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436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docx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精品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美国在26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

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

”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

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C.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

如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

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

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

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

据此理论可以得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D.是对秦以来郡县制的否定

3.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

宪法规定总统()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C.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4.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下列活动的发展与第一国际无关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革命

C.19世纪70年代欧洲工人的罢工斗争

D.19世纪后期英国城市平民和工人获得选举权

6.《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

“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

7.《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

“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B.英法联军C.义和团D.革命党人

8.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

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

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始于()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南京条约》

9.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10.1943年1月,中英签署新约,取消英国在华诸多特权。

至此,英国在中国获得的“关税协定”等特权在百年后最终消失。

与“关税协定”特权最初取得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约翰是一位来自美国内华达州的参议员,他在参议院可能见到代表该州的“老乡”最多有()

A.1名 B.2名 C.3名 D.不确定

12.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机构

C.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D.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1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1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

“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15.1963年,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在通过法德合作条约时,特别坚持要增加一个序言,阐明条约不影响联邦德国签订的多边条约的权利和义务,联邦德国还拒绝了戴高乐用法国核保护伞来取代美国核保护伞的劝告。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国力图取代美国对抗苏联威胁

B.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

C.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D.联邦德国不愿意和法国诚心合作

1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办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7.“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

(引自美国某报。

)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

A.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日本的崛起

C.欧共体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8.下图是某网站刊登的的一幅题为“今非昔比”的政治漫画。

其政治喻意是()

A.美国的使命是拯救全世界的自由和安全

B.国际局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C.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力正在减弱

D.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破产

19.有学者认为: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0.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

此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21.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像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之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22.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23.各路义军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一壮举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八国联军侵华时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时

24.有学者认为:

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2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下面关于遵义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②纠正了博古等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③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领导

④决定带领红军北上,到陕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6.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

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27.孙中山在1906年12月说: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

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这是在解释()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有(  )

①粉碎“四人帮”

②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④“左”倾思想得到彻底清算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有人说: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不在于“三权分立”,在其分权的幌子下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

下列美国宪法条文中,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

B.凡两院议员各以三分之二的多数认为必要时,国会应提出对本宪法的修正案

C.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

D.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对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徵收任何税款

30.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

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下列对这一历史场景分析最正确的是()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古人说:

“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观察图一,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通途”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

(2)图二漫画“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

该政治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3)图三中的联邦政府结构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构建的?

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什么原则?

又是如何体现的?

 

32.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

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得到了哪些特权?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说明你的理由。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

结果如何?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图表组

材料二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

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

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

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

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1)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给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

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

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

“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

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请回答: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从民主革命实践的角度说明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和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题目内容可知,基辛格访华的活动推动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说明该活动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

故选A。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行省制度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弥补了郡县制带来的些许弊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D项本身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故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说明俄罗斯对中国的侵略,近代史上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故①正确;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先后是英国人西摩尔和德国人瓦德西,故③错误,企图通过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的是日本,故④错误;因此选A。

5.【答案】A

【解析】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1836——1848年,即第一国际成立前,故选A。

6.【答案】C

【解析】“朝廷以一纸下郡县”的含义是朝廷政令得到贯彻,“天下之势一”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宋代始终未完成国家统一;郡县制开始实行是在战国时期;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的表述是符合史实的,但与材料含义不符。

7.【答案】A

【解析】由1853年4月23日报道:

“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

”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太平军占领南京,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在《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对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英国商定,故选D。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和“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较商代政治制度更有助于国家结构的稳定,故B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的内容之一是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即关税协定,故答案选A。

11.【答案】A

【解析】选A。

美国宪法规定,每个州只能有两个代表作为参议员。

12.【答案】C

【解析】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禀告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丞相)。

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秦朝是统一的王朝并不是政治上四分五裂,造纸业出现是在秦朝之后的事情,材料是反映秦代封泥而不是用泥制陶。

“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足以证明秦朝的确实行了郡县制度,选C。

14.【答案】C

【解析】这次运动,是一次鲁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联合、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完全符合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无盲目排外的特点;反割台斗争没有政府的联合;新文化运动全盘肯定外来文化,也没有政府的联合,排除A、B、D项。

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二战使欧洲力量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德关系在一体化进程中错综复杂,法德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欧洲一体化进程。

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项。

16.【答案】A

【解析】在诗句中提到“南湖泛舟”可知此次会议曾在南湖召开,根据基础知识,只有中共“一大”曾经在南湖游船上召开。

故本题答案选A项,B是在广州,C是在汉口,D是在遵义,不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联系“二战”后的史实可知,美国的威胁主要是来自苏联,因此判断A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诺曼底登陆是美英盟军为了打败法西斯在法国的登陆行动,说明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很大,而70年后面对国际危机美国也是无能为力,所以选择C项。

A、B项不符合漫画的主旨,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A、B、D均可排除。

19.【答案】D

【解析】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说明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20.【答案】A

【解析】地图中有匈奴、东胡、月氏、羌等属于秦朝的疆域图的主要信息。

故可以判断选A。

21.【答案】B

【解析】根据“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可知是中缅关系。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

A选项错误,中缅关系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C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D是在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2.【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七大上,地点在延安,故A错;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地点是在井冈山,故B错;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地点在遵义,故C错。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失台”“让台”,其中的“台”是指“台湾”,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1894年的《马关条约》中有一条:

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时签订了《辛丑条约》,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由材料“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可知,各城邦各自为政,独立自治。

所以答案选A。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5.【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并没有政治上的,所以排除包含②的选项。

到陕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作出的决定,是在确立全面抗战路线后的史实,所以排除④的这一项,故答案选择B项。

26.【答案】C

【解析】从材料“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可知梁国的势力被削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

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27.【答案】C

【解析】材料中“1906年12月”以及“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说明孙中山提出的是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民族主义涉及满族统治,故A错误;民权涉及建立国家,故B错误;民主主义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及。

故D错误。

28.【答案】B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左”倾错误仍然存在,如没有这次会议就谈不上彻底纠正。

2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在其分权的幌子下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可知作者认为美国议会民主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分权的同时建立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此可知D项符合材料意思。

30.【答案】B

【解析】材料中“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保护孙中山,说明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B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