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2869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docx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上海航运中心的配套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

商业经济课堂论文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

—上海航运中心的商业配套建设

 

学生姓名:

胡涛

学号:

0915020303

指导教师:

门峰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

论述上海现代商业发展战略

—上海航运中心的商业配套建设

一、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近几年来,上海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与航运配套的服务业不断发展。

1.国际航运主业快速发展

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从2005年期末的4.45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7.3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808万标准箱增长到3252.9万标准箱。

自2005年以来连续8年货物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

国际著名航运企业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均有分支机构入驻上海。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底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5926家,船舶代理企业139家,船舶管理企业97家,无船承运人(上海地区中国企业法人)948家,船供企业204家,船员服务机构57家,船员培训机构7家,注册海员69377人。

2.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公路、港口、内河航道、铁路、航空等硬件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的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由2004年的25.4%上升到2012年的44.2%,公路运输比重相应地由2005年的40.3%下降到2012年的20.7%。

一是港航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东海大桥建成后,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外高桥四期、五期、六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三期工程顺利完成,主航道水深达到12.5米;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苏申外港线、大芦线(一期)、赵家沟航道经整治后均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初步形成连通江浙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泊位建设基本完成。

二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上海公路总里程由2005年末的8110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11974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560公里增加到775公里。

随着长江隧桥、申嘉湖高速、杭浦高速等相继建成,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完成拓宽工程,上海形成了“两环、九射、一纵、一横、两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

三是铁路建设全面提速。

截至2012年底,上海境内铁路营业里程4129.5公里,建成“2主3辅”共5个铁路客运站。

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有效释放了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的货运能力;建成服务于洋山港的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完成南浦货站至闵行货场搬迁调整。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竣工。

上海地区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为形成沿海铁路货运大通道、发展海铁联运奠定了基础。

四是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

截至2012年底,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已形成5条跑道、4座航站楼的规模,可保障高峰日2400架次起降。

已有81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上海定期航班,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219个;浦东国际机场连续三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机场第三,基本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

 3.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开展

随着上海加快实施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展开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航运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航运服务体系框架逐步形成。

一是航运服务产业初步集聚。

2012年末,在沪从事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行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达到250家左右,有1000余家不同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服务企业在上海开展经营活动。

全球九大船级社均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开展船舶检验服务。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

开展了航运经纪业准入制度试点,国内第一批专业航运经纪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

二是口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上海口岸不断深化推进“大通关”工程,完善“5+2”通关工作制,优化“一门式”服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平台。

启动“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改革试点,探索实施了“便捷通关”、“无纸通关”、“快速通关”、“分类通关”等通关模式,推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检验、口岸放行”、“直通放行”等区域通关改革,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改进空港中转联程流程,提高国际中转旅客通关效率。

三是航运服务集聚区布局不断优化。

科学调整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成立了“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三港三区”联动工作实质性启动,统筹效果显著。

虹口区落实专项资金扶持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北外滩已经成为国内航运产业资讯发达、航运服务相关产业门类齐全的航运企业聚集区之一。

浦东新区充分利用港口资源禀赋、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形成了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区、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洋山临港综合服务发展区、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四大重点区域。

四是口岸安全和环境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上海港水上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水上交通事故件数等安全指标值比前些年有所下降。

推进实施了水上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的源头管理,实现了水上安全预防预控管理;实施了长江上海段和长江口定线制,完善了吴淞、洋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实施了水上网格化巡航管理模式,完善了口岸水上助航体系,优化了口岸水域通航环境;建成水上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网络,提高了船舶进出港助航能力;发布了《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一次性清除800吨溢油的水平,推进外高桥五号沟水上综合应急反应基地建设,建立了船舶污染事故应急组织协调指挥体系。

 4.航运金融业务迅速拓展

国内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航运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多家银行成立了航运金融专营部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在上海筹建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船舶险和货运险等航运相关保险业务发展迅猛,2009年至2012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市场规模从6.8亿元增加到22.62亿元,4年增长了2.32倍;货运险市场规模从11.7亿元增加到13.39亿元,4年增长了14.4%。

2012年,上海船舶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船舶险的比例达40.63%,货运险占全国货运险的13.16%;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突破,成功吸引单机项目公司落户浦东机场综保区、单船项目公司落户洋山保税区开展业务。

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正式颁布,据此指数开发的金融衍生品在国际市场实现了多批次交易。

 5.邮轮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十一五”期间,邮轮产业发展环境日渐改善,市场经营主体纷纷进驻,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均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并开设多条以上海为母港的区域邮轮旅游航线。

邮轮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落实,邮轮母港船舶进出安全保障得到加强,提高了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境外邮轮挂靠上海日益频繁。

上海港的邮轮旅客进出量逐年快速递增,2012年共接待国际邮轮靠泊180艘次,占中国内地四大邮轮港接待总量的55%,预计到2015年,上海母港将达到接待出入境邮轮300艘次、邮轮旅客100万人次的规模。

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国际邮轮码头两大邮轮港口、邮轮公司与相关机构开展的合作业务,已发展至咨询、旅行社、教育培训、旅游电子商务、票务代理、劳务服务、技术研发等领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上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航运集疏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航运安全保障、航运发展政策、法律、科技、人才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各项任务有待深化落实。

 1.集疏运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总体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铁路设施运能不足、与港口缺乏紧密衔接,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缓慢。

洋山港支线码头泊位尚待建设,内河水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上海空域资源紧张与航空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场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实力、航空枢纽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航运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

航运相关法律、鉴证、评估、代理、咨询、经纪、船舶管理等服务机构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口岸通关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海口岸“分类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以及“直通放行”等通关改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地的口岸资源和跨区域物流通关信息网络需要进一步整合。

航运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船舶融资、船员个人所得税、航运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国际航运企业、航运辅助服务业外资准入条件,国际航线船舶船员国籍标准、航运仲裁法律适用、开放船舶供应市场等,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与国际航运通行惯例的接轨。

航运复合型人才结构、总量和整体素质需要优化和提高。

特别是熟悉航运金融、航运咨询、海商海事、国际公约、航运交易、邮轮管理、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现有航运教育和培训机构难以满足航运发展对复合型高端航运人才的需求。

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上海港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健全,应急力量建设和协调机制尚需加强,特别是水上油污染事故和水上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3.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大量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航运融资业务多在境外发生,影响了境内航运金融业务规模的拓展。

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航运交易鉴证、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航运金融专业化外包服务的需要,其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邮轮产业发展滞后社会需求

邮轮产业相关专业法规、政策体系、行业协调与管理机制尚待完善,邮轮船队经营及航线开发等关键政策尚待研究突破,邮轮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水平有待实现突破。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在是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四个中心”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1.发展的机遇

I.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内需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劳动力综合优势仍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

制造业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际航运要素加快向沿海和内陆新兴经济发展地区辐射的趋势将延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得到有效提升。

II.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上海作为长江流域外贸进出口集散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实施,也将有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服务能力,使上海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

III.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加速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国家和上海继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将使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助于加快形成以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为主体的高端航运服务高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迅速起步,有助于夯实上海港航产业的发展基础,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等航运功能区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IV.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将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将再趋活跃,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

除了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我国将更加重视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法律服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

这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现人才、货物、企业、船舶、资金、交易等航运要素的集聚创造良机。

 2.面临的挑战

I.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多方位的国际竞争

伦敦、新加坡、香港等港口城市在海事服务、船舶登记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船员税收政策等方面,比国内拥有更为优惠的产业政策,并依靠传统优势,推动了其航运服务业在全球扩张,这将对上海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II.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遇到制约因素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快,体制、机制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通过区域性的“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实践经验,进而实现提高我国航运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在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过程中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有效地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的战略目标;如何有效依托国务院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开拓航运中心建设中条块联动、区域合作的最佳途径,都有待深化研究。

三、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建议

为了继续发展国际航运业务,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船舶交易、口岸服务、船员服务、航运咨询、法律服务等领域,重点促进国际航运产业链各环节服务功能提升和航运要素集聚。

1.上海航运金融业的发展建议

I.政府要加大对相关业务的政策支持力度

由于航运金融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我国航运金融又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必要对航运金融业务进行相应的扶持。

当前,上海航运金融与国外几大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外汇政策、船舶碰撞强制责任险、税收优惠政策、船舶抵押登记程序等方面缺少竞争力,有关部门有必要对从亊航运金融业务的机构给沪相应的一些财政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的压力,增强上海在航运金融领域的吸引力。

II.国际航运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可资借鉴

国际成熟市场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特点,对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以及测度评估等,都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市场集中度高,这不仅体现在区域集中,而且企业集中度也非常高。

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汉堡、东京等城市作为国际航运金融服务的集聚区有很多相同的优势,比如,都有知名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丰富的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相当发达、市场体系非常完善等等、企业集中度方面,比如在船舶融资领域。

仅苏格兰皇家银行一家企业就占据了伦敦42%的市场份额。

产业关联度高。

航运金融涉及范围广,既为航运产业链上的企业服务,其自身的发展也依赖相关产业链。

发达的航运中心城市必然也是航运金融产业聚集的城市,以伦敦为例,伦敦航运金融业务规模庞大、功能齐全,从一般信贷、船舶融资、保险到期货和其它金融服务,相关的产业高度集聚,有效地支撑着整个航运产业链的发展。

国际化程度高。

航运企业对航运金融服务的选择是在全球范围内,根据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原则进行,这也不难理解很多公司选择了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作为其国际资金结算的中心。

政府支持力度大:

航运中心所在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本国航运金融发展。

比如,伦敦一向都重视自身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并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伦敦航运服务业的支持。

新加坡近几年來也采取了很多优惠措施,新加坡的特许国际船务企业计划以及海亊金融优惠计划,给注册在新加坡的船舶公司、船舶租货公司很多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大量航运相关企业的集聚,日本也对其航运金融给予了税收减免、利率优惠、利息补贴等各项优惠措施。

III.加强航运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应做好产品的先期研究和开发工作,不断丰富完善航运金融产品库。

在船舶融资方面,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发展租约合同融资、单船公司股份抵押融资的试点,加强租货、债券、私募股权、船公司IPO、资产证券化等融资产品的研究;在海上保险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知名保险公司和船东保赔协会合作,为航运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航运金融解决方案;在资金结算方面,应重点加强全球现金管理和离岸金融产品的开发;先期研究并介入航运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开发,为配套结算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商业银行还应在产业基金合作和托管方面尽早行动,为未來产业基金的组建和运营寻找业务合作机会

IV.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快航运金融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航运金融的关键。

目前上海地区对航运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航运金融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

目前,从亊航运金融业务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影响了航运金融的发展。

上海应建立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提高从业者的质量,从而加快航运金融的发展。

航运金融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上海航运发展迅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航运要素加快集聚;上海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人,这必将极大地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上海航运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上海航运经纪业的发展建议

V.确立船舶经纪人的法律地位

由于我国工商管理机构的公司注册系统尚无“航运经纪”这一类别,造成从事航运经纪业务的企业或以外资办事处的形式进行操作,或以船务、货代或咨询公司的名义“打擦边球”。

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航运经纪人在诚信度、业务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产生一定程度的市场混乱。

建议有关部门允许航运经纪人合法注册公司,尽快在工商注册行业目录中增加“航运经纪人”这一类别,从根本上解决航运经纪人的合法性问题。

VI.建立船舶经纪业准入制度

由于国内船舶经纪人与国际船舶经纪人在业务特征、工作流程、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建议对国际航运经纪人和国内航运经纪人实行区别对待。

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船舶交易管理规定》的管辖范围是中国籍二手船舶交易。

可以仿效这种行业法规,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国际航运经纪人管理规定。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先试先行”的特点,建议研究制定适用于上海地区的国际航运经纪人暂行管理办法,以行政命令的形式颁布试行,试验成功后,再推向全国。

VII.成立船舶经纪人协会

建议在上海成立在政府主管部门(如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或上海市交通港口局)指导下的船舶经纪人协会,通过行业规范建设、学术交流、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塑造其成员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信用和信誉,为形成公平、公正、公开、宽松、友好的市场环境,为培养专业、守法、有职业操守的航运经纪人作出贡献。

3.上海船舶交易业的发展建议

I.船舶买卖进场交易

建立船舶买卖进场交易管理制度,要求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运输船舶进人依法设立的船舶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由专业的交易服务机构审核船舶交易资料、鉴证交易行为、开具交易发票和汇总统计成交信息。

船舶交易服务机构作为中立的船舶交易见证人,对遏制问题船舶和低于标准船舶进入交易市场能起到把关作用。

II.培育船舶交易经纪人

在船舶交易市场中,信誉良好、服务专业的经纪人不仅能加快船舶市场的信息交流,而且有利于船舶交易的高效运作,促进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

为规范航运交易行为,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快速发展,有必要加快培育船舶交易经纪人,建立航运经纪人经营者名单与信用等级档案,规范经纪人的经营行为。

建议上海市政府率先将航运经纪人管理纳人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制定上海航运经纪人管理条例;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执业经纪人协会的有关要求,借鉴其他行业经纪人的运作经验,由市政府主管部门授权专业机构开展航运经纪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格认定等工作,起草航运执业经纪人业务培训、管理办法、执业准则和证书验证等相关文件。

以此规范船舶交易经纪人行为,改善船舶交易经纪人综合素质,提高船舶交易经纪人信誉度,促进航运市场健康发展。

III.研究编制中国二手船交易价格指数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等系列指数,已在国内外航运界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国内外了解我国航运市场的重要指标。

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和其他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发中国二手船交易价格指数,为航运市场提供反映国内二手船行情变化的晴雨表。

4.上海口岸服务发展建议

I.完善口岸快速通关机制

简化口岸通关作业程序,改进作业流程;引入先进口岸查验系统与管理系统;鼓励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完善海关监管、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II.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给予优惠

按照超前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多式联运系统性,与港口码头等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运作,保障港口配套设施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积极落实重点物流项目在规费、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各层次物流基础建设。

严格控制港区周边用地,预留足够港口物流发展用地。

III.引进经营竞争机制,积极参与港口管理

引入先进港口经营管理企业,打破现有港口垄断局面,鼓励码头向社会开放,以竞争促进港口服务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IV.减少货物在港时间

鼓励港口提高堆场处理能力,启动建设集装箱配载中心;鼓励发展场外场,鼓励企业发展自用、公用堆场;解决目前堆场紧张的局面。

鼓励发展优质运力,提高快班轮运输效率,鼓励实施舱位共享和优化配舱。

以高密度集装箱班轮产生的聚集效应,保障集装箱在港快进快出。

5.上海提高船员服务发展建议

I.制订高端航运人才开发战略

在对上海高端航运人才供需状况动态跟踪的基础上,按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分缓急,制定高端航运人才开发战略。

高校、企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要分担人才培养任务,确保人才开发战略高效贯彻。

从专业、数量、资质证书等方面对人才开发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明确,以便定期考核人才开发战略的贯彻效果。

II.建设航运人才信息平台

通过资格审核和注册管理等方式,把航运人才分类录入信息库;借助该信息平台,政府部门、航运企业或中介机构可以了解航运人才的学历、经历、资质、信用和状态等各类信息,可以从中发掘和跟踪高端航运人才,可以发布并自动匹配高端人才需求信息。

该平台自动生成的各类航运人才就业率,也可以为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参考。

III.建设高端航运人才培训中心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业培训作用,引入国际培训机构和高级培训师,以航运贸易、航运金融等复合型高端人才和航海、邮轮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为培训重点,对接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国际技术和国际需求,开展高端航运人才培训。

政府应拨出专门经费,积极支持高端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应支持和鼓励在职员工参加培训,并承担一半以上的费用。

IV.推进航运职业认证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

积极引进航运经纪人等国际职业认证项目,开展国际职业认证,争取国际职业资格互认,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建立航运人才的信用和能力评级制度,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6.上海航运咨询业发展建议

I.由航运咨询业务开展较为成熟的几家龙头机构牵头,成立“上海航运咨询产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调控作用,利用市场推进市场。

行业协会的任务在于深化与国外航运咨询机构的合作,促进国外与本土航运咨询机构的融合与竞争,建立向国外先进航运咨询机构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借鉴成熟的航运咨询市场的发展经验。

II.给予航运咨询机构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考虑航运咨询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的特点,研究出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减轻航运咨询机构的税费负担,为在沪航运咨询机构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环境。

III.健全统计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海关、海事局等各航运统计口的基础数据统计制度,同时加大对数据库建立项目的资助力度,为航运信息咨询发展铺平道路。

因航运咨询产业的产品即是智力,故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环境才能为其深入开展研究解决后顾之忧。

7.上海航运法律服务发展建议

I.完善政策、营造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