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516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教育实习大厦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教育实习大厦位于东三坏北路15号,该工程由北京市**房地产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我公司负责整个工程施工与管理,方正监理公司负责该工程的监理。

该工程建筑结构地下室两层、地上十三层、局部十五层、南北走向、钢筋砼筏式基础,整个建筑面积为20232.84m2,建筑高度为52m。

1.地下结构

该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4205.64m2东西方向宽30.3M,南北方向长69.4M,±0.000相当于39.82M,基坑底标高为-10.06M,底板厚度为0.6M,底板顶标高为-9.3M。

地下室土方开挖及底板部分施工方案单见《教育实习大厦地下室土方与底板部分施工方案》。

2.工程特点

2.1本工程施工工期紧、施工准备时间短、质量要求高,且跨越雨季、冬季及春节。

2.2施工现场位于东三环边,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受到极大的限制,及建筑物临近家属区,扰民与民扰同在,各生产要素和施工条件受到极大的影响。

2.3现场场地狭小,除勉强安置钢筋加工、模板堆放及加工、临时办公场地外,工人的住宿须另觅住址,给施工进度超成很大影响。

二、施工组织机构:

本工程由我房建集团三处承包并负责施工管理,工程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生产等全面负责。

现场组织机构如附图

(1):

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和施工条件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现场布置主要内容如下:

1、整个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及少数工种宿舍集中在教育实习大厦西南侧。

2、在工地大门入口东南侧设置一排房屋紧贴围墙,主要用作门卫、现场工程部、土建及水电材料库房、制作加工间、木工房等。

3、钢筋生产线:

在工地大门东北设置一条钢筋生产线,负责本工程钢筋的加工成型,在工商行南侧沿线设置钢筋拉伸场地,钢筋进料堆放在钢筋加工间前面。

因场地狭小,所进场的钢筋分类、分区明牌码放。

结构出±0.000以后,在楼座西侧安排成型钢筋及架料堆放。

4、基坑回填以后,在工程北侧沿围墙及工商行外墙设置架空料台,料台以下作为行人通道,并在其上面满铺旧竹胶板,用于拼装模板的吊装及放置。

5、施工现场进出口及现场道路:

在场地东北侧设置出入口直通三环,场地道路除南侧紧贴五层六楼以外,全部硬化并做明坡排水通市政污水干线。

并考虑在①轴与五层老楼间留出行人通道与其它三边硬化好的道路形成环行。

6、塔吊的设置:

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配置一台固定式塔吊用于施工现场水平及垂直运输。

塔吊型号为F0/23C塔,臂长50m,坐塔位置设在A轴以东4.35m,7轴以南3.5m(塔吊中心),塔吊的附着臂与B/6、7轴抱连。

塔基及塔吊安装方案单见《塔基施工方案》、《塔吊安装方案》。

7、临时供水:

施工现场用水由东南角给水点引出φ50管道,沿基坑设置循环,东西两侧各两点,厕所及水池处各设置一点。

消防水管φ150从南侧5层老楼地下室引出,从南侧坑边东西分头,引向南北两侧各布置两点。

8、临时供电:

现场用电由东北角设置的一台315KVA变压器引出一路电源接至DW/600A低压配电柜(甲方提供),我方从此处电箱引出一种一级低压配电柜DW600A电源供施工用电使用。

现场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临电布置要求配电室必须接地,各台分箱进行重复接地。

电源线横穿大门道路加套管保护,封闭良好,预埋电缆符合北京市临建施工规范。

9、砼输送及罐车:

现场地下室底板部分使用汽车泵与地泵组合以保证砼的浇筑;主体结构主要使用地泵作各层砼浇筑,并在楼层面上搭设活动式布料杆架,利用布料杆作四周循环浇筑;个别零碎地方利用塔吊补充进行砼浇筑。

砼使用商砼,场外运输用砼罐车进行远距离运输保证供应。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2)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工期目标:

根据工程实际存在的主观及客观因素:

开工证迟迟未办、市政污水管改线工作的缓慢、图纸至6月8日才收到两张底板图(以后又作废,8月1日才正式收到主体施工图,可能还有所变动)、材料的计划及机具的准备无法确定。

在此基础上我方结合实际施工工艺要求及甲方对工程竣工期寄予的希望,精心组织人力、物力,合理安排工序与老天爷抢时间,决定在2001年1月8日主体封顶。

二、各层施工进度安排

整个地下室土方开挖及底板部分,计划在7月25日之前浇筑完毕。

底板以上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划分成三个流水段组织流水施工,计划在10月1日前结构出±0.00。

±0.00以上主体结构施工同样按三段流水,计划在10月27日结构至地上四层、11月22日至地上八层、12月27日十三层以下主楼封顶。

十四、十五两加层至1月8日砼浇筑完毕,从而完成整个主体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详见附表

(1)《主体结构施工进度计划表》

三、二次结构及装修单见装修施工方案。

第四章底板以上主体结构施工

第一节施工总体组织及施工布置

一、施工总体组织

1.施工区域划分

由于本工程面积大、工期较紧,如按常规施工难以满足总体工期要求,所以根据工程结构平面布置和设备投入情况总体安排,将平面划分成三个流水段,组织管理人员及专业施工队,并按其特点及结构形式进行流水作业。

流水段划分:

1—6轴/A—F轴Ⅰ段

6—9轴/A—F轴Ⅱ段(流水区域划分见附图(3))

9—12轴/A—F轴Ⅲ段

2.劳动力组织:

本工程由我房建三处总包,在经理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下组织工人施工。

在流水段划分中由三大班组(钢筋、木工、砼)负责各段的作业,架子、电焊、临电等工种配合施工,水、暖、电专业安装紧紧跟上主体结构施工,并负责各自流水段内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

3.物资组织

为保证本工程所用三材(钢材,水泥,木材)及其它供应材符合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我方制定了相应的保证措施以满足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求,工程所需的材料由经理部自行组织采购和供应。

二、施工布置

本工程底板以上分两条线组织施工,即把墙、柱和梁、板流水作业线分开组织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叉作业:

两条线中以梁、板施工为主线,墙、柱施工作业线为超前施工线。

对墙、柱作业线的要求是必须满足梁、板施工进度的需要,在满足此要求的前提下,不要求墙柱过分超前,而流水作业线则完全严格按流水段的划分运行,保证平面流水作业的稳定和均衡。

三、施工工艺

钢筋、模板、砼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循环的工艺流程为:

柱、墙弹线柱、墙立筋电渣压力焊柱、墙钢筋绑扎立面管线预埋柱墙钢筋验收止水条安装(地下室外墙)墙、柱模刷脱膜剂柱、墙支模模板检验收浇筑砼立面模拆除支梁底模刷脱膜剂绑梁钢筋支梁侧模板模铺设板模刷脱膜剂板钢筋绑扎平面管线埋设平面钢筋检验浇筑梁板砼平面结构养护平面模板拆除。

第二节架料、机具的配置

一、模板支撑系统

本工程采用流水段施工工艺,顶板按承重满堂架子测算投入量,并考虑顶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早拆体系,计划按地下室一层面积投入架料。

立杆及水平杆采用碗扣式可调支撑系统.

二、结构外架整体布置

1、楼座东侧剪力墙部位采用挂架,3—10轴采用结构自挑架,其中上下人行跑道设在7—8轴之间。

2、楼座北侧采用外挂架。

3、楼座西侧三层以下双排架,三层以上2—3、4—5、8—9、10—11轴采用挂架,3—4、5—8、9—10轴五跨采用梁式外挑架,转料平台设在3—4、9—10之间。

4、楼座南侧在五层老楼以上采用结构自挑架。

5、防护系统在结构内侧钢管搭设并利用钢筋砼柱抱连。

具体施工方法及安全措施单见《结构外架施工方案》。

三、机具准备

从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工期要求及我公司对于本工程制定的质量目标综合考虑:

精心组织、统一安排、专人保养各种机具,确保工程顺利交工。

主体结构机具配制见附表

(2)

第三节劳动力组织与安排

1、由于该工程工期紧,多方位施工,操作人员数量大,因此项目经理部特别是对现场一线管理人员配置加强。

管理人员网络图详见附图(4)

2、本工程根据工期要求及进度计划的编制,综合考虑本工程主体结构各项指标,投入操作劳动力230人,组织流水施工。

劳动力按不同的工种在流水段上流水作业,劳动力按施工顺序完成工序作业,各作业组在流水段上施工相同的工段,这样有利于利用工人熟练作业内容条件加快作业速度,同时管理劳动力也相对容易。

3、土方的回填工作在首层结构完毕后另行组织劳动力与结构平行施工。

教育实习大厦主体结构各项指标

一、总建筑面积20232.84(M2)

二、支模面积部位建筑面积(M2)支模面积(M2)每建筑M2含量(M2)

地下4205.6410514.12.5

地上16027.23365.122.1

三、钢筋绑扎部位建筑面积(M2)绑扎重量(T)每建筑M2含量(KG)

地下4205.64700166

地上16027.2783.2548.87

四、砼浇筑部位建筑面积(M2)浇筑方量(M3)每建筑M2含量(M3)

地下4205.643994.70.95

地上16027.26450.70.402

五、人工工日部位建筑面积(M2)工日数(个)每建筑M2含量(个)

地下4205.64238475.67

地上16027.234951.62.175

第四节平面测量及高程控制

一、轴线控制

根据市测绘局给定的结构外边线引出轴线控制网点,平面控制网布设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设置于视线条件良好、安全能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并用红漆作好标记。

本工程平面呈“一”型,测量控制网比较容易建立,采取井字测量控制网,并根据流水段划分对主轴线的控制进行加密,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加密办法在原主轴线方向上采用内插法进行。

1.轴线的投测方法

1.1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层上。

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经各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1.2±0.00以上轴线的传递采用经纬仪加弯管向上进行定位测量。

根据各层楼板上的轴线点向上层楼板对应位置预留200×200的孔洞,使经纬仪向上穿过预留孔投测。

轴线投测留洞位置见附图(5)

1.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拆模后,应在墙体立面抄测出建筑1米或结构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1.4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自检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二、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标高精度要求,在场区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且便于使用和保存。

2、在向建筑物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

方可引测所需的标高。

3、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以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

4、为观察由于地基或其它原因引起本程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在楼座周边设置沉降观察点。

观察点平面布置位置见附图(6)

三、观察点的埋设

1、沉降观测点采用:

“燕尾形观测点”,即利用直径为14~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度角,端头磨平,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砼柱内,柱外部分长度30~40mm,柱内长度为柱外5~7倍。

2、埋设的高度为:

建筑物±0.00标高以上10~20mm.

3、观测的时间周期:

施工期间,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

4、观测的要求

4.1对埋设的观测点进行编号,以便记录观测成果。

4.2沉降观测点的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4.3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4.3.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4.3.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4.3.3使用固定的测定方法路线,按规定的时间周期观测。

4.3.4观测时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第五节模板的配置及施工方案

一、模板配制形式

底板及其以上外侧墙采用砖胎模,内侧采用优质竹胶板,内墙及电梯井壁外侧模同样采用竹胶板组拼,柱子模板采用竹胶板加背楞,梁底模及侧模采用优质多层板,顶板采用竹胶板,为提高施工进度及材料周转速度、节约支模用工,电梯井筒部分采用钢骨架预制焊接、整体吊装,南北两侧井筒周转使用。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模板的周转次数,且每次模板拆除后派专人立即清理、修整,对于边角损坏的模板必须修整后再用或改做它用。

二、模板的施工工艺、支设及加固《模板施工方案》

另附电梯钢模加工图见附图(7)外墙出±0.00模板支设及加固示意见附图(8)

第六节钢筋工程

一、施工准备

1、钢筋由我方材料部供应,进场的钢筋应有合格证和材质证明,并根据材质证明,并根据材料规格及焊接方式取料进行试化验,以确保钢筋及加工质量。

2、根据本工程特点,在现场设立一条钢筋生产线,为保证钢筋的加工型质量由专职配筋员负责钢筋的放样加工,在钢筋工程施工前,由技术部绘制钢筋大样图,配合现场的实际绑扎。

3、为防钢筋混用、错用,并有专人负责根据配筋单调运各类钢筋。

4、由配筋员对成型钢筋进行检查,包括焊接质量,弯起角度。

二、钢筋焊接

本工程Φ20以上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Φ20以下采用闪光对焊,水平钢筋Φ20以上采用冷挤压焊接,焊接工艺和检验标准按国家规范执行。

焊接队伍为我公司专职焊工,具有多余年施工经验,且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焊接队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三、具体施工方法

1.电渣压力焊

1.1先将钢筋上筋和下筋接触通电后,立即将上部钢筋提高2—4mm进行引弧,然后继续提几毫米,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上钢筋逐渐插入渣池中。

当钢筋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顶压,必须持续几秒种、方可松开操作杆。

1.2具体质量要求:

1.2.1接头焊包均匀,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等缺陷。

及时清理掉多余的焊渣。

1.2.2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d,同时不得大于2mm.

1.2.3接头处弯折不得于4度。

1.2.4若发现不合格的钢筋接头,应切除掉重焊,不允许采取任何补强措施。

钢筋分项工程隐检以前必须经过检验。

1.3电渣压力焊焊性能检验及质量检查

1.3.1作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的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

1.3.2在钢筋压力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产的部分应切除。

1.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夹具紧固,严防晃动;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当。

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下表查找原因,及时清除。

项次

焊接缺陷

防止措施

1

轴线偏移

1.矫直钢筋端部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挤压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2

弯折

1.矫直钢筋端部2.注意安装与扶持上钢筋

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4.修理或更换夹具

3

焊包薄而大

1.减低顶压速度2。

减小焊接电流

3.减少焊接时间

4

咬边

1.减小焊接电流2.缩短焊接时间

3.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

5

未焊合

1.增大焊接电流2.避免焊接时间过短

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

6

焊包不匀

1.钢筋端面力求平整度2。

填装焊剂尽量均匀

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

7

气孔

1.按规定要示烘焙焊剂2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3.确保被焊处在焊剂中的埋入深度

8

烧伤

1.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2。

尽量夹紧钢筋

9

焊包下淌

1.彻底封堵焊剂罐的漏孔2。

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

2.套筒冷挤压

2.1工艺流程

钢套筒、钢筋挤压部位检查、清理、矫正钢筋端端头压接标志钢筋插入钢套筒挤压检查验收

2.2同直径挤压工艺参数表:

套筒型号

模具型号

插入深度(mm)

压接道头

压痕尺寸(mm)

压力范围

C25

M25

75

3×2

36.5~39

58~60

C28

M28

84

4×2

41~43.5

58~60

C32

M32

96

5×2

47~49.5

62~65

2.3主要施工方法

钢套筒进场后重点检验每个套筒壁厚公差,待接钢管端部应除锈、除污,其弯拆应割除,影响套筒安装的纵肋应修磨。

(横肋严禁打磨)钢筋端部用油漆设定定位标志和检查标志,以确定钢筋进套筒是否有足够的深度。

接头采用先在地面完全一头压接,安装后压接另一头,每一侧连接必须从中间向端部进行,压接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接头两端钢筋轴线的一致。

2.4接头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检验

2.4.1外观检查

1)、划分正确,压接完成后能清楚看到检查标志,以保证钢筋的插入深度正确。

2)、压接方向正确,要求压接横肋,套管两边压接压痕在一条直线上。

3)、压痕尺寸要在规定范围内(由技术单位提供的卡板验收)。

4)、压痕道次符合冷挤压套筒上所标道次。

5)、挤压后的套筒不得有肉眼所见裂缝。

6)、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4。

,现场可用如下方式检验:

垂直长度为1M时,接头处弯折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7cm

2.4.2力学性能检验

挤压接头的强度检验必须合格。

500个同一规格、同一压接工艺完成的钢筋接头一批,且同批接头分布不多于三个楼层,不足500个仍为一批,随机抽取3个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且每层不少于1个,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被压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5倍,若其中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时,应再抽取双倍(6个)试件进行复试,复试结果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具体操作规程及试化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执行。

2.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3.1要认真检查钢套筒的质量:

材质不符合要求、无出厂质量证明书,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钢套筒,不得使用。

2.3.2要注意钢筋插入钢套筒和长度,认真检查钢筋的标记线,从防压空。

2.3.3挤压时严格控制其压力,认真检查压痕深度,深度不够的要补压,超深的要切除接头重新连接。

3.闪光对焊

3.1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作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

3.2连续闪光对焊工艺过程:

闭合电路闪光(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连续闪光加热到将近熔点(两钢筋端面徐徐移动接触)带电顶锻无电顶锻

3.3操作过程及要求

3.3.1通电后,应借助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互相熔化,并将熔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即完成整个连续闪耀焊接。

3.3.2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3.3.3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

“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煨直或切除。

3.3.4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3.3.5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3.3.6接近焊接接头区段应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3.3.7焊接后稍冷却才能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必须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3.3.8在钢筋对焊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裂缝等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并且注意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

3.4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检验

3.4.1外观检查

1)接头部位不得有横向裂纹。

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3.4.2力学性能检验

1)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2)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作为一批。

若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

若累计仍不足300个接接头,则应按一批计算。

3.4.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在钢筋对焊生产中,应重视焊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以确保焊接质量,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参照下表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项次

异常现象和缺陷种类

防止措施

1

烧化过分剧裂,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

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

2

闪光不稳定

1.清理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的级数

3.加快烧化速度

3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1.增加预热程度2。

加快临近顶段时的烧化速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

加快顶锻速度5。

增大顶锻压力

4

接头中有缩孔

1.降低变压器级数2。

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

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5

焊缝金属过烧或热影响区过热

1.减小预热程度2。

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

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6

接头区域裂纹

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则时应更换钢筋2。

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

7

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

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

改进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夹紧钢筋

8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1.正确调整极位置2。

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

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三、钢筋绑扎

1.准备工作

1.1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作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及使用部位加以编号并分别加垫木堆放。

1.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如有锈蚀必须除锈之后方可绑扎。

1.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1.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1.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钢筋的搭接位置。

1.6上道工序已办理好验收手续,方可进行该工序。

2.柱钢筋绑扎

2.1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1.1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柱根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子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