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0642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docx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二)

备课时间:

2.28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

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

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

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课后反思: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备课时间:

2.28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能力目标: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

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

,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

,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

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3.学生探究。

师:

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课后反思: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备课时间:

2.28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

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

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

(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

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

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共8课时

因数和倍数

(1)

备课时间:

2.28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2=9÷5=30÷6=2÷3=26÷8=

19÷7=20÷10=21÷21=63÷9=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把上面的这些算式分类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引导

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

12÷2=6。

教师:

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举例概括

教师:

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

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教师小结:

小结:

如果a÷b=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5)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下面的说法对吗?

说出理由。

A、48是6的倍数。

B、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C、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和18是18的因数;

18÷2=9,2和9是18的因数;

18÷3=6,3和6是18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

1,2,3,6,9,18。

(2)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

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明确:

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

(1,2,3,4,6,6,9,12,18,36。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

12÷2=6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