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316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3 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docx

专题03常见的碱中考化学专题辅导人教版解析版

【2019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有关酸碱盐的专项复习】

专题三:

常见的碱

【备考指南】

1、定义:

碱=金属离子+OH-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颜色、

状态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易潮解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有腐蚀性)

制法

Ca(OH)2+Na2CO3=CaCO3↓+2NaOH(工业制NaOH)

CaO+H2O=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HCl气体)

②化工原料:

制肥皂、造纸、石油、纺织和印染

③去除油污:

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①农业:

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②建筑材料;

③工业上:

用熟石灰作原料来制作氢氧化钠

注意:

①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②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

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③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④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利用这些热量,可以将鸡蛋煮熟。

⑤氢氧化钙做建筑材料是利用:

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⑥建筑上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⑦在树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等的石灰浆可以保护树木,防止冻伤、防止害虫生卵。

⑧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等配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3、碱的化学性质

(1)、碱+指示剂(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使无色酚酞显红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3)、碱+酸=盐+水

化学方程式:

3HCl+Al(OH)3=AlCl3+3H2O

(4)、碱+盐=新碱+新盐

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典例引领】

例1:

不能与烧碱反应的物质是()

A.硝酸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钾D.氯化铁

【答案】C

【分析】

能用浓H2SO4干燥,也能用NaOH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

【详解】

A、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既不和浓硫酸反应,也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能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干燥,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C不正确;

D、氨气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不正确。

故选B。

例2、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填物质类别)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

【答案】

(1)红

(2)酸NaOH+HCl=NaCl+H2O

(3)氢氧根离子

【解析】

(1)根据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X;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强化训练】

1、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后,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  )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氧化钙会和饱和石灰水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分减少,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减少。

【详解】

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充分搅拌,氧化钙会和饱和石灰水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分减少,恢复到室温,所得溶液质量减少,故选C。

【点睛】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在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

D.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00g×10%=10.0g,需要水的质量为90g;用量筒量取90mL水但量筒读数要平视,不能俯视,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正确;

C、配制溶液,不能用水清洗烧杯,因为清洗后烧杯内壁会附着

少量的水造成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物质中,既能用浓H2SO4干燥,也能用NaOH干燥的是(  )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氨气

【答案】B

【解析】

能用浓H2SO4干燥,也能用NaOH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

【详解】

A、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既不和浓硫酸反应,也不和氢氧化钠反应,故能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干燥,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故C不正确;

D、氨气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酸性气体不能用碱干燥。

碱性气体不能用酸干燥。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石灰水B.氢氧化钠C.浓盐酸D.浓硫酸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则该物质和空气中的成分要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石灰水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质量增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大,故B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水分,质量增加,但吸水性是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B。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吸水性是物理变化,脱水性是化学变化。

5、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铁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二种溶质

B.N点表示的溶液

C.P点和N点表示的溶液中,

的质量分数相同

D.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30g

【答案】AB

【解析】

【详解】

A、OM段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M点盐

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铁和氯化钠两种溶质,故正确;

B、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溶质,所以pH=7,故正确;

C、N点到P点,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溶液的质量也增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

D、M到N表示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0g,生成了沉淀物,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小于30g,故错误。

故选AB。

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

溶质是NaOH。

猜想2:

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

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_____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_____。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用文字叙述)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产生蓝色沉淀CaCO3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

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

【分析】

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

(1)实验一中,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A、B两支试管中都能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3)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证明含有碳酸钠,则说明猜想1不成立;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实验的验证;所以应该将氢氧化钙换成氯化钙或者氯化钡;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7、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请你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合适的实验方案来检验。

(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案】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或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详解】

实验步骤: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或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或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点睛】

设计实验要做对比实验,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_____,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实验三)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按照如表实验方法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得到蓝色溶液,无__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2SO4猜想二:

Na2SO4和H2SO4你的合理猜想是:

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_____

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答案】红色变成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开始溶液不变红色BpH=7蓝色沉淀产生Na2SO4和NaOH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解析】

【详解】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

红色变成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开始溶液不变红色,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故填:

开始溶液不变红色。

[实验二]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pH由小变大,所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故填:

B。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pH=7。

故填:

pH=7。

[实验三]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得到蓝色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2SO4

猜想二:

硫酸过量时是Na2SO4和H2SO4

合理猜想是:

氢氧化钠过量时是Na2SO4和NaOH。

故填:

Na2SO4和NaOH。

[进行实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二正确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9、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三类不同物质,实验如下:

(1)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甲:

取样少许加入稀盐酸到一定量后有气泡产生;乙:

取样少许加入Ca(OH)2溶液,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丙:

取样少许加入CaCl2溶液,看到了与乙同样的现象.三位都得出了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结论。

(3)他们把各自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内后,发现呈白色浑浊状,由此推知废液中含有的不溶物是______.过滤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4)为鉴定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取少量滤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5)为了除去变质所产生的杂质而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可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

(1)CO2+2NaOH=Na2CO3+H2O;

(2)有白色沉淀生成;(3)碳酸钙;氯化钠;(4)钙离子;氢氧根离子;(5)氢氧化钙.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3)把各自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内后,发现呈白色浑浊状,由此推知废液中含有的不溶物属于白色沉淀,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中的离子结合时只有碳酸钙一种白色沉淀,所以不溶物是碳酸钙,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过滤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

(4)由于所提供的物质相互反应时生成的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钙,所以取少量滤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钙离子;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即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又通过取少量滤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钙离子,与钙离子不能共存的碳酸根离子是不能存在的,所以还可能含有的离子就是氢氧根离子了;

(5)除杂质的方法: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就是为了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可以用钙离子除去碳酸根离子,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用氢氧化钙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