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388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阁夜》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阁夜》优秀教案.docx

《《阁夜》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优秀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阁夜》优秀教案.docx

《阁夜》优秀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孟园园授课班级:

284班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因声求气,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三、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

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客居天涯的凄寒

悲慨百姓劳顿的痛惜之情

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与无奈

艺术手法: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2、善于用事(用典)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韩愈曾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3、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

正音:

①景:

yǐng日光;②:

霁:

jì雪止;

(二)再读诗歌:

感知诗歌格律

1、押韵:

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节拍:

读出节奏美。

2、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正音:

①景:

yǐng日光;②霁:

jì雪止;

(2)押ao韵,偶句押韵;

(3)节拍:

2—2—1—2

(三)三读:

体会诗歌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分析诗歌内容加以概括。

四、探究品味

(一)内容赏析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首联点明时间,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夜晚来临了。

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出阵阵寒意,衬托得这个夜晚越发冷寂了。

“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寒冷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时值黎明前的长夜,远处的声声鼓角,在辗转难眠的诗人听来更显悲壮;俯仰天地,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银河倒映其中,随江水摇曳不定。

悲壮的鼓角声,既暗示着紧张的战时气氛,也是诗人此时悲凉慷慨心境的外化;摇动的星河倒影,既象征着动荡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纷乱心绪的显现。

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颈联,由景物转到了人事。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联想。

他想到了漫长的战争期间和这个夜晚相似的很多不眠之夜。

当战争的消息传来,他曾经在夜晚听到过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曾经听到过有很多地方传来渔人、樵夫的歌声。

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都是乱世的音响。

夔州本已地处偏远,在这战乱的岁月里哀声遍野,可见战争的残酷。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事、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尾联,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因此作自我慰藉之语。

旅居夔州的杜甫想到了此地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和公孙述。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豪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自己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死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

寂寞苦闷也终将成为虚无,那就随它而去吧。

从作者的自我宽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位忧愤诗人的真正解脱,反而看到他无边的寂寥和苦闷。

“卧龙跃马终黄土”这句诗把全诗的意象都贯穿起来,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时空感。

眼前的“短景”“寒宵”“鼓角”“战伐”“野哭”都将和“卧龙跃马”一样成为历史的尘埃,也许只有三峡的星河能够永恒只有渔樵的歌声能够代代延续,在悠远的历史中回荡。

(二)思考探究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是写对日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写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诗人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明确:

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

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三)揣摩语言,品味意境

赏析: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组合成什么意境?

明确:

(1)听觉、视觉。

上句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作者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之中已经惯于无眠,又一个寒冷的长夜在无眠中度过。

(2)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在作者听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异常悲壮。

作者听到鼓角之声,起身走到户外,一片异常伟丽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星光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

在悲壮的鼓角声和动荡的星河之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应,仿佛是鼓角声震动了江水,才会有星影的摇动,黎明前的鼓角之声和星河的动荡,在黑夜中别有一番惊心动魄的效果,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震动,静谧的气氛完全消失了。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同时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用典: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后汉书·祢衡传》

“元光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

对曰:

“星摇者,民劳也。

”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天文志》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

五、艺术手法

1、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善于用事:

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六、拓展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阁夜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

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诗歌风格;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1课时

课前自学

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

2、感知诗歌格律。

3、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

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找出诗句细加品读。

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5、对比鉴赏:

《阁夜》与《旅夜书怀》。

知识链接

1、诗人回顾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1)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2)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3、题解、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á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深感寂寞悲哀。

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阁夜》的体裁: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点拨。

1、初读要求:

(1)正音:

①景:

jǐng日光;②霁:

jì雪止;

(2)押韵:

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

押ao韵,偶句押韵;

(3)节拍:

2—2—1—22—2—1—2。

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天涯/霜雪/霁/寒宵。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夷歌/数处/起/渔樵。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2、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

注意:

诗歌的对仗和平仄。

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对仗。

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

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

可概括为: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如本诗前两联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有感情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大体内容。

明确:

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学习目标二:

探究品味,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阅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分析讨论。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

“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万般感慨集于笔端,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忧伤。

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

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出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精致。

这两句创造了一种雄浑悲壮的意境,同时蕴含着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背诵本诗。

【方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记录

四、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

1、归纳本诗的表现手法?

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①句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这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

①④句采用对比手法,描写美丽的大好河山与战乱频繁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五更鼓角声悲壮”这句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的不太平。

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

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痛苦心情。

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2、归纳答语言风格题的步骤:

(1)叙: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

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2)析: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比较阅读: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答案:

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

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六、拓展训练

___高考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

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

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

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

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明确:

肝胆:

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

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明确:

(1)风格特征:

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