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181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docx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的作用

(1)经济监督功能监督,即监察和督促。

经济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确定其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否在合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

具体而言,监督就是审计机关以法规为准绳,以行为标准为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反映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资料及经济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揭示其存在的问题,督促单位或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履行经济责任,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二)经济评价功能评价,即评定和建议。

经济评价是在审核检查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经济决策的科学性、计划方案的先进性、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有效性、各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定,并就其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效果差等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揭示其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上的障碍,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经济防御功能防御,即预防和抵御。

经济防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经济活动实施审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知风险,提前发出预警,并针对揭示的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的障碍、矛盾和风险,发挥国家审计建设性功能的前瞻性、预防性和预测性作用,向宏观决策部门提出决策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措施,改除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有效防范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偏离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增强自我纠偏,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逐渐增大,国家审计通过有效制约权力,充分发挥预防、揭示、评价和监督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法治、廉洁、高效、公平等原则和理念的落实,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发挥“预防”功能,发挥在国家治理中的服务促进作用

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就是通过实施审计或审计调查,针对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帮助健全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社会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注定了我国经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也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要使经济社会管理有效进行,一方面要能全面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方法。

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在此方面可以发挥服务促进作用,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实施各类审计或审计调查,针对审计掌握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对号入座,提出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再度发生的审计意见建议,促进加强经济社会管理。

(二)发挥“揭示”功能,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也指出“建设性决定着审计的生命力,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决定着审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审计在揭露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揭示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开展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的深层次分析,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建议,促进完善体制制度、深化改革,促进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才是审计工作最大的成果,才能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审计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和调查72万多个单位,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新情况,深入分析原因,并从制度、体制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的信息和依据,为推动政策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发挥“评价”功能,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如何作出正确地审计评价,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问题。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必须是从量开始,以量分析;同时针对具体经济责任问题,对被审计经济责任人来说应区别情况,进行直接责任或间接责任(即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的定性分析。

审计人员在使用评价体系时,一是应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较完善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明确审计的范围、时限与方法,明确经济责任界定、评价的标准,明确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规范以及违反规范的处理、处罚办法等。

二是应注意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在对具体事项作出评价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进行综合的评价。

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使其量化,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或以偏概全。

三是对发现的问题要结合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并透过现象抓本质。

不能单从表象论功过、断是非。

审计报告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应实事求是。

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审什么就评什么,有针对性。

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

(四)发挥“监督”功能,健全审计结果问责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一是从“问责无序”向“问责规范”转变。

当前的审计结果问责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审计机关通过《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书》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直接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案件直接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不构成违法违规的事件责成被审计单位自行处理。

然而这三种方式的选用并无规范的程序可循,对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的处理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或不了了之,对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或处理的问题因没有监督和跟踪机制而屡审屡犯,这些都威胁到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序的审计问责制度。

二是从“政治问责”向“法制问责”的转变。

我国目前的问责制度中普遍存在着以政治责任的承担方式取代法律责任尤其是刑事责任,逃避刑事处罚。

这严重破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在建立审计结果问责机制时,应实现从政治问责到法律问责的转变。

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

审计结果公开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机制,传播的本质就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的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的双向过程。

沟通的价值是在传播者和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有步骤地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既有利于公众对审计机关的监督,更有利于公众对各种腐败行为、滥用权力行为的监督。

审计机关负责对国家财政、金融、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国家重要领域和行业的经济监督,而这些领域的审计信息无论对于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消费者,还是国内外的投资者、债权人分析经济环境及发展状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计机关必须充分考虑各权力监督主体和社会公众的需要,注重审计信息的加工提炼,提供多种形式的、高效适用的审计信息产品,努力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更好地发挥审计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

 三、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战略意义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法也会明显不一样,但是良好的治理方法和取得好的国家治理的效果,是每个国家实施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

笔者认为,作为国家治理“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其应该具有预防和防范国家风险的功能,应该发挥宪法赋予的国家职能,监督国家的经济发展运行情况,促进国家治理的完善和效果的增强。

  

(1)发挥国家审计的预防职能,保障国家治理的安全

  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指的是国家审计凭借其自身优势,以及发挥特有的经济职能,能够起到防范国家经济风险,对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问题进行预警的作用。

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各方面的危机层出不穷,如自然环境恶化,金融危机以及国家安全危机等。

这些危机和突发性的事件,是人们的玩忽职守和不重视所造成的,国家审计通过职能的发挥,及时揭示国家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经济的隐性风险,起到了悬崖勒马的作用,促进了国家治理的有效发挥。

  国家审计过程中,国家审计部门通过审计职能的履行,全程监督和观察整个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安全,并着眼于金融安全、环境安全、资产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及时反映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的以及战略性的大问题,预警各种重大经济风险,以减少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促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提前预警,把恶劣的问题控制在萌芽范围内,防止事态的蔓延和趋势性的发展,把一般违规行为控制在初级阶段,防止转化为违法行为,杜绝小范围内的问题演变成全国性的问题。

  

(2)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提高国家治理方法的执行力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能包括监督职能。

我国的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审计监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国家审计的职责进一步的强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监督等,内部监督包括政府各部门的监督,如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审计监督等建设,形成有效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很好地起到监督权力的作用。

”审计监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监督要化被动为主动,破除权力的阻碍和干扰,所以,在国有资产使用的很多方面,审计监督通过职能的发挥,能够及时地发现各种经济重大违规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把国家经济损失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在国家审计的工作中,审计机关通过义务的履行,相继查处了很多经济违法犯罪案件,有力地惩治了腐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反腐倡廉建设,增强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党员的纪律观念。

通过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查处各种不作为的行政行为,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的执行力。

  (3)发挥审计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国家治理方针政策

  国家治理涉及的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体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国家体制的完善以及国家的廉政建设的成果。

国家审计作为具有预警和抵御风险的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国家治理相关的决策和方针,力求审计工作的创新,加快国家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升级,服从于国家治理。

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做好下一阶段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大局观和整体功效。

  从国家的审计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出,审计机关始终做到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家的大局出发,重点监督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以及在实施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不断地完善国家治理。

为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和治理作用,中国的国家审计宜立足于本国、着眼于世界,立足于民生、着眼于国计,立足于监督、着眼于免疫,立足于审计、着眼于治理,并应重视研究和解决国家审计的效率和实施效果、国家审计的成本与预算约束、国家审计的培训及审计能力、国家审计的宣传和信息沟通以及国家审计的责任及业务边界等审计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关于提高国家审计的效率和实施效果问题

一般说来,监督包括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

加强国家审计的事前监督,

可以防患于未然,但会增加审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效率,加大审计的法律责任。

在国家机关均已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环境下,国家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审核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并发挥提前预防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审计监督大多是事后监督。

国家审计要想在国家治理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则需要考虑和实施过程监督,参与监督战略、安全政策的制定以及民主法治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但不应直接参与决策及其制定过程。

一般说来,

过程监督能够较容易地获得审计证据和相关资料,从而有利于降低事后审计的难度,减少事后审计的工作量。

西方有曰:

“阳光系适宜的防腐剂,灯光是较好的警察”。

过程监督的效果类似于阳光与灯光的作用,便于适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或提请处理,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损失浪费。

近年来,国家审计所实施的全过程监督的跟踪审计就是一种有益的实践创新与探索[5]。

十年前刮起的那场“审计风暴”,

客观上也具有扩大国家审计的影响、增进人们对国家审计的认识与理解、促进社会对国家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视及思考等积极意义。

在那场“审计风暴”中,

审计人员的劳动成果理当得到应有的尊重、积极的肯定与评价。

但囿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严格的“问责风暴”并没有形成,即问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和运行

,以致引起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和效果产生质疑。

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发挥促进建立廉洁高效政府作用的关注与期望,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过程中尚有不少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审计人员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国家审计的本质与功能、效率和效果等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表明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性、长远性、艰巨性及复杂性等特征。

一般说来,国家建设及其成效可以通过国家能力与政治问责两个维度加以考量,而实现政治问责主要依赖选举、预算及审计制度,问责包括官僚问责、公民(参与式)

问责以及水平问责等三种形式。

“会计资料是推进民主的保姆,审计信息是政治问责的依据”

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参与国家治理和推进国家建设来实现政治问责,它主要是查核会计资料及其他信息,评价财政预算绩效,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近十年来,审计人员及有关专家学者对影响审计效果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形

成一些研究成果。

诸多研究表明,国家审计效果的取得需要政府、审计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提高执行力并建立问责机制是政府的责任,国家审计的责任是基于整个国家管理的需要,监督政府是否有效履行了职责,并发现影响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各种问题,

提供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社会各界的责任在于对国家审计的正确认识及理解、积极支持和配合,以及有效沟通与鞭策,

创造国家审计正常开展并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

营造有利于国家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6]

(二)关于对待国家审计的成本与预算约束问题

开展传统的审计业务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国家审计要发挥强有力的经济监督及预防功能,

则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也需要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民众的配合,因此较多的资源投入必然带来较高的审计成本。

国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与社会性公共资金的管理

、使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相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这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有限的审计资源必然会直接影响审计的效果,加之,国家审计还要承接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综合审计等任务,审计经费不足问题更加凸显。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有关会议记录

,许多国家的审计机关都认为预算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推行及成效。

美国审计总署(GAO)的做法是将其专业稽核人员的职称改为评估人员,

将财务审计作为美国审计总署职责范围中的一个较小部分,工作重心放在办理计划评估、专案调查、政策分析等业务上

[7]。

为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使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国家审计需要明确最主要的审

计范围和最关键的审计领域。

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指出:

“按照审计目标的要求,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成本控制和预算约束的条件下,国家审计应当将关系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公共性社会资金和问题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如能源领域、金融领域、粮食储备、环境问题、产业安全问题、失业问题、政府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等,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安排有限的国家审计资源,将审计人力、时间及经费集中安排于高风险的领域,

并进行严密而深入的查核。

(三)关于增强国家审计的培训及审计能力问题

国家审计机关任务繁重,每年要忙于实施各种审计,因而在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知识的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安排比较有限。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和治理作用,国家审计需要从专业技能、管理知识、服务理念等诸多方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执业能力。

审计机关负责监督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业务量巨大,国家审计人员只有在具备了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很好地胜任工作,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实际业务水平、沟通交流技巧及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确保审计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专业水准与胜任能力,更好地适应参与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国家审计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成立50周年之际所提出的未来五年策略规划不仅包括以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而且还包括专业准则制订和审计知识分享等目标。

其中,专业能力培养的目的是通过训练、技术支持及各项发展计划,加强最高审计机关的专业能力,具体的训练措施包括研讨会、地区性小组训练、国际组织技术发展计划。

鉴于此,国家审计需要根据现有的审计体制和审计业务实际,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培训经验,建立国家审计人员培训发展体系,增加国家审计人员培训力度,确保国家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胜任能力,以适应其参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四)关于加强国家审计的宣传和信息沟通问题

在现代政府新公共管理中,国家审计机关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履行传统的财政审计职责,而且还要承担政府绩效考核的职责。

现代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和控制,不仅有利于政府治理和风险管理,而且也有利于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

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与配合,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并节约审计资源,同时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密切关注,公众的参与和关注有利于增强审计审计建议的执行力,提高相关问题解决的效率。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国家审计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及方法,包括与网络、媒体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增强审计的透明度。

加强国家审计的宣传和信息沟通工作,有利于国家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免疫”功能与治理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及其成效的透明度,

有利于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进而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并促进国家走向“善治”。

(五)关于明确国家审计的责任及业务边界问题

国家审计的责任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审核、评价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监督活动,

保证国家公共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1977年10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九届大会上通过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曾指出:

审计本身是整个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尽早地揭露背离公认标准、违背资源管理的合法性、效率、效果和经济原则的现象,以便在发现上述各种情况时,尽可能早地采取改正措施,使当事人承担责任、赔偿经济损失或采取措施防止重犯。

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是保证国家公共资金的安全和效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国家审计的业务边界或国家审计的领域,与国家审计的责任直接相关,随国家治理内涵的丰富而丰富,随国家治理外延的拓展而拓展。

国家审计可以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监督、评价、建议等作用,但不能担任决策者的角色,应避免参与行政决策和经济决策。

国家审计如参与行政决策和经济决策,将会从形式上和实质上失去其独立性和公信力,并且还会增加本应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风险。

不仅如此,国家审计在中国转型时期特殊领域内持续、高效、有力地发挥作用也不能脱离国家治理内在变迁的特定要求。

的实际,对国家审计这个国家治理的子系统进行了特定化与概念化。

作为国家治理“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实现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目标。

“免疫系统”理论的提出响应了国家治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转变。

但正如国家治理受到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一样,国家审计“免疫”作用同样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即在全球化的压力下自我修正、自我进化,同时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而在全球化压力下,自我修正和自我进化又推进着全面现代化进程。

全球化既带来了国际制度国内化和国内制度国际化的全新工作情景及思维方式,又带来了国外发达市场经济潮流与国内不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之间的碰撞,还带来了权力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深层次、多维度交织。

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需要同时兼具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思维方式,对当前市场经济要有正确的认识,具有超越市场经济本身而结合政治、法律、民生、社会等多元因素的开阔视角,拥有足够的胜任能力以发现并处理审计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国家治理机制的长效运转。

由此可见,国家审计在参与国家治理并走向善治的过程中,应当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国家审计并非万能,不能“包打天下”,不应超越本身的职能和基本性质以及法定的权限与业务边界去承担无法实施的任务和无法履行的责任。

我国审计机关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监督行为;国家审计是由法律规定的、独立的、专门的行使监督权的政府行政机关和人员实施的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国家审计的客体(对象)是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相关的财政财务活动。

从上述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审计机关之所以在反腐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国家审计可紧紧把握住腐败产生的经济性根源、政治性根源以及体制性根源,有效地预防、揭露和惩治腐败。

一个国家腐败形势的严峻性会影响到短期内反腐败“破”和“立”的优先顺序。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影响对腐败的治理力度。

在一个有效的国家审计体制下,审计机关可以最早发现滋生腐败的潜在风险,揭露腐败问题及其危害,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预防腐败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大;具有强大专业优势的审计机构能及时发现经济舞弊行为,对潜在腐败分子形成极大的威慑力,阻止腐败行

为。

更重要的是,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和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为立法部门、行政部门提供专家意见和咨询,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促使政府弥补这些缺陷、堵塞这些漏洞,确保政府遵循法规、增强公共财政领域透明度、履行受托责任和良治、改进公共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强化财政监控系统,从根本上预防和阻止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

作为由法律规定的、独立的、专门的行使监督权的行政机关,我国的《审计法》也赋予了国家审计机关法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权、申请权和处理处罚权。

这些法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权、申请权和处理处罚权纠正了腐败行为,惩处了腐败分子,还可以防止腐败犯罪行为结果的扩大,使腐败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国的《审计法》赋予了各级审计机关要求提供资料权、对资料的检查权、调查取证权和查询存款账户权等权力。

这些调查权保证了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实施合规审计(complianceaudit)、腐败调查(investigatingcorruption)、高腐败风险领域审计(focusingauditonhigh-riskareas)等方式直接参与反腐败。

我国《审计法》赋予了国家审计机关“建议给予行政处分权”和“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两项建议权,为其他机构反腐败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