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81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8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docx

基层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可研报告

附表:

1、投资估算表;

2、税金估算表;

3、成本估算表;

4、增量损益表;

5、增量现金流量表;

6、敏感性分析表

附件:

1、位置示意图;

2、县发改委立项批复书;

3、县财政局同意申报函;

4、中介机构投资确认书;

5、工商部门注册资金及企业性质证明;

6、项目单位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财务报表;.

7、供销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土地使用证;

8、供销社配送网络名单、授权委托书及购销协议;

9、供销社资信证明;

10、供销社历年获奖证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乡供销合作社大西北物流配送中心扩建项目

1.1.2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乡供销合作社

法人代表:

陈玉梅(主任)

1.1.3建设地点

奇台县西北湾乡供销社配送中心及15个乡镇(团场)。

1.1.4总投资

项目工程总投资总投资205.82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18.25万元,购置设备及安装60万元,流动资金15.23万元,其它费12.34万元。

1.1.5建设内容:

在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供销合作社大西北物流配送中心及11个乡镇(团场)中心网点改扩建总建筑面积2365m2,每平方米500元,土建工程投资118.25万元。

购置设备与安装费用总计60万元,其中仓储设施2套12万元,运输车2辆24万元,电脑、收款机和PC机12套24万元。

1.1.6建设性质:

改扩建

1.1.7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总投资205.82万元,资金来源是:

1、企业自筹:

205.82万元。

2、申请“新网工程”财政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

1.2项目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项目研究工作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6号

(2)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

(4)《商务部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报告》

(5)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

(6)财政部、供销总社财建便函【2010】68号《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的通知》

(7)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的有关产业政策;

(8)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9)《昌吉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0)《奇台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中国计划出版社《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1.2.2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落实项目建设的条件;

(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

(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安排和筹措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

(5)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

1.3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列表如下:

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供销合作社大西北物流中心

扩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完成结果

备注

1

工程土建工程量

1.1

改扩建物流中心2栋仓库

m2

1265

轻钢砖混结构

1.2

改建连锁店11栋

m2

1100

砖混结构

2

购置设备

2.1

物流中心仓储设备

2

2.2

运输工具

2

2.3

电脑、收款机和PC机

12

3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05.82

4

增量总收入

万元/年

300

正常年

5

增量应缴经营税金及附加税

万元/年

16.5

正常年

6

增量应缴所得税

万元/年

18.34

正常年

7

投资利税率

%

35.63

8

投资利润率

%

26.72

9

盈亏平衡点

%

31.1

10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33

11

增量净现值

万元

66.44

i=10%;n=15年

12

投资回收期

5.7

含建设期

1.4结论

经过调研、测算、编制财务报表、进行经济评估和财务分析,可以看出:

(1)本项目符合国家、自治区和昌吉州产业政策和城乡商品流通发展方向,是国家大力扶持倡导的产业项目。

项目建成后,对促进奇台县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周边县和农牧团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奇台县具有明显的商品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市场优势。

农副产品品质好、产量多。

奇台县位于昌吉市西北,乌鲁木齐市东南,构成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交通便利,条件优越。

因此在奇台县建设一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具有较好的物资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3)目前,奇台县的日用消费品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日用消费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批发交易市场的档次不高,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经营主体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这些都已严重的影响了奇台县的经济发展,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建设,为提升奇台县的日用消费品流通设施建设水平;解决现在的日用消费品流通设施分散、混乱等局面,打下了基础。

(4)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可以接受,有一定的盈余能力、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较短、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多、快、好、省的项目,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扶持。

 

第二章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本项目扩建由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乡供销合作社实施。

奇台县西北湾乡基层供销合作社始建于1951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奇台县县城西部城乡结合处,现有职工12人,注册资本151万元(社有独自企业),占地面积2593平方米,2005年元月,为适应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北湾供销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村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引进新疆乌苏啤酒集团、“新合作.佳家乐”公司、昌吉州“金昌农”连锁公司、吐鲁番驼铃酒业、石河子北极神矿泉水、奇强洗涤用品、康师傅方便面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业,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组建了西北湾乡供销社“大西北物流配送中心”,并在全县大力发展农村连锁加盟服务网络,到目前已在奇台县15个乡镇、5个兵团农牧团场、2个矿区发展各类经营网点1048个,其中:

乡镇超市20家,连锁店214家、加盟店774家、放心粮油店40家,配送范围覆盖奇台县所有乡镇及兵团农牧场,成为昌吉州东三县区域内实力最强、覆盖面最大的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企业,西北湾乡基层供销社发展配送连锁的工作经验曾在全疆供销社系统广为推广,多次荣获自治区供销社“示范基层供销合作社”、昌吉州“优秀基层供销社”和“农村现代流通示范优秀企业”等先进称号,2006—2009年连续荣获乌苏啤酒乌北销售第一名,2007—2009年连续荣获乌苏啤酒“优秀经销商奖”。

“大西北物流配送中心”是由西北湾乡基层供销合作社主办、联合区内外知名厂商协办的区域性日消费品连锁配送企业,配送中心按照“新业态、新机制、新合作、新气象”的要求,采取靠大、联强、捆绑加盟等形式,积极构成遍布城乡的连锁配送网络,打造现代营销服务体系,到目前配送中心已经拥有配送车辆6辆,日用消费品配送仓储面积1486平方米、各类仓储库房28间,共经营代理产品九大系列460个品种,配送中心对区域内连锁加盟店货物配送实现了12小时送达,对直营店的配送率达到75%,加盟店配送率达到35%,2009年配送销售化肥1759吨,啤酒1470千升、茶叶46吨、白酒3.1万件、饮料1万件、其他产品3100件,网络销售额达到3200万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背景

3.1.1国家政策

自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逐步西移,这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疆独特的地缘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决定了它将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

实施西部大开发,专家预测约需投入10万亿元资金,这必将促进新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幅度增加。

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序幕已经拉开,新疆又将迈入新的加速发展时期。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求,借助这股强有力的东风,加速新疆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市场与流通领域的建设步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较好的活动平台。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确定了“把新疆建成我国西北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

并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大流通的思路,计划在近几年内培育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批发交易市场。

为开拓中亚市场、将更多的商品推向国内国际奠定资源和市场基础。

在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也提出: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培育、完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商品物流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发挥市场的交易功能,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功能完善,技术设施先进,信息服务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大型交易批发市场”。

这些都为加快农村流通和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国家鼓励发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连锁经营,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竞争。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经贸委《关于促进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2]49号)。

2003年,农业部、国家工商局、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农市发[2003]16号)。

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57号),提出从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服务体系。

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不仅鼓励和支持农资连锁经营,而且还给予优惠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提出: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副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

2006年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商务部《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报告》上批示:

"要支持城乡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充分利用供销社经营网络,为农民消费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流通体系”。

3.1.2农村经济现状

目前仍然以典型的传统农业为主,农业总量不大,农产品初级产品多,南北差异大。

大农业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6年农业总产值305.27亿元,牧业111.25亿元,渔业、加工业和其它经济25.48亿元。

农牧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滞后,资源性商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高,导致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

3.1.3农村消费市场现状和趋势

农村消费现状:

2006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3777.91元,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4319.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9.8元,,其构成依次为:

食品763.43元,居住304.81元,医疗保健141.97元,衣着138.88元,交通、通讯131.59元,文化体育娱乐用品126.92元,家庭设备56.03元。

受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和农牧民收入水平影响,全疆农牧区消费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北疆高于南疆。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及周边地区为代表的部分农牧区,农民消费已基本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消费阶段。

但是,大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居民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消费水平仍然处于温饱消费阶段。

一是从住房情况看,较富裕农牧区新建住房中砖木和砖混结构比重在86%以上,贫困地区农牧民新建住房中土坯房的比重仍然高达56%。

二是在耐用品消费方面,较富裕农牧区农村居民家庭自行车、钟表、收音机、缝纫机“老四件”已成饱和状态,贫困地区农牧民对“老四件”的需求仍处在数量增长性阶段,并主要选择结实耐用的中低档商品。

三是在消费排序上,较富裕农牧区为“食、住、文教娱、穿、医疗、交通、用”,而贫困地区为“食、穿、住、用、医疗、交通、文教娱”。

农村消费趋势:

我区农村消费品市场总体出现一下特点:

一是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质量提高。

主食支出占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副食品支出比重上升。

二是改善住房条件的趋势明显,用于住房建设的支出额迅速增长。

三是衣着消费趋于成衣化,由自己缝制衣物向购买成衣发展。

四是农民对于文化教育和获取信息方面的消费欲望增强,文化用品和家电、通讯消费需求上升。

近年来。

随着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农牧区消费需求规模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

农民生产、生活消费正在逐步出现自给自足的实物性消费下降,商品消费上升,生产、生活消费趋于社会化、商品化,为开拓农牧区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02年以来。

以自治区农资集团为代表的少数企业,通过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吸引了大批的个体经营者加盟,使农资商品流通网络布局有所改善,初步缓解了农民农业生产资料“买难”状况。

在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为“三农”服务的同时,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部门测算,按我区农民人均可支配现金约900元,农业人口1400多万(2006年末数据),生产与消费53:

47计算,每年可增加生产资料消费58.5亿元,生活资料51亿元。

据统计部门长期监测,农民收入每增加1%,农户对生产性固定资产需求增加1.43%,表明农村对生产固定性资产乃至农业生产资料有较大的需求潜力。

在今后20年内,食品和居住仍将是农村第一、二位的消费支出,农民住房消费将持续增长。

同时,文教娱乐用品、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也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加快我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可以支持和带动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副产品,并为工业消费品提供具有开发价值的农村市场,从而改善我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议发展。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土地总面积:

166.49万平方公里,有耕地411.59万公倾,全区平均日照时数:

2722.3小时,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总量为:

1024.4亿立方米特别是粮食油料、瓜菜类作物的生长其品种多、质量好,居我国西部省区首位,农业资源优势明显。

新疆与10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5400公里,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奇台县是新疆的农牧业大县,全国粮食百强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粮食产量占全州三分之一。

产粮位居全疆第一,而且粮食品质上乘,被誉为中国优质大麦、小麦之乡。

全县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66亿元,农业产值占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有大幅度增长,人均收入为6640元。

全县人口总数为24万人(含兵团),连同邻近吉木萨尔和木垒县,东三县人口共计约近50万人,具有巨大的潜在购买力市场。

综上所述:

项目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尽快把奇台县天和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果断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把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移向西部。

这给新疆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为适应这种局面也做出了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决定和决策。

如建立“天山北坡经济带”等。

奇台县位于昌吉州东部的中心位置,距自治区首府207公里,奇台县及周边县有50万人,仅奇台县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

按照国家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拟建设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供销社配送中心是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完全必要的。

3.2.2建设新疆奇台县西北湾配送中心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日用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专家预测:

中国的GDP将拉动2.98%,并对中国的消费品市场,特别是日用消费品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加快我国消费品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国内消费品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消费品外贸体制和国内流通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入世后按协议规定3—4年将逐步取消对分销服务业的所有限制(包括批发、直销、零售、维修、租赁等)。

这对我国目前批发市场存在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手段滞后,法规不健全的局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残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设施的建设步伐。

3.2.3有利于缓解农牧民所需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买难”问题,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环境的不断完善,农牧民日用品消费服务多元化和质量化,就近、方便快捷的农村连锁店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首选。

进一步加快乡村流通服务体系,随时提供品种齐全、价格实惠的商品,对于挖掘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和改善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现实意义。

3.2.4建设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供销社配送中心是促进城市商贸流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奇台县是自治区农牧业大县,由于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居民大幅攀升,目前常住人口近10万人。

随着西部大开发,各类开发项目相继动工,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如不及时对日用消费品进行整合,势必影响城市发展。

近年来,奇台县城市环境改观、面貌变化巨大、载体功能增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现有的日用消费品市场,规模小、档次低、交易方式原始,已不能满足新建城市高速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占据居民小区的道路,部分成为露天市场,给城市带来了脏、乱、差的现象,不利于整个市容的管理。

根据奇台县城市规划要求,建立规模集中、品种多样、信息快捷、安全卫生的物流中心是必然的和非常必要的。

3.2.5建设新疆奇台县西北湾供销合作社配送中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奇台县是农牧业大县,日用消费品的购买者是广大农牧民,建立物流中心使城乡形成“龙头+中心+连锁店”的格局,有利于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设新疆奇台县日用消费品物流中心,实施信息化管理,拓宽市场信息渠道。

建设新疆奇台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可以进一步增加项目区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的流量,促进奇台县经济社会高速运转。

3.2.6建设新疆奇台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是提高日用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通过完善城乡日用消费品物流体系,加强日用消费品源头管理,杜绝假冒伪劣品进入流通领域,为城乡居民提供物美、价廉、更多、更好、更安全的日用消费品。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3.1自治区提出大城市经济建设战略,为配送中心发展带来机遇

奇台县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近郊,周边紧邻昌吉、阜康、米泉等城市,是自治区提出大城市经济建设战略,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七城市经济发展圈的成员之一。

这必将促进奇台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幅度增加。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求,借助这股强有力的东风,加速新疆经济发展的步伐,客观要求必须加快市场和流通设施的建设。

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提供较好的活动平台。

为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把新疆建成我国西北国际的贸易中心”的发展目标,并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大流通的思路,近年来培育建设了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

自治区“十五计划发展纲要”中提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培育、完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商品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和发挥市场的交易功能,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功能。

规划建设功能完善、技术设施先进,信息服务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大型交易批发商场”。

这些都为加快农副产品流通和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而,为本项目建设和发展带来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3.3.2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

新疆奇台县位于天山博格达山脉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3°25ˊ一45°29ˊ,东经89°13ˊ一91°22ˊ。

其东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东部与木垒县毗邻,南部隔天山与吐鲁番、鄯善县相连,西部与吉木萨尔县为邻,西北部与富蕴、青河县相接。

全县东西宽45l公里,南北长250公里,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全县辖区6镇9乡。

县城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07公里。

拟改扩建的西北湾大西北日用消费品物流中心位于在奇台县县城西部城乡结合处,三面临路:

西面接S302国道,直达兵团农六师108团、吉木萨尔县、阜康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东面连S302国道,直达兵团农六师110团、109团、奇台总场、木垒县及吐鲁番、鄯善县等地,西北经S301直达阿尔泰地区富蕴、青河县,是项目区地产品内进外销的流通中转要道,交通便利。

奇台县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十横六纵”城市道路形成方格网络;长途电话、市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互联网等通讯设施全部开通,市区给排水、供暖设施完全配套,电力供应充足;城区绿化面积达17%以上,市区有文化广场和休闲绿地,生活和工作环境十分宜人。

3.3.3经济发展迅速,农资及日用消费品需求量大

2009年末奇台县总人口为2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14.42万人,占总人口的74.75%;少数民族人口4.97万人,占总人口的25.76%,人口自然增长率7.69‰。

农民人均纯收入6866元。

2009年奇台县完成生产总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47.4%;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6.3%。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2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40元。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009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5%。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成甜菜等六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千元田”面积16.9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330座,“万元棚”达到455座;粮食总产6.84亿公斤,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新(扩)建养殖小区15个,牲畜最高饲养量304.1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达55.3%。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实现增加值7800万元,增长11.4%。

全民创业工程深入推进,新增收入2215万元。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和速度同步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9年完成县属工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7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2亿元,增长48.9%。

煤电煤化工、建筑建材加工、有色金属及非金属加工、农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鲁能等12家煤矿项目开工建设,8家煤化工项目和28家石材企业竣工投产,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家。

投资14.5亿元,加快“一带五园”基础设施建设,五彩湾—将军庙引水工程主体完工、铁路正在铺轨;喇嘛湖梁、芨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