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09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15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7页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7页
亲,该文档总共1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1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docx

北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1、教材简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

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其中,“分数乘法

(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相联系,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

(二)”的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计算和应用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课时安排:

计划教学十三课时

主要内容课时安排

1.分数的乘法

(1)2课时

2.分数的乘法

(2)2课时

3.分数的乘法(3)2课时

4.练习

(1)2课时

5、机动课2课时

6、单元检测及评析3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

(一)(见教材第2至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难、重点

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扇形图片、计算机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导课

1、出示复习题

⑴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出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⑶计算

++=++=

使学生注意到分母相同,计算时3个分子相加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

2、导入课题:

像++这样特别的分数连加就是要学习的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

分数乘整数)。

二、学习新课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大蛋糕。

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①学生自己分析演示

提问学生:

每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就吃了几个块?

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此问题。

教师订正板书:

++===(块)

并演示3个扇形图片拼成一块蛋糕的图片。

②引导观察:

上式中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

类似于以前学到的什么知识?

使学生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

提问:

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

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并说出其式的意义。

③比较×3和12×5的异同。

要求学生从算式的意义和特点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相同点:

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前者是分数乘整数,后者是整数乘整数。

④引导学生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再综合大家的内容概括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⒉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①根据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可知×3=++。

教师提问:

分母有没有变化?

(没有)。

分子是由几个2相加的?

(3个),怎样写简便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块),教师说明:

计算过程中加法部分可省略不写。

②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计算时分母有没有变?

谁和谁相乘?

乘积作什么?

计算的结果应怎样?

③分数乘整数的应用。

根据×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

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约分时所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三、巩固练习

1、1个小马标志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小马标志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涂一涂,算一算

2个37的和是多少?

3个516的和是多少?

3、试一试1、2题及做一做。

×4×8

4、拓展练习

(1)12+16+112+120+130

(2)(13—14)+(14—15)+(15—16)

(3)1—16—160—1600—16000

(4)99978+9934+912+78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5个215是多少?

涂一涂,算一算。

2、47的3倍是多少?

14的10倍是多少?

3、

(1)一堆煤,每天用去15吨。

3天一共用去多少吨?

(2)一堆煤,每天用去15,3天一共用去几分之几?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10米,他的周长是多少米?

5、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425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

1吨大豆呢?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例1:

++===(块)×3=++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

(一)练习课(见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熟练的计算。

2、能灵活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难、重点

综合运用上节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钟表、训练习题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数学故事: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的“百米跑”

给学生充分时间观察讨论交流。

1、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

对学困生,组织模拟故事情景,理解题意。

三、计算观察发现规律。

12×11×35×2

12××3×2

12××3×2

计算后观察每组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了?

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规律。

在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四、解决问题:

1、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漏水桶,5时漏水多少桶?

十时漏水多少桶?

24时呢?

拓展训练:

一个月、一年这个水龙头能漏多少水?

鼓励学生用各种平面图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

2、课本第4页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画图表示,运用分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评价:

作业:

1、课本第4页第3题。

2、练习册第页习题。

 

板书设计

分数练习课乘整数

12×11×35×2

12××3×3

12××3×3

发现的规律:

(学生描述归纳)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

(二)(见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正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难、重点

重点:

正确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

难点:

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导课

1、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11×23×29916×12

10×71534×164×313

2、猜猜看: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你知道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二、学习新课

1、与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和思路,并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1”的量。

6×12=()个

2、如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

你知道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独立计算。

6×13=()个

3、小组讨论:

解答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试一试:

1)王老师今年36岁,小兰的年龄是王老师的14,小强的年龄是叔叔的16。

算一算小兰和小强今年各几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211。

参加合

唱队的有多少人?

3)一只鸭重3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23。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4)一个排球定价60元,篮球的价格是排球的56。

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元?

5)一件衬衫150元,现在商场打八折,此时售价是多少元?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1)20的15是多少?

(2)6的34是多少?

2、看图编题并计算。

100千克

千克

3、一个书包的原价是30元,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

(怎样理解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910,把谁看作“1”的量,实际求什么?

4、拓展练习

(1)松鼠的体长在20厘米到28厘米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34,它的尾巴最少约有多长?

最多约有多长?

(2)小红有36枚邮票,小心的邮票是小红的56,小明的邮票是小

红的43。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一练”第2和3题。

2.练习册第页习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二)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你知道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6×12=()个

如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

你知道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6×13=()个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三)练习(见教材第7至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分数的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难、重点

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么一段话: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是说:

“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条,按要求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

第一次减去它的12,第二次减去剩余部分的12。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如果第三次再减去剩余部分地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2×12=□□×12=□

你从操作中找到什么规律,有什么发现?

2、折一折

将一张长方形纸竖着对折2次,用斜线涂出它的34,再把这张纸横着对折2次,用红色涂出斜线部分的14。

 

3、讨论

(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

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想一想每次是以谁为“1”,实际上是求什么?

)34×14=316

4、与同学讨论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

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三、巩固练习

1、先折一折,想一想再算出结果。

23×1556×1313×1425×13

2、计算后,想一想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34×8912×9738×67

524×6529×76825×54

3、拓展练习:

下面哪两个数的积在14和58之间?

14×1235×567×3141112×10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应注意哪些?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21的14是多少?

314得21倍是多少?

(2)8是48的几分之几?

48是8的几倍?

(3)40分是多少时?

56时是多少分?

2、在○里填上“>”、“<“或”=“。

16×35○16110×4○11089×34○34

3、课本第8页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例题图例

34×14=316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三)练习课(课本9页及补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难、重点

重点:

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难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导课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⑴梨的筐数是苹果的筐数相等。

⑵梨的筐数的四分之三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⑶白羊只数的五分之四等于黑羊的只数。

⑷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五分之四

2、给上面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⑴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

⑵梨的筐数的34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梨。

()?

⑶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有40只白羊()?

⑷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只数的,有40只黑羊。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习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23。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2、指导学生分析题中每个关键句谁是“1”的量,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

为什么?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

画多长?

根据什么?

指名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出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

画多长?

根据什么?

指名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多的线段。

18元

小亮:

小华:

小新:

4、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出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8×56=15(元)(小华的钱数)

15×23=10(元)(小新的钱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先画图再计算)

3个同学跳绳。

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

小亮跳了多少下?

2、课本9页5、6题。

引导学生交流分析方法

3、拓展练习

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

一班栽树39棵,二班栽树的棵树是一班的23,三班载的比二班的2倍少5棵。

三班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2、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长跑锻炼,小球跑了3千米,小球跑的56等于小光跑的,小勇跑的是小球的45。

小光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2、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小兰看了43页。

小华说:

“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34少15页。

”小新说:

“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12多5页。

”小华和小新谁说得对?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习题图略:

列式:

(小华的钱数)18×56=15(元)

(小新的钱数)15×23=10(元)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课题: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敏捷性的发展。

2、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难、重点

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1、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

2、分数运算中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训练习题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导课

⒈出示复习题。

⑴计算并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15×(34-27)16×4-7×9

135+217×2820-4×636×2+15

⑵试述整数的运算顺序。

整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时,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

2、简便运算:

2.5×4.040.65×101

指名说一说根据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计算415+35×79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提示注意:

要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

同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2、试一试

25—12×1314×(13+34)

3、计算35×16×5

提问:

①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

②思考怎样使计算简便一些。

③要运算简便需要应用什么定律?

4、计算(110+14)×4

①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②指名说说应用了什么定律。

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应用什么定律可以计算简便。

可简算的要简算。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赛一赛

⑴12×59+(2+16)⑵[(1+710)+34]×5

⑶(1+45)×(3+12)+(3+4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3×14×387×386(89+427)×27

3、胜利路长1千米,延安路是胜利路长度的54倍。

延安路比胜利路长多少千米?

4、拓展练习

(1)下面的□里可以填多少?

512×>5□12×38<14□

□6×45<5657×□4<1

(2)用5个3组成一个算式,要使算式中至少有一个分数,得数分别等于0、1、2、3。

四、全课总结: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在计算中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特点,能进行简便运算的要简便。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推算,地球重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16千克重。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36千克,如果到了月球,它的体重比在地球上轻多少千克?

2、有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29×320×925×4+2512×115+13×12

13×512+13×1413×58×45(21+25)×57

 

板书设计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5×16×5

=35×5×16(应用乘法交换律)

=3×16

=12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课题:

练习一

(1)(课本10—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作题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难、重点

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算理。

难点:

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复习导课:

1、口算,并说出下列画有横线的算式表示的意义。

34×1257+2723×1360×12

78-34110×5429×6556×0×14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①已修了这段路的37

②女生人数的35是男生人数

③实际比计划增产14

④三月份比二月份节约用电18

⑤下半年生产的是上半年的76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习题:

五年级同学收集180千克废品,其中的是一班采集的,是二班采集的。

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

着重提问:

求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各应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各把谁看作单位“1”?

教师指导画出的线段图

180千克

千克?

千克

一班二班

“1”

2、五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34,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23,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1)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列式解答;

(2)指名说一说每步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理由是什么“

(3)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2005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占全年的35。

有多少天气质量为优?

2、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18,6天大约用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

还剩几分之几?

3、拓展练习

(1)光明小学五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58。

而“达标”的学生的25是女生,“达标”的男生占五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已知a×43=1112×b=1515×c,并且a、b、c都不等于零。

把a、b、c这三个熟谙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页1、3、5题。

2、小红体重42千克,小云体重40千克,小新的体重相当于小红和小云体重总和的12。

小新体重多少千克?

3、五年级同学收集树种42千克,四年级收集的比五年级少27。

四年级比五年级少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四年级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

五年级同学收集180千克废品,其中的是一班采集的,是二班采集的。

两班各采集多少千克?

180千克

千克?

千克

一班二班

“1”

列式: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课题:

练习一

(2)(课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应用这些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通过复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重点

难、重点: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训练习题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复习导课:

1、口算

25×4578×31439×41313+18

56—1212×15310+9100×512

2、合理计算

34—5816+29+56+39

112×5×121734×45+13×12

二、学习新课

1、下面哪两个数的积在13和56之间?

13×121356×2323×2

各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挑选的?

交流方法。

2、说一说商场打折的含义。

(对口令)

一件衣服50元,一条裤子40元,一条裙子30元,一律打八折分别求出现价是多少元?

如打七折呢?

3、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梨占110,苹果占38,香蕉占25,其余是桔子。

请你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一个长方形桌角的面积是1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桌角,边长是910米。

长方形桌角的面积比正方形桌角的面积多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打字员打一部书稿。

每天完成316,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2、学校食堂九月份用煤气640立方米,十月份计划用煤气是九月份的910,

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气比原计划节约112,十月份比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