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912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2014级4月阶段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

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

,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3分。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题作答)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雄起壮丽的景观一句: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

(3).《定风波》最能体现苏轼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4).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在《醉花阴》中也有同样的感慨:

,,。

(5).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借大雁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

,,。

(6).柳永在《雨霖铃》中用,,。

渲染了离别的气氛,融情与

景,传达出凄凉的感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凤冠霞帔

肖复兴

小王太太搬进我们大院南房的时候,孤身一人,带的箱子却有十几个。

老街坊中有明眼懂行的,看着箱子,啧啧赞叹:

好家伙,都是樟木的!

那时候,小王太太也就四十多岁,人长得小巧玲珑,面容白净秀气,而且,总爱穿一袭旗袍,袅袅婷婷的,属于典型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只是她不能开口说话,一说话,嗓子沙哑得厉害,大院的街坊便常常感叹,唉,真的是甘蔗难得两头甜!

大约过了不到两年,前院东房新搬来一位姓丁的,是前门大街一家饭馆的白案大师傅,我们都管他叫丁师傅。

丁师傅不到五十,也是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儿,下了班,没事干,就爱唱戏。

一到晚上,他常搬个小马扎儿,拿着把京胡,搽满松香,就开始坐在门口前自拉自唱。

有意思的是,丁师傅长得胖乎乎的,像个阿福,唱的却是女角儿,咿咿呀呀的,婉转悠扬,一句词儿带好几个弯儿。

一连听了好几个晚上丁师傅的唱之后,破天荒,一直深居简出的小王太太莲步轻摇,出了自家房门,走到丁师傅的面前,说了一句:

是学程先生程派的吧?

您《锁麟囊》“春秋亭”这一段唱得不错!

那天,我们一帮小孩子正围着丁师傅听热闹,看到丁师傅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对小王太太说,对着戏匣子里学的,学得不好,您指教!

我们大院里的人更没想到,打这以后,丁师傅不再在

自家门口唱,改到小王太太家里唱了。

而且,大家最没有想到的是,除了丁师傅唱,小王太太居然也在唱,虽然嗓子沙哑像磨砂玻璃,但在丁师傅胡琴的伴奏下,抑扬顿挫,起起伏伏,即使我们听不懂里面的戏词,但都感觉得到像是一股清水缓缓地流淌而来,韵味十足。

有些好心又好事的街坊,在丁师傅和小王太太这一拉一唱中,居然听出了弦外之音,觉得他们是挺好的一对,虽

说一个胖点儿,一个嗓子坏点儿,老天却在成全他们呢。

这样的议论多了,小王太太整天呆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听不到,丁师傅却听在耳朵里,脸上有些挂不住。

小王太太再请他到屋里唱戏,丁师傅会拉上我。

因为那时候,我迷胡琴,磨着父亲买了把京胡,天天晚上跟着丁师傅学拉琴。

因此,我成了丁师傅的小跟包,进了小王太太的家门。

那时候,我上小学四年级,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年龄。

小王太太的家显得挺宽敞,因为除了一张单人床,就是她那一排樟木箱子,没有其他杂乱东西,好像她不食人间烟火。

床和箱子中间用一道布帘隔开,露出一点儿缝,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得布帘飘飘悠悠,很有点儿神秘感。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王太太唱到兴头的时候,会对丁师傅说句:

咱们来一段彩唱怎么样?

然后,她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

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

每次随丁师傅到小王太太家,我总盼着这一出,小王太太的扮相,一瞥一动,举手投足,都那么好看。

然后,我会在心里暗暗叹口气,小王太太要是嗓子也好,该多好啊!

我曾经把这话对丁师傅讲过。

丁师傅叹口气说,小王太太是剧团里正经程派的好演员,可惜坏了嗓子,没办法再唱了,才离开了舞台。

丁师傅去世得早,他在饭馆白案前一个跟头跌倒,再也没有起来。

亏了他死得早,第二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就来了,一帮红卫兵闯进我们大院,不由分说,把小王太太揪出去批斗。

她的那些樟木箱子也跟着一起遭殃,被翻得乱七八糟。

人们才知道,箱子里面全是她以前演出穿过的戏装。

天天批斗,让她的身心大受刺激。

一天清早,红卫兵又到她家要拉她批斗,一推门,见她身穿戏装,凤冠霞帔,站在床上,正咿咿呀呀地唱戏,怎么拉都拉不下来。

人们知道,她疯了。

不过,小王太太长寿,一直活到“文革”结束。

我从北大荒回来,还去看过她。

她还住在大院南房,见到我,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说是落实政策还给她的,不全了,只剩下几身,最可惜的是凤冠霞帔一个都没有了。

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是好了还是没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开篇写小王太太的十几个大箱子,还有她的长相、身材,都是在给读者暗示小王太太的戏剧演员身份。

B.本文很好地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写丁师傅这一人物,为进一步表现文章的主题,淋漓尽致地为表现小王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C.丁师傅一开始坐在自家门口自拉自唱,后来改到小王太太家里唱,在他们一拉一唱中,最终结为伉俪。

D.文章中写到小王太太的表演,“伸出兰花指,轻轻撩开布帘,一个水袖的动作,转身走进去。

再走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换了戏装,凤冠霞帔,漂亮得耀人眼睛”这一动作描写不仅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也是在表现主题。

E. “凤冠霞帔”在文章前半部分隐而后半部分显,通过这一物件的遭遇,很好地说明了小王太太一生对戏剧的的喜好、追求和不幸的命运。

(2). 请简要概括小王太太的形象特征。

(6分)          

(3). 文中前后三次写到小王太太的箱子,有何用意?

(6分)

(4).文章最后说“她说这番话时,我不知道她的病史好了还是没好”,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小王太太后来非要穿戏装给我看这一行为的。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

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

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

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

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

“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

”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

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

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

“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

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

“是难产。

”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

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

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

“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

”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

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

他不知如何是好。

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

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

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

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

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

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

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

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

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

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

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

这不可谓不魔幻。

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

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

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

《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

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

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摘自XX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宁安。

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

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

(2)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4)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状常物,即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

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

③什么叫做美?

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

A.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

B.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

C.触目皆是俯拾即是比比皆是

D.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触目皆是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

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

D.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3分钱,打出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

,,,。

,,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

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