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2474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1)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2)我征引佛门这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

“百行什么为先?

万恶什么为首?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3)做人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5)我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23.作者用百丈禅师的言行引出了什么话题?

124.文中引了一些古代名人的名言(已划线标注),这些名言的共同主旨是什么?

125.在论述中运用设问句可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试从文中举出一例进行具体分析。

126.为了阐明事理,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

请你从文中举出三例,分别说说每组对比所阐明的事理是什么?

127.文章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这些道理”指的是哪些道理?

【答案】

123.每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124.如果选择了某一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就要专心致志,不分心于他事。

125.第(4)段开头运用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将文章的论述点从上一段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的论说,对“要敬业”这一论点的阐述起到了推进作用。

126.对比一:

把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敬业。

对比二:

把劳作的人与不劳作的人进行对比,阐明人生需要敬业劳作。

对比三:

将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与当军人的打胜仗的价值进行对比,阐明怎么样做到敬业。

127.敬业,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解析】

12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

选段中引用“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的事例,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这才是我们对待自己的职业的正确态度。

据此理解作答。

124.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

文中加线的句子都是引用的名言,运用了道理论证,具体有力地解释了敬业的内涵,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敬业。

据此理解作答。

125.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结构安排。

文中运用了一些设问句,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从而刚好地展开下文的论述。

例如“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一句在抛出问题之后,自然地引出下文中对“敬业的必要性”的论证。

据此理解作答。

126.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

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解答时,从文中找出运用对比论证的例子,然后结合例子分析出所论证的观点即可。

示例: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与敬业的人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观点。

据此理解作答。

127.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对于此类试题,首先要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然后从考查点的附近去寻找即可。

结尾中“我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中的“这些道理”是敬业的核心内容。

联系上文,我们可以找到“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据此理解作答。

蹬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

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

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量事儿。

妈妈说:

“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

”爸爸说:

“再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

那天老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

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

妈妈问响莲:

“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

”响莲说老师还没教。

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

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

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

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唠叨,说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

“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

”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

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

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

“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交。

”妈妈大声回应:

“你老老实实坐上去!

”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对师傅说:

“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1500块,明天我就连这个月总共1350块给你。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

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的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

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

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

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

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

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28.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9.小说多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

怎样的爸爸?

131.第③段写道“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132.多年以后,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

请顺着下面的句子写出来。

响莲:

爸爸,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8.那天:

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

第二天:

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

129.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130.是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和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疼爱女儿的爸爸。

131.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132.示例:

您胳膊上吊着绷带,蹬得那么用力,那么困难。

那时候,你们从不在我面前提起生活的艰难,其实,我都懂。

您和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委屈我,谢谢您!

【解析】

【分析】

128.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事件的能力。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天:

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妈妈已失业在家的生活变得更艰难了;第二天:

爸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坐在上学的车中深受感动。

129.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结合“未雨绸缪”所处的语境来分析,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指的就是前文所说的,她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响莲在爸爸受伤的第二天一早,向妈妈提出坐公交车去上学,可以看出她很懂事,知道家庭的艰难,所以她坐在车中“未雨绸缪”的想法应该是:

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130.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文中爸爸妈妈的两次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将响莲的学习放在第一位,而且能勤俭持家,是一个关心孩子,体谅丈夫的好妈妈;爸爸的话语不多,但在妈妈抱怨老板娘不尽人情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理解,表现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的爸爸,从后文他虽然受伤,但还用健康的双脚去蹬布,更突出了他的担当与对孩子的爱。

13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响莲虽然家庭贫困,但学习不落后的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如“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一上五年级,妈妈在小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

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450元”。

132.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

133.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解析】

乐业的理由文中有答案,但要有自己的理解。

首先,苦乐全在自己的心,是主观因素起作用。

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34.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35.什么是“敬”?

136.为什么该敬业?

137.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138.怎样理解画线句子?

请结合实例谈谈。

139.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

为什么?

140.“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

并加以短评。

【答案】

134.我们要敬业。

135.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136.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37.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138.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

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139.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

140.示例:

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解析】

134.选文作者的观点在段首“第一要敬业”。

135.什么是“敬”先在文中找答案: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再提炼答案。

136.为什么该敬业?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37.引用名言警句等属于道理论证。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138.结合实例及句子意思谈。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

139.举两个事例,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去掉之后论证不全面,不严密。

140.开放试题,注意举例贴切,要有短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