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1254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4*小英雄雨来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晋察冀边区、苇絮、泥鳅、门槛、推推搡搡、劫难、趔趄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和日本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思想品德。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能给课文每个部份加小标题。

二、观点重点:

1、通过阅读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时:

一节。

四、准备:

收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资料。

五、过程:

1、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管桦:

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河北丰润人。

《小英雄雨来》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严酷扫荡,企图消灭我军抗日力量,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百折不挠的斗争,课文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2、板题:

小英雄雨来。

○3、解题:

从课题中你认为应该讲什么?

中心词是?

(英雄)

2、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并查字典理解。

○1、读准下面的字:

还(huán)弹(dàn)扎(zhā)拧(nǐng)

○2、词语解疑惑疑。

晋察冀边区、劫难、趔趄

(2)、轻声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那些事?

○1、同学读后交流。

○2、指名说说讲了那几件事。

3、再读课文归纳各段主要意思。

(每段加上小标题可以是词、短语)

第一部份:

游泳身手高

第二部份:

雨来上夜校

第三部份:

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份:

跟鬼子斗争

第五部份:

河沿上的枪声

第六部份:

雨来没有死

4、老师点拔,突破难点。

(1)、你认为那几部份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三、四、五、六部份)

(2)、快速阅读这几部份,找出体现雨来英雄的句子。

读一读、体会体。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不要以为雨来怕敌人、实际上是为了引开敌人维护交通员充沛表示了雨来的机智)

○2、“一滴一滴的血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身的祖国”这几行字上,体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维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

○3、“有志不在年高”

指人贵在于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只要你有志气、年轻人也能作出优异的成果。

5、分小组讲故事。

深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面对敌人的恐吓、毒手,雨来的出色表示更充沛体现“有志不在年龄”的英雄气慨。

六、总结

1、课文通过对小英雄雨来的动人故事的描写,形象地刻画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深受我们敬仰。

2、请同学继续搜集一些感人的抗日英雄的故事。

七、作业:

1、抄摘你喜欢描写景物的句子。

2、写几个拟声词。

哐啷

3、学习课文后你有那些咸受。

14*小英雄雨来教案二

【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局部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局部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布置一课时完成。

教学中要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同学的自读能力。

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

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

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全文研读时一局部一局部地阅读、考虑,特别重点理解“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这句话。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各局部加小标题。

最后进行总结扩展:

观看情景剧;建议同学找来管桦小说的原著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释题引疑

  1、课件演示: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问:

你们想认识这位小英雄吗?

  2、出示课题:

   ⑴ 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示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⑵ 引导到同学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二、汇报预习,以学定教 

  1、自由读文,交流预习自得。

  2、分节读文,相机正音释词。

  3、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⑴ 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示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⑵ 文章的其它局部与表示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感悟人物品质:

   ⑴ 自读第四局部,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考虑:

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

   ⑵ 交流:

     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敌人:

盘问、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

应付、不上当、不屈服、机智、勇敢。

  2、由重点句切入,体会人物情感:

    划出“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只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鼓舞鞭笞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以小标题着手,理清各段联系:

   ⑴ 小组读,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局部: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身手高强。

     第二局部: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局部: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局部: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局部: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局部:

雨来没有死。

   ⑵ 默读,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局部:

游泳技高

     第二局部:

上学明理

第三局部:

掩护大叔

     第四局部:

勇斗日寇

     第五局部:

跳河潜逃

     第六局部:

脱险得胜

   ⑵ 限时读,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小朋友;雨来脱险没有死,不只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4、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

   ⑴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以读体会:

通过引导同学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和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同学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局部,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

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同学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

   ⑵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以读感悟:

这里写出不只白昼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小朋友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⑶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以读品味: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四、探究活动,回旋主题。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复述课文,角色扮演。

  3、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者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14*小英雄雨来教案三

【课文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声轰隆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少年雨来,聪明勇敢,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的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给课文的每个局部叫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忆英雄故事

  1、教师引言,讲述故事《王二小》的前半局部。

问:

“大家知道老师讲的小英雄是谁吗?

谁能接着把故事讲完?

(生述)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同学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答。

板书:

雨来 小英雄

  设计意图:

由同学熟知的故事入手,让同学自身讲述,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和英雄形象意识,让同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为学习后文做铺垫。

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同学问题意识和独立考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英雄形象

  1、默读课文:

    考虑:

课文讲了雨来哪几件事?

  2、给课文各局部加个小标题。

  3、解决疑问。

板书:

(爱国、勇敢、机智)

  设计意图:

使同学先整体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英雄事迹。

进一步拉近同学与文本的距离,为同学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英雄本性

  1、快速么默读课文,找出自身感受深刻的地方,并在旁边写下自身的感受。

  2、反复朗读相关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会体会到什么?

  3、抓重点句子,引导同学交流、汇报。

并有感情朗读:

   ⑴ “俺们是中国人,俺们爱自身的祖国”一句,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多次强调这句话?

   ⑵ “雨来没有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雨来此时心是怎样想的?

他为什么这样做?

 

  设计意图:

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内容,在交流中落实同学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主体和主导的有机结合。

让同学进行重点句子的朗读,把读引向深入,体会用词准确性、生动性,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四、将英雄故事,回味英雄事迹

1、小组内练讲雨来小故事或其它英雄事迹。

  2、召开“英雄故事会”。

  设计意图:

有利于协助同学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让同学尽情抒发自身对英雄的赞美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同学奋发向上。

板书设计一

14*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1)游泳本领高

(2)夜校读书

(3)掩护李大叔

(4)勇敢斗争敌人:

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毒打

雨来:

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5)宁死不屈

(6)机智逃生

板书设计二

游泳身手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热爱祖国、机智、勇敢

跟鬼子斗争

河沿上的枪声

雨来没有死

板书设计三

雨来没有死

望着妈妈笑      (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

掩护李大叔      (掩护)

与鬼子斗争      (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板书设计四

14.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游泳本领高(游泳)

上夜校念书(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敌人:

盘问、哄骗、利诱、威逼、毒打

勇斗鬼子(斗争)

雨来:

应付、不上当、不屈服

宁死不屈(枪声)

机智逃生(脱险)

【板书设计五】小英雄雨来

            爱国、机智、勇敢

          雨来────────小英雄

【板书设计六】

小  游泳技高   

英  上学明理  热爱祖国

雄  勇斗日寇  宁死不屈

雨  跳河潜逃

来  脱险得胜  勇敢机智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比较长。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

一是教学前播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教学短片,学生在看短片时,我发现很多同学不停地在翻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是让学生默读完课文后,模仿《夜莺的歌声》一文我教他们列小标题的方法,试着给本文列小标题,再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致。

看来我们的孩子不是不爱书,关键看我们老师如何进行有益引导。

本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因此我在课前就提醒自己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地读课文,了解内容。

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的文章吧!

结果学生阅读速度跟不上,我觉得引导也很吃力,看来,今后还要加强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才行。

这是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只要通过阅读,同学对故事情节就能了解、通过交流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再通过讲故事使雨来的光辉形像深入每个小朋友心中达到学英雄,颂英雄的目的。

本课我将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学习机会。

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英雄?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

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

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也比较集中,教学思路也比较清晰。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我迁移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教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先重点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读了第一个故事,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同学对这一部分非常感兴趣。

很快总结出“雨来水性很好”。

我没有满足孩子们现有的归纳水平,而是继续引导孩子们捉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编成一首诗中的第一句:

“‘小泥鳅’耍水戏母”。

这一下,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了——原来课文的板书可以这样写!

从孩子们兴奋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成功。

于是把第二—六部分的内容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分组合作,边读边以七言诗的形式归纳主要内容,然后汇报交流。

在交流环节,我和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共同为板书诗出谋修改,使诗越来越精彩!

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板书。

我还从网上下载了视频——《小英雄雨来》让孩子们一起观看,孩子们通过这一直观的再学习,对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

同时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给我一个启发:

原来板书可以这样有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尝试!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最突出的写作方法——反复。

教学中,我就这一写作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加以指导。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

《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

“枪毙,枪毙!

拉出去,拉出去!

”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

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

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望学生在今后阅读中能够辨识,在写作中能够应用此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