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512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元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

成长的故事

总课时

9

教材

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

《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学习本组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认知观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懂得感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人。

 

4、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5、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6、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单元重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单元难点

1、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2、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3、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4、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法与学法

先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有教育意义的事等,了解名人成长历程,然后回到课堂,逐课学习。

按“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单元总结”的思路组织学习。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课时 

27、《乌塔》            1课时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授课内容:

第25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知道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近代帝国主义者欺凌中国人的画面片段,教师结合画面用低沉、愤懑的语言导入:

在近代中国,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处处挨打受欺: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中国人被看作是“东亚病夫”„„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少年周恩来立下了远大的志向,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板书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 

3、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

来,齐读课题。

   生:

(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

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

(齐读) 

   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也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请大家再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志向?

) 

师:

大家的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

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的121页,自己读吧,不要齐读。

按照自己的速度读,自己读自己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试读以下词语。

3、 课文讲述了周恩来的(   )件事,第(   )件事是周恩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4、一课十问反馈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1)指导写字:

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

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学生思考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读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布置作业

1.按要求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A类生选四个词串词成句。

B类生选四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听    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立志)   

眼见    深刻体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目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读题导入,切入重点 

师: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题目(师指屏幕课题)—— 生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

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

这个词语,请大家找一找。

 

生:

(用很快的速度找到并举手)  生:

是“中华不振”。

  

师:

(在课题下方板书“中华不振”)请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语——  生:

(齐读)“中华不振”。

  

二、交流点拨,感受不振 

师:

在课文当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

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来读给大家听!

 

生:

(自由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  生交流汇报,师随文点拨  

三、深入感悟,研读不振 

师:

是啊,“中华不振”!

老师发现,有一段话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下来(投影出示该段话)。

我记得刚才是这位同学读到了这段话,请你站起来,你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行吗?

  听着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一个悲痛的妇女) 1、 领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 2、 想象:

被轧死的可能是妇女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

指名读 

被轧死的可能是妇女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她泣不成声。

指名读 被轧死的可能是妇女的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

指名读 

(真是一个可怜的妇女、) 

3、面对这么不幸的妇女,按理说,巡警该怎样做?

可是?

 (真是一个可恨的巡警。

) 

4、这边是悲痛欲绝的妇女,那边的洋人却是怎样的呢?

(得意扬扬) 师:

同学们,你们干了什么事情的时候,才得意扬扬啊 生:

干了好事的时候才得意扬扬。

 

师:

在这里,洋人是干了什么好事吗?

 生:

不是。

 

师:

那他干了什么事呢?

 生:

干了坏事。

 

师:

你看,洋人干了坏事还得意扬扬。

同学们,这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5、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巡警,可恶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

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师:

是什么让人都紧握着拳头?

   生:

愤怒。

 

  师:

读出你的愤怒。

   

  师:

我们一起紧握着拳头,一起读。

   

  师:

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揍谁?

   生:

揍那个洋人。

 

  师:

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处”。

  写好的同学,我们再读这个词。

  

  师:

该不该惩处?

想不想惩处?

  师:

但是谁又能怎么样呢?

中国人可悲啊!

因为这是在洋人的租界里。

 

6、师:

回头看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个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

但是谁又敢怎么样呢?

同学们,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着这样的事情,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有很多的问题想问?

  

7、师:

既然,脑子里有那么多的问题困扰着你们,折磨着你们,那么,你们想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师:

一个中国人想在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还得“闯进”。

因为这是外国人在中国的“租界地”!

因为── 师:

一个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亲人的中国人却没处说理,而肇事的洋人却逍遥法外、得意洋洋。

因为── 

师:

看到此情此境,围观的中国人只能紧握拳头,却没人敢怎么样,没人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也还是因为──

西方资本主义的那些走狗们欺负中国人,在公园里居然竖起了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师:

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四、拓展延伸,练笔抒情 

师:

是啊,像你们一样。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

同学们,请你们把他写下来!

      

五、研读立志,丰满形象  

  师: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说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远大志向。

他听了魏校长的问话,他清晰又坚定地回答── 

  师: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着如此胸怀和抱负,魏校长听了也不敢相信,当魏校长再次访问的时候,少年周恩来便铿锵有力地回答── 

  师:

此是啊,少年周恩来有着如宏大的理想,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工作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教师课件展示有关周恩来生前的一些资料。

) 

  师: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在科技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生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指名读,思考:

 什么是大不相同呢?

哪些地方完全不相同?

 灯红酒绿是什么景象?

(练说几个)出示图片。

 那别的地方会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练想象说 

 

交流一:

人物有妇女,洋人,巡警,围观的中国人。

 交流二:

 

先来看看妇女的表现:

 

 

 

生:

(齐读) 

出示句子。

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指名回答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

 

学生练笔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

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

是的,我们每一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时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你们正当少年,都是祖国的希望,梁起超曾这样说过: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

布置作业

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你学习上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目睹——立志                 

博大的胸怀  远大的志向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规范、删掉、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懂得学作文得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

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

(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自主学习

1、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明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型。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

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

(教师板演)

合作探究

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

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理清结构。

说说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怎么分成两部分?

(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倾听准备

 

读题:

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读文识字。

 

书写生字。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小组内练习朗读

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布置作业

2.按要求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A类生选四个词串词成句。

B类生选四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目标

深入课文、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直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

师:

围绕目标如何具体学习这篇课文呢,回忆文章分为哪两部分,按部分来学。

二、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一:

默读课文,叶老先生是怎么批改“我”的作文的?

用直线画出。

批改得怎么样?

用语句在旁边批注。

 “我”的感受呢?

用曲线画出。

从中看出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叶老先生做事一丝不苟、关心下一代,写文章写真话、抒真情。

相机讲述“春风拂面”

三、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二

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叶老先生有何举动?

从中看出叶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的交谈怎么样?

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用直线画出,并大声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写一墙的爬山虎有何用意?

相机板书“平易近人”

3.猜猜当时叶老和“我”谈了什么?

师出示资料一

4.两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我”心情愉快,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朗读,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四、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自学提示三

在作者肖复兴的人生中,15岁的那个夏天对他意义非凡,他非常庆幸的是什么?

在文中用双横线画出。

与此相关的语句是那句话?

文章结尾说“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含义深刻,谈谈你的体会。

出示资料三和四

4.小结

书空课题

生回忆文章的两大部分。

根据自学提示开始自学。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 汇报。

 

1.学生自学

 

2.汇报

 

四人小组交流

 

1.生自学

2.汇报

3.同桌交流体会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人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27*乌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的“漱、惬、码、驳、逻、辑”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供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

(板书课题)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

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自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分角色朗读“我”与乌塔对话的部分,体会乌塔的自主意识。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观察地图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小组合作学习

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读读议议:

小组交流

 

汇报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

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课堂小结

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

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把课文第二部分变为对话,练习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28、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的“脉、寞、睦、析、思、逾”7个生字。

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物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和叙述中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那就让我们走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生字词:

柯岩

冒昧寂寞和睦

分析患者告诫

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3、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质疑归纳

1、读读议议。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b、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展开想象,合情推理。

2、读读悟悟。

a.朗读课文。

b.感悟柯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

真诚、耐心。

3、读读想想。

a、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b.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辩论会:

结合本班主要问题由师生共同商定论题,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回答问题

 

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学生借助工具书来阅读课文。

认读生字词。

 

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汇报交流

感悟课文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书信格式

汇报

 

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布置作业

写下自己学习本课有什么感悟。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展示“成长故事”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熟读背诵名言,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看法,并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字词的习惯。

教学难点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情境中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文明。

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flash

教案审阅人(组长)签名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学习“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