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46365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废铁屑制Fe2O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操作a是萃取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休的溶解

D.Fe2O3可用作红色颜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热纯碱溶液洗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加入稀硫酸后,将铁单质转化为亚铁离子,再加入碳酸氢铵,促进亚铁离子水解得到沉淀。

通过过滤、洗涤、煅烧,得到氧化铁,据此分析;

【详解】A.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项正确;

B.操作a是过滤,故B项错误;

C.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降低温度,减少固休的溶解,故C项正确;

D.Fe2O3俗名铁红,可用作红色颜料,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B。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与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B.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2、CH3CHO或CH3COOC2H5

C.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D.煤的干馏、石油分馏和石油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与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液共热,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或间二硝基苯,故A项正确;

B.乙醇在氧气中燃烧得到CO2,乙醇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得到CH3CHO,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CH3COOC2H5,故B项正确;

C.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故C项正确;

D.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D。

【点睛】D项中,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石油的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等属于化学变化。

3.有机物C(

)是合成高分子涤纶的常见原料,以下有关G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6O4

B.能发生氧化、水解、加成等反应

C.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8O4,故A项错误;

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与溴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项错误;

C.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项正确;

D.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2种,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C。

【点睛】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

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从官能团入手,根据C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可推测化合物C的性质,如:

可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铝溶液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硫酸铝白色固体,故A项正确;

B.由于先加入氯化钠溶液,后加入碘化钠溶液,所以Ag+先与Cl-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再与I-结合生成AgI黄色沉淀。

由于硝酸银是足量的,所以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Ksp大小,故B项错误;

C.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酸性排序:

HCl>H2CO3>H2SiO3,但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该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C项错误;

D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将足量的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弱酸性,所以溶液褪色,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选A。

【点睛】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而不能比较氢化物的酸性。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W、Z同主族,W、Ⅹ、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W与X形成离子化合物X3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

B.Y的最高价氧化物不与任何酸反应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Y>Z

D.X的单质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形成离子化合物X3W2,则W为-3价,X为+2价,则W最外层为5个电子,X最外层为2个电子,故W为N元素,X为Mg元素。

W、Ⅹ、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故Y为Si元素。

W、Z同主族,则Z为P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A.原子半径:

Mg>Si>P>N,故A项错误;

B.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硅,可与HF反应,故B项错误;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NO3>H3PO4>H2SiO3,故C项错误;

D.Mg单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具有抗腐蚀性,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D。

6.某种浓差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碱液室中加入电石渣浆液[主要成分为Ca(OH)2],酸液室通入CO2(以NaCl为支持电解质),产生电能的同时可生产纯碱等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由M极经外电路流向N极

B.N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在碱液室可以生成NaHCO3、Na2CO3

D.放电一段时间后,酸液室溶液pH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氢气在电极M表面失电子得到氢离子,为电池的负极,碱液室中的氢氧根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中和正电荷。

酸液室中的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在电极N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N为电池的正极。

同时,酸液室中的氯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碱液室,补充负电荷,据此分析;

【详解】A.电极M为电池的负极,电子由M极经外电路流向N极,故A项正确;

B.酸液室中的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在电极N表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N电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项正确;

C.酸液室与碱液室之间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不能进入碱液室,应在酸液室得到NaHCO3、Na2CO3,故C项错误;

D.放电一段时间后,酸液室氢离子被消耗,最终得到NaHCO3、Na2CO3,溶液pH增大,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C。

7.常温下0.2mol·L-1Na2CrO4溶液中,H2CrO4、CrO42-、Cr2O72-和HCrO4-的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

2CrO42-+2H+

Cr2O72-+H2O)

A.曲线M表示pH与CrO42-的变化关系

B.Ka2(H2CrO4)的数量级为10-6

C.HCr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D.pH=2和pH=5时,2HCrO4-⇌Cr2O72-+H2O的平衡常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Na2CrO4溶液中,CrO42-离子浓度最大,当溶液酸性增强时CrO42-浓度逐渐减小,c(HCrO4-)增大,所以M表示c(CrO42-)随pH变化的曲线,Q表示c(HCrO4-)随pH变化的曲线,据此分析;

【详解】A.Na2CrO4溶液中,存在大量CrO42-,当溶液酸性增强时CrO42-转化为Cr2O72-,CrO42-离子浓度减小,Cr2O72-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曲线M表示pH与CrO42-的变化关系,故A项正确;

B.由图可知,Q表示的是c(HCrO4-)随pH变化的曲线,Ka2(H2CrO4)=c(H+)c(CrO42-)/c(HCrO4-),由图可知,当pH约为6.5时,c(CrO42-)和c(HCrO4-)相等,所以Ka2(H2CrO4)≈10-6.5=3.16×10-7,故B项错误;

C.由图可知,c(CrO42-)=c(H2CrO4)时,溶液显酸性,所以HCr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项正确;

D.pH=2和pH=5时,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B。

8.亚硝酰硫酸(NOSO4H)主要用于染料、医药等工业。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备少量NOSO4H,并测定产品的纯度。

已知:

NOSO4H遇水分解,但溶于浓硫酸而不分解。

(1)装置A制取SO2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导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浓HNO3与SO2在浓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NOSO4H。

①该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20℃,采取的措施除了冷水浴外,还可以是___________(只写1种)。

②开始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NOSO4H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该实验装置存在可能导致NOSO4H产量降低的缺陷是___________。

(5)测定亚硝酰硫酸NOSO4H的纯度

准确称取1.380g产品放入250mL的碘量瓶中,加入0.1000mol·L-1、60.00mL的KMnO4标准溶液和10mL25%H2SO4溶液,然后摇匀。

用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已知:

2KMnO4+5NOSO4H+2H2O=K2SO4+2MnSO4+5HNO3+2H2SO4

①配平:

______MnO4-+_____C2O42-+_____=______Mn2++_____+_____H2O

②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③亚硝酰硫酸的纯度=___________。

[M(NOSO4H)=127g·mol-1]

【答案】

(1).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下;(3).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4).生成的NOSO4H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5).SO2+2OH-=SO32-+H2O;(6).C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入B中使NOSO4H水解;(7).2;(8).5;(9).16H+;(10).2;(11).10CO2↑;(12).8;(13).溶液恰好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14).92.0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在装置B中利用浓HNO3与SO2在浓H2SO4作用下反应制得NOSO4H,利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硫,利用装置C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分析;

【详解】

(1)①利用装置A,固液混合制取二氧化硫,其方程式为:

Na2SO3+H2SO4=Na2SO4+H2O+SO2↑;②导管b的作用是:

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下;

(2)①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20℃,还可以是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浓硫酸的滴加速度;

②开始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NOSO4H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温度变化不大,排除温度的影响,其原因是:

生成的NOSO4H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

(3)装置C利用氢氧化钠将剩余的二氧化硫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方程式为:

SO2+2OH-=SO32-+H2O;

(4)NOSO4H遇水分解,C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入B中使NOSO4H水解;

(5)①发生的是MnO4-和C2O42-的氧化还原反应,MnO4-做氧化剂,被还原成生成Mn2+,C2O42-做还原剂,被氧化成城二氧化碳。

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到MnO4-和C2O4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②利用草酸钠溶液滴定酸性KMnO4溶液,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溶液恰好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③根据题意可知,酸性KMnO4溶液先与NOSO4H反应,利用草酸钠溶液滴定剩余酸性KMnO4溶液。

用0.2500mol·L-1草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酸性KMnO4溶液,消耗草酸钠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可知剩余的KMnO4的物质的量n1(MnO4-)=2/5n(C2O42-)=2/5×0.2500mol·L-1×20.00×10-3L=2×10-3mol,则亚硝酰硫酸消耗的KMnO4的物质的量n2(MnO4-)=0.1000mol·L-1·60.00×10-3L-2×10-3mol=4×10-3mol。

n(NOSO4H)=5/2n2(MnO4-)=10-2mol,亚硝酰硫酸的纯度=m(NOSO4H)/1.380g×100%=10-2mol×127g·mol-1/1.380g×100%=92.02%;

【点睛】本题测定纯度过程中,先用过量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NOSO4H,将NOSO4H完全消耗,再用草酸钠溶液滴定剩余酸性KMnO4溶液。

经过两次滴定实验,最终测得样品纯度。

可先根据第二次滴定,求出第一次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比例关系,计算出样品中NOSO4H的含量。

9.工业上利用脱硫后的天然气合成氨的某流程如下:

(1)“一次转化”中H2O(g)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已知部分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g)+O2(g)=2H2O(g)△H=-484kJ·mol-1

2CO(g)+O2(g)=2CO2(g)△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

“二次转化”时CH4和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O变换”的反应是CO(g)+H2O(g)

CO2(g)+H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若要使CO的转化率达到90%,则起始时c(H2O)︰c(CO)应不低于___________。

(4)“脱碳”后的溶液再生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5)“净化”时发生的反应为[Cu(NH3)2]Ac(aq)+CO(g)+NH3(g)

[Cu(NH3)3·CO]Ac(aq),△H<0。

充分吸收CO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升温b.降温c.加压d.减压

(6)已知N2(g)+3H2(g)

2NH3(g)△H<0,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φ(NH3)与氢氮比x(H2与N2的物质的量比)的关系如图:

①T1___________T2(填“>”、“=”或“<”)。

②a点总压为50Mpa,T2时Kp=____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实验测得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N2)c1.5(H2)c-1(NH3)。

以下措施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H2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

a.加压b.使用催化剂c.增大氢氮比d.分离NH3

【答案】

(1).增大CH4的平衡转化率;

(2).2CH4(g)+O2(g)⇌2CO(g)+4H2(g)△H=-70kJ/mol;(3).9:

1;(4).2KHCO3

K2CO3+CO2↑+H2O;(5).bc;(6).>;(7).1/2700;(8).ad;

【解析】

【分析】

经过第一次转化,将部分甲烷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二次转化过程中富集空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甲烷转化为CO。

在CO变换中,将CO与H2O作用得到CO2和H2。

通过碳酸钾除去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净化得到纯净的氮气和氢气,最后合成了氨气,据此分析;

【详解】

(1)“一次转化”中CH4与H2O反应生成CO和H2,H2O(g)过量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CH4的平衡转化率;

(2)2H2(g)+O2(g)=2H2O(g)△H=-484kJ·mol-1①

2CO(g)+O2(g)=2CO2(g)△H=-566kJ·mol-1②

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③

将2×③-2×①-②得,2CH4(g)+O2(g)⇌2CO(g)+4H2(g)△H=-70kJ/mol;

(3)设初始c(H2O)为amol/L,c(CO)为bmol/L,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的CO为xmol/L,三段式如下:

CO(g)+H2O(g)

CO2(g)+H2(g)

c0amol/Lbmol/L0mol/L0mol/L

△cxmol/Lxmol/Lxmol/Lxmol/L

c平(a-x)mol/L(b-x)mol/Lxmol/Lxmol/L

K=c(CO2)·c(H2)/c(CO)·c(H2O)=(xmol/L·xmol/L)/(a-x)mol/L·(b-x)mol/L=1,解得x=ab/(a+b),CO的转化率=x/a×100%≥90%,解得b≥9a,则起始时c(H2O)︰c(CO)应不低于9:

1

(4)“脱碳”过程中,二氧化碳结合碳酸钾生成碳酸氢钾,若要得到碳酸钾,可以在加热条加下,碳酸氢钾分解得到碳酸钾,其方程式为:

2KHCO3

K2CO3+CO2↑+H2O;

(5)若要充分吸收CO,可采用降温或加压的方法,使平衡正向移动,故选bc;

(6)①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可知T1>T2;

②由题意可知,a点总压为50Mpa,平衡时氢气与氮气之比为3:

1,氨气的体积分数为0.2。

则氮气的体积分数为0.6,氨气的体积分数为0.2.平衡时氮气分压为10Mpa,氢气分压为30Mpa,氨气分压为10Mpa,T2时Kp=(10Mpa)2/10Mpa·(30Mpa)3=1/2700(Mpa)-2;

③a.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

v=kc(N2)c1.5(H2)c-1(NH3)=k[n(N2)/v][n(H2)/v]1.5[n(NH3)/v]-1=k·n(N2)·n(H2)1.5·n(NH3)/v-1.5,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时,可知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使用催化剂时,氢气平衡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增大氢氮比,氢气平衡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分离氨气,使平衡正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v=kc(N2)c1.5(H2)c-1(NH3),氨气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故本题选ad;

10.钛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化工、医疗等领域。

钛在高温下易和氧、氮、碳等元素化合,提炼纯钛条件苛刻。

从高钛渣(主要为TiO2)提炼海绵钛流程如下:

氯化后的粗TiCl4中含有FeCl3、SiCl4、AlCl3、VOCl3等杂质,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高钛渣经过破碎、磁选磨粉后送氯化车间,磨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分馏”得到的低沸点物是___________。

分馏难以除去ⅤOCl3,原因是___________。

加入铝粉使VOCl3转化为VOCl2便于除去,写出铝粉与VO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除铝”的方法是用水湿润的活性炭加入到粗TiCl4,使AlCl3转化为__________而除去。

(4)“还原”需要在Ar的气氛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

副产物经电解生成___________可循环使用。

(5)制备钛的一种新型方法是:

将TiO2粉末浇注成形,烧结后作阴极,以石墨为阳极,CaCl2为熔盐进行电解(CaCl2熔盐不参与电极反应,起溶解和传导O2-的作用)

①阳极牛成的气体除O2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四氯化硅(3).VOCl3与TiCl4的沸点接近;(4).3VOCl3+Al=VOCl2+AlCl3;(5).Al(OH)3或AlOCl;(6).防止镁、钛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7).Mg、Cl2;(8).CO、CO2;(9).TiO2+4e-=Ti+2O2-;

【解析】

【分析】

本题目的是制备单质钛。

首先将高钛渣氯化,得到粗TiCl4,其中含有FeCl3、SiCl4、AlCl3、VOCl3等多种杂质。

由于混合物中各物质沸点相差较大,利用分馏的方法除去FeCl3、SiCl4。

VOCl3与TiCl4的沸点接近,分馏难以除去ⅤOCl3,故加入铝粉,将TiCl4转化为AlCl3,从而除去VOCl3。

再将铝除去,经过蒸馏得到精TiCl4,经过还原最终得到纯净的单质钛,据此分析;

【详解】

(1)高钛渣经过破碎、磁选磨粉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表格可知,四氯化硅的沸点最低,为56.5℃,故“分馏”得到的低沸点物是四氯化硅;VOCl3的沸点为138℃,TiCl4的沸点为136℃,VOCl3与TiCl4的沸点接近,分馏难以除去ⅤOCl3;

(3)该条件下发生AlCl3+H2O=AlOCl↓+2HCl,得到AlOCl,或认为Al3+水解,得到Al(OH)3,故答案为:

Al(OH)3或AlOCl;

(4)镁、钛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故“还原”需要在Ar的气氛中进行;Mg还原TiCl4得到单质Ti和氯化镁,在电解的条件下生成Mg、Cl2;

(5)①石墨为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结合O2-生成CO或CO2;

②阴极反应物为二氧化钛,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传导的是O2-,故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TiO2+4e-=Ti+2O2-。

11.Na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Na的焰色反应呈___________色。

价电子被激发到相邻高能级后形成的激发态Na原子,其价电了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2)KBr具有NaCl型的晶体结构,但其熔点比NaCl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适当的条件下,电解NaCl水溶液可制得NaClO3。

①NaCl水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B.极性键C.配位键D.氢键E.范德华力

②ClO3-离子的几何构型为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4)NaCl晶体在50~300GPa的高压下和Cl2反应,可以形成一种新晶体,其立方晶胞如下图所示(大球为Cl,小球为Na)。

①若A的原子坐标为(0,0,0),B的原子坐标为(

,0,

),则C的原子坐标为__________。

②晶体中,Cl构成的多面体包含___________个三角形的面,与Cl紧邻的Na个数为___________。

③已知晶胞参数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

(1).黄;

(2).

(3).K+半径Na+,Br-半径大于Cl-,KBr中离子键更活泼,晶格能较低;(4).A;(5).三角锥形;(6).sp3杂化;(7).(1,3/4,1/2);(8).20;(9).4;(10).259/(NA·a3)·1030;

【解析】

【详解】

(1)元素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激发态Na原子,价电子由3s能级激发到3p能级,其价电了轨道表示式为

(2)KBr具有NaCl型的晶体结构,都属于离子晶体。

但其熔点比NaCl低,原因是K+半径大于Na+,Br-半径大于Cl-,KBr中离子间的作用力较弱,晶格能较低;

(3)①A.NaCl水溶液中,NaCl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中存在极性键,故B符合题意;

C.钠离子提供空轨道,水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