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0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璧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x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璧山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过新世纪头十年的积淀,璧山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中央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重庆量身定制的国务院3号文件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规划建设,为璧山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重庆主城发展已经进入“外环时代”,将提速建设西部新城,璧山被整体纳入重庆大都市经济区和外环经济带,璧山隧道已经将璧山与西永微电园、大学城、西永综合保税区连为一体,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渝高速公路复线、轨道一号线璧山延伸段、黛山大道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通车,将再次大幅提升璧山的区位优势,区位独特的璧山势必成为区域版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更为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契民心,全县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充满信心,全县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这些都将为璧山未来五年实现超高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现代农业整体推进较慢,现代服务业“严重短腿”。

二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三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城乡统筹任重道远。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

五是束缚改革创新的思想仍然存在,工作视野不够宽、办法不够多,与璧山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五个重庆”建设,继续坚持“1365”总体工作思路,以全面升级提速发展为主旋律,以“六件大事”和“十项民生工作”为抓手,促进璧山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突出经济结构调整。

构建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突出提升绿岛新区功能。

全面推进绿岛新区建设,积极呼应主城,形成强大的生态保障、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功能和独具特色的宜居休闲功能,大幅提升绿岛新区在全市特别是作为主城功能区的特殊支撑作用,成为“五个重庆”建设的集中展示区。

——突出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突出生态环境建设。

深刻认识新时期优良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倍增效应,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广低碳技术,切实治理污染,着力提升生态品质,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推进改革开放。

更加注重通过改革的途径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工作创新,坚持用智慧破解难题,以巧妙的手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和完善开放模式,扩大利用内外资规模,加大“走出去”力度,努力增加出口。

——突出抓好十项民生工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大班额、看病贵、住房难等热点问题,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

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依法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百姓福祉。

(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5年突破400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8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突破1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五年累计完成2000亿元。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2015年超过12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15年达到120亿元。

城镇化率提高到60%。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确保下降16%,力争下降20%。

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条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接近Ⅲ类标准。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建成深绿型生态化城市。

宜居休闲功能凸显,展现“山、水、树、人”和谐画卷,成为中国西部极具魅力的宜居休闲绿岛。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34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150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0%和95%。

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以绿岛新区核心区为载体,建设深绿型生态化城市

绿岛新区核心区是展示璧山城市形象的示范窗口。

加快绿岛新区核心区建设,以此带动城市扩展升级,发挥和扩大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城市经典,建成“宜居璧山”。

(六)建成功能完善的50平方公里县城。

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30平方公里城市化地区和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

“十二五”期间,要注重城市化地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衔接,重点加快道路、电力、供排水、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体娱乐等公益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公交、商业、金融、邮政等网点,形成完善而强大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

(七)高起点完成绿岛新区核心区首期13平方公里新城区开发建设。

完善绿岛新区核心区首期13平方公里新城区控制性详规。

不照搬主城建设模式,突出璧山山水特色,走个性化的开发建设路子。

按照建设深绿型生态化城市的定位,高水准设计城市风貌,彰显建筑个性,注重外观和色调搭配,注入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品味;

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密度,增加开敞空间,扩大视野范围,显山露水,凸显“草坡花冠,叠湖竹岸”的景观映象;

严格管制空中线路,实施线路下地工程,净化城市空间。

按照“一年成势、三年成型、五年成城”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五年再造一座璧山新城。

2011年完成妇幼保健院搬迁,建成县规划展览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2012年形成道路骨架;

2013年底前完成县医院、璧山中学迁建任务,建成一批功能性设施,增强新区承载能力。

2015年完成绿岛新区核心区首期13平方公里新城区开发建设,形成与主城比肩的现代都市。

(八)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

编制老城区升级改造规划,逐步改造街道及建筑物外立面,改变“瓷砖城”的老面貌。

大力开展城郊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着力增加城区绿化和城市雕塑、公共活动场所、公厕、垃圾箱、停车位等公益设施,新建一批社区医疗、文体活动设施,消除城区“断头路”,增强城市功能。

强化城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完善和规范城区各类管网及线路,逐步消除“蜘蛛网”。

对破旧居民区逐步实施房屋及配套设施改造,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九)高标准管理城区。

统筹建设时序,严控反复开挖,防止建设浪费。

加强市容管理,规范交通秩序,坚决拆除违章建筑,规范设置店招店牌。

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市民素质,坚持文明执法,形成共同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氛围。

建设“数字城管”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盘活城市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管理资金;

大力发展提供城市服务的社会化组织,推进城市管理由单一的政府管理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变。

(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利用璧山的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生态资源、房价级差,推进房地产业有序发展。

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商住用地供给力度,保证房地产开发用地。

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囤地行为,倒逼房地产项目开工。

加强房地产项目的规划管理,大力发展小区式楼盘,严格控制单体楼,留足间距空间,切实改变房地产项目见缝插针的布局方式;

努力提高外观和户型设计水平,着力提高绿化率,优化配套环境,建设一批经济型、品质型楼盘,吸引主城及周边区县市民到璧山购房居住,加快把璧山建成外环经济带上的大型居住区,实现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重大转变。

加强商品房大修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对房地产企业代收大修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广泛推行业主委员会,实行业主自我约束、民主管理。

培育和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进行物管收费政府指导价试点,让住户明白、放心。

三、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千亿工业集聚区

璧山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与深绿型生态化城市相衔接,把璧山工业园区打造成西部一流的生态工业园区,大幅提升工业园区环境优势和对外吸引力、区域竞争力,使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功能集成、布局集中、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高地;

统筹推进丁家、大路、河边、大兴及其他街镇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建成千亿工业集聚区,促进璧山工业转型升级。

(十一)建设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

合理布局园区内的生活服务区、物流配送区、保障性住房、公交线路及站点、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为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提供便利。

提高土地利用率,园区企业的建筑密度不低于45%,容积率一般不小于1。

提升园区形象,留足绿化空间,大力推进园区绿化,实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

强力推进征地拆迁,为园区建设创造条件。

2013年底前完成园区骨干道路、主干管网、输变电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形成园区基础设施骨架,2015年生态工业园区基本成型。

(十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把西永微电园拓展区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2012年底前完成6平方公里拓展区的“七通一平”,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

主动出击,积极引进西永微电园配套企业,确保四分之一的配套企业到璧山落户,促进已引进的IT企业尽快建成投产。

着力引导IT配套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引进整机生产企业、软件外包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到2015年,6平方公里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基本建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把璧山建成全市乃至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

提升装备制造业。

继续做专做精汽摩零部件产业,形成一批汽摩零部件领军企业,加快青山变速器工业园建设步伐,促进蓝黛公司扩大产能,打造全国最大的微车变速器生产基地,建成西部配套能力最强的汽摩零部件基地。

着力引导汽摩零部件产业向整车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整车生产,加快嘉陵集团整体搬迁,2012年全面建成投产;

利用机械产业基础,努力吸引建筑机械等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到璧山落户,积极发展成套设备制造业。

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做大医药食品产业。

规划建设医药食品产业园,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产业。

台湾统一食品项目、美多冰点水项目建成投产;

引导、支持现有医药食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

依托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果蔬加工;

力争到2015年医药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加快鞋业上档升级。

支持鞋业企业加快转型,由单一的生产环节向设计、展销等上下游环节扩展,由生产中低档皮鞋为主向生产中高档皮鞋转变,由生产男式皮鞋为主向男式与女式皮鞋并重转变,由代工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由间接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

以金田鞋业、红火鸟鞋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大型鞋业企业,中国西部鞋都的集聚辐射能力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革新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帮助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坚持扶优扶强,引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推动有实力企业上市,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县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

(十三)优化园区服务。

加强园区干部队伍建设。

适应园区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加大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一批熟悉电子信息项目、外资项目、工程项目管理、行政审批、现代融资的实用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深入推进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对园区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促进企业加快建成投产。

2013年底前建成100万平方米楼宇工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载体。

深入推进园区实体化,增强园区自求平衡、自主发展的能力。

建立健全“政府投入、银行信贷、投资公司、园区积累”四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做实做强两山公司,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增强融资能力,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融资,促进企业发展。

四、以东山旅游休闲区和中央商务区为载体,打造消费乐园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发展最根本的要靠消费。

璧山独特的交通区位,使其有条件成为区域性消费乐园。

以东山旅游休闲区和中央商务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消费业态升级,多方刺激消费,做大消费总量,努力增强消费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力。

(十四)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提升服务经济水平和服务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加大商贸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培育形成布局广泛、重点突出的“县城—中心镇(街)—一般镇—建制村”四级商贸发展体系。

县城着重以绿岛新区核心区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大力吸引知名商贸企业到璧山投资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业态,新建2-4条商业步行街,2011年重百璧山购物中心正式营业,2012年建成砂之船奥特莱斯国际购物度假村,西部皮革城开城营业;

努力挖掘璧山美食文化,建成3—5条美食街;

努力吸引银行、保险、证券企业,打造1条金融街;

积极发展工业设计、广告、动漫等创意产业,推进法律、咨询、会计、房产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美容、健身、保健、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在成渝城际铁路站场片区和轨道换乘站片区布局一批商业、餐饮网点,挖掘站场消费资源。

重点在成渝复线下道口周边策划一批仓储物流项目,建设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市场,促进璧山物流业发展。

同时,对老城区的商贸、餐饮企业、门店进行环境整治,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加大对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不安全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

充分利用节假日营造消费热点,吸引市民消费。

开发一批面向大学城师生和西永微电园员工的消费产品,培育消费品牌,把璧山打造成重庆西部新城的重点消费区。

(十五)打造地标性中央商务区。

在重庆绿岛新区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左右的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未来璧山城市形象的标志和窗口、现代商贸业发展的高地。

聘请一流设计公司在2011年完成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着力引进国际品牌和大型连锁企业,高起点建设集会展、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设施,2015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高端与大众相匹配、人气旺盛、集聚辐射能力强的中央商务区,跻身50亿级商圈行列。

(十六)打造以东山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区。

围绕服务重庆主城,强化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味,完善配套设施,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都市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将璧山打造成重庆主城市民短程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着力建设东山旅游休闲区,对璧青路以东地区进行整体规划、重点打造,加快完成金剑山温泉、民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新建一批星级酒店、会所和高档农家乐,以线串点,形成高端旅游休闲区。

同时,积极推进露德堂、水天池景区和青龙湖经三江水库、凤湖仙山至缙云后山湿地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苗木基地、蔬菜基地和葡萄基地田园风光资源,建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旅游区。

(十七)积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加强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着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改善商业设施和购物环境,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

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在农村市场的经营优势,新建一批连锁超市和连锁商店,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结合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村社小型超市,建成一批标准规范的农家店。

建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市场经营一体化、连锁化、网络化。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

按照规划适度超前、布局网络化、城乡一体化、功能现代化、使用寿命长期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善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

(十八)构建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体系。

深入推进“畅通璧山”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一号线璧山延伸段,力争2015年通车;

延伸东林大道,建成黛山大道,规划建设西部通道,带动璧山腹地开发;

完成成渝高速复线、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璧山段建设;

配套建设轨道换乘站、成渝城际铁路换乘站及快速连接道,形成交通循环。

完成境内国省道改造升级任务,加强县道维修改造,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60公里以上,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

加快汽车客运站场建设,着力打造县城客运中心和丁家、大路两个区域性中心客运站;

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新增农村公交线路40条,切实方便群众出行。

(十九)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大兴水利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

2012年底前建成三江水库、铜罐驿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盐井河水库扩建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建和改扩建姊妹桥、柯家桥等7座小型水库,整治小

(二)型病险水库50座,新建和整治山坪塘1000口,推进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璧南河大灌区建设,开工建设三江、大沟两个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电力提灌站127座,加强渠系更新改造,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加快县城新区供水管网建设和场镇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千层岩水厂二期扩建和场镇水厂改造,加快场镇自来水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新建一批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对饮用水源实行严格保护,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重要场镇河堤整治,提高防洪标准;

推进场镇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增强排水能力。

(二十)加强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茅莱、天河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和秀湖、温泉、狮子、四平、凉水、石院6座110千伏变电站,推进新一轮农网、城网改造,为全县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配合完成中卫--贵阳天然气管道璧山段建设,新建大学城至福里树、大路至八塘和绿岛新区核心区天然气管道150公里,形成完善的供气网络。

推进通信网络扩容,推广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不同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

扩大互联网传输容量,积极发展宽带无线上网。

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

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

整合网络资源,加快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和相关业务部门网络整合,逐步建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新型网络体系。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村广播的独特作用,2012年实现村村通互联网,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二十一)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着力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公路、生产便道、排水沟、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无公害蔬菜、绿化苗木、优质葡萄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建成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璧南十万亩苗木基地和三万亩优质葡萄基地。

蔬菜产业重点布局在七塘镇、八塘镇、大路街道、丁家街道,大力推广名优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升蔬菜品质,到2015年蔬菜产量达到70万吨。

全力打造璧北蔬菜品牌,政府投入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亿元,把璧北蔬菜基地打造为城乡统筹的标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苗木产业要以“森林重庆”建设为契机,以丁家、来凤、广普苗木基地为核心区,积极引进苗木企业,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提升绿化苗木档次,建成苗木大道,形成苗木品种集中展示区,打造区域性苗木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优质葡萄产业要以大兴、正兴为中心加速向周边扩散,尽快建成葡萄风情园,打造葡萄文化品牌,到2015年葡萄产量达到4万吨。

引导畜禽养殖业到宜养区发展,建立规范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零排放”养殖技术和循环养殖模式,切实减少污染。

坚持因地制宜,支持街镇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西部黑色食品基地。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6家,规范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力。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40%以上,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万亩,实施沃土工程10万亩。

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

积极推进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新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3个。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速测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

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改进农产品包装,增加地理标识,搞好宣传推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