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345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一新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

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理解)

5、《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理解)

(1)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有割让土地的要求;

都有赔款的要求;

都有开辟通商口岸的要求。

(2)两者都是不平等条约,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负担。

但是,《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要远远大于《南京条约》,从割地面积、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南京条约》的签订,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品侵略打开了大门;

《马关条约》的签订,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

最大的不同点是办工厂。

6、《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理解)

(1)《辛丑条约》是中国与英、美、俄、意、奥、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马关条约》是中国单独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马关条约》的赔款是白银2亿两,而《辛丑条约》的赔款却猛增到4亿5千万两,且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马关条约》中有割地、增开商埠、在各地开设工厂的条款,《辛丑条约》中没有相关的条款,但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近代三大屈辱条约的比较(理解)

三大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有关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要内容

赔款

2100万元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赔偿白银4.5亿两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通商口岸

丧主权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破坏中国的内政主权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迭遭破坏,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8、《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比较(理解)

(1)相同点:

①内容上:

都有赔款的要求。

②影响上,三者都是不平等条约,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负担,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不同点:

①签约国:

《南京条约》是中国单独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单独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与英、美、俄、意、奥、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上:

A、《南京条约》的赔款是2100万元,《马关条约》的赔款是白银2亿两,而《辛丑条约》的赔款却猛增到4亿5千万两,且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南京条约》有协定关税的条款;

《马关条约》中有在各地开设工厂的条款,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

《辛丑条约》中没有相关的条款,但有“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影响上: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记忆)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

赔款2100万元(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

影响: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马关条约》:

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使清王朝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样使清政府在军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权,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驻军权,更有利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而更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外交权,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辛丑条约》诸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或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运动”。

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记忆战争名称、时间、侵略国)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英国发动。

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是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最终清政府屈服了。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等国发动,美、俄为帮凶。

战争主要在广东和北京、天津地区进行。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强大之后,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而挑起与中国的战争。

战争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900年,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

战争主要在京津进行,北京被再次攻陷。

(5)20世纪的中日战争:

①局部侵华战争(1931——1937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一·

二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上海,1935年日本扩大对华北的侵略。

②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主要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进行,中华民族奋起抵抗。

1945年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11.有人说是洋务运动真正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核心内容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洋务运动正是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企业、学校,建立海军等,因此它真正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同意。

理由: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2)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

(3)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12、比较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识。

(理解、运用)

①历史背景相同:

都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领导阶级相同:

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

(2)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不同:

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

国内的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从而使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

国内的幕府极端孤立,日本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

②变法的领导者及其实力不同:

中国是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力量比较薄弱;

而日本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不共戴天,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天皇拥有实权,力量强大。

③改革措施及落实情况不同:

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

④结果不同:

中国的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注:

以上①②③点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3)认识:

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

变革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果断,并注意发动群众。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13.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成功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革命失败了”。

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请你结合课文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两种观点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评价,前者注重于它的成果;

后者着眼于它的实质性的结果(影响),都有一定的道理。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方面看,辛亥革命是成功了;

但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而且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之后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混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1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两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驱除鞑虏的含义。

(1)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同盟会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2)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①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孙中山把民族主义作为革命政纲的首要部分提出,矛头直指清朝政府,是因为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翻清政府,也就是打击了直接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帝国主义。

同时也为“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制造了前提。

这些主张是正确的、革命的。

但它容易把人们的仇恨集中指向满族统治者,忽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

②民权主义就是在推翻满清政府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打破重建汉族君主政权的传统溉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它主要指向清朝皇帝与贵族,而不是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甚至还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表明孙中山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关心,但由于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所以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

这都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三民主义是当时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与区别(理解)

联系:

(1)两者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都是针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政策而发起的运动。

(2)两者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都是进行思想大解放和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运动。

区别:

(1)领导者不同:

前者主要由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指导者。

(2)指导思想不同:

前者以“民主和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其指导思想,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指导思想。

(3)运动的基本力量不同:

前者主要是知识分子,范围不大,后者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且表现出巨大的力量。

(4)影响不同:

前者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后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理解)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辛亥革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而新文化运动仅侧重于思想文化方面,在次基础上从反封建这一角度进行比较:

(1)不同: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2)相同:

两者都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1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记忆)

(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8、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戊戌变法(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此,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19.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

民主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不同就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即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从性质和任务上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但它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证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这一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完成。

从领导力量上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骨干力量,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

从世界革命的范畴上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从作用上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起了推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以上各项都是以往历史所不具备的新因素,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因此,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这题是主要对五四运动性质的理解。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指将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彻底性”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如口号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成果。

五四运动虽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由于爱国学生的斗争,在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接受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这里所说的“彻底性”是对五四运动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

2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联系?

五四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

所以,五四爱国运动属于中共诞生的原因之一。

2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新”主要指什么?

从新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分析。

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

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属于新的革命范畴,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1)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

都是反帝反封建。

(3)革命性质:

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1)时间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3)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的民主共和观念,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4)革命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6)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7)所属的革命阶段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4.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何要将部队带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分析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既要分析秋收起义队伍进攻大城市受挫,更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分析。

(1)中国革命一直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

而毛泽东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

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的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

秋收起义开始对,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敌人力量较强,起义军损失严重;

(2)当时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在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攻打大城市是不可能的。

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利于保存和发展革命的力量,这是当时中国惟一正确的选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理解)

25.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理解)

本题是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转折点要全面,要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三个方面的转折去分析。

(1)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处于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

王明实行“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时又屡屡受挫,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红军放弃去布有重兵的湘西,改向敌人力量单薄的贵州,于1935年1月攻占了贵州重镇遵义城。

接着,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会议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遵义会议开创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会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共产党逐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6.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联系(理解)

要反对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就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