°D.15°

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CA的延长线上,DE⊥BC于点E,∠BAC=100°,则∠D=(  )

A.40°B.50°C.60°D.80°

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它的顶角为(  )

A.30°B.60°C.120°D.60°或120°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

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  度.

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

(1)若∠C=36°,求∠BAD的度数;

(2)求证:

FB=FE.

13.问题:

如图,在△ABD中,BA=BD.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C,作△AEC,使EA=EC.若∠BAE=90°,∠B=45°,求∠DAC的度数.

答案:

∠DAC=45°.

思考:

(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C的度数会改变吗?

说明理由.

(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再将“∠BAE=90°”改为“∠BAE=n°”,其余条件不变,求∠DAC的度数.

1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

请加以证明.

(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请加以证明.

(3)若点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

(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

15.如图,∠ACB=90°,D、E在AB上,AD=AC,BE=BC,求∠DCE的度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A,B为圆心,大于

AB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D,连接AC,AD,BC,BD,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平分∠CADB.CD平分∠ACBC.AB⊥CDD.AB=CD

【分析】根据作图判断出四边形ACBD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由作图知AC=AD=BC=BD,

∴四边形ACBD是菱形,

∴AB平分∠CAD、CD平分∠ACB、AB⊥CD,

不能判断AB=CD,

故选:

D.

2.如图,在△ABC中,AB=AC,∠A=40°,CD∥AB,则∠BCD=(  )

A.40°B.50°C.60°D.7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C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BCD.

【解答】解:

∵在△ABC中,AB=AC,∠A=40°,

∴∠ACB=70°,

∵CD∥AB,

∴∠ACD=180°﹣∠A=140°,

∴∠BCD=∠ACD﹣∠ACB=70°.

故选:

D.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50°,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的度数是(  )

A.50°B.40°C.30°D.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在Rt△ABC中,∠ACB=90°,∠A=50°,

∴∠B=40°,

∵BC=BD,

∴∠BCD=∠BDC=

(180°﹣40°)=70°,

∴∠ACD=90°﹣70°=20°,

故选:

D.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A.80°B.80°或20°C.80°或50°D.20°

【分析】分80°角是顶角与底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解答】解:

①80°角是顶角时,三角形的顶角为80°,

②80°角是底角时,顶角为180°﹣80°×2=20°,

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80°或20°.

故选:

B.

5.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BD=BE,∠A=100°,则∠DEC=(  )

A.90°B.100°C.105°D.110°

【分析】由在△ABC中,AB=AC,∠A=100°,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BD平分∠ABC,即可求得∠DBE的度数,又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求得∠BED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就可求出∠DEC的度数.

【解答】解:

∵在△ABC中,AB=AC,∠A=100°,

∴∠ABC=∠C=40°,

∵BD平分∠ABC,

∴∠DBE=

∠ABC=20°,

∴∠BDE=∠BED=80°,

∴∠DEC=100°.

故选:

B.

6.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

A.10B.5C.4D.3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

∵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

∴CD=5.

故选:

B.

7.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按图中虚线AD对折,再沿直线l剪开,再把它展开后得到△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CB.BD=CDC.∠B=∠CD.AB=CB

【分析】由图中操作可知:

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由图中操作可知:

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

∴AD⊥BC,BD=CD,∠B=∠C,AB=AC,

∴A,B,C正确,D错误,

故选:

D.

8.如图,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若∠C=65°,则∠DBC的度数是(  )

A.25°B.20°C.30°D.15°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从而可得结果.

【解答】解:

∵AB=AC,∠C=∠ABC=65°,

∴∠A=180°﹣65°×2=50°,

∵MN垂直平分AB,

∴AD=BD,

∴∠A=∠ABD=50°,

∴∠DBC=∠ABC﹣∠ABD=15°,

故选:

D.

9.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CA的延长线上,DE⊥BC于点E,∠BAC=100°,则∠D=(  )

A.40°B.50°C.60°D.8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4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D=50°.

【解答】解:

∵AB=AC,∠BAC=100°,

∴∠C=∠B=40°,

∵DE⊥BC于点E,

∴∠D=90°﹣∠C=50°,

故选:

B.

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它的顶角为(  )

A.30°B.60°C.120°D.60°或120°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解:

分两种情况:

①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1),

∵∠ABD=30°,∴顶角∠A=90°﹣30°=60°;

②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2),

∵∠ABD=30°,∴顶角∠CAB=90°+30°=120°.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

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AB=AD=DC,∠C=35°,则∠BAD= 40 度.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AD=DC,

∴∠DAC=∠C=35°,

∴∠ADB=∠DAC+∠C=70°.

∵AB=AD,

∴∠B=∠ADB=70°,

∴∠BAD=180°﹣∠B﹣∠ADB=180°﹣70°﹣70°=40°.

故答案为:

40.

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BE平分∠ABC交AC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B于点F.

(1)若∠C=36°,求∠BAD的度数;

(2)求证:

FB=FE.

【分析】

(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DB=9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即可解决问题.

(2)只要证明∠FBE=∠FEB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1)解:

∵AB=AC,

∴∠C=∠ABC,

∵∠C=36°,

∴∠ABC=36°,

∵BD=CD,AB=AC,

∴AD⊥BC,

∴∠ADB=90°,

∴∠BAD=90°﹣36°=54°.

(2)证明:

∵BE平分∠ABC,

∴∠ABE=∠CBE=

∠ABC,

∵EF∥BC,

∴∠FEB=∠CBE,

∴∠FBE=∠FEB,

∴FB=FE.

13.问题:

如图,在△ABD中,BA=BD.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C,作△AEC,使EA=EC.若∠BAE=90°,∠B=45°,求∠DAC的度数.

答案:

∠DAC=45°.

思考:

(1)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C的度数会改变吗?

说明理由.

(2)如果把以上“问题”中的条件“∠B=45°”去掉,再将“∠BAE=90°”改为“∠BAE=n°”,其余条件不变,求∠DAC的度数.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ED=2∠C,①求得∠DAE=90°﹣∠BAD=90°﹣(45°+∠C)=45°﹣∠C,②由①,②即可得到结论;

(2)设∠ABC=m°,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1)∠DAC的度数不会改变;

∵EA=EC,

∴∠EAC=∠C,①,

∵BA=BD,

∴∠BAD=∠BDA,

∵∠BAE=90°,

∴∠B=90°﹣∠AED=90°﹣2∠C,

∴∠BAD=

(180°﹣∠B)=

[180°﹣(90°﹣2∠C)]=45°+∠C,

∴∠DAE=90°﹣∠BAD=90°﹣(45°+∠C)=45°﹣∠C,②

由①,②得,∠DAC=∠DAE+∠CAE=45°﹣∠C+∠C=45°;

(2)设∠ABC=m°,

则∠BAD=

(180°﹣m°)=90°﹣

m°,∠AEB=180°﹣n°﹣m°,

∴∠DAE=n°﹣∠BAD=n°﹣90°+

m°,

∵EA=EC,

∴∠CAE=

AEB=90°﹣

n°﹣

m°,

∴∠DAC=∠DAE+∠CAE=n°﹣90°+

m°+90°﹣

n°﹣

m°=

n°.

1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CG是AB边上的高.

(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

请加以证明.

(2)DE,DF,CG的长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请加以证明.

(3)若点D在底边BC的延长线上,

(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

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请说明理由.

【分析】

(1)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根据AAS证△B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2)连接AD,根据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行分析证明;

(3)类似

(2)的思路,仍然用计算面积的方法来确定线段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ACD的面积.

【解答】

(1)解:

当点D在BC的中点时,DE=DF.

理由:

如图1中,连接AD.

∵D为BC的中点,

∴BD=CD.

∵AB=AC,

∴∠B=∠ACB,

∵DE⊥AB,DF⊥AC,

∴∠DEB=∠DFC=90°.

在△BED和△CFD中,

∴△BED≌△CFD(AAS),

∴DE=DF.

(2)解:

DE+DF=CG.证明如下:

如图2,连接AD,则S△ABC=S△ABD+S△ACD,

AB•CG=

AB•DE+

AC•DF.

∵AB=AC,

∴DE+DF=CG.

(3)解:

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

(2)中的结论不成立,但有DE﹣DF=CG.理由如下:

如图3,延长BC至点D,连接AD,过点D作DF⊥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则S△ABD=S△ABC+S△ACD,

AB•DE=

AB•CG+

AC•DF.

∵AB=AC,

∴DE=CG+DF,即DE﹣DF=CG.

15.如图,∠ACB=90°,D、E在AB上,AD=AC,BE=BC,求∠DCE的度数.

【分析】由AD=AC,BC=BE,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D=∠ADC,∠BEC=∠EC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180°﹣2∠ADC,∠B=180°﹣2∠DEC,而∠A+∠B=90°,那么求出∠ADC+∠DEC=135°,则∠DCE=180°﹣(∠ADC+∠DEC)=180°﹣135°=45°.

【解答】解:

∵AD=AC,

∴∠ADC=∠ACD.

∵BE=BC,

∴∠BEC=∠ECB.

∵∠ACB=90°,

∴∠A+∠B=90°.

在△ACD中,∠A=180°﹣2∠ADC,

在△BCE中,∠B=180°﹣2∠DEC,

∴∠A+∠B=180°﹣2∠ADC+180°﹣2∠DEC=90°.

∴360°﹣2(∠ADC+∠DEC)=90°.

∴∠ADC+∠DEC=135°.

∴∠DCE=180°﹣(∠ADC+∠DEC)=180°﹣135°=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