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38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docx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

《浙江现代农业》发布时间:

查阅次数:

  407

  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专业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经过工商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将宁波市家庭农场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和特点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大户,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

同时,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以期寻求法律的保护,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全市从事种植、畜牧养殖的家庭农场共有385家,其中种植类279家,畜牧类106家。

按工商登记类型分,以个体工商户登记的295家,以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的90家。

并有以下特点:

  1、经营规模较大,产业覆盖面逐步拓宽。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普遍较大,279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123家,占44.1%,100-500亩的139家,占49.8%,500亩以上的17家,占6.1%,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也大大超过国家、省定的标准。

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355家,占92%,其中500万元以上37家。

由于经营规模较大,有237家家庭农场长期有雇工,占家庭农场总数的近三分之二,雇工人数1016名,平均每个农场5名左右,最多的达几十人,仅三分之一左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家庭农场从事领域逐步拓宽,其中种植蔬菜瓜果的242家,粮食28家,生猪50家,禽类34家,其他31家。

  2、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

农场主年龄50岁以下的有267名,占70%,其中30岁以下的28名。

高中以上学历的142名,占37%,其中大专以上30名。

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做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经营、会管理。

有311家农场实行了标准化生产,66家已获得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

有49家聘请了64名大学毕业生参与经营管理。

  3、经营效益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

全市385家家庭农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26亿元,利润1.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35.6%,平均每个场分别为214万元和38万元,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

有224家牵头领办或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03家与农业企业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有110家拥有自主商标权。

有不少农场主是购销大户或农产品经纪人,市场信息灵,产销连接紧密,产品竞争力强。

  4、发展速度较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效应不断体现,政策扶持环境不断趋优,家庭农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慈溪市上世纪90年代出台政策,培育扶持家庭农场,目前已有各类家庭农场500多家,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283家,占宁波市的73.5%;象山27家;其他各县较少,种植业家庭农场中除慈溪264家外,仅有余姚9家,象山、镇海各3家。

  二、充分认识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环节,由此形成的两种

  模式的合作大多限于加工、流通领域,仍然解决不了人多地少、农户小规模生产的问题。

发展家庭农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竟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客观地要求传统农业家庭经营组织转变为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

家庭农场是在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一部分土地向大户集中组建家庭农场,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继续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经济效益的引导下,不断投入扩大再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顺势调整,易被广大农民接受,是完善和创新家庭承包经营的有效途径。

  2、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每个家庭农场都会加大物质和科技的投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家庭农场亦如家族企业一样,具有较好的传承性,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市家庭农场生产装备设施投入较大,普遍在几十万元以上,一些规模畜牧场则达上千万元,农机具购置齐全,农机化水平普遍较高。

余姚市三七市镇悠悠农场起步于1993年,规模逐年扩大,其子大学毕业后,把从事农场经营作为家庭事业,于2014年进行了工商登记,并注册了商标,目前经营面积600余亩。

  3、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

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同时,家庭农场亦比一般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易于监管。

据调查,全市80%以上的家庭农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农场的管理制度、农事记录、生产台账相对齐全,一些大的农场还将相关管理制度上墙。

象山西周伟平农场种植水稻500多亩,每年投售粮食300多吨,成为全国优秀种粮大户、市级劳动模范。

慈溪市掌起镇绿叶农场2014年成立,坚持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目前经营面积1600余亩,为农业龙头企业海通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原料。

  4、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科教兴农,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

作为规模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

慈溪市各类家庭农场累计引进甘蓝、草莓等优新品种100多个,成功推广优新品种17个,并成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害化防治措施、先进农机具等方面的先行者。

农场主既懂生产,又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是典型的新型农民。

同时,通过家庭农场效益农业的带动,一批农场主的下一代逐步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成为家庭产业继承人,一批农户受影响带动加入家庭农场行列,成为新的农场主,一批大学生在家庭农场就业,培养了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还有一些农民被吸纳到现代农场成为新一代农业产业工人,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薪金收入,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三、当前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没有出台系统的专门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

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种养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

  二是土地流转难。

近年来,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首先是农民惜租,土地流出户少,土地流转困难,农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其次是土地集中连片难,流转的土地,往往交通不便、农田基础条件较差,零碎插花不集中;三是流转价格上涨快,受物价和高收益农业项目刺激,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目前普遍在每亩500元以上,城郊则在800元以上,流转价格上涨对农场经营带来成本压力,特别是从事粮棉油等大宗产品生产的农场,同时带来农地纠纷,影响农场主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生产积极性。

  三是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制约大。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管理用地落实难,尽管省、市有关文件明确允许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不超过流转面积5‰的土地建设管理用房,但由于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和外来劳动力流动频繁,劳动力工资普遍比上年增加20%以上,一些农场尽管提高了工资,但还是难以留住人。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

全市尚有163家家庭农场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40%以上,一些已加入合作社的农场主也感到合作社服务能力有限,以自我服务为主。

农技服务力量薄弱,对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家庭农场需要大量的农业工人。

  五是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四、加快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

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审时度势,营造培育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

初步统计,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都在60%左右,5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业主有5227户,承包经营面积66.78万亩。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

因此,要提高认识,把扶持现代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强化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加大扶持,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

要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财政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要落实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家庭农场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允许其按规定建设生产管理用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

开展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健全服务,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坚强保障。

要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新型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搞好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

  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