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3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docx

王里堡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

行车继电器室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现行国家、建设部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

具体为: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J253-2003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00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J1155-2011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关于印发<郑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郑铁办[2008]237号

《关于印发<郑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的通知》郑铁办[2011]62号

《关于印发<郑州铁路局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郑铁建[2010]49号

1.2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王里堡站新建行车继电器室施工图及有关设计文件。

1.3现场施工调查资料、设计文件审核记录。

1.4国家、行业、地区的劳动、材料、机械、施工、工期定额。

4.5本单位既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和当前的综合施工技术水平。

2施工概况

2.1工程概况

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王里堡站新建行车继电器室,建筑面积283m2。

本工程的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设计绝对高程935.2m,室内外高差0.30m,室外标高-0.30m相当于室外设计标高934.90m。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地上主体为一层,主体建筑高度4.40米(建筑女儿墙),建筑层高3.60m;环境类别为:

地上混凝土为一类,露天及直接与水土接触部分为二类b,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之间设置基础梁,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两道设防。

本工程墙体地下部分为MU10实心页岩砖,水泥砂浆M7.5,地上部分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200或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U10)。

施工用电由现场500KVA的变压器接入,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

进场道路利用车站现有路基便道。

2.2自然条件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场地土类别为II类,基本风压:

0.50KN/m2,基本雪压:

0.30KN/m2。

地面粗糙度为B类,最大冻结深度0.61m,荷载标准要求为:

不上人屋面0.50KN/m2,信号计算机房、信号机械室、控制台室楼面7.0KN/m2。

3施工组织

3.1组织机构

新建行车继电器室由架子一队负责施工,现场配架子队长1名为钟伟、技术主管1名为陈辉、技术员1名为罗昕、领工员1名为史中山,防护员1名章治权,安全员1名为张世平。

3.2工期安排

本工程工期安排共46天。

其中基础工程8天,一层主体20天,室内外装修7天,电暖通安装7天,附属工程4天,另外8月30日之前提供室内设备安装条件。

4施工资源配置

4.1劳动力组织

现场施工负责人为架子队长钟伟,设1名安全员张世平,1名技术员罗昕。

设一个作业班组:

房建班组。

该施工班组由35人组成:

班长1名:

负责施工指挥,协调各个工序之间操作联系,控制施工质量以及组织力量及时排除施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故障。

操作工2人:

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正确操纵设备,观察土层的变化以及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维修、保养设备。

记录员1人:

负责将当班的原始记录统计、汇总并整理施工资料。

机械维修工1人:

负责全套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修,定期检查及时修复。

电工:

负责施工现场的动力及照明用电线路安装和安全使用。

 

人员数量表

序号

工种人员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2

技术员

1

3

安全员

1

4

电工

1

5

司机

3

含特种车司机

6

杂工

28

合计

35

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1

小松PC200-8

2

自卸汽车

2

EQ3121

3

砂浆搅拌机

1

4

钢筋加工机

1

5

电焊机

1

6

自动安平水准仪

1

C30II

7

全站仪

1

8T2759

5主要施工方案

行车继电器室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独立承台通过C30钢筋砼基础梁连接,形成组合形式的柱下连梁式联合基础。

框架圈梁按主梁、次梁分级设置,楼面板根据设计荷载的不同也采取不同厚度及不同配筋来满足活荷载的设计要求。

施工中主次梁相交处钢筋严格按照次梁下部纵筋伸入主梁纵筋之上的原则进行,圈梁与楼面板采取同时浇筑的方法进行。

即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

屋面板施工方法基本与楼面板的施工方法相同。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加工厂完成。

混凝土采用商砼,根据现场浇筑部位混凝土方量、浇筑速度等要求,合理安排运输车数量。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及振捣方式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振捣方式进行振捣。

构造柱模板采用木模板,现浇梁板采用大块竹胶板,圈梁采用组合小钢模。

墙体砌筑在外墙采用250mm厚加气砼块,外贴60mm厚页岩保温板。

内墙采用200mm厚加气砼块。

在±0.000以下墙体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水泥砂浆M7.5。

±0.000以上部位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200或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U10)。

并在-0.060m标高采用20mm厚1:

2.5水泥防水砂浆掺3%防水粉,施工一道墙身防潮层。

室内安装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管后支管,先作排水管,再作通风管道,后作给水、空调水管的施工顺序。

主体施工阶段,主要搞好电气配管、通风、水管道预留孔洞及箱体预留孔洞,设备基础制作。

安装阶段,在粗装修阶段主要完成水、暖主干管道的预制安装、配电箱体安装、部分设备吊装。

在精装修阶段,完成支管段、面板、仪器仪表等配件的安装。

在各阶段做好隐蔽验收记录、试验记录和检测记录。

5.1施工测量

5.1.1施工测量内容

定位测量、高程控制、垂直度控制。

5.1.2定位测量

施工前计算出各轴线交点的坐标,将轴线控制线用全站仪放样出来。

同一层上所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线。

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和细部线。

在实际施工中需注意:

  5.1.2.1各楼层的轴线投测,上下层垂直偏差不得超过3mm;

5.1.2.2轴线投测后放出竖向构件几何尺寸和模板就位线、检查控制线;

5.1.2.3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方可进入竖向施测;

5.1.2.4墙体拆模后,在墙体上测出结构1m线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5.1.2.5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施测完后,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专职人员复检,合格后再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1.3高程测量

在浇筑混凝土前,把竖向标高引测到四个墙角已经绑扎并固定的钢筋上,(均以结构设计标高做+1.000标高控制线),然后以此四点做闭合,再向其它墙体上引测标高,每层高程传递采用经过检测合格的钢卷尺传递,要求误差不超过±1mm。

标高的测量依据设计院提供的标高点(不得少于2个点)及高程值,用水准仪引测检验校正,经过多次复测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且做到经常检测,发现如果有沉降,及时停用并销毁或重新测做。

进入装饰阶段后,所有内外均弹出建筑物地面以上1m的建筑标高线,便于装饰工程的施工作业。

5.1.4垂直度控制

框架柱施工采用经纬仪校正模板垂直度,每次施测前,应对经纬仪进行严格检查,采用正测镜测投法,并控制视线倾角<45度,以确保测量精度。

墙体砌筑采用吊垂球的方法控制垂直度。

5.2基础承台及基础梁施工

基础基槽挖好后,自检、复检合格后,应会同勘察、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一同及时验槽,合格后,进行基槽浇筑。

在混凝土浇灌前应先进行验槽,轴线、基坑尺寸和土质符合设计规定。

坑内浮土、积水、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

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浇灌垫层混凝土,以避免基地土受水浸泡软化而降低强度。

安装模板前,先复查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弹出边线,基础模板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承台均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竹胶板,为了确保模板的位置的正确,立模前需放样出承台各角点,然后加放样点弹线立模。

钢筋由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现场绑扎成型,绑扎钢筋时应注意预埋构造柱的主筋。

在承台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可拆除承台模板,准备开始条形基础的施工。

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浇筑10cm厚C10混凝土垫层,梁宽方向各出10cm。

再在垫层上放出基础中心线位置,弹出条形基础模板边线进行钢筋绑扎和立模施工。

钢筋由加工场加工成半成品现场绑扎成型。

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5.3钢筋工程

5.3.1钢筋选择和检验

钢筋进场时附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

在钢筋进场后,必须附带钢筋质量证明书,经审查合格证本身无误后,再进行实物外观检查验收。

检查项目包括规格、直径公差、有无裂纹、气孔、表面锈蚀情况,钢筋表面不得有锈斑、夹皮、直径不均等现象。

钢筋外观验收合格后,做力学性能复试,复试合格后再使用。

钢筋运到加工厂后,严格分批按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堆放,避免混淆。

存放钢筋场地提前进行地面硬化,钢筋堆放时下面放垫木,离地面不少于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钢筋上覆盖雨篷布,防止下雨淋湿钢筋,以免生锈。

所有外露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挑檐版、雨篷板等)各种装饰构件中,均应在纵向每隔12m设一道温度缝,缝宽20mm,内填沥麻丝,并且以上构件强度必须达到100%才能够进行拆模。

5.3.2钢筋加工制作:

本工程所用钢筋一律在钢筋棚集中加工、制作。

钢筋下料前根据其下料长度和原材长度认真进行配筋计算,最大限度减少钢筋的接头数量和料头损耗。

所有钢筋下料使用切断机,粗钢筋弯曲采用弯曲机,细箍筋采用手工弯曲。

所有梁、柱箍筋的末端应做成不小于135°的弯钩,弯钩端头平直工作段长度不小于10d。

钢筋的半成品提前加工并进行预检,确保尺寸准确。

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在现场指定范围内堆放,且挂牌标识,注明钢筋的型号、尺寸、使用部位及数量,防止使用时发生误用。

承台及承台梁施工工艺图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5.3.3钢筋连接

根据本工程钢筋设计的实际情况,基础主筋制作时,直径Φ22及以下钢筋采取绑扎接头,直径>Φ22时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所有情况下,钢筋的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300mm。

一般钢筋绑扎: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相互错开。

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应小于钢筋总面积的25%。

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应小于钢筋总面积的50%,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避开梁、柱端箍筋加密区。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绑扎:

5.3.3.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长度应≥5d,且应伸入到支座中心线。

5.3.3.2板的边支座和中间支座板顶标高不同时,负筋在梁或墙内的锚固应满足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

5.3.3.3双向板的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

5.3.3.4当板底与梁底平时,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梁内须弯折后置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之上。

5.3.3.5板内钢筋遇不大于300洞口时,可将受力钢筋绕过洞边,不需截断并可不设孔洞附加钢筋。

5.3.3.6图中未注明板的分布筋为φ8@200

5.3.3.7屋面板上表面未配筋处,另设φ6@150双向温度筋,与原有钢筋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300mm。

5.3.3.8板跨度大于等于4米时,模板按跨度的0.2%起拱。

5.3.4钢筋绑扎的保护措施:

5.3.4.1钢筋工程与其它专业或工种交接时,采用“会签制”,防止其它专业或工种破坏已经绑好的钢筋。

5.3.4.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5.3.4.3模板内刷脱模剂避免污染钢筋。

5.3.4.4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设施时避免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5.3.4.5设计图纸中的预留孔洞必须全部预留,严禁事后剔凿。

钢筋孔洞预留位置确保准确,如需修改或调整时,将绑扣松开矫正无误后再逐扣绑扎,严禁敲打锤击孔洞钢筋。

钢筋验收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绑扎骨架

宽、高

±5

尺量

长度

±10

2

绑扎网片

间距

±10

尺量

排距

±5

3

箍筋、构造筋间距

±10

尺量连续五个间距

4

主筋保护层

基础

±5

尺量主筋外表面至

模板内表面垂直距离

墙板、楼板

±3

5.4模板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矩形柱采用拼装的18mm厚木胶合板模板。

剪力墙模板也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拉结件采用Φ16mm@400*600(柱墙高度超过3m)和。

螺杆可周转使用,在剪力墙宽度内外套Φ18硬质PVC管。

5.4.1材料和设备

A、模板

模板采用木胶合板,采用100*50木方做内外楞,钢管做柱箍。

B、辅助材料

Φ48mm普通脚手架钢管、快拆支撑体系、U形卡、扣件、对拉螺杆、PVC套管,以便螺杆周转使用。

钢筋、紧固螺栓、柱模定性箍等。

C、工具

水平尺、扳手、钢卷尺、线坠、撬棍、靠尺。

5.4.2施工方法

A、支模前的工作

a.按照图纸要求在地面弹出柱子定位轴线;

b.校正柱基的竖向插筋在柱截面范围内,并清理干净;

c.绑扎柱内钢筋并安放预埋件。

B、柱模支设

柱模支设步骤如下:

a.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在柱脚处采用砂浆找平,然后将模板抬至柱钢筋一侧竖起,并对准定位轴线,将模板就位。

b.利用水平尺或线锤校正柱模垂直度,并用钢管将柱模固定。

5.4.3质量标准

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mm,孔距差不得大于1mm,内侧应涂刷脱模剂,相邻模板高低差不得大于1.0mm。

模板内表面应该平整光滑,其允许偏差如下表所示。

柱模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长度(mm)

±2

用尺检查

直径(mm)

±1

用尺检查

内表面垂直平整度(mm)

1

用2m靠尺及尺检查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轴线位移(mm)

3

用尺检查

截面尺寸(mm)

±2

用尺检查

每层垂直度(mm)

3

用2m靠尺检查

相邻板面高差(mm)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表面平整度(mm)

2

用2m靠尺及尺量检查

5.4.4梁板模板

梁板模板按照竹胶合板钢管架支撑体系施工,模板竖向支撑为钢管架,梁侧模板、楼板模板为18mm厚木胶合板。

梁底模板背楞为50×100mm木方,间距250mm,梁底模板采用18厚木胶合板;对拉螺栓采用φ12一级钢筋制作,排数详模板计算,对拉螺栓设置数量按照以下原则执行:

对拉螺栓纵向间距不大于600mm,最下排对拉螺栓距离梁模板底模不大于300mm,距离楼板模板不大于300mm。

对拉螺栓采用φ20PVC套管,以便周转。

为配合梁钢筋绑扎,模板必须跳格支设。

严格控制梁板起拱率,跨度超过4m支模时跨中起拱1/1000。

模板拼缝要用双面胶条粘贴,所有模板必须涂刷脱模剂。

5.4.5质量控制及成品保护

5.4.5.1模板在使用前必须把板面、板边粘的水泥浆清除干净,对因拆除而损坏边肋的模板、翘曲弯形的模板进行平整、修复,保证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5.4.5.2模板面应涂刷脱模剂,未刷胶模剂的模板不准用在本工程上,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外观质量。

事先必须准备好刷脱模剂用的所有工具。

5.4.5.3模板安装严格按“模板方案”进行,要修改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的同意。

5.4.5.4柱、墙模板安装在楼层放线、验线之后才能进行。

放线时要弹出中心线、边线、支模控制线等。

5.4.5.5柱模板根部位置的固定:

在浇筑楼面梁板混凝土时,在离柱边线170mm处预埋2φ25,长度为180mm的短钢筋头,埋入板内100mm,外露80mm,用木方加木楔固定柱模板。

5.4.5.6柱模板上部的固定,柱模板安装时上端位置的控制是保证柱子垂直度、柱中线位移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的关键环节。

本工程采用钢管斜撑的方法。

凡是中心柱,每边设2根斜撑,每柱共8根斜撑。

凡是边柱,当一侧不能布置斜撑时,应在内侧加水平拉杆二道。

所有拉杆和斜撑应与内满堂架连成整体。

5.4.5.7模板拼缝要求严密,并且要用胶带粘贴,防止出现拼缝漏浆等质量通病。

5.4.5.8成排柱子支模前,先将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

5.4.5.9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柱子模板上口要安放钢筋定位套,以保证柱主筋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

5.4.5.10成排柱模支撑时,应立两端柱模,校之与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柱距≥4.2m时,柱间用剪刀撑及水平撑搭牢,否则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5.4.5.11框架梁的跨度≥4.0m时,模板应起拱起,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5.4.5.12上层楼板模板的支撑立柱应对下层支撑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5.4.5.13混凝土底模的拆除时间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规定,并保证不少于两层楼板同时承受上层楼板的施工荷载,即保证始终保留两层(或以上)的模板支撑。

5.4.5.14混凝土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1

轴线位置

基础

5

3

柱墙梁

5

2

2

模板上表面标高

±5

±2

3

截面尺寸

基础

±10

±5

柱墙梁

+4-5

+3-4

4

每层垂直度

6

5

5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2

1.5

6

表面平整度(2M内)

5

4

7

预埋管顶预留孔偏移

3

3

8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8

截面内部尺寸

±100

+80

5.5混凝土施工

5.5.1框架梁混凝土浇筑

5.5.1.1梁、板混凝土同时浇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

5.5.1.2浇筑梁混凝土时分层浇筑并分层振捣,分层厚度控制在400mm。

5.5.2现浇板混凝土浇筑

5.5.2.1现浇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5.5.2.2根据引测到柱子主筋上标高控制线,用线拉成控制网,严格控制板顶标高。

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

5.5.2.3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2h后,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用机械抹平机抹平,使其表面密实,这样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发,促进养护。

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5.5.2.4模板拆除

5.5.2.4.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并保证其在表面及棱角不应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除模板。

拆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拆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先支后拆,后支先拆;

②先拆除板模及两侧模,后拆次梁模板,最后拆主梁模板;

③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

④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

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监护、安全预防

拆除时现场应设专职安全人员,对现场拆除情况与安全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监护。

主要应注意:

①拆除人员上下层间交叉时相互照应。

②拆卸下的材料不得直接从高空往下扔,应由上往下传递或设遛绳系下。

③应先在吊料口附近拆出一块安全区域,并由此处往外扩散拆除,以便材料的堆放、运输及拆除安全。

5.5.2.4.2拆除要点

①拆除中应注意产品的保护:

特别是梁柱棱角(阳角)及梁柱接头节点处。

②模板拆除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拆模顺序,轻撬慢卸,严禁生拉硬拽,以免损伤模板及混凝土构件的棱角和表面。

拆除下来的模板、木方应按照损坏程度分类堆放后由吊料口处分批运出。

③每个拆除部位应在现场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拆模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④拆模时严禁未经允许擅自拆除,否则将给予严厉处罚。

5.5.2.5混凝土养护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常温下采取自然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进行。

安排专人每天浇水,白天每2小时浇水1次,夜间不少于2次,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采用塑料薄膜或土工布覆盖,浇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

5.6砌筑工程

5.6.1砌体施工的基本要求

5.6.1.1在砌块进场后由材料员、技术人员和质检员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在外观质量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由试验工程师按国家规范规定的批量进行分批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使用。

5.6.1.2砌体材料进场后按照平面规划位置堆放,严禁随意堆放,特别是严禁堵道,确保施工总平面符合原有规划,使现场整齐、清洁。

严格按砂浆配合比进行计量,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用水量,确保砂浆稠度符合配合比要求,并且有良好的和易性。

5.6.1.3砌块在使用前提前1-2天进行适当浇水湿润。

严禁在操作时浇水,防止砌体表面存在游离水分。

5.6.1.4在基础及主体砌体施工前分别提前放线,弹出墙体中心线、边线,并弹出门窗洞口边线,作为予留门窗洞口的依据。

提前在框架柱上抄引+0.5m水平线,作为控制基础及主体砌体砌筑高度的依据。

5.6.1.5砌体砌筑第一皮砖前先摆砖撂底,调整布砖数量和竖直灰缝宽度,最大限度减少半砖数量。

砌第一皮砖时先铺洒一层砂浆进行找平,确保第一皮砖砌体水平并与皮数杆相吻合。

若找平厚度超过30mm,改用细石混凝土找平。

5.6.2砌块砌筑施工

5.6.2.1本工程砌体均采取顺砌方法布砖。

承重砌体MU10实心页岩砖,水泥砂浆M7.5,地上部分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200或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MU10),砌筑时在墙体转角、框架柱处和室内主要墙体交角处提前盘角以便于挂线。

砌筑时采用“三一”砌砖法操作,加强砂浆挤压,确保砂浆饱满度达到75%以上。

水平灰缝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竖直灰缝宽度控制在20mm左右,同时不得出现连续两个以上的瞎缝。

砌筑过程中坚持“三皮一吊、五皮一靠”,严格控制砌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5.6.2.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2Ф6拉筋,拉筋伸入长度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在砌墙前首先将预埋拉结筋凿出并调直,在砌墙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