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285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docx

xx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

白纸坊小学科技类特色课程建设总结

  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其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政策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条件。

  我们期望通过科技类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向全体学生甚至家长普及科学意识,提高科技能力、生活的能力,同时为培养科技特长生、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比如,我们在实施“机器人”课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机器人的制作过程,学校确立了“普及+提高”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开设了智能机器人课程。

  普及性机器人课程安排在五六两个年级,每周一课时。

同时,我们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为每个年级编制了一本科技类的校本课程教材,如:

一年级《多彩的生活》、六年级《航空模型》等。

  同时,我们利用活动课程的时间在不同年级还

  教师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校本

  开展一些小专题型的科技活动,如有教材为资源的《指纹破案》、《瓶子琴》、《夹球比赛》、《站报纸》活动;以科技发展为资源的《mp3的使用》、《数码生活》的教学活动;以生活为资源,的《食品与健康》的研究。

在科技教育课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科技知识,关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

  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在课堂,还需要课内外的互相结合。

比如,每年11月的科技节,至今历经了30届,每一届我们都为人人参与提供机会。

在20XX年的科技节中,举办了“院士爷爷话科普”和“植物专家谈环保”主题活动。

学校发布了一个科技节的消息,向学生征集如何与科学家见面的方案。

学生知道消息后,积极设计方案,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专家的科技贡献,拟定交流话题。

在与专家对话中,学生们积极争取发言,而且还不断追问,场面异常热烈,充满灵动。

  20XX年,学校组织了“科技为生活服务”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

学校把策划权交给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依据学校的主题,设计班级的展示项目。

听此消息,各班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开展生活大调查,搜集生活中的科技元素,最终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科技小剧场、科学思维室、数码时代小广场等多个“展馆”。

在教室的精心组织下。

  11

  每个学生既是展台的服务者,也是每个展台的参观者。

在交流与互动中,丰富了学生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感受到科学知识与美好生活的紧密联系。

  科技节现场,学生与科技辅导员探讨

  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科技节现场,学生在探究称体积与称面积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科技特长生,学校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社团。

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机器人、单片机、无线电测向、三模一电、DI思维创意、科幻画绘制等科技类社团,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特长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同时,学校参与了“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作为项目学校,我们以“雏鹰计划”和“青少年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利用首都科研院所与高校科技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四、对学校未来科技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1、我们认为科技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系统规划,依据不同的学段,建立系统的科技教育目标和实施途径。

因此,我们正在探索科技教育“环境化、课程化、活动化、育德化、社区化”的“五化”实施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科技教育模式,使学校课程化的科技教育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2、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我们还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进一步发展课程的评级机制。

例如,通过学生学习手册的形式对学生参与体验科技活动做一记录,不仅记录下学生参与的活动项目、活动过程,还要记录下参与活动的感受。

手册中有一栏是小伙伴的评价,更加激发同学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科技教育评价方法的研究,将有效的科技教育评价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

  12

  评价之中,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

  3、如何唤起家长对学生参与科技教育的重视与配合。

科技教育工作要基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共建理念,让科技教育课程走进家庭,拓展科技教育的时空,发掘学生家庭的科技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

比如:

“1+3+6”家校联动节水行动”中,1个学生,带动3个家庭,调研6所单位。

这无疑要调动家长的力量,取得社会单位的支持。

我们先通过宣传获得家长的理解,再发动家长帮助联系单位,调动可运用的各方资源,为专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宣传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之中。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的思路,丰富科技教育的内容,建设科技教育的师资队伍,探索科技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实现学校“人文与科技并重,品格与能力共生”的特色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学生智慧开启的学园、实践探索的乐园,健康成长的家园。

  13

  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总结

  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  

  20XX、3

  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努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白纸坊小学始建于1929年,84年的办学过程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唐代的崇效寺,古老的建筑——藏经阁、充满生机的古楸、古槐与校安工程后装饰一新的教学楼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气象。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00人。

学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师生们学习和工作创设了现代化的教育环境。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三十几年来,学校7任校长都将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坚持开展课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

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开展了“小学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课程和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及师资建设”等多个国家及市级重点课题的实验研究,在此期间,学校成为北京市首批科技示范校。

  一、课程开发背景

  当今以课程与教材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其改革趋势之一——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个性特色,为少年儿童基本素质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也逐渐开始对课程决策权力的分配进行改革。

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发展趋势,为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特色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在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中,白纸坊小学确立了“树业强基,立人有品”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教师的专业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办学目标。

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提出了“人文与科技并重,品格与能力共生”的特色建设路径。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打好科学知识基础和培育科技兴趣为重点,注重课内外结合,使科技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明确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将科技教育融入到学校课程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2

  二、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标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1.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们作为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兴趣与向往,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科技活动,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力量。

  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为在现实学习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经历和时间。

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科技、文艺、体育生活,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我们对学生的问卷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体育、音乐、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习过程中体验性较强的科目。

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渴望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家长也希望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加综合能力的锻炼,丰富头脑中的科技思维含量,使孩子获得全面、均衡发展。

  同时,学校的科技特色建设之路也需要稳固、系统化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有目标、有实施过程、有评价体系的课程来支持。

2.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以教师开发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实践为基础的科技教育活动。

  总结学校三十年来开展科技活动的经验,认为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将科技活动课程化,以人文熏陶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目标和内容1.科技活动课程化的流程:

  3

  我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是在多年形成的科技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目标

  在认真总结学校多年来开展科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改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作为本课程目标的核心。

在目标的构建上充分体现三点:

(1)观察、发现

  通过开发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践、探究

  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本领;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利用数据解决问题、能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3)情感体验

  在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与伙伴合作与分享的健康人格;养成求真、求实、尊重科学的意识和乐于探究、认真钻研的态度。

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初步形成关注、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思考与开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4

  一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传统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实施活动化的校本课程,如每年一度的科技节;二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家长资源、学校资源结合起来,体现自主性和综合性,开发专题化的校本课程,如:

每年开展的科技小专题研究;三是把科技实践活动与现代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建设课程化的校本课程,如《机器人》课程。

以上课程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重视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且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完善科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

  科技教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部分,应纳入学校课程评估体系中加以评估。

又于科技教育的特殊性,对其评估应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

  在课程方面,着眼于评价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科技教育总目标,课程设计是否达到了对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作用;是否能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符合学校整体课程计划的要求;教师方面,着眼于评价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思想,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学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等。

学生方面,着眼于评价学生是否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实践、敢于质疑创新,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进程及特色  

(一)课程实施进程

  1.建立机制

  20XX年,学校开始参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有很大独立开发课程的空间,结合学校多年来形成的科技教育特色,我们开发了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构建了“行政组织系统、科技团队实施系统和专业支持系统”“三体合一”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机制。

组织各学科教师挖掘本学科渗透的科技教育元素,整合课程资源,结合课程设置,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制定各年级学生科技教育目标,形成了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机制。

  2.开发资源

  有了课程实施的机构和途径,我们将重点转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上。

  5

  在总结多年来科技教育活动法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动态的校本课程资源库,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具体内容如下:

  资源类型校本课程建设基地专家资源市科协、北京教学植物园、区科技馆、大兴麋鹿苑等机构的老师作为专家。

地方资源宣武园林局椿树少年宫宣武图书馆学校周边社区博物馆生活资源教材资源家庭祝亚利李湘燕李梦琪社区青教主任家长专家及教师协助孩子完成课外科技活动。

帮助孩子系统接受科技教育。

开发、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主科技教师团队阵地。

通过学科科技教育元素渗透科学思学科教师素网络资源电脑网络信息教师想、科学精神等。

搜集资料、完成研究成果。

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环境、物质支持。

负责人周立军高复元翟坤郭庚功能负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专业培训和指导,专家组成专业支持团队。

学校机器人工作室、气学校资源象站、科学、信息教室、种植园、科技长廊学科资源各学科科技教育元积极探索课程建设途径,构建课程建设特色

  1.依托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学校特色,落实办学理念。

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国家课程的原则指导下,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地选择和探索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不是孤立的,得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紧密相连。

  近年来,如何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推进课改实施进程,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是我们思考、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牢牢抓住三十年来始终坚持的科技教育不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重构,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我校在科技教育建设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立足实际,整合资源。

  6

  构建了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制定了《“感受人文,亲近科学——实践体验营”活动方案》。

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了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以及评价方式。

  围绕“实践体验营”活动方案,学校开展了相对稳定的主式科普实践活动。

形成了低到高,浅入深的基地实践运行模式。

教师们参照“实践体验营”活动方案,带领学生走近科普基地,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力量。

  例如低年级学生在校内活动基地中,参观机器人工作室,进行简单的操作。

走进信息教室,浏览高年级学生制作的科技小课题的成果网页,走进学校种植园,了解花草名称,为树木浇水,美化校园。

  中年级开展以走进科技博物馆为主题,学生每学期不仅要参与学校组织的两次集体参观,还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每年走近四次博物馆。

学校提供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学生在参观中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记录,到校后交流参观收获。

  高年级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小专题研究。

他们走进北京教学植物园、麋鹿苑、园林局等环保教育基地,丰富环保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环保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20XX年,学校开展了“小小植物医生——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控”的实践活动;20XX年开展“塑料降解与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20XX年7月学校启动了“1+3+6家校联动节水活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研究、宣传等活动,了解到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危害及防治的措施与方法;认识到白色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增长了节水知识,增强了节能意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唤起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现在学校正在开展以“寻找我们的碳足迹”为主题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校依托专业引领,进一步开发科技教育资源,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条件和开放的学习环境。

  以上这些科技小项目研究贴近生活、有益社会,学生的参与度高,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7

  校内外基地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更加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添加了美丽的色彩。

  2.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联动,提升学校科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设置校本课程的目的应当是弥补国家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不足。

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吸纳学校原有的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等,只要是学校自主决定的,属于科技教育方面的,符合国家课程政策,我们就将其纳入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如果在内容指向上属于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则直接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超出综合实践活动规定课时的部分课程安排,也可以归入校本课程。

正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置实验方案》中所说: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依照以上课程安排,我们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形成了三级课程联动构架:

  为接受科技教育储备知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语、数、英、体育渗透科技教育互相补充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科技教育主题教育联系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凸显学校特色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8此我们发现:

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二者却有紧密的联系。

他们是互相依托、互相补充的关系。

例如,我校开发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中,在五年级设置了环保教育的主题。

在实施教材过程中,我们得知美国白蛾这一外来物种,对植物的危害很大。

就与环保局、植物园的老师联系,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美国白蛾监测”的小专题研究。

研究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查阅资料,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形式相互学习。

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介绍美国白蛾的相关网站。

英语教师把用英文介绍的资料翻译成中文,提供中英文的对照版的资料。

美术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宣传资料,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与我们人类密切关系,更加痛恨美国白蛾这样的害虫。

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编写儿歌的,开展朗诵抒发情感。

科学教师带领学生编写昆虫身份证,在科学课上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指导。

小专题的研究,唤起各学科的整合,提升了学生学科技能,同时也完成了白蛾监测的完整过程。

通过专家的培训与指导,师生共同编写了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控学生活动指导手册,并以小课题研究论文、科技小报、科技小课件等形式呈现出来,并在班级、学校交流,不断完善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控的校本教材,提供给新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控的研究活动不断开展。

  小专题研究的成功,使全校师生经历了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

激发了大家继续开展科学研究的热情。

  20XX年,我们结合当前的水资源紧缺的热点问题,编写了“水资源的呼唤”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为了唤起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在少先队组织的带领下,策划了“1+3+6”家校联动节水调查行动”,1个学生,带动3个家庭,调研6所单位。

通过邀请校外科技教育单位、节水办公室等专家走进校园与学校教师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指导这个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相关知识向教师和学生普及,教师通过学校家委会,发动家长作为家庭联系社会实践单位的纽带,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而带动家庭、单位等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行列中来,达到促进全社会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和节水知识的普及,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共同推进北京市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以少先队大队向全体学生发出节水倡议,宣传学

  9

  校的研究方案,号召全体任课教师挖掘教材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在课堂上渗透节水意识,动员家长们支持孩子在家庭、社会单位进行节水调研活动,并进行相关进行培训,交给家长一些方法,发放活动要求。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设计研究方案和调研问卷,通过网络搜集关于水资源的知识,组成团队到公交总站、社区居民家、机关单位、餐厅等不同地方调查人们的用水情况,边询问、边记录。

调查结束后,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通过数字进行分析,搜集节水设备的信息、进行节水小实验,完成节水日记,设计节水提示语和宣传小报,到最终完成节水调研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做成宣传做成宣传品到社区发放。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研究性学习、走入社会调查、进入社区宣传、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完成实验报告,这一过程,自觉地将各学科的学习成果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喝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两个小专题的研究,通过具体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一种事物进行长期或多角度观察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们体会到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同时唤起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资源的社会责任意识。

建构了包含学生活动和教师组织指导的“科技小专题行动研究的模式”。

  学生活动:

明确任务→联想构思→设计方案→研讨方案→实施准备→实施研究→展示与交流→评价效果。

教师组织指导:

确定目标→提出要求→启发构思→指导设计→组织研讨→支持实践→引导总结→组织评价→总结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依据校本课程中体现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结果,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依托校本课程所开发的项目开展活动,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此时,已不能清楚地区分是哪一种课程的学习成果,而是各级课程联动产生的效应。

3.确立“普及全体+培养特长”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目标,确保科技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期望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