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0835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在品读中,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学段课程目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2)本课时的三维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的了不起。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感受伟大的父爱,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五年级孩子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

但这篇课文所描述的生离死别和孩子的生活经历有较大的差距。

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很容易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其中所蕴藏的浓浓的父爱和无比坚强、无比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内心世界。

(3)学生差异分析   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是一种必然规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学习基础不同、家庭基础不同、个体兴趣爱好的不同。

教学方法:

教法:

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学法:

以读促悟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教师引出单元导语。

师:

同学们,在我们这册书中,安排了一组和父母有关的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这组课文的学习。

请同学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

(学生浏览单元导语。

)2、简单分析单元导语。

师:

这个单元导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学生说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

)3、教师板书课题。

师:

明确了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在浏览单元导语后,明确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对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根据课题质疑并提出初读要求。

师: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这对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

教师针对课题质疑,学生进行了有目的性自主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A、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伤、颤抖、血迹、洛杉矶、破烂不堪师: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也很有感情。

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

(1)多种形式读准字词。

(2)读准含多音字“血”的词语“血液”。

血迹:

xuè(四声)jì(四声)。

注:

血,在口语里读xiě(三声)。

(3)理解词语“疾步”。

疾步:

快速行走。

B、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字。

师:

谁来说一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请同学们将你觉得易错的字抄写一遍。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觉得易错的字,练习抄写易错的字。

)设计意图:

教师对字词的检查,扎实了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

C、学生自主交流初读前的两个问题。

(1)交流初读前的第一个问题:

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师:

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学生结合课文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当时洛杉矶大地震的影像资料。

教师播放一段洛杉矶大地震的视频。

(学生观看洛杉矶地震片段,感受地震的大,地震的无情。

)设计意图:

学生感受到地震的无情,也为体会文中“人有情”做下铺垫。

(2)交流初读前的第二个问题:

这对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师:

在这场无情的大地震中,这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文中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设计意图:

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概括,语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3、交流这对父与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师:

同学们,谁来说说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怎样的一对父与子?

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勇敢、不放弃、坚守承诺、了不起。

)师:

作者也用了一个词概括了这对父与子:

了不起!

设计意图:

学生对本文的主人公有了整体性的认识,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词“了不起”。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父亲,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再读1—12自然段,画出文中深深打动你的、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学生明确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2自然段。

)设计意图:

这次朗读重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2、引导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重点从两处句子来交流。

师:

相信现在的你一定被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深深地打动了,谁来交流一下令你感动的句子。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两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

)A、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体会:

父亲挖的时间很长,过程很艰难,父亲的执著坚持。

)师:

大家齐读,看看这两句话是作者对父亲哪些方面的描写?

(学生再读体会这两句话是对父亲外貌、动作的描写。

)师:

这句话中写了父亲的哪个动作?

(挖)此时父亲挖了多长时间?

(36小时)师:

这是多么漫长的36个小时呀!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呢?

(出示两个句子,学生对比体会。

)(学生从这些时间词进一步体会到父亲挖的时间之长,父爱的伟大。

)师:

作者只写了父亲一个简单的动作“挖”,但请你想象一下,在父亲“挖”的36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危险?

(学生想象可能发生的危险:

余震、爆炸、房屋倒塌。

)师:

是呀,父亲就在这一次次的余震中,在这一次次的爆炸声中,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仅用自己的双手挖了36小时。

直到他(师生齐说)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一直挖下去?

(学生在读中体会父亲这样做源自于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对儿子那深沉的爱。

)师:

正是这句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承诺使父亲更坚定了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危难时刻不顾自己,心中只有儿子的父亲是伟大,这种父爱是了不起的!

设计意图:

学生围绕这一处句子进行感情朗读,能体会到父亲奋不顾身救助儿子时挖掘的时间之长,过程之艰难,从而深刻感受到父亲父爱的伟大和父亲信念的坚定,引出本文的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B、朗读体会课文5—9自然段的对话部分。

师:

谁再来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5—9自然段,自由交流体会:

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一心只想救儿子令人感动。

)师:

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许多人劝他不要再挖了,父亲眼睛直直地,他乞求着说(学生补充:

“谁愿意来帮助我?

”)师:

接着,消防队长拦住了他,他焦急地说(学生补充: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

而后警察走过来,他快要崩溃地说(学生补充: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

这部分课文是对父亲哪个方面的描写呢?

(学生了解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师:

从父亲这短短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

父亲的如山父爱,父亲的“了不起”。

师: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一直挖下去?

(学生齐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

多么坚定的父亲呀,多么了不起的父爱呀!

经过了漫长的38小时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设计意图:

学生围绕这一处重点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对这位父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和父亲的了不起。

同时,本文的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贯穿其中,学生感知支撑父亲救儿子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更是如山的父爱。

本课重难点在此突显。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师:

同学们,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坚定信念、不顾劝阻的了不起的父亲?

(学生回顾本文的表达方法:

作者抓住了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

)师:

是呀,作者正是抓住了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来进行描写,让我们记住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些描写方法,使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

设计意图:

阅读和写作是不分家的,再次点明写作方法,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对反映人物思想的作用,会留心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四、情感升华。

 1、通过两例汶川地震事例,体会父母之爱。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了不起的父亲母亲。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样感人的画面一幕幕的出现。

(学生图文结合,了解汶川地震中两例感人事例,体会父母之爱。

)2、教师小结,学生闭目回想:

师:

同学们,此时你是否想到了你的父母?

灾难来临时,父母的爱是深刻的。

而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的爱就深藏在为你做的饭菜里,为你洗的衣服里,对你的声声叮嘱里。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父母的爱吧!

(学生回想自己的父母,体会父母之爱。

)3、亲情延伸:

为自己的父母做件事。

设计意图:

学生联系生活实例,情感在此得到升华,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得到更深的情感教育。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教学反思:

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教学环节设计:

1、由单元导语导入,学生在了解本单元主题和学习重点后进入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

2、学生带着问题初读后,进行了字词的认读、理解、书写练习,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在心中形成了父子了不起的形象。

3、从父亲的了不起入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1---12自然段描写父亲的部分,通过两处句子的反复朗读体会,一处是父亲不顾别人劝阻的句子,一处是父亲历尽艰险挖掘36小时和父亲外貌的句子。

学生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肯定了父亲的了不起,并牢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句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朗读感悟的同时,学生初步领悟了作者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此突显。

4、学生了解汶川地震时的两个感人事例,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感情得到升华,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的感触。

5、用三道练习题当堂检测学生对于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整体把握情况。

教学成功之处:

1、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比较扎实,对课文整体把握较好。

2、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走进文本,感情朗读,体会到文中父亲的了不起,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较好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中的不足:

1、在“学生感情朗读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够,所以教学重难点的没有很好地突破。

2、教学细节有一处有些慌乱:

在学生交流自己画出的有感受的句子时,其实第一位孩子所读的父亲历尽艰险挖掘36小时和父亲外貌的句子,正是我重点要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句子。

我紧接着应该请一名和他找的句子相同的学生再来读,然后去学习体会。

但是我却指名其他同学又交流了其他的句子。

最后这个句子不得不由我牵强的引出。

3、由于教学环节细节处的一点慌乱,导致时间把握的不是太好,最后的当堂检测环节没有在40分钟内完成。

改进措施:

1、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围绕重难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