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035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学年度

教学资料范本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9)【2019-2020学年度】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宁夏××市第三中学20xx-20xx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

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

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

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

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

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

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③“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鹰”的谐音。

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

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

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④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

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

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

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D.《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C.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

3.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B.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

C.在第④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

D.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电影

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

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忿忿地想。

儿子何旺下晌勾来个放电影的,破天荒愣把银幕挂在自家院中,涎着脸子拿村子的喇叭喊:

“村民们,今晚请到何旺院里看最新香港武打片儿《猎狐》,大人三块,小孩一块。

”这声音像一股冷风,吹寒了靠山屯村民的心。

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你给我拔啦,甭遭人恨!

”何山老爹指着银幕声嘶力竭地喊,脑瓜门儿上青筋蹦起老高。

“咋遭人恨,眼下搞市场经济,租片儿雇人放映,收费理所应当,俺这是开辟山村文化市场!

”儿子噎得老子直翻白眼儿。

为挡住院外的视线,何旺在院里拜了四方,银幕从东墙挪到西墙,那儿有棵老槐树好做遮挡。

放映前,为招引观众,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

何山老爹醉意朦胧地走出堂屋。

院中仅有的七八个村童仰着小脑瓜看电影。

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村街上极冷清,眼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

村民们万人空巷挤在街筒子看电影的情形早已风儿一样在老爹记忆中飘散。

老爹惆怅地望着失落的乡村。

蓦然,老爹惊讶地抬头环视四周,四孔板垛、小拱桥、东河堤、西边小学屋顶埋伏着无数观影的乡亲。

在老头看来,村民的目光恰似万箭穿心般地俯射向何宅。

最让何山老爹刺痛心肺的是十几棵小树上,猴一般落着十几个村娃。

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娃儿,下吧,院里去看。

“俺不,你家何旺把门儿,俺没钱,不栽他手里!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于是,一个黑影便猴似地溜下树来,奔向何家。

两个、三个……七个、八个……,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最后,何山老爹发现东头那棵老榆树上还有个黑影儿,他便一步三摇地朝榆树扑过去。

他醉得很深。

“娃儿,下吧,下吧,院里去瞅。

树上无声。

“爷给你一块不就进去啦。

树上仍无声。

何山老爹想,这准是村上的哑娃。

“不下,爷就摇啦!

树上的黑影团缩在树冠里,固执地不肯动弹。

何山老爹醉得很深,他想把哑娃吓下树来,就摇了树,不下,还摇……忽然,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

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

“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故事情节“一只硕大的音箱从树杈上落下,重重地砸在何山老爹的头上”是对“何旺爬上院外东头的一棵老榆树,把一只硕大的音箱卡在了树杈上。

”的照应和铺垫。

B.小说《电影》以小见大,说明改革开放初期,乡村领导追求搞活经济,农民们虽还不富裕,但渴望文化市场繁荣。

C.因为心里不畅快,何山老爹才喝醉了酒,误把音箱当孩子摇了下来砸到了自己以致失去了生命,他的儿子很后悔自己不该为了挣钱忤逆父亲,酿成了悲剧。

D.小说借助心理活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何山老爹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E.“老槐树的枝子把一勾新月挑出云彩缝”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月的黯淡和老槐树的阴险,为下文写何山老爹被音箱砸头的情节做铺垫。

5.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何山老爹这一人物形象。

(5分)

6.根据文意,你怎样理解乡村的“失落”?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对曰: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

“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

“客退矣!

”客曰:

“吁!

君何见之晚也?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10.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5分)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将士出征前沉着、冷静的情态。

B.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肃杀的意境。

C.“雁门西,青海际”,是指宋金两国军队正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作战。

与“梦游处、不知何地”一句相照应。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12.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状写眼前之景,下阕怀古抒情,其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直抒胸臆,把所有的凄苦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收之。

(4)《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

“,,”。

(5)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

,,。

 

(6)《定风波》词中的“,,”充满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30分,14—21每小题3分,22题6分。

1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决负约不偿城

C.空自苦亡人之地

D.与旃毛并咽之

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

B.请毕今日之驩

C.公车特征拜郎中

D.汉亦留之以相当

1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单于壮其节

C.宁许以负秦曲

D.且庸人尚羞之

17.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君何以知燕王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求人可使报秦者

1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通五经,贯六艺”,博学多识。

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和《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西汉的司马迁写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此书的作者班固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并称“班马”。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短短两年时间,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的大量使用让昆明的新工业园区为虎添翼,成为全省自主创新的一张闪光的“名片”。

②清咸丰十六年,曾国藩奉命从长沙调任衡州当知州,下车伊始,便马不停蹄地组建水师,兴办团练,使得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③杨延修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他的人生可谓是纵横捭阖,充满了艰辛与磨难,解放后,为工商业改造和统战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④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里,起用的女郎个个气质非凡、风姿绰约,既有巩俐、章子怡等国际明星,又有周冬雨、倪妮等当红的花旦。

⑤台湾政经前路迷惘,或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蔡政府若不能及早改弦更张,将失去自我救赎的机会,更艰难的日子是可以预期的。

⑥6月22日,杭州豪宅火灾致4人死亡,保姆已初步交代纵火犯罪事实。

一场火焰就毁掉了一个幸福之家,希望这种耸人听闻的事件不再发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也是极有可能的。

B.长篇纪实作品«耕读世家»记录了山西朔州张氏家族的兴衰浮沉,叙写了他们在小堡村这片土地上倔强地扎根、开花、结果的家族历史。

C.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资源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障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D.“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新发传染病影响人类健康。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大作读过,构思精巧堪称佳作,个别瑕疵已代为雅正,还请日后多多赐稿。

B.尊敬的李老师,我最近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需请假三天,请您务必批准。

C.听了“招飞”动员报告后,我热血沸腾,马上回家告诉令尊,我也想报名。

D.经理起身对张明说,令郎高考金榜题名,公司员工也十分高兴,恭喜恭喜!

22.仿照下面这首短诗,以“有一个未来的目标”为话题,续写两节文字。

要求:

内容贴切,修辞手法一致,句式基本一致。

(6分)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飞蛾

甘愿做烈火的俘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或抄袭。

 

石嘴山三中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C【解析】“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的观点。

2.D【解析】“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其先人。

3.A【解析】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

4.选B(3分)D(2分)(A项“铺垫”理解错误。

C项“他的儿子很后悔自己不该为了挣钱忤逆父亲,酿成了悲剧”文中无据。

E项“老槐树的阴险”修辞理解错误,应是突出老槐树高大,能挡住看电影的视线。

5.答案:

①他看重乡情,胜于金钱:

“钱,钱,都是钱把乡情扯薄了。

何山老爹喝着闷酒,忿忿地想。

②面对村中父老,要面子:

“村民们那鄙薄的目光,让何山老爹不寒而栗。

”“老爹很凄凉,为了何旺的刻薄,他无颜见村中父老,披了件黑衣趁夜色走上街。

③尽力助人,维护着祖传的厚道:

“他的心头一颤,不能让何家子孙把村娃逼得上树,这更坏了何家祖传的厚道!

④疼爱孩子,慈祥善良:

“何山老爹换了二十块零钱,口干舌燥,醉醺醺地把“猴”们一个一个地劝下树来,奔向何宅。

⑤关心村人文化生活,有悲悯之心:

“弥留之际,何山老爹断断续续地说:

“哑娃摔了没,电影,让他进院瞅……电影……”

【何山老爹“重乡情”、“要面子”、“为人厚道”、“爱孩子”、“有悲悯之心”5个要点,答出一点给1分。

6.答案:

①搞市场经济,钱把乡情扯薄了。

②群聚观影记忆飘散,凝聚的乡情不复存在。

③为了赚钱不怕遭人恨,以何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变化令老人感到凄凉。

④乡村文化精神生活匮乏,想看电影的乡亲们四处埋伏,孩子们甚至爬到了树上。

⑤为了乡村的回归,政府部门除了加大政策倾斜、经济投入外,还要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让村民安居乐业,农村才不至于失落沦陷。

[评分标准:

一小点1分,全部答对得5分。

]

7.B。

8.D。

解析:

“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说法错误。

9.C。

解析:

C项“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说法错误,廉颇是代理相国。

10.

(1)赵括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称赞他。

(得分点:

“尝”(曾经),“兵事”(名词作动词,用兵之事),“善”(认为……好,称赞),每词各1分,句意2分)

(2)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得分点:

“既”(“……以后”或“已经”),“悉”(全部),“易置”(更改设置、撤换),每词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

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

“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

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

“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

”赵王说:

“为什么?

”回答说:

“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

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

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王说:

“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

“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

”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

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

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说是“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燕王便发兵攻赵。

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

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

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