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711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

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壮大,但自由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环境问题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正是在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现象日益严重和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环境意识提高的背景下出现的。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统计的数据表明:

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和9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

由于我国出口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境技术水平低,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瓶颈,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以主动积极地姿态抓住机遇,自我发展,才能在广阔的绿色市场有所作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及其特征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从其本来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有关国际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及其相应的行政措施,以避免这些贸易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其它国家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

自18世纪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就一直以不断变换的形式活跃于国际贸易领域,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所掀起的世界性贸易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重建。

因此,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发起并创建了以致力于关税减免为目标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很大限制,自由贸易原则更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竞争,使原本就十分激烈的国际竞争更趋于白热化。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各种名义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措施,逃避世界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

为了使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合理化”、“合法化”,西方贸易保护论者积极为其寻求理论依据。

绿色贸易壁垒新贸易保护论就是90年代以来西方贸易保护论者所主张的具有代表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环境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环境与贸易问题转眼之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深层次来看,具有内在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具有内在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的供给又是有限的,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又是一种客观自然规律,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事实上,环境与贸易的矛盾自社会分工产生、生产交换活动一开始就存在了,而发展到今天,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资源问题的恶化,这一矛盾日趋激化。

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大大超过了对贸易增长的关注,这使得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对环境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各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日益成为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目标的工具,许多国家在制定越来越多的环保法规的过程中,也将大量限制性措施扩及于国际贸易领域。

正是在这一特殊背景下,通过在贸易领域为进出口商品制定特定环境标准、规定特定环保要求的方式来限制以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的壁垒形式——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突出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基于绿色贸易壁垒的二重性,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内容上具有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由,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首先在内容上具有合理性。

2、保护方式上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不像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虽然限制贸易,但还有一定的透明度。

而绿色贸易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出口方很难预见其内容及变化,从而很难应对和适应。

由于具有隐蔽性,因此绿色贸易壁垒不像传统的贸易壁垒那样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3、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

绿色贸易壁垒保护的对象十分广泛,它不仅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种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压力,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同时,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的加以刁难和抵制。

4、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或不公平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环境成本的不同,绿色贸易壁垒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就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环境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造成了发达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因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门外,从而构成了实施效果的歧视性或不公平性。

5、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绿色贸易壁垒一般只是在某一个时间内有效,当出口商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使出口产品达到进口国的有关环保标准要求后,绿色贸易壁垒就被突破了。

6、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正外部性

绿色贸易壁垒给全球贸易带来的正的外部性效应体现在环境效应和技术效应两方面。

环境标准要求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在消费使用过程中做到与环境有亲和力;产品处理时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对贸易进出口国家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为环境投资创造了更多的资源。

而一国的环境保护必然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产生保护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正外部性。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科学水平、管理理念、环保意识和标准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在制定严格的环境和市场准入标准的同时,也促使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本国技术设施,学习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环保水平。

随着对“绿色”需求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世界市场的各个参与者都在增加学习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的机会,从而带动全球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

作为绿色壁垒,其实施如果对全球生产的绿色化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则具有技术外溢的正的外部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及其主要形式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

多年以来人们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手段而获取经济增长,使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环境与贸易直接挂钩便是其一,通过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服务、技术的贸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主观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确保本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

尤其是一些贸易强国,利用自身经济、技术优势,以保护本国环境为借口,违背了保护环境的宗旨,制定出极为苛刻的环境指标,使环保措施成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其客观原因有二:

一是环境问题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全球化、政治化、社会化的新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类社会在环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应当采取一致的行动;二是GATT达成的一些与生态环保有关的协定,成为了某些国家不承诺有关国际贸易规范和准则的借口和设置环境壁垒的法律依据。

可见,将环境与贸易挂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环境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但是,当个别国家以贸易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绿色贸易壁垒就实实在在地形成了。

然而为何绿色贸易壁垒能够日益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两点理由在支撑着它的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撑绿色贸易壁垒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实施是与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和高福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界,生态环境带来了大量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承受着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恶果。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警示人类应该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当代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下一代的需求为代价,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1994年,关于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温尼伯原则》发表,搭建了一个平台,全面考虑了贸易中的环境、经济、福利等因素,第一次正式将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合成为协调贸易与环境,使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指导性原则。

随着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壁垒作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采取的对进口贸易进行限制或禁止的技术法规、标准和环境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动植物的健康安全,有利于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绿色贸易壁垒对环境具有激励作用

当前,国际贸易中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或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促使各国重视与环境相关的科技水平,有利于产品科技含量和环境质量的普遍提高。

实际上,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将环境科学、生态学、卫生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到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加工、仓储、使用、销售和处理乃至循环利用的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可再生利用的完整的环境友好型管理体系。

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落后,环保技术发展滞后等原因,出口产品往往遭遇绿色壁垒。

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为违背了WTO非歧视原则之外,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出口企业加强环境技术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具有激励作用,将会促进生产向清洁型转变、消费向健康型转变、增长向可持续型转变。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多且不断翻新,随着贸易透明度的增加,以保护环境为名的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出现。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绿色关税制度。

这种形式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初期表现。

对达不到本国标准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刻意罚款、甚至禁止进口等。

2、绿色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有关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对环境中污染水平及其排放源的限量阈值或技术规范。

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坚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统一并提高各国的环境标准水平,并通过立法手段,制定本国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或法规,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

如美国、加拿大以不符合本国环境标准为由限制墨西哥农作物的进口,欧盟近年来全面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制,要求进入其成员国的产品达到其规定的环境技术标准,我国江苏海安地区的冻鸡肉也曾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失去不少国际市场份额。

3、绿色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图形,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在其生产、使用、消费、回收过程中也符合环保要求。

环境标志既是全球绿色消费浪潮的产物,又反过来引导绿色消费。

它在西方国家消费人群中影响很大,商品或包装上有无绿色标志,往往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很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要开展环境标志的国际认证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且发达国家与环境标志配套的标准水平通常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如某种产品环境标志的比例在市场中达到20%后,该国家的环境标准随即提高,这更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获得国际认证的难度。

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日本、加拿大推出“生态标志”或“环境选择”,1993年,欧盟正式推出“欧洲环保标志”,2008年6月1日,一波影响更大,涉及产品范围更广的“绿色禁令”——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又称“REACH法规”)在欧盟全面实施,这些环境标志制度均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绿色补贴。

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其治理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标准较低,暂时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所有费用,因而被认为给予了其出口商品以隐含的补贴。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时为了扶持民族工业的成长,对环保产业或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这些都成为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的借口,他们认为无论是隐含或公开的补贴均违反了WTO/GATT的有关原则,需要实施贸易制裁。

5、绿色包装制度。

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包装材料及其所形成的废弃物和包装容器结构而引起,如PVC塑料,难以自然降解,焚烧处理时又污染环境。

绿色包装的本意是要求包装节约自愿,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或可自然降解,不污染环境。

而现在它逐渐称为发达国家搞贸易保护的措施。

如英国制定了包装材料重新使用的计划,要求2000年前使用包装废弃物的50%—75%重新使用,美国也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优先顺序指标等。

由于这些规定是按西方国家国内资源禀赋、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或是难以适应,或是增加改装成本,从而削弱了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包括与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要求和程序,特别是最终产品标准;工序和生产方法;检验、检疫、监察、出证和批准程序;各种检疫处理,包括与动物或植物运输有关的或与在运输过程中为维持动植物所需物质有关的要求;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与食品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出口货物大多属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因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与环境的波及是广泛和深入的。

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它的历史和现实充满着悖论:

它既有歧视性又有合法性,既有贸易限制的主观动机又有促进各国环保发展的客观效用。

因此,其对我国经济与环境领域的影响是多重的和不确定的。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消极影响

从近期和静态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波及到我国开展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

1、对出口市场准入方面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2000年,位于我国外贸出口前5位的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美国、香港、日本、欧盟和东盟,我们针对上述贸易伙伴的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77%。

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为WTO“贸易委员会”成员,科技水平较高,在环境保护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了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标准。

例如: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必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欧盟启动了ISO14000环境保护标准管理系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达不到这一标准而被拒之门外。

发达国家环保标准是协调一致的,并相互承认,这对我国出口市场准入将形成极大的危险。

而且,发达国家环保行动起步早,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强,环保技术先进,有条件的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

近些年来,这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绿色标志制度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一道绿色壁垒屏障,将会影响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

他们实行的绿色包装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排斥在国际市场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扩大,而且面临缩小的境地。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

这将会增加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导致不公平竞争。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来说,这部分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事实质性的,将导致他们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客观上排斥了诸如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厂商。

3、影响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复杂的绿色贸易壁垒形式限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此外,对中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从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延伸到了发展中国家(韩国、新加坡),进一步加深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比如,继欧盟和美国之后,韩国、日本均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实施贸易限额。

据中国发达地区省、市的出口数据显示:

2003年,我国约有10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004年1月至3月,我国沿海地区被美国药品管理局扣留产品累计89批次,占我国被扣产品总量的78.6%。

2004年前4个月,经深圳口岸出口的冻鸡出口量和贸易额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

4、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了多起贸易争端。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已趋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

因此,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了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发展,将来自区域外的产品以达不到区域内环境标准为由排斥在巨大的区域经济组织之外。

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来自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因此难免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因环境标准问题发生贸易摩擦,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

5、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移动

由于我国存在环境保护标准低,环境保护体系管理不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提高环境标准推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发达国家也可能借机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

这不但会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也将给我国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长此下去,对外贸易将形成恶性循环。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从长期和动态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具有环境和技术的正外部性效应,它的出现不仅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也为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机遇,有着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品向着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的小五金、小化工等产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而绿色产品将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必然将发生重大变化,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比重日益增大,我国出口成品的能耗将逐渐降低,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促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的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实现我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

2、有利于中国企业开辟广阔的绿色市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环保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中国出口企业都想在世界环保市场、贸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使绿色企业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中名符其实的新热点。

庞大的世界环保贸易市场为中国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可以积极利用外资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利用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品的优惠贷款,来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产业。

其次,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技术,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同时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加强绿色产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

培养我国自己的技术人员,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开发绿色产品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有助于中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

例如我国的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范,企业倡导发展绿色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消极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21世纪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面对这种形势。

我们应该在掌握绿色贸易壁垒实质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们的政府、企业必须主动采取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对策,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一)从政府角度

1、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保法律制度

我国应开展深入、广泛的全民环保运动,政府应全面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全国人民尤其是经济工作者和企业领导,充分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已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政府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企业的社会经济行为合理化,逐步形成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各类环保法规,以法律保障环保,切实防治,减少环境污染,对于给环境污染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为,要采取并执行严厉的处罚措施,迫使企业将合理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同时也为自身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2、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常常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不惜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常年输出大量的所谓“洋垃圾”到发展中国家,以牟取经济利益。

尽管我国每年遭受的反倾销数量在世界上位居首位,但是在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我国的企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缺乏道德法制观念,仍然大量进口“洋垃圾”。

据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4年,我国海关查获的进口“洋垃圾”从79吨/年猛增到2000吨/年,其中包含大量废旧电脑中的具有极大危害性的重金属,如铅等。

还有一些外商在我国建厂生产农药,开办化工、印刷、造纸、电镀等企业,使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

所以,必须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确保进口产品的环保性,制定对进口“洋垃圾”具有严惩性的法律、法规。

3、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反应机制

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和标准不断发生变化,我国的企业应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如果信息不畅,不能及时掌握各国变化了的标准和一些相关的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无法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影响。

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认真做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了解主要贸易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发,有效地规避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国的环境安全和经济稳定。

4、为企业培养大批能够熟练应用国际法规的人才,鼓励企业培养具有环保技术的专业人才

基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在现代社会领先的现实,国际交往中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大都由发达国家指定,这本身就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培养出更多地能熟练运用国际法规的人才,了解、运用并指定法规公约,才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旗袍线上。

而企业是经济德血脉,只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才可以使企业的产品达到环保的要求并降低成本,使其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此,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优惠这方面的贷款,给以补贴鼓励,必要时可以政府直接投资,辅助企业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

5、建立完善绿色核算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经济理念,我国产品的价格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羁绊,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

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适合自己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绿色会计体系,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使资源与环境商品化、价格量化,逐步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节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从企业角度

1、积极参与国际认证,推行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与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制度是中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门槛。

已被各国认为是一张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只有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