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4816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docx

福建省晋江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精选doc

季延中学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

1.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D.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B.落后性C.封闭性D.稳定性

3.关于秦朝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

4.《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C.劳动力短缺 D.生产能力

5.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

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

6.郭沫若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7.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

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9.“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 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 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 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10.下图是隋朝运河与元朝运河图。

其河道变化说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都城的迁移C. 经济重心南移D. 南北海运的开辟

11.中国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受企业利润的刺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D.由私人投资兴办

1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3.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这表明此时

A. 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B. 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 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1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15.19世纪末,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16.有学者认为:

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

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

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

下列描述最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A.“列廛(chán居民区)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1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8.从下边材料可见当时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19.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

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B.乙C.丙D.丁

2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

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22.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

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小亚细亚引发商业危机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23.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

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交通运输的发展

24.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D.②④

25.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B.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6.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

同期,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政治制度D.宗教改革

27.奴隶贸易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B.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D.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28.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并大兴土木,修建了被称为“全国建筑宝库”“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29.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

A.拥有强大的海军B.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0.“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开始采用的“新能源”主要有

①煤炭②石油③电力④核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1.19世纪中期,促使工厂摆脱水力等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扩大B.蒸汽机的改良C.电力的广泛使用 D.内燃机的创制

3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33.“官办”自古就有,主要指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货币等实行专营专卖。

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已与传统官办有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第二,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也就是按工人技术程度高低和劳动量大小付给报酬:

第三,部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由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洋务运动是我国工业化的开端②其中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③实行成本核算在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更为突出④“官办”的本质变化表明当时的政府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3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35.据记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往《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两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36.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37.1896年,陈炽在《商务报》中指出:

“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源可浚也。

”以罗振玉为首的沪籍绅商在颁布农学会章程时称“农实为工商之本”。

可见陈、罗等人主张

A.以农为本 B.重农抑商C.重农兴商D.实业救国   

38.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9.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40.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

“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

……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

这一教科书的出现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C.推动了学校开始突破传统经学教育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

4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画卷中街市纵横,

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

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

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

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南都繁会图》(局部)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

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

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

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一、二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8分)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7分)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

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

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

(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

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7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

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

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

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

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知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8分)

(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7分)

 

4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纺织工厂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中诞生的工业)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

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

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

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

了。

——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

请完成:

(1)材料一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早期的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8分)

(2)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7分)

 

参考答案

1---5BABDA6---10ADBAB11---15CACBC16----20DBDBD

21---25DABCA26---30BDCDC31---35BCBDC36---40DCACB

41.

(1)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

(8分,写出其中4点即可)

(2)主要特点:

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

(4分)

兴起原因:

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

(3分,写出其中3点即可)

42.

(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8分)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7分)

43.

(1)观点:

“重本抑末”(“重农抑商”)(2分)。

根据:

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6分)

(2)社会现象:

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

(4分)影响: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3分)

44.

(1)主要因素:

采煤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万能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业革命扩大能源需求;铁路等运输条件的改善。

(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特点:

生产资料集中使用;雇佣工人集中劳动;采用机器批量生产。

(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2)重大变化:

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4分)主要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交通运输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殖民扩张。

(言之有理即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