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741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语文五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新词。

3、知道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导入新课:

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4、过渡:

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

(1)   学习生字词

读准字音:

出示:

缝(féng fèng)隙(xī xì)   挟来(xié  xiá)   撩过来(liāo liáo)

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

杰作 缝隙 悬挂 重叠 气势非凡 人喧马嘶 

沉醉 胸膛 掩映 轰鸣 隔着     山回谷应

(2)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3)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练习说话:

黄果树瀑布真              !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

三、学习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注意圈画关键词句)

(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

(1)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

(点出:

渐近渐响)

(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

(点出:

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

(点出:

飘、佛、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动词用得多好呀!

我们也来试试看。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

(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

(点出:

只)

(8)师:

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

(朗读第二段)

4、还有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

是啊!

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又“看”到什么了?

(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

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

形态 宽)

 

2、过渡:

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用心去读第4小节。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

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5、齐读1-4节。

 

四、作业:

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

                     听   声响    大17、黄果树瀑布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   形态    宽

                                                      

上周,按照教研组的安排,上了一节汇报课,力图体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专题。

现将课堂呈现:

一、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师:

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

(结合课题板书句式:

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

生:

默读课文后回答:

黄果树瀑布真壮观!

(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评:

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

师: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

接答:

美!

师:

板书“美”,并完成句式:

“黄果树瀑布真 美 ,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

”它到底美在哪儿呢?

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意图:

“黄果树瀑布真 美 ,美就美在 _________。

”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

复述是习得语言最直接的手段,大约有11种方式,这就是其中一种。

]

 师:

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

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

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

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

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

巴甫若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并搜集素材。

[评: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

师:

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

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

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

我也发现了比喻: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

发现的好,体会的妙。

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

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

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

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

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意图: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得,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

将3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精当之妙了。

]

  师:

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生1:

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

  师:

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

(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

  (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师:

徐霞客何许人也?

  生: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

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

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评:

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

  师: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学生浏览全文)

  生:

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

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

这到底是怎样一部“杰作”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象。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

师: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

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

  生1:

我想对自己说:

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会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

真是不虚此行啊!

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

  生2:

我想对黄果树瀑布说: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便听到你“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我便看到一道你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你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我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黄果树瀑布,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真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生3:

我想对后人说: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你看,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你听,那“哗哗”的水声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我的后代子孙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千万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在此发生!

  [评: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

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

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准备:

搜索相关资料,制作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1、师板书“瀑布”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2、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

我想这其中总有缘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黄果树)

点击瀑布全景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1、看,这就是黄果树瀑布,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作者看了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点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

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在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你也可以点击老师给你的“学习宝典”看对你的学习是不是有帮助(学生操作)

4、生自渎课文 师巡视了解学情点拨帮助

5、交流: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6、作者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三、走近瀑布,感受壮美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

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空行留空白给孩子做标记)

    2、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那作者又是在那些地方听瀑的呢?

分别听到怎样的声音?

 a 远处b 近处 c谷底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点击感受声音)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

“渐近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作者来到群山怀抱的谷地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瀑布,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理解难点乐池)

(4)[你看,这就是乐池(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乐池的形状),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听众,我们一起走进乐声齐奏的乐池,置身其间,(点击感受乐池)]

(5)听了这交响乐团的演奏,我们不免心胸为之开阔,心情为之振奋,心中涌起无限豪迈,那作者来到谷底为什么也有这种感觉呢?

[看地形图,读课文相关段落,理解文中说的“圆形的乐池”]

(6)[在这圆形的乐池中,作者听到的是——,感觉——(每个细胞……)引读课文相关片段]这么磅礴的气势,这么雄浑的力量,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吗,点击,听声音]

   指导读好这一段话(就是人站在谷底的那几句)

(7)的确,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

同学们说得精彩,是不是也读得精彩呢!

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老师这里准备了几段音乐,作为对你们的奖励,自己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

(点击音乐宫,选择音乐)

3、师小结,是啊!

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还“看”出什么来了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冬天水小时,他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天,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师述,并随境出示)读了这一段后,你觉得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黄果树瀑布的?

为什么?

(理解宽幅白练、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

是呀!

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撼天动地啊!

过渡:

如果说:

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用心去读第4小节。

做下批注,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生自学

3、交流,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

师评价:

是呀,银雨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诗意美,也从另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离开瀑布,拓展感悟

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

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

2、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

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可以点击更多了解去寻找相关资料)

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6、让我们再次沉醉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之中吧!

(点击更多了解欣赏黄果树瀑布及有关资料)

7、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一定是有许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道小点心,自由选择合适的点心,尽心品尝

A、完成句式:

“黄果树瀑布真美 ,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

”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

(点击阅读拓展)

B、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

C、你想对黄果树瀑布,或者后人说点什么,写一写。

D、续写诗歌,用诗一样的语言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黄果树瀑布你那雄壮的身躯

      让我感到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你那美妙的歌声

      让我陶醉之中

      你那非凡的气势

      让我胆战心惊

      你那......

      让我......

8、交流

9、师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可以学着本文的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

(用风景的图片配上音乐,师总结)

板书设计:

            听   声响    大

黄果树瀑布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看   形态    宽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

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

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

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

(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

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

突出“真是”、“杰作”。

还没看见它,

先听见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

望见了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