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551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docx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

中国第一位太空人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是人民的航天英雄。

  可是,你知道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想,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吗?

当教练把第一本《载人航天》手册递到杨利伟手上时,他真正体会到了当一名航天员的艰难。

  太空环境十分艰苦恶劣,航天过程中要经受巨大的加速度、噪音、振动、失重、宇宙射线的影响。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还要完成复杂的驾驶、操纵、试验和观测任务。

  杨利伟很快完成了适应性训练。

  遨游太空时,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经历超重、始终交替的过程。

  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要承受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很容易造成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生命危险。

  未完成飞行任务,杨利伟必须在离心机上进行超强的抗负荷训练。

  在高负荷的旋转中,杨利伟面部肌肉变形下垂,前额高高突出来。

  头盆方向超重时,血液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

  做胸背向超重时,前胸后背像压了几百斤重的巨石,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杨利伟及时总结经验,刻苦训练,成为佼佼者。

  飞船模拟训练开始后,要求更复杂了。

  飞行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指示灯密密麻麻,线路纵横交错。

  杨利伟经过努力,能把各种设备闭着眼睛说得清清楚楚。

  在首飞选拔的5次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三个100分,名列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到来了,杨利伟坦然的走向发射架。

  那一刻,亿万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去迎接挑战。

  2014年10月15日上午9时,随着震耳欲聋的一身巨响,火箭托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立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

  他郑重的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杨利伟飞向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第二篇:

《责任放在第一位》读后感《责任放在第一位》读后感近日,认真地阅读了《责任放在第一位》这本书。

  这本书针对单位职工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胜于能力的行为准则,积极提倡让责任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工作习惯,是一本鼓励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走向成功的难得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责任首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是成就人生的基石。

  其次,责任是一种工作态度,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没有责任心。

  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的人。

  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网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责任是工作的灵魂。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工作。

  责任胜于能力。

  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

  一个人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人。

  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作出重大贡献。

  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工作,他会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

  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体现忠诚。

  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

  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作为我们电力职工,更应该时时刻刻牢记责任,将工作的责任、人员的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企业发展热朝中,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以诲人不倦的态度,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开拓性地开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把压力变动力,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

  第三篇: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

  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

  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

  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20年来坚持每周(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不变的价值——方俊明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

  直到2014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然荣誉迟到了28年。

  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

  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

  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

  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第四篇:

吴耀军:

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1996年10月,吴耀军是怎样成为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的呢?

吴耀军,1963年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三周岁刚过的一天,突然哭闹不止。

  经医生诊断是脑膜炎(后被确定误诊),结果落下了小儿麻痹。

  父母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疾儿子,痛苦悲伤泪水不止。

  孩子今后的路怎么走啊!

贫穷加残疾这孩子给家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耀军靠一根拐杖伴过了他孤独的童年。

  到了8岁该上学读书了,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歌,蹦蹦跳跳上学堂,可小耀军小儿麻痹症剥夺了他站立的自由,贫穷的家境无力供养他读书。

  村小学传来的读书声吸引了他,身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摔打着床上的破衣物,哭闹着要上学。

  一天他拄着拐杖翻过屋后那座山梁来到村小学,窗外拄拐杖的小耀军伸长了脖子,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

  他没有书本和笔,只好用脑子强记。

  下课铃声响了,耀军来不及走开,一着急"扑"的一声,重重跌倒在地上,下课的孩子围过来"哈哈"大笑,他陷入了难堪的容境。

  笑声把那个带眼镜的老师吸引过来,吴耀军顺势跪在老师面前哀求说:

"老师,我也要读书,求你收下我吧!

"老师被感动了,全校老师被感动了,学校破例收下了这个拄着拐杖的特殊学生,从此小耀军走进了学校大门。

  吴耀军上学要翻过一座很高的山梁。

  由于一天来回两趟,不久,他拄着拐杖的腋窝被磨擦得肿胀、破皮、流血。

  直到无法用拐杖了,母亲心疼儿子说:

"等体伤好了再上学吧。

  "可是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说:

"妈,不能用拐杖,我爬着上学。

  "于是,在吴耀军上学的路上出现一道道醒目的血迹,老师发现后震惊了,眼里闪着泪花说:

"我教过的学生,像你这样求学的还是第一个。

  "就这样,耀军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全是班第一名。

  1978年7月,吴耀军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了江苏省无锡市无线电中专学校。

  体检那天,他和众多录取的新生一样,兴高采烈地等待着结果。

  不料,一位校领导走过来对他说:

"我们学校有规定不能录取残疾学生。

  "这当头一棒击中了吴耀军的心。

  回家后他并没有灰心,在日记上写到:

"我不甘心就这样被学校抛弃,我还要读书,我要与这不公道的命运拼一拼!

学校不收,我要在家读书……"他用卖鸡蛋的钱买来一本本厚厚的书,用三年时间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同时克服重重困难,自学完了德语、英语和俄语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1982年7月,吴耀军又充满信心地走进了高考考场,结果以超过录取分数线30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哭了。

  在上海打工的父亲也急忙赶回家,高兴地说:

"儿子,你没有白学,总算熬出了名堂。

  "全家人都沉浸在兴奋之中。

  8月底,吴耀军在父亲的陪同下,拿着宝贝录取通知书去南京报到。

  学校领导看看录取通知书,又打量着吴耀军,说:

"很对不起,我们高等学校不收残疾学生。

  "吴耀军的脑子嗡嗡直响,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他无力的为自己辩护:

"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是废人,我们比健康人更渴望知识,渴望有益于社会……",学校领导耐心地说:

"我们学校有规定,没有这个先例,再说你拄着拐杖读书有诸多不便。

  "门外拿着行李的吴耀军父亲走进来,跪在学校领导面前说:

"我儿子读书太苦了,念到这个地步不容易啊,你们发发善心收下我儿子吧!

"但泪水终归是泪水,吴耀军依然被拒绝在大学门外,坐在学校门外冰凉的水泥地上,吴耀军拿起拐杖使劲抽打那条又细又软的残腿:

"老天啊!

老天!

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道啊!

"就这样,吴耀军第二次被拒校门外。

  吴耀军此时此刻明白了,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3年春他当上了中学的代课教师。

  一个残疾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连上四节课,终于撑不住摔倒在讲台下。

  一位女学生哭着说:

"吴老师,您歇歇吧。

  "吴耀军从地上爬起来说:

"不,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不能耽误你们。

  "由于他长期营养不良和心里上重打击,吴耀军上完最后一节课终于昏倒了。

  这一年由于他不辞辛苦地教学,他教的班级成升学率最高。

  1988年夏天,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离开学校,到乡镇有机化工厂任技术员。

  进厂不久,发现产品因技术含量低、导致产品严重积压,工厂连年亏损。

  建议转产,并整天拄着拐杖坚守第一线,同工人一道解决技术出现的道道难题。

  他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一次次的攻克技术上难题。

  新产品研制成功了,因为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该厂转亏,并盈利30万元。

  从此他名声大振。

  1988年冬,在镇江出差时,无意中看到光明日报发表的一条消息:

1989年全国将在具有大学同等学历的人员中招收一批硕士研究生。

  这条消息使他如获至宝。

  但这时离考研究生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等别人睡着后,带着从别人借助借来的复习资料躲在厕所里,微弱的灯光苦读。

  1989年1月4日,吴耀军来到镇江市参加研究生考试,把他刻苦攻读的所有知识一倾而出,走进考场的是最后一名,而交卷走出考场的却是第一个人。

  8月15日,一辆绿色的邮车将招生办的信送到他工作单位看完信后,很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试的成绩竟夺得本考区的第一名。

  随后,宁夏大学又给他寄来赴银川参加复试的通知书。

  刻不容缓,吴耀军简单地收拾一下日常用品,按规定时间赶到银川参加复试,结果顺利通过。

  回到老家江苏,静候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就在这时,校方来信:

因他是单腿残疾人,户口又在农村,不能被录取。

  这消息又一次当头一棒,他晕倒过去……第三次被拒校门之外。

  求学之路,给吴耀军三次沉重打击,并没有击垮他的坚强意志,反而更触动了他发愤读书的激情。

  他说:

"不到黄河不死心,我要去国家教委上访申诉。

  "他不相信悲剧总是这般重演。

  1989年9月初,吴耀军拄着拐杖挤上了南京开往北京的列车。

  吴耀军向国家教委领导讲述着一根拐杖单腿求学之路的艰辛,及那条残腿曲折动人的经历。

  当领导和工作人员听完了这位拄着拐杖的学生诉说后,都沉默了很久、很久,为之即感动又敬佩。

  一位领导站起来,当众拍板:

"我们国家正需要人才,将你这样有才华的学生拒之门外,是不公平的,我们马上协商,解决你的入学问题,给你一个最好的答复。

  "吴耀军激动的站起来,连连鞠躬:

"谢谢领导,谢谢大家!

"不到两个小时,那位领导走进来告诉吴耀军:

"我们以国家教委名义给宁夏大学打电话,录取你这个特殊学生",这时吴耀军扔去拐杖"扑通"一声跪下,积郁十几年的泪水,夺眶而出。

  1989年9月下旬,吴耀军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残疾青年靠自学,历经11年,成为宁夏大学数学系学生。

  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1992年7月,吴耀军以优异成绩在宁夏大学数学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后毕业。

  回到了阔别三载的故乡江苏镇江,走上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讲台,他每天都拄着拐杖艰难地登上四楼为学生上课,每天都要拖着残腿站在三尺讲台上,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当大学教师后,吴耀军的自学习惯仍没有丢掉,在艰难的求索中,他还逐渐迷上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并产生了报考这项专业博士生的想法,这个专业考试科目没有学过,复习时间又只有3个月了,同时他一个人承担着90多人的高等数学教学任务,工作已经很繁重了,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从苦海里挣扎出来的吴耀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夏日炎炎,由于江南蚊虫多,只能穿长裤、长衫。

  他备好课,再自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他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顺利地参加了博士生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3年12月17日,一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飞到吴耀军手里,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博士生。

  在南航大学两年多的时间,吴耀军的学业道路经历了若干次转折,从硕士生的数学专业到博士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自学了30多门课程,撰写12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复合材料飞机外形构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长达20多万字的博士论文。

  天道酬勤,全班47名博士生,唯一吴耀军是第一个提前半年走到答辩台上的。

  1996年10月25日。

  他留着小平头,戴着深色眼镜,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发表他的论文。

  论文题目是《小波及神经网络理论在复合材料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他的答辩使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一个个不时的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奇才、奇才也!

"从而顺利通了他的博士后评定。

  1996年11月初,吴耀军如愿以偿,将到上海交通大学震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吴耀军毕业前夕,深圳一家公司曾开价8000元月薪招募他,又提到每月10000元工资,吴耀军说:

"我不是为钱而活着,想当初我走的艰辛道路,也没考虑'钱'字,我们国家总体科技水平还很落后,如果每个人都把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它的前进步伐将会更快,我要挣钱是很容易的事,但我还要站在讲台上,培养更多的人才,让他们再发挥作用。

  "吴耀军雄心永驻,壮志弥坚,拄着拐杖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当亿万健康的青年人看到了耀军走过的这条"血路",回味将是什么呢?

第五篇:

《责任放在第一位》读后感贺小波《责任放在第一位》读后感近日,认真地阅读了《责任放在第一位》这本书。

  这本书针对单位职工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胜于能力的行为准则,积极提倡让责任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工作习惯,是一本鼓励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走向成功的难得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责任首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是成就人生的基石。

  其次,责任是一种工作态度,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没有责任心。

  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的人。

  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

  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网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责任是工作的灵魂。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工作。

  责任胜于能力。

  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

  一个人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人。

  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作出重大贡献。

  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在那个岗位,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工作,他会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

  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体现忠诚。

  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

  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

  事实上,许多人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比别人多做了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们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

  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的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信任,一种机遇。

  想起以前高中校长曾说过:

学校布置给你班任务时,你最先想到的是由哪个学生完成呢?

我相信你心中的这个学生一定是一个非常负责任,而又十分让人放心的孩子!

同样,学校在安排额外任务时,校长最先想到的那个人也一定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总的来说,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越大,证明他的价值就越大。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你所承担的一切感到自豪。

  想证明自己做好的方式就是去承担责任,如果你能担当起来,那么祝贺你,因为你不仅向自己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你还向别人证明你能行,你很出色!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作为一名电工,更应该时时刻刻牢记责任,将工作的责任、人员的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企业发展热朝中,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以诲人不倦的态度,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开拓性地开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把压力变动力,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

  通风队:

贺小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