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44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docx

述职报告欢迎光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

述职述廉报告

(3月6日)

2006~,在省委和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院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团结和带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促进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抓学习,不断提高学院班子的集体领导能力

1、坚持学习制度,注重联系实际。

学院领导班子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认真坚持中心组学习、自学和参加组织生活会等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两年集中学习12次,编印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12期,班子成员撰写各种读书心得20多篇。

同时,学院领导班子十分关注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讨,不断提高自身把握学院发展规律、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推进基层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在抓好班子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院党委还根据学院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把继续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思想建设的主要措施,落实每两周一次集体理论学习制度。

通过举办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全员培训会、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中层干部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狠抓落实,收到了较好效果。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学院党委成员带头到教师、学生中宣讲十七大精神,掀起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提高了教职员工对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学院的各项工作。

3、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为增强学习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院党委围绕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工作,创新培训形式,突出针对性,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头脑风暴式的示范性建设全员培训。

培训形式采取学习讨论、分组陈述、交流补充、提问质疑、点评打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组织中层干部分批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培训,与企业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讨论,就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等事项进行了交流;组织各专业项目建设小组到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兄弟院校、企业调研考察,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其他校企合作事项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沟通。

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抓规划,精心绘制学院科学发展的蓝图

从下半年开始,学院党委组织专门力量,调查研究,开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

我们认真分析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学院历史及现实条件,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甘肃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关于甘肃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国石化“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中国石油“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的要求,立足行业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院“十五”发展实际,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提高水平”的思路,以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集思广益,补充完善,科学制定了学院“十一五”规划,最后经院党委会和教代会通过。

《规划》第一次明确将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学院的奋斗目标,同时,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提出了“不求大、不求高、不求全”的办学指导方针。

“不求大”就是全日制学生规模控制在8000人左右,并以此合理规划配置资源;“不求高”就是安于其位,注重质量,精心打造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不求全”就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在行业特色、专业特色、教学特色和管理特色上下功夫。

《规划》对学院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定位。

底,学院进入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后,我们又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修订和补充了《“十一五”规划》的相关内容,确定了具体的项目建设目标和确保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目前,《规划》实施顺利。

三、抓机遇,积极创造学院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1、积极主动申报示范院校取得成功。

国家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对学院的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开始酝酿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我们就敏锐把握动态,及时提出了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前瞻性战略决策,从上半年开始积极投入到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准备工作中。

我们系统总结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改进措施。

经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严格审查,我院被推荐参加全国评审,经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我院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推荐的8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

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成功,是多年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更是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努力拼搏的结果,也为学院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2、以校庆为契机,为学院发展做实事。

9月,是我院建校50周年。

我们提前一年周密部署,借校庆这一有利时机,倡议企业、社会和校友开展捐赠贫困助学基金活动,学院领导集体分片包干“化缘”,经过努力,共募捐资金400余万元,完成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校庆期间我们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还举办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长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校友创业报告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扩大了学院影响,联系了校友,达到了总结历史,展示成果,凝聚力量,扩大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

特别是我们在校庆期间,邀请70余家企业举办07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有近千名学生签约,更加丰富了校庆活动的内涵。

3、争取培训项目,提高服务能力。

,我们适时抓住劳动部牵头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时机,打破体制性制约,积极向省劳动厅申报了甘肃工业技师学院,并第一个通过了专家评审,有望今年挂牌。

我们还积极为地方服务,设立了兰州市西固社区学院(西固区就业培训中心),从而与我院的甘肃省第6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工科开放型实训基地、甘肃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以及继续教育学院构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到目前共完成就业、再就业、岗位技能等校内外各类培训2681人次,成人教育学历、非学历在校生规模达2780人,较好地发挥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4、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专业设置。

我们审时度势,积极调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及时开办了煤化工专业等七个新专业。

截至目前,我院已为全国部分煤化工企业输送专业学生200余人。

专业的及时调整,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质量。

5、加强校企合作,提升科研水平。

对于实践教学为主的高校,科研学术水平仍然是衡量学院实力的重要指标。

两年中,我们抓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机遇,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横向为主的技术开发性课题。

我院教师主持完成的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的“T60装置生产工艺试验研究及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甘肃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与兰州石化研究院合作进行“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1项科研课题获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两年共立项课题近50项;学院《学报》被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高职高专类“特色期刊”,影响因子由0.055提高到0.148。

提高到0.241。

科研和校企合作也取得重要突破,全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4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9篇,学院首次被评为甘肃省科技先进单位,首次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和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科研课题立项资金1682万元,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抓党建,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1、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1)学院党委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继续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顺利通过了省委督查组的专项检查。

在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到了“六个结合”。

一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学习贯彻《党章》结合;二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落实制度结合;三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示范性院校建设结合;四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五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自查整改结合;六是贯彻落实四个文件与工作调研结合。

(3)我院成立了甘肃省高职院校第一家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积极研究、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组织开展了全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有3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党总支部”,7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党支部”,42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8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学院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4)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计,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

为基层党组织配发了《十七大文件汇编》、《十七大报告》、《新党章》等学习资料,对各基层党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和评比。

还邀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刘巨魁,十七大代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等为全院师生作了学习辅导报告;学院党委成员分别到各系和班级,与学生面对面宣讲研讨十七大精神;组织开展了师生座谈会、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5)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省委组织部、省高校工委对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目标的要求,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

两年共发展党员1261人,其中教工党员26人,学生党员1235人,完成每年在校生发展党员7%以上的工作目标。

目前在册党员总数1331人,其中教工党员349人,学生党员983人。

我们还充分发挥学院党校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精心组织,认真部署,依靠基层组织,圆满完成了每年一期的党校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5611人,其中5443人取得结业证书。

2、统战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学院统战系统坚持开展“四学习两提高四个一双贡献”活动,成立了少数民族教职工联谊会,定期召开统战人士座谈会,向他们及时通报学院的工作,征求他们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民盟学院支部被评为“全区参政议政、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先进单位”。

有2名教职工担任西固区政协常委,还有2名同志担任省政协委员;学院获得“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3、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

(1)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每年召开教代会,审议通过《学院行政工作报告》、《年度经费预决算方案》等,并广泛征求教职工对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

学院全面实行院务公开,所有需要接受群众监督和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及时通过校园网和院务公开栏,向全院师生员工公开。

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举办了教职工乒乓球赛、羽毛球赛、“五一”教职工文艺汇演、庆“三八”联谊活动、登山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时,加大了对校园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改造了东区礼堂的舞台灯光音响系统,新建了5块室内外电子显示屏,购置了2套移动灯光音响,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积极开展了对口支援积石山县“双基”教育活动。

捐助积石山县、卓尼县款、物价值合计61156元,选派支教教师2名,资助改建积石山县一小学多媒体教室1个。

并制定出在未来3年内再资助10万元用于小关乡中心小学校舍改建等项目和捐赠100套以上的课桌椅等物品的详细对口支援计划。

(3)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成果。

,学院开展了院级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团的创建考评活动。

对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团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取得优异成绩的23个单位授牌并表彰,学院还获得了“西固区普法教育先进集体”。

,学院开展了对第一批9个文明单位、5个文明窗口、4个文明社团的复查验收,开展了第二轮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社团的创建评选,促进和提升了我院三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学院顺利通过省文明委复查,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4)定期组织离退休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报学院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听取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每年坚持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和困难职工,坚持学院领导看望慰问80岁以上老教职工活动,增进了离退休职工对学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五、抓教学,继续促进学院的内涵发展

1、以示范性专业为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炼油技术专业等示范性专业建设入手,以确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制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主要内容,重点进行了“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型人才”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体系为主要内容进行课程置换,探索高级技术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对试点专业在专业构架体系和培养模式上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证制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要求等培养模式,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不断创新“2.5+0.5”、“2+0.5+0.5”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加大课时容量,增加生产性实训比例和在实验室、实训场所组织教学等,突出技能培养。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2、以示范性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群同步协调发展。

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4个专业,地方配套资金和学院自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的5个专业,教学计划做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突出行业办学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对全校36个招生专业(含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新计划修订中,要求每个专业要建设3-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课件及配套教材。

并按示范性院校建设的要求对36个专业(含方向)编制了人才培养方案,新增5个新专业。

3、加大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

结合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参照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要求(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学院提出了核心课程的建设标准,制定了《核心课程建设意见》等,组织开展了11门国家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学院核心课程建设的立项工作。

组织开展了精品课程申报工作,共评出13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3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特别是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表明我院在全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走到前列,在省内高职高专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

承办了全国石油高职高专院校教材研讨会和全国石化行业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研讨会。

7门行业规划教材(流体输送、石油及产品概论、集散型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案例教程、ASP.net程序案例教程、化工产品营销)及17门课程的教材编写大纲已交付出版社,计划5月份正式出版。

以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持续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

六、抓学生,努力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学风校风。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院党委的实施意见,深入细致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连续两年组织召开了年度学生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工作原则,为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先后评选表彰了7个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8名学生工作先进个人,40名优秀班主任,23名服务明星。

2、招生就业工作连年创出新高。

学院始终牢固树立“招生就业是学院的生命线”的思想,不遗余力地狠抓工作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1)近两年我院在全国14个省市区共录取新生6679名,绝大部分为第一志愿,其中有800名新生录取分数超过甘肃二本录取线,生源质量显著改善,新生报到率超过91%。

《中国青年报》以“个性化办学擦亮金字招牌”为题报道了我院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以及改革成果给招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崭新气象和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

(2)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和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责任制,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教育学生树立“脚踏实地、更新观念、适应市场、先谋岗位、再图发展”的择业观念。

形成了学院主要领导带头抓就业,院系两级齐抓共管的就业局面,学院主要领导每年都要联系20个以上的企业,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党委副书记周兴中同志被评为“甘肃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个人”。

(3)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

毕业生2555人,就业率为94.1%。

08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已有2390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1%,其中提前离校顶岗实习的137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9.5%。

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我院被评为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在全省非师范类院校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

在《中国青年报》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明星院校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先进。

3、关爱贫困学生,积极开展助学活动。

一是完善特困学生档案,加强对学生勤工助学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两年来发放各种奖助学金及困难补助近800多万元。

二是积极做好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07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46人,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院助学活动开展情况并在4月26日的《新闻联播》头条中进行了报道,这在全省高校中是首例。

4、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近两年,学院将热心学生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职工,聘任到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岗位,同时实行辅导员聘任制,外聘专职辅导员;定期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议,明确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指导和帮助他们踏踏实实的抓好班级建设,推行辅导员进公寓的管理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通过竞聘选拔学生干部,并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学生干部2400人次,使学生干部从思想认识、道德素质、管理方法、服务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让学生在管理中接受教育,在管理中增长才干,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有208名学生干部被学院授予2007学年“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2名学生干部荣获“甘肃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5、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

在普通话、英语口语、礼仪、写作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两年共培训7000人次;同时,继续开展了“挑战杯”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由娱乐型向科技型转变,组织开展了学生科技、学术、艺术节活动,全方位开展专业技能比武和知识竞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学生会荣获“甘肃省优秀学生会”称号。

两年间,我院学生参加13项省级以上技能和知识竞赛,全部获奖。

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6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7项,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2项;国家级竞赛优秀组织奖2项,最佳培养奖1项,优秀奖1项,团体二等奖1项。

竞赛成绩居全省高职高专和全国石化行业院校榜首。

6、继续坚持相对封闭管理,维护校园秩序。

认真落实值班、巡检制度,对校园人流进行导向分流,对车流进行限制。

严格按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烟、禁酒及纪律整顿月和重点解决纪律、值班、卫生、学风、包夜上网等问题的“五查五促进”专项活动,及时有效地制止了不良行为在校园里的蔓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将学生各种矛盾和事端尽可能处理在萌芽状态,保持了校园稳定;进一步加大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力度,注重管教结合,07年学生的违纪率下降到0.49%,是近年来最低。

同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为5102名同学颁发了诚信证。

七、抓条件,积极营造合格的育人基础和环境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新建了体育馆和两栋学生公寓,完成了东区变电所迁建和扩容,确保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我们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整合第一工业中心,建成第二工业中心;进一步美化了校容校貌;新建了教学指挥中心,使学院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开始步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新建立了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信息智能化第50考试站,完成9300多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工作。

2、利用示范性项目建设资金,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中央财政支持和省财政配套的3000万元资金到位,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完成了两个工业中心标准化建设;教学实训设备投入2150万元,新增实验实训设备2000多台套;新建和改建7个实训基地、34个实训室;新增65个校外实训基地;新增合作企业98个,达到121个;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超过1500人。

确保了示范性项目建设年度任务大部分提前或超额完成。

中期检查取得良好效果,年末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年度绩效考核。

3、努力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两年来,学院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经费,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组织教学质量免检教师和学院师德标兵双飞海南度假;,借校庆之际,为每名教职工定做了礼服,为离退休职工发放了津贴。

在职教职工人均收入比增长了10.06%,其中学院自筹部分比增长了16.99%,人均收入增长4587元(含增资);教职工的人均收入比提高了15.29%,其中学院自筹部分比增长20.23%,人均收入增长8558元(含增资)。

目前,我可以负责任的讲,我院教职工津贴收入水平已属全省高职高专之首,在全省本科院校中也属中上水平。

今年,学院已经研究,还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从本学期开始,将适当增加在职教职工的午餐补贴;为全院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和离岗内退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体检项目基本同省上为地厅级干部体检项目一致;学院还将在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年终绩效津贴,增加幅度不低于度提高的水平,保证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学院还将改善教职工办公备课条件,建设10个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室,进一步改善教师休息室条件,继续改善系一级行政办公条件,分楼层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努力创造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八、抓队伍,切实提高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两年来,共引进教师48名,其中硕士19名,优秀本科毕业生21名,有企业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8名;先后选派66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修、培训、交流、提高,其中国内访问学者5名,参加中德师资培训3名,参加研讨会7名,到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培训9名;参加技师培训班30名;新评教授2名、副教授29名,低职高聘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4名,在职攻读硕士教师新增44名;新聘企业兼职教师52名,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青年教师不但进行岗前培训,而且安排骨干教师传、帮、带,使其尽快熟悉教学,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