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4223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docx

15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5

高一语文2015-2016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渊源栽赃礼上往来杯盘狼藉

B.羸弱幼稚谈笑风生相形见绌

C.自诩辩白纷至沓来不落窠臼

D.流弊杜撰缠绵悱恻计日程功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接到报警后,民警连夜对辖区内的各个宾馆进行了秘密,终于在某酒店客房内抓获贩毒人员郑某,缴获毒品“摇头丸”5000多克。

(2)据媒体报道,央视的审查制度堪称,五次审查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俗称“过五关”,其中正式审查至少两次。

(3)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病句,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______的习惯。

A.查访苛刻修正咬文嚼字

B.查访严苛修改字斟句酌

C.察访严苛修正咬文嚼字

D.察访苛刻修改字斟句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C.“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组是(3分)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

我们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①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

②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

③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④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⑤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⑥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

A.②④③⑤①⑥B.①⑥②③④⑤C.③⑤①⑥②④D.⑥⑤①③④②

5.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美好的样子,借代月亮。

B.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诗人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C.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上”字是比拟的修辞手法,以袅袅孤烟渲染荒凉景色。

D.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借代叶,“红”借代花,“肥”“瘦”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文人画”泛指由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一直享有崇高地位,为不少习画者所追随,呈现出抒情写意的同一性,即轻形重意、轻描重写、轻规范重个性。

文人画的地位得到确认,乃至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观的精神体现,究其原因,在于其创作主体的特殊性。

中国所谓的“文人”,是一个历史概念,农业文明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文化、政治、经济交融,文学、史学、哲学贯通的态势。

对于他们而言,“学而优则仕”,绘画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是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

因此,他们并不像职业画师那样必须有具体的师承和严格的技艺训练,悟性、才情和修养是他们作画的主要凭仗。

应当说,文人画是一种对作者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的风格流派。

正因如此,真正称得上大成者凤毛麟角、寥寥可数。

近代以降,西风东渐,科技日新、知识日专、分工日严,古代的文人群体已然瓦解消亡。

20世纪初,“美术革命”的矛头更直指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审美理想遭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写实的绘画为时人追崇。

进入当代,摄影、电脑技术的发展,文化话语权的多元,物质欲望的高涨,使包括文人画在内的平面绘画遭遇进一步的挑战。

尽管如此,文人画却仍旧顽强地存在着,这其实并不奇怪。

尽管古代的文人群体已经消亡,但中国文化的传统却并未消解,而以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己任者,始终会前赴后继,何况今天其价值在不断地被人们重新发现和拓展,其追随者也必定会越来越多。

再者,以严格细化的分工来实现发展的工业社会,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下一个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将开启一个造就“通才”的时代。

到那时,许多现在的“专业”,又会回到“业余”的状态,而对精神和个性的追求,又将成为艺术的至高标准。

而这,恰恰是文人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文人画所倡导的以精神和个性的抒发为至高境界的审美理想,具有永恒的意义。

当然,今天乃至将来的文人画不可能也不应该与古人一个模样。

借鉴吸取是必需的,单纯的仿古摹古却不可取。

因为时代发展了,生活、环境、观念都发生了巨变,盲目追步古人,只能“仿制”出没有价值和生命力的“假古董”。

今天的文人画,应该以悟性、才情和修养为出发点,坚守以精神和个性的抒发为至高境界的理想。

至于怎么画,画什么,则应当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多方尝试。

说到底,振兴文人画,在继承传统之上,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刘斯奋《且说文人画》)

6.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人面泛指文人、士大夫画的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元明清时期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B.文人画具有抒情写意的共性,重视写意、个性,轻视描形、规范,具有创意性,被不少书画家们所追随。

C.文人面的地位得到确认,是因为它的创作主体的特殊性,“学而优则仕”是文人的追求,而绘画只是一种抒情方式。

D.因为时代发展了,今天的文人画,应该以悟性、才情和修养为出发点,坚守以精神和个性的抒发为至高境界的理想。

7.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业文明时期,中国文人的知识结构呈现一种多元化融合态势,他们追求入仕,对于绘画并没有严格的技艺训练。

B.中国文人绘画凭仗的是师承、悟性、才情和修养,这种画派对作者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因此,称得上大成者很少。

C.尽管古代的文人群体已经消亡,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并未消解,文人画还是有继承者以这一传统为己任,始终前赴后继的。

D.以严格细化的分工来实现发展的工业社会,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将会发生变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将矛头直指文人画,现实主义的、写实的绘画得到推崇,文人画的审美理想则被批判。

B.当代摄影、电脑技术的发展,文化话语权的多元化,物质欲望的高涨,这些都会成为文人画的挑战。

C.今天乃至将来的文人画不可能也不应该与古人一个模样,借鉴继承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有所创新和发展。

D.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现在的“专业”,又会回到“业余”的状态,因此,将开启一个造就“通才”的时代。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

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

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

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

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

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

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

改封彭城县公。

未几,检校大理少卿。

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

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十一年,复授大理卿。

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德威奏言:

“诚在主上,不由臣下。

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

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

”太宗深然之。

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

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

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

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节选自《旧唐书•刘德威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判:

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妻:

妻子

C.诚在主上诚:

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

不久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D.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

(5分)

(2)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12分)

青玉案[宋]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

徒然、空自。

13.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

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6分)

14.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2),谁怕?

(苏轼《定风波》)

(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代学人”蒋廷黻

长期以来,蒋廷黻一直处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当胡适的传记已有十数本之多时,迄今大陆也没有出过一本蒋廷黻的传记。

但蒋廷黻实在是一个不该被忘却的人。

当年,他与胡适一样,曾经可是个风云人物。

在他的履历表上,有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中国驻苏联大使、台湾蒋介石政府驻联合国大使。

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民国以来学者从政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还是一片荒漠。

蒋廷黻任教于南开大学之后,便有志于做一名拓荒者。

他开垦的第一片荒地,就是中国近代外交史。

他积累了大批中国近代外交史第一手资料,编纂出我国第一本《中国近代外交史资料辑要》,为日后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现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充分地占有原始资料,这在今天的史学界乃是常识,但对二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

在采用这一方法上,蒋廷黻开了风气之先。

他在我国首倡研究原始档案资料,指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要以事实为基础;历史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之一就是必须从原始资料的研究入手。

他自己身体力行,为搜集和整理中国近代外交原始资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蒋廷黻在传播现代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引进了新的研究观念。

在南开,他主张研究历史要参考多方面意见,本着客观的态度解释史实。

1928年,他在介绍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中国革新运动与日本土耳其革新运动的异同》译文的前记中,特别强调要借鉴外国人看中国的见解,多听听旁观者的话。

不过,从骨子里看,蒋廷黻与其说是一个学者,还不如说是一个士大夫。

这是五四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通态。

他们不会仅仅安于治学问,还要走出书斋,匡治天下。

目睹国家多难,蒋廷黻痛心疾首。

1932年,蒋廷黻与胡适、丁文江等当时知名学者,创办《独立周刊》,讨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尽知识分子在国难时期的责任。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蒋廷黻告诫当时青年学生“吾辈皆黄帝子孙,岂容外人将祖遗夺去而不顾”。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蒋廷黻是个讲求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他治中国近代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富强国家。

李敖对多少前人长辈嗤之以鼻,偏偏对蒋廷黻赞不绝口,评价说蒋廷黻“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①、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真精神”。

1935年冬,蒋廷黻被任命为行政院政务处长,走上从政道路。

有人曾这样形容从政的蒋廷黻:

“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不复杂的人。

他像一头牛,充满着笨劲,一直往前冲,眼睛只往前看,这使他能够排除万难而达到他的目标。

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他成功之处。

”学者许纪霖因此借用一则西谚,形容蒋廷黻为“瓷器店中的猛牛”。

猛牛闯进瓷器店,瓷器易碎,然而民国官场的“潜规则”却着实牢固着呢。

一个大学教授,从书生议政到书生从政,短短3个月中,他对政府部门的结构做了一番研究,发现机构臃肿、叠床架屋,大大影响了行政效率。

蒋介石要他拿出改革建议,他兴冲冲地拟了一份精简机构的方案,却遭到官僚、政客的激烈反对。

他仿照西方的做法,提出征收所得税时,必须以真实姓名登记财产。

为此他到处游说,但无人响应。

官作长久了都不免圆滑,蒋廷黻却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其书生的耿直本色。

中国官场的秘诀是少说少错,多说多错,不说不错。

偏偏蒋廷黻却要求自己和部下,即使说错,也不能不说。

据张平群先生回忆,当抗战时期担任行政院发言人时,顶头上司正是蒋廷黻。

行政院每周都有记者招待会,碰到中外记者尖锐的提问,一般人都会以“无可奉告”、“不予置评”来应付。

但蒋廷黻却要求张平群“尽量地说,宁可说错犯过,可是不要不讲”。

至于说错的责任,由他蒋廷黻来承担!

蒋廷黻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他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发表过许多批评国民党腐败和政策失当的言论,始终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注:

①民胞物与:

出处宋•张载《西铭》: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

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本开篇便从传记的角度将蒋廷黼与胡适做对比,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指出蒋廷黼也是一位学业有成、职务显赫的风云人物。

B.蒋廷黼在进行现代历史研究时,提倡尊重事实,认为只要占有原始资料,便把握了历史研究的规律。

C.蒋廷黻是一名历史学家,尤其又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文章从其治史特点、学术著作、学者评价及亲人缅怀等角度呈现了其史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D.蒋廷黼为人充满书生意气,导致仕途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所以他晚年产生后悔从政的感慨,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

E.他是一个抱经世之志的学者,他不会因爱惜清誉而躲在书斋做纯学者,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不管是做研究还是从政都期望有裨于世事。

17.蒋廷黻作为历史学家,对历史研究有哪些创新行为?

(6分)

18.学者许纪霖为什么把蒋廷黻形容为“瓷器店中的猛牛”?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19.请问我们该如何理解蒋廷黻所追求的知识分子“真精神”?

结合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8分)

 

五、写作:

(64)

20.请参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一句话。

(4分)

例句: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几个渔人捞到一个漂流瓶。

里面有一小片纸,上面写着:

“谁啊,救我!

大海把我抛掷到荒岛。

我正在岸上等候救助。

赶快。

我在这里!

“没有日期。

现在去一定太晚了。

瓶子可能已经在海上漂流很久了。

”第一个渔人说。

“而且没有标明地方。

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哪一片海。

”第二个渔人说。

“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

这个名叫‘这里’的岛屿无处不在。

”第三个渔人说。

他们都感到不安。

寂静落下。

这段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几个渔人为什么都感到不安?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3.明确文体,但不能写成诗歌。

4.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A2.B3.C.A.偷换主语,“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应为“北京市民”。

B。

一面对两面,把“能”改为“能否”。

D.语序不当,将“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移至“听他”前,“听他”改为“听父亲”。

4.A5.C6.AA项在原文第一段,“元明清时期一直享有崇高地位”而题肢说成“一直到元明清时期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扩大了范围。

7.B“师承”不包含在内。

8.D强加因果,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9.B妻:

以女嫁人10.B

11.D唐太宗时法律严苛,与之前相对宽松的法律刚好相反,“宁失不经”的局面并未实现。

12.

(1)译文:

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

关键词所以:

因此。

竞:

竞相。

深文:

严格的法律条文。

(2)译文:

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

关键词拔:

迅速,猝然。

归:

逃回朝廷。

陈:

陈述。

嘉纳:

嘉奖并接纳。

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

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

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

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

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

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

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

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

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

改任彭城县公。

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

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以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

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

太宗曾经询问他说:

“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德威上奏说:

“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

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

法律条文中规定:

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

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

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

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

”太宗认为这很正确。

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

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

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

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

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

13.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2分),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2分),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2分)。

(三种情感各2分,共3分,意思答对即可。

14.词人先望楼念亲,感叹路遥人远,视线难及,望乡的怅惘之情由此生发。

(3分)接着想到今宵独宿旅馆的孤寂情景,征雁、残月,徒增乡思之苦,使内心的凄凉更为浓重,所以说“凄凉只恐乡心起”。

(3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5.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3)断鸿声里,(4)梧桐更兼细雨,

16.E给3分,A给2分,C给1分。

(B“只要”……“便”,过于绝对,原文强调“充分地占有原始资料”“规律之一”;C“亲人缅怀”于文无据;D“晚年后悔从政”于文无据;强加因果)

17.(6分)开创新的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外交史;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始档案资料;引进了新的研究观念——参考多方意见,客观解释史实。

18(6分)猛牛:

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蒋廷黻做事像一头牛,充满笨劲,一直往前冲;牛一样秉直的性格,说话直接,坚持原则,保持其书生的耿直本色。

(4分)瓷器店中:

而这就必然触及和损害到官场中某些官僚和政客的利益,触犯众怒,就如猛牛闯进瓷器店造成瓷器易碎一样。

(2分)分析略

19蒋廷黼所追求的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

志于开拓有成,学以经世致用,勇往直前,独守正道的精神。

(2分)

①作为历史学者,他首先立足本位,以客观态度解释史实,立志做一名拓荒者,并编纂出我国第一本近代外交史资料。

②他讲求学问经世致用,研究历史是为强国提供借鉴,国难之时则创办刊物,讨论大计,告诫青年,已尽知识分子在国难时的责任。

③他从政后行事耿直,敢于前冲,破除万难,而且始终不与腐败者同流合污,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4分,任写两点即可)

这些精神启迪着今天的知识分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所以区别于其他群体必须保持自己的本色。

(2分)

20.示例一:

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示例二:

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蜂、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21.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