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541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2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带答案

(2)

一、选择题

1.有人说: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对“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中国进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执行下去

D.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华兴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关于下面两幅图反映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②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

③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

5.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各种纷争与动乱之中。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当成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

6.在中国近代,袁世凯死后有一段军阀割据纷争混战的历史。

其中下列军阀控制着北京政府的是

A.直系军阀冯国璋B.滇系军阀唐继尧

C.奉系军阀张作霖D.皖系军阀段祺瑞

7.辛亥革命时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实现了民主共和B.终结了君主专制C.改变了社会性质D.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8.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

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取而代之以共和国家”。

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D.建立君主立宪制

10.下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一张日历。

日历上的时间应是公元()

A.1938年B.1948年

C.1949年D.1950年

11.“徐锡麟、秋瑾的故事”“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是八年级2班某小组同学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

据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

A.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B.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C.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D.孙中山与中华民国

12.下列这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

B.

C.

D.

13.“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济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这幅挽联纪念的是

A.

B.

C.

D.

14.“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

”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是一次落后的地主阶级革命运动,人民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

B.有较大的局限性,人民的生存状态没有根本改变

C.没有照顾平民阶层的利益,不属于进步的民主革命

D.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16.“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发表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A.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正式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C.宣布中国封建制度最终结束

D.表明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17.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

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8.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19.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爆发了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20.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其中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军阀是

A.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B.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

C.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D.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

2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此时,孙中山的主张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C.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D.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

”材料中评价的人

A.李鸿章B.孙中山C.康有为D.蒋介石

23.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号召“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战争D.护法运动

24.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

“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5.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从下图漫画中不能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是

A.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了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基仍在

C.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此辛亥革命是失败的,A正确;BCD都符合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解读,但不是最主要的依据,排除。

答案选择A。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曾组织成立兴中会,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由黄兴、宋教仁等人组织成立,故①不符合题意。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②符合题意。

孙中山晚年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故③符合题意。

孙中山是在1912年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组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蒋介石,故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从根本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④表述错误,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图谋复辟帝制、由图一到图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表述正确,故A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题干信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依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在北伐战争中,1927年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因此,1916年至1927年被当成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故B符合题意;袁世凯帝制复辟在1916年结束,排除A;日本侵华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排除C;东北易帜发生在1928年底,排除D。

故选B。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之后的护法运动就是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D符合题意;ABC项军阀管理的区域不包括北京,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7.B

解析:

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据所学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政治上,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我国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识记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的方法,民国元年是1912年,故民国数加上1911就的公元年份,故“民国六年”换算成公元年份就是1911+6=1917年,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的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C说法不正确;D项是戊戌变法实行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图片上显示的文字可知此日历是中华民国38年,中华民国在1912年建立,故日历上的时间应该是1949年,故本题选C。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锡麟、秋瑾的故事”指的是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指的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因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是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选项B符合题意;康有为领导维新变法,A排除;陈独秀、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CD排除;故选B。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可知,材料表明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即人民的生存状态没有根本改变,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B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属于进步的民主革命,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考查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学生需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从中得出正确答案。

1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宣誓就职的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表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A项符合题意;正式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是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B项错误;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清帝还未正式退位,C项错误;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不能表明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因为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故选A。

17.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1926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基本结束。

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失败,开始侵华。

C项不合题意;192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于是爆发了护国战争。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最终袁世凯众叛亲离,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和黄兴发起的反对袁世凯的革命,导火线是宋教仁遇刺,排除;C项是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而发起的,排除;D项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排除。

故选B。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皖、奉、直三个派系时期。

皖系军阀,主要首领是段祺瑞,掌握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实权,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C符合题意;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A排除;直系军阀,主要首领是冯国璋,其后为曹锟、吴佩孚。

主要势力在直隶(今河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由英、美两国扶植,B排除;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主要控制云南等地方,D排除。

故选择C。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可知,材料反映孙中山的主张是要求改革以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C排除;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相关史实。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干“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可知材料评价的人物是孙中山,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符合题意;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A排除;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C排除;蒋介石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排除。

故选择B。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领导的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运动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的前奏,B项发生在1913年,D项发生在1917年。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

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符合题意;A项评论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项不能从评论中体现出来;D项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懦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革命性质。

选项D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题意;选项ABC与辛亥革命的影响相关,但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