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台州市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________(A.zhuó;B.zháo)落,有了依靠。

(老舍《济南的冬天》)(选择序号即可)

②我暗暗地在那里nì________笑,却一声儿不响。

(泰戈尔《金色花》)

③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jiàn________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美不胜收。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2.找出下面词语中有错的字并加以改正。

抖擞       宽敞   拙拙逼人   人迹罕至   抉别

油然而生   憔悴   戳然不同   翻来覆去   美不剩收

二、情景默写

3.诗文填空。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2)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8)《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4.下列句子重音不正确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C.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D.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四、语言表达

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东临碣石

②次北固山下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陈太丘与友期行

⑤下车引之

⑥学而不思则罔

⑦不逾矩

⑧人不知而不愠

五、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她”是________(人物称呼),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讲过关于“________”的故事,而在《________》里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2)《白洋淀纪事》中有着独特的人物体系,尤其是作者着意刻画和赞美的妇女形象,如《嘱咐》中毅然承受全部家庭重担,让丈夫安心去打仗的________。

(3)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字。

①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

________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林蘑菇香

①成熟的季节里到处飘荡着丰收的香气,除了广袤的田地,农家餐桌上更多的珍馐藏在山野林间。

这其中最大众化的便是蘑菇。

一人,一篮,不需远途跋涉,不需技术工具,只需来到山野林间。

我虽在山里长大,但循规蹈矩的生活占满了全部的时间,总是错过蘑菇丰收的季节。

难得的今年的雨水足,又常是夜下昼晴,采蘑菇的人总会收获满满地归来。

窄窄的巷路旁,常摆满了邻居们晾晒的蘑菇,黄灿灿的,煞是好看。

看得我心里痒痒的,非得亲自去一趟才算过瘾。

②吃过早饭,父亲启动了电三轮,在父亲的叮咛声中,我把自己从里到外捂得严严实实,然后就跟随他出发了。

三轮车驶过宽阔的省道,再转入一条颠簸的小路。

瞬间就有了从城市入乡村的感觉。

刚下过雨的小路更加难行,三轮车在小路上醉汉般摇摇晃晃。

我紧紧抓着车档方才坐稳。

小路的两旁先是两排住家,然后是一片杂草丛。

一只黄白色的猫咪探头探脑地侦查了一番,然后跃入草丛,倏忽不见。

草丛过后便是农田和松林交替出现。

③彼时虽是夏末秋初,但农田里不论是黄豆还是稻子,都已散发出成熟的香气。

半小时之后三轮车终于停了下来,四下一望,右侧是一片松林,左边一片齐整的白桦,白桦身后是几垄玉米,玉米地后隐藏着又一片松林。

那便是我们采蘑菇的地点。

我下了车,走到白桦树前看一下地形,竟然惊动了一个墨黑的小东西,闪电般蹿下树,奔到对面,一个闪身就进了丛林。

我猜应该是只松鼠。

去石林游玩时,见过被关在笼子里的纯黑的松鼠,尾巴粗黑,耳朵尖处一丛突出的绒毛。

那时才知道它叫魔王松鼠,标价800元出售。

相比之下这只被我惊动的松鼠要幸运得多。

④这片被松林遮挡的玉米因为缺少风吹长得细瘦不堪,又经一夜雨淋,倒伏不少。

我和父亲穿过玉米地又经过一片杂草地,然后到了松林。

远远一望,一垄垄悉意种植的松树高大挺拔,密密的连成一片,松林下的小蘑菇都顶着伞状的脑袋在张望,一片一片的,像长在地里的金子。

⑤我问父亲松林怎么长的这么齐,父亲说这是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当初三十出头的姨夫还种过呢。

这么算来,这片松林已经三十多年了。

难怪十年树木,这密密匝匝的一片林子若是被当年的种植者看见也会颇有成就感吧。

松林里蘑菇有两种,一种是灰色的,一种是金黄的。

因为生长的时间有先后,并不冲突。

现在正是黄蘑菇独占鳌头的时候,整个松林里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或一个,或一对,或一丛,傍着松树生长,像是精心种植的。

这种黄蘑菇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却很爱吃。

色泽金黄,口味浓郁,又好采。

冷冬时节,炖上一锅小鸡炖蘑菇,农家绿色鸡肉配上蘑菇山野的香气,当真是人间美味。

我和父亲开始在林间穿梭,松树枝杈交错,像是拿着长枪守卫宫门的武士。

⑥我弯着腰,小心避开那些枝杈,一垄一垄地采。

小黄蘑菇长得也不尽相同,有的根茎短粗,伞状的头小小的,应该是蘑菇中的小胖子;有的根茎细长,伞状的头撑的很开,该是蘑菇中的大个子;有的细细瘦瘦,像个大头钉,是个婴儿;有的大大撑开了蘑菇头,很粗壮,煞有威风地站在那,该是个英俊潇洒的汉子。

松林中的蘑菇少有泥土,它们都藏在厚厚的松针里,掐着它们的腰把它们连根拔起的时候轻轻捋捋,松针就全都掉了。

我和父亲循着各自的路线慢慢前行,再回头时已不见对方的踪迹。

四下一望,视力的极限尽是密林。

于是扯开嗓子喊着:

“爸……”四野寂静无声,这声音如同被放置在巨大的湖面上,随着水波飘荡而去。

紧接着四周就被这声音填满了。

随后,父亲的应答声又穿过密林悠悠地传回来“哎……”声音过来,心也就安定了,继续低头采这遍地的金黄。

⑦等再遇到一片草丛时,才发觉这片已经到了松林的边缘,再往前又是一片更大的松林。

父亲说那里就是他和妈妈昨天采蘑菇的地方。

我们简单商议一下,决定从松林的边缘再往回走,走到头就回家。

便又一路采回去,虽说已采过一遍,但还是发现了很多“漏网之鱼”。

昔年,这里林地尽毁,垦荒为田。

然后又退耕还林,恢复生态。

一毁一还之间,便跨越三十载的光阴。

如今这里树高林密,蘑菇一年一年地生长,一年一年的被采,到底还是自然最为慷慨。

⑧原路返回,穿过白桦到达小路上时,日已偏西。

明亮的日光穿透松林,越过白桦的枝杈照射到小路上。

父亲带着深蓝色的鸭舌帽,坐在前头开车。

我坐在父亲的车斗里,望着父亲的身影,身旁放着两个装满蘑菇的编筐,鼻尖萦绕着蘑菇的香气,耳边是呼呼的秋风,视所能及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田野……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六自然段中的划线句。

9.如何理解作者在第⑦自然段划线句中说的“大自然的慷慨”?

10.第⑧自然段在文章中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在茶壶里的秘密

陈亦权

恩雷特是这座英格兰小城里最受爱戴的人。

他是最有名的古董收藏家,也是最有钱的富翁,而且还是这座小城里最大的慈善家,他出资建造过两所小学和一座敬老院,他还曾无数次出钱请医生为贫困的穷人们治病。

有一点很遗憾,恩雷特的夫人不能生育,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眼见着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增大,恩雷特决定要收一位养子,以便将来有人能继承他的财产。

恩雷特把消息公布出去后,不到十天就有一百多个十来岁的孩子报了名,他们的父母有贫民,有流浪汉,也有富商甚至是政客。

恩雷特初选了50位孩子,然后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大院子里。

那是一个奇怪的院子,里面像小山似的堆了许多石块、泥土和砂砾,那里面搅拌着许多小首饰、小挂件和小玉石。

在院子另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零零落落地放着一些煤球和一只炉子,炉子上,架着一把茶壶。

“孩子们,在这个院子里面,只有一样东西是最值钱的,当把那件东西对着太阳看的时候,能发现中间有一块红心斑!

谁最先找到那个东西,我就认为谁最有发现财富的眼光,那么他也就是我所要找的人!

”恩雷特说。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爬到大石堆上,他们开始手脚齐用,挖啊,刨啊,捡起这个对着太阳照照,捡起那个对着太阳照照。

炎热的太阳晒得他们满头大汗,甚至浸湿了他们的衣裳,但没有人愿意就此放弃,他们继续努力寻找着!

这时,一位小男孩抬头看了看伙伴们,走下石堆问恩雷特说:

“恩雷特先生,您这儿有茶吗?

我想为他们倒一杯茶,大家都很渴了!

恩雷特对这位小男孩有些印象,他的父母在很早以前就离开了人世,这些年来一直跟着善良诚实的爷爷生活。

“茶?

没有!

”此刻,恩雷特不愿意与他说太多话。

“我看见那边有一只茶壶,我能去烧水吗?

”小男孩朝那个角落里指了指说。

“茶壶里面本身就装有一壶冷水,你可以直接烧!

”恩雷特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火柴一边问,“你难道不怕别人比你抢先找到那件最有价值的东西吗?

“天气这么热,我能帮大家烧一杯茶,同样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小男孩接过火柴,走到那个角落里生好炉子,烧起了开水。

茶壶里的水没多久就开了,为了使它尽快冷却,小男孩还提起那只茶壶,把茶壶的一半浸入冷水中……

就这样,开水很快变成凉茶,小男孩拿来杯子,一杯杯地逐一给小伙伴们递茶,等所有人都喝过以后,他又为恩雷特倒了一杯。

然而,等他想要为自己倒的时候,茶壶里已经没有茶了!

小男孩晃动了几下茶壶,希望能倒出最后几滴水来,就是这几下摇晃,茶壶里却隐隐传出类似小石头“卡沙卡沙”的撞击摩擦声。

小男孩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块翠绿的水晶,小男孩好奇地拿起来往天上一照,他顿时兴奋地大叫了起来:

“我找到了,这里面有一块红心斑!

恩雷特用赞赏的眼光看着这一切。

是的,小男孩找到了这块有红心斑的绿水晶,而对于恩雷特来说,他也找到了他希望找到的人!

恩雷特站起身来宣布,他将收这位烧开水的男孩为养子!

“谁知道你会把绿水晶放在茶壶里?

他是碰运气找到的,不算!

”有许多孩子不服气地说。

“不!

因为在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心里藏着关心与爱,也正因如此,他没有刻意去寻找,却在无意中找到了!

”恩雷特说,“爱心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就像这块绿水晶,本身是一块非常普通的水晶,但正因为它的中间有一颗红心,所以才变得异常珍贵!

这时,孩子们终于明白,其实恩雷特真正想让他们找到的,是一颗爱心,因为只要拥有爱,就拥有了一切!

11.为什么说“恩雷特是这座英格兰小城里最受爱戴的人”?

12.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13.小男孩最后被恩雷特夫妇收为养子,原因是什么?

14.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爱心”,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七、文言文阅读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孤往者尝为邺令

②候袁公

③久而益敬

④孤法卿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4)指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巧妙之处。

八、作文

16.以“啊,好美的一条河”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画面。

要求: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景动静结合,描写生动优美,100字左右。

17.写一件能够证明你胆子很大(或很小)的事情,别忘了关键处要“描写”得精彩。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匿;鉴;花团锦簇

【解析】

【详解】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着落:

zhuóluò①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②依托;靠头;指靠。

注意“鉴赏”的“鉴”的正确书写。

花团锦簇,huātuánjǐncù,释义:

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注意“簇”的书写。

2.拙—咄;抉—诀;戳—截;剩—胜

【解析】

【详解】

“拙拙逼人”应写作“咄咄逼人”,“抉别”应写作“诀别”,“戳然不同”应写作“截然不同”,(截然:

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美不剩收”应写作“美不胜收”。

美不胜收,胜:

尽。

收:

接收,领略。

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3.

(1)吹面不寒杨柳风

(2)我寄愁心与明月(3)不亦乐乎(4)思君不见下渝州(5)应傍战场开(6)蝉噪林逾静(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要注意“渝”“傍”“噪”“逾”等字词的书写。

4.B

【解析】

【详解】

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把句子里某些词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音量大小的不同。

B句有误,这是比喻句,春天和刚落地的娃娃都是生命的开始,刚刚生长,暗示了春天的生机新的活力,新的开始。

因此朗读的重,来突出春天“新”的特点。

所以应重读的是“春天”“新”“生长”。

5.到达,登上;停宿;趁、乘;约定;拉,牵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越过;生气,恼怒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因:

趁、乘。

“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注意“次”是古今异义,这里是“停留、停宿”的意思。

6.

(1)朝花夕拾;长妈妈或阿长;美女蛇;狗·猫·鼠

(2)水生嫂(3)牛保;范爱农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

睡觉成“大”字的是长妈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讲过关于“美女蛇”的故事,而在《狗•猫•鼠》里踏死了“我”心爱的隐鼠。

(2)考查对《白洋淀纪事》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识记。

小说《嘱咐》中主人公水生嫂既温柔又刚毅,经过艰苦的磨炼,她对敌人无比仇恨,对幸福无比向往,对胜利充满信心,既有浓厚的人情味又深明大义。

(3)

(1)沈从文《湘行散记》中《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原文:

大眼,宽脸,鼻子短,宽阔肩膊下挂着两只大手(手上还提了一个棕衣口袋,里面填得满满的),走路时肩背微微向前弯曲,看来处处皆证明这个人是一个能干得力的水手。

谁知那水手当真就是牛保。

(2)“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是鲁迅《朝花夕拾》中“范爱农”的典型特征。

7.文章主要写了秋日的一天,我和父亲一同去山里采摘蘑菇,享受自然的故事。

8.句中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蘑菇的外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千姿百态不尽相同的特点,体现了作者观察仔细,流露出作者对蘑菇的喜爱之情。

9.大自然的慷慨是说就算我们曾经对自然进行过巨大的破坏,只要我们能够去修复维护森林,大自然依旧能够自行休养生息,并慷慨地给人们以收获。

10.内容上:

写出了我和父亲回家时的场景,交代了我心情愉悦,点明文章和亲人一起享受自然的主旨。

结构上:

既照应了标题,又照应了开头,同时收束全文。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

一类是概括事件:

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

时间:

秋日的一天。

地点:

山里。

人物:

我和父亲。

事件:

采摘蘑菇,享受自然。

据此概括即可。

8.

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解析: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比喻:

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蘑菇中的小胖子”“大个子”“是个婴儿”“英俊潇洒的汉子”运用拟人的修辞,“伞状的头”“像个大头钉”运用比喻的修辞,“有的……有的……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蘑菇的形状,千姿百态。

表现了作者对蘑菇的喜爱。

9.

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

结合文中“昔年,这里林地尽毁,垦荒为田”分析,大自然被人类破坏了。

“如今这里树高林密,蘑菇一年一年地生长”今夕对比,通过人类的“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等保护措施,大自然休养生息,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提供所需,这就是“大自然的慷慨”。

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语句作用的分析。

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第⑧自然段是文章的尾段,“原路返回,穿过白桦到达小路上时,日已偏西。

……父亲带着深蓝色的鸭舌帽,坐在前头开车。

我坐在父亲的车斗里……”写的是我和父亲回家时的场景,“鼻尖萦绕着蘑菇的香气,耳边是呼呼的秋风,视所能及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田野”点明文章的主旨:

和亲人一起享受自然。

在结构上:

“鼻尖萦绕着蘑菇的香气”照应了题目“松林蘑菇香”,又照应了文章开头“成熟的季节里到处飘荡着丰收的香气,除了广袤的田地,农家餐桌上更多的珍馐藏在山野林间。

这其中最大众化的便是蘑菇”,结束全文。

据此整理作答。

11.因为他是这座小城里最大的慈善家,他出资建造过两所小学和一座敬老院,他还曾无数次出钱请医生为贫困的穷人们治病。

12.表现孩子们很想找到那个有红心斑的值钱东西,然后被恩雷特夫妇收养的心理。

13.因为从他为其他孩子烧开水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拥有一颗非常珍贵的爱心,所以他最终被恩雷特夫妇收养。

14.第一种:

“藏在茶壶里的秘密”好,因为它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且“秘密”一词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第二种:

“爱心”好,因为它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直白明了。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筛选信息。

根据第二段“他是最有名的古董收藏家,也是最有钱的富翁,而且还是这座小城里最大的慈善家,他出资建造过两所小学和一座敬老院,他还曾无数次出钱请医生为贫困的穷人们治病。

”提取主要内容归纳为:

因为他是这座小城里最大的慈善家,他出资建造过两所小学和一座敬老院,他还曾无数次出钱请医生为贫困的穷人们治病。

12.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心理。

根据第三段“恩雷特的夫人不能生育,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

眼见着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增大,恩雷特决定要收一位养子,以便将来有人能继承他的财产”,可以知道,孩子们不怕炎热和辛苦,争先恐后地寻找,表现孩子们很想找到那个有红心斑的值钱东西,然后被恩雷特夫妇收养的心理。

1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小男孩最后被恩雷特夫妇收为养子,“因为在所有人当中,只有他心里藏着关心与爱,也正因如此,他没有刻意去寻找,却在无意中找到了!

”恩雷特说,“爱心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就像这块绿水晶,本身是一块非常普通的水晶,但正因为它的中间有一颗红心,所以才变得异常珍贵!

”据此归纳为:

因为从他为其他孩子烧开水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拥有一颗非常珍贵的爱心,所以他最终被恩雷特夫妇收养。

14.

本题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本文讲述小男孩主动为别人烧水,无意中发现宝石的故事,说明只要拥有爱就拥有了一切的深刻道理。

“藏在茶壶里的秘密”作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

①是文章线索,围绕“秘密”的疑问,逐层推进情节发展;②“秘密”是指在茶壶里藏了一块带有红心斑的绿水晶,蕴含着爱在心中,拥有爱就拥有一切,突出了文章主旨。

“爱心”做题目,它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直白明了。

两个题目各有优点,结合文章主旨内容讲出理由和根据即可。

15.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曾经;拜访,问候;更加;效法,仿效

(3)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解析】

【详解】

(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依据句意和所写事件来句读。

这句话意思是“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据此可断句为: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如④句句意为: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法:

动词。

效法、仿效。

益:

副词,更加。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绥:

安抚,体恤。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意思是“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这里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元方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表现出年方十一的他机灵善辩的才能。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即陈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

“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

“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6.【参考例文】

啊,好美的一条河,我凝视着河面,河面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