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485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docx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性的认识。

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

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

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

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地,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

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

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

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

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

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

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播放极光的视频

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

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极光。

知道极光与地球的磁场有关。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5分钟)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利用的是什么材料?

回忆小时候玩的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

司南就是现在的指南针,它主要是利用了磁铁。

磁铁能吸引铁。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磁现象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现在人们利用这些磁性材料做成各种形状的磁体。

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

提问:

磁体只能吸铁吗?

实验证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学生利用磁铁靠近含铁及含铁的合金、回形针等,发现都能吸引。

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增强自豪感。

你们注意到磁体吸引回形针,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这说明什么问题?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叫磁极。

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呢?

这些磁极相同吗?

转动小磁针,记录当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

用一个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同一极。

会看到什么现象?

得到什么结论?

 

磁极间有相互作用,那么被磁体吸引的硬币为什么也能吸引正面的硬币呢?

(如图)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磁化现象吗?

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危害吗?

学生观察,发现回形针主要集中在磁体的两端。

说明磁体的两端的磁性最强。

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学生讨论:

被吸引的硬币也成了一个小磁体,它具有磁性,所以能吸引其他硬币。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磁化的应用及危害。

如磁带的录音、利用钢针磁化做小磁针。

还有银行卡不能靠近磁体、机械手表靠近磁体后走时不准等。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会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

磁场

利用钓鱼线(学生不易看见)挂在两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动,弹簧测力计有示数。

如果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

磁针和磁体间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

磁场的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我们就通过这种作用来研究磁场,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利用了类似的方法?

 

揭秘弹簧测力计间是通过钓鱼线来作用的,那么磁体间也存在某种物质,使磁体间有相互作用。

 

学生回忆:

电流使电灯发光,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等

 

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磁场的概念。

 

强调物理方法,善于总结。

实验:

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来。

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白纸上记录的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

学生进行实验,白纸上摆一些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在白纸上记录小磁针的位置及N极的指向。

知道物理中会使用一些人为的规定使物理研究简便化。

磁感线

小磁针方向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磁体磁场的作用,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越多、越小,就能越清晰地看出磁场的分布。

演示实验:

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然后轻敲玻璃板。

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一条曲线上。

提出问题:

小磁针所在位置就是磁场方向就是N极所指方向。

有没有办法来形象、直观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

利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画出U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练习:

标出图中A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及磁体的磁极;画出图中的磁感线。

 

讨论:

(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存在磁感线吗?

(2)为什么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

(3)磁感线会相交吗?

学生观察实验:

铁屑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

现象:

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

可以在磁场中沿着铁屑的痕迹画出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

学生画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

 

学生完成练习题

 

学生讨论:

(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不存在磁感线。

(2)磁感线只是用来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假想曲线,利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体周围某一位置磁场只有一个方向,如果磁感线在此处相交,则该点就可以表示出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所以磁感线不能相交。

结合实验,给磁场建立模型。

利用模型法研究磁体的磁场。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对磁场和磁感线的总结,加深对磁场的认识。

地磁场

阅读课本,思考: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呢?

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谁对它施加了力呢?

(2)指南针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指南北,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的条形磁体,你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来画出来地磁场的磁感线吗?

(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重合吗?

这一发现最早是由谁记述的?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地磁场”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使指南针指南北。

(2)学生确定地磁场的磁极,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

 

(3)地球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它们略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

通过对指南针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绍,再次强化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极间为什么有相互作用?

如何形象的表示出磁体周围的磁场?

4.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拓展:

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

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磁现象及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使指南针受到磁力作用而指南。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2.利用缝衣针、磁铁等器材自制指南针。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