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3078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docx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

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所在单位:

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

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

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

  第一阶段XX--XX年度-

  「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

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反思。

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

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

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

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

  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

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

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

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

  所在单位:

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

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

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

  第二阶段XX-XX年度---对学生作业的研究

  「课题设置」如何解读“可爱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过程」

  

(一)对“可爱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的研究。

  

(二)对“可爱生”的生长环境及其危害的研究。

  (三)对“可爱生”的教育引导方法的研究。

  1,从家庭环境方面纠正;

  2、从学校方面纠正;

  3、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我个人的所思所行:

  练好钢笔毛笔字;多参加劳动;恩威并施、解决问题;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小错要有耐心;齐抓共管,不给错误的滋长留任何土壤。

  课题名称:

关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讲评”

  所在单位:

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

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

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

  「研修目的」通过研修使全体组员明确学生历史作业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效果迈上层新台阶

  「研修过程」1、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难中易),同容量,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2、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不同容量(多中少),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3、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同容量,不同时间(长中短),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4,调研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数量,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情况汇总;

  5、调研各教师讲评作业后的各类学生测试成绩情况,并进行汇总;6、调研不同类学生作业题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7、小组会议研讨分析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历史作业内容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符合课程计划要求,要有启发性、典型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历史作业的布置适量适时避免重复,作业方式由统一规格向差异型转变,向个性换转变;3、批改作业要做到“三要”即批改符号统一规范,时间及时准确无误,实行“眉批”、“面批”相结合,评价方式要灵活。

4、对于学生的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全学期总规划,时间上各学科兼顾、方向上各类学生并进。

“完成课标最低要求,向能力素质高要求拓展。

”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会方法,增长见识。

”以讲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补充:

小组研修成果详见XX年《读写算》第四期,题目《关于“初中历史作业

  的设计、布置和讲评”》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塑造完美人的艺术,本人和政史组的组员们几年来,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肯定,我们深感欣慰。

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我们政史教研组从事历史研究的步伐不会间断,伴随着历史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成果。

  年5月10日XX

篇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XX.12.28)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巨野县龙固镇李集小学常胜钦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XX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县教研室审批,于XX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思考: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塑造高素质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因此,开发适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积极探索符合学校校情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使之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

  课程开发主体性及选择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实践、动手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校本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课程活动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和完善的空间。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

  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现小学生教材“一纲多本”,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在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过许多可资借鉴的教训。

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是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考虑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考虑未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力量,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校本课程开发要做到教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密切结合,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引导师生独立地、自主地、不受干扰地选择教材。

  3、课题研究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⑴课题研究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经过长期的调查、思考,我决定从课堂改革入手,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进行分组讨论,可以用不同方式来交流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在学习国内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办学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搭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广泛征求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

  回顾我校近3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作了一番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第一,强调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大兴科研理论学习之风。

  教育的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提高教育质量同经济工作一样。

显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靠“加法”是不可取的。

根本出路在于把立足点转移到依靠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唯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

⑴组织课题组老师研究有关的学科内容,组织学习校本课程教材。

⑶邀请镇教研员到校开设“月末讲座”,更新和重构教师的教育观念,为课题的实现廓清认识上的迷雾,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指点迷津。

⑸学校研究、制订和完善了《李集小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列入奖励范围。

  第二,凸显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严格课题管理,分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科研课题的运作关键在管理,管理可以出效益。

课题管理是课题主持人的第一责任。

我们从严格课题管理入手,抓课题的具体运作。

首先,将立项课题列入工作计划和学校的议事日程,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赢得学校行政的支持;其次,不断地对研究的进度、成果进行认真自查、总结和表彰,并及时向镇有关部门汇报;再次,对少数研究人员发生工作调动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补充研究力量,调整工作安排。

第四,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三,注重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争做学者型科研带头人。

  课题主持人发挥带头作用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

其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是体现在率先垂范、注重创新,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每阶段的研究任务上。

课题主持人常胜钦老师带头创新,下了一番功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第一,牢固树立课题意识。

他团结课题组成员,不断强化对课

  题的明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实施课题看成是学校和教研组的一种集体追求。

第二,就是不断加强学习。

第三,争创一流业绩。

  四、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⑴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坚持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努力探索“立足学科教学,着眼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研究新路。

  ⑵课题研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质水平。

  三年来,我们寻找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联结(本文来自:

wwW.xIAocAofaNwE小草范文网: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点,凸显校园文化建设。

在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既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兼顾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在教育的途径方法上,我们配合各班班主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本,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在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方面,我们向学校建言献策,不遗余力,为全校形成园林式的育人环境提供诸多合理化建设。

  2、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及获奖情况:

  我们课题研究组尽心尽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受到校领导和镇中心校领导一致好评。

  3、课题研究的结论:

  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班团队会为活动载体,创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科研过程,彰显了本课题研究的模式特征。

我们立足于建设先进文化,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育人为落脚点,寻找中华文化、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三者的最佳融合点,这样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一份可喜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1、我们的反思:

篇三: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小学李红英

  课题组成员:

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

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

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径。

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动。

这正迎合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生性爱动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

  3.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

不同风格特色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有其不同的学生社团活动。

它在丰富着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内涵建设。

  (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本课题大多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著述颇丰,但是由于小学生和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小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尚处于摸索与探究的阶段。

因此,让小学生分享多彩社团活动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建设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近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组建适合学生的社团。

  2.建立社团活动组织,制定社团活动方案、章程、安排,积极开展活动。

  3.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小学生

  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

  4.根据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活动资料,总结活动经验,开发社团活动校本课程。

指导教师积极撰写各社团活动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方案。

  5.期末,各社团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撰写总结性论文。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标。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乡土风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发现,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研究出一系列校本课程资料(社团活动方案、章程、课程纲要、教学方案设计、成果等),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6.通过多彩社团和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

  纲要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团活动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佳途径。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改指出: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而社团活动的目的之一就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所在应该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

”这一理论的倡导使现代教育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二)实践依据:

  1.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多彩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组建小学生社团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2.我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教师队伍。

很多教师都具有一技之长。

这是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基础。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思维开阔,机敏灵活,好学向上,加上小学生应有的心理特点,为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为组建不同的社团提供依据。

分析学生、教师、学校及教学资源现状,组建不同的社团。

  2.观察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自己的喜欢的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行动研究:

在活动实施阶段,不断积累原始资料,进行活动方法、内容的调整、完善、实施,再调整、再完善、再实施循环往复的过程,促进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良性循环。

  4.经验总结法: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促进和指导活动的有效开展。

  5.文献法:

搜集有关小学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分五个阶段进行,在各阶段研究实践中逐步完成目标。

  

(一)第一阶段:

酝酿阶段(XX年6月)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有李红英、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老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向全校每个学生及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下发调查表,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的兴趣爱好。

  2.回收调查表,根据调查表反馈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确定组建哪些社团。

  3.聘请西亚斯的大学生志愿者和部分家长,结合我校教师实际确定各社团辅导教师。

  4.李红英老师负责制定学校总体社团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

准备阶段(XX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有李朝梅、赵建玲、高灵风、高惠芬、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高瑞坤等老师,其主要任务如下:

  1.各社团辅导教师制定本社团活动章程、活动方案、确定本社团成员名单。

  2.各社团向本组成员宣布活动章程、提出具体的纪律要求等。

  (三)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1.组织开题报告,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

  2.坚持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

  3.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研究资料包括:

学生社团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典型个案材料、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等。

  4.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5.撰写课题研究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四)第四阶段:

阶段性总结。

  1.XX年1月,第一学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本期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在第一学期开展社团活动基础上,开发出第二学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纲要和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五)第五阶段:

再实施阶段。

  XX年2月—XX年5月,进入活动实施第二个学期,继续积累活动资料,反思活动过程,总结活动成果。

  XX年5月—XX年6月,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