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62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

________

(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

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

(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

                     

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答案】

(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解析】【分析】

(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

(3)一点儿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主要考查对朗读时重音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哪(né)吒闹海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bà)一方,作恶多端,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qián kūn)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搅,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子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

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

“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说着,举枪便刺。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

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①依仗权势,欺压别人,成为一方霸主。

________

②形容做了许多坏事情。

________

③形容波浪极大。

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

”这句话是三太子在和哪吒商量应该怎么定罪。

②哪吒用两件法宝“乾坤圈”和“风火轮”惩(chéng)治了夜叉和三太子。

③哪吒是想治一治作恶多端的东海龙王父子,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④东海龙王的儿子三太子原来是条小黑龙。

(3)读完短文,你对题目“哪吒闹海”中的“闹海”的理解是(   )

A. 在海里打闹                    

B. 在海里闹事                    

C. 在海里比武                    

D. 制服海里的霸王

(4)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我国还有一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A.吴承恩  B.罗贯中  C.曹雪芹),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5)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滔天巨浪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3)D

(4)A;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5)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对成语的积累,根据题目所给的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2)根据题目的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是否正确。

(3)“哪吒闹海”中的“闹海”是制服海里的霸王;

(4)《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根据你喜欢的人物写出原因即可;

(5)我国的神话故事很多,写出你还知道的神话故事。

故答案为:

(1)称霸一方;作恶多端;滔天巨浪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3)D

(4)A;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斩妖除魔;

(5)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成语的积累、阅读理解、名著作者等知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3.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

“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

“叽叽,谢谢!

   老屋说:

“再见!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 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B. 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答案】

(1)老母鸡

(2)不耐烦了

(3)A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老母鸡;

(2)不耐烦了;(3)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4.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喝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

波澜壮阔:

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音乐会”“小曲”“大合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请连一连。

音乐会________                     大海哗啦啦

小曲________                       小雨滴敲敲打打

大合唱________                     小溪淙淙

(4)分析画线句子的特点,特别注意加点词语,并仿写一句。

【答案】

(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找到答案。

(4)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故答案为:

(1)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小雨滴敲敲打打、小溪淙淙、大海哗啦啦

(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5.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

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课内阅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用“要是……”写一句话。

(2)写出描写椅子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这棵树先后被做成了什么?

填填看。

树——手推车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要是我能赶快长大,那该多好啊!

(2)我真是老了。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椅子;木地板

【解析】【分析】

(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要是我能赶快长大,那该多好啊!

(2)我真是老了。

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椅子、木地板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阿凡提

   一天,国王召阿凡提进宫,对阿凡提说:

“阿凡提先生,人们都说你很聪明,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如果能解答出来,我就奖赏你。

”国王让人拿来了三个盒子,对阿凡提说:

“这三个盒子中只有一个盒子里放着我的一粒珍珠。

每个盒子上各写着一句话,但只有一句是真话,其余都是假话。

你给我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

”阿凡提一看,第一个盒子是红色的,上面写着“珍珠在这里”;第二个盒子是蓝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红盒子里”;第三个盒子是紫色的,上面写着“珍珠不在这里”。

阿凡提看完了盒子上的字,稍稍沉思了一下,就指出了珍珠在哪个盒子里。

国王和手下大臣一听,一个个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聪明的小同学,你也能像阿凡提一样找出珍珠在哪个盒子里吗?

(1)用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2)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沉思:

________。

(3)珍珠到底在哪个盒子里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答案】

(1)如果妈妈不开车送我上学,我就坐公交车去。

(2)深刻地思考

(3)第三个盒子;假设第一个盒子“珍珠在这里”是真话,则第三个盒子“珍珠不在这里”也是真话,与题意相矛盾,所以第一个盒子是假话;假设第二个盒子“珍珠不在红盒子里”是真活,则第一个盒子与第三个盘子是假话;由于“珍珠不在这里”是假话,所“珍珠在第三个盒子里。

【解析】【分析】

(1)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如果……就……”是假设关系,前面提出一种假设,后面是结果。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如果妈妈不开车送我上学,我就坐公交车去。

(2)深刻地思考

(3)第三个盒子;假设第一个盒子“珍珠在这里”是真话,则第三个盒子“珍珠不在这里”也是真话,与题意相矛盾,所以第一个盒子是假话;假设第二个盒子“珍珠不在红盒子里”是真活,则第一个盒子与第三个盘子是假话;由于“珍珠不在这里”是假话,所“珍珠在第三个盒子里。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节选)

   “那让我先藏(zàng cáng),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

”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_____藏好了吗_____青头大声问_____

   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

我要是一答________(dā dá)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1)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藏________(zàng cáng)   答________(dā dá)应

(2)给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藏好了吗________青头大声问________

(3)红头躲进草堆不作声的原因是(   )

A. 怕被老黄牛发现。

                    

B. 怕被青头发现。

                    

C. 怕被其他蟋蟀发现。

(4)概括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

A. 红头躲在草堆里不作声。

              

B. 青头在找红头。

              

C. 青头和红头在玩捉迷藏。

【答案】

(1)cáng;dā

(2)“;?

”;。

(3)B

(4)C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áng、dā

(2)“?

”。

(3)B

(4)C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村小学

   是一簇白色的山菊花在山野开放吧?

   是一支船队在绿海碧涛中航行吧?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它是嵌在大山上的一面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辽阔的大海、美丽的城市和遥远的宇宙,还有山外那一片丰富多彩的天地。

   采来山里的野花,紫蓝色的牵牛花,乳白色的小茉莉,红霞似的山茶,虹霓似的三色堇……学校编织彩色的花边,让蜜蜂、蝴蝶飞来,在我们的歌声中舞蹈。

   种上山里的香樟、塔松、红桦……给学校镶一条绿色的林带。

让杜鹃、画眉、布谷、黄莺用啁啾的欢鸣,陪伴我们琅琅的书声。

(1)从本文中摘录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为了表达作者对山村小学的热爱,朗读第3自然段时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

(   )

A. 紧张                                         

B. 忧伤                                         

C. 快乐

(3)短文中的“山菊花、船队”指的是________,“绿海碧涛”指的是________。

A.山上开的花、海上的船队

B.山村小学

C.海里的波浪

D.山野

(4)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

写写你自己的学校。

示例:

我们的学校,青瓦白墙的学校,坐落在山野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像绽开的花,扬帆的船。

我们的学校________。

【答案】

(1)略

(2)C

(3)B;D

(4)略

【解析】【分析】

(1)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和句意的意思。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文,仿写一段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略;

(2)C;(3)B、D;(4)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0.课外阅读。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构成的林海。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有杜香、山丁等人造板的好原料,也有黄芪、沙参等极好的药材,还有那遍布山岭的各种各样的野花。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

既有黑熊、梅花鹿等大型的珍贵动物,也有紫貂、雪兔等珍贵的毛皮动物。

此外,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的地下矿藏也相当丰富 已探明的有 黄金 锌 铅 玻等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自豪啊!

(1)给短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结合上下文,下面对词语理解有误的是(   )

A. 众多:

许多的意思             

B. 丰富:

多而充足的意思。

             

C. 自豪:

感到自满的意思。

(3)短文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大兴安岭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

A. 林海、动物、矿藏;美丽可爱;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B. 药材、动物、矿藏;美丽富饶;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C. 林海、动物、矿藏;美丽富饶;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4)本篇短文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结构上的区别是: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________的结构;而本文是________的结构。

(   )

A. 总—分—总;分—总                

B. 总—分—总;总—分                

C. 总—分;总—分—总

【答案】

(1)。

、、、。

(2)C

(3)C

(4)A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是对词义解释的选择,根据上下文可知,自豪是感到光荣,值得骄傲的意思。

而不是感到自满的意思。

(3)本题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每段第一句都是其段落中心句,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林海、动物、矿藏,突出了“美丽富饶”的特点,表达了对大兴安岭喜爱、赞美和向往。

(4)《美丽的小兴安岭》开头提出她的美丽,然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总分总的结构。

本篇短文分别从大兴安岭高大的林海,种类繁多的动物,丰富的矿藏介绍大兴安岭,最后概括大兴安岭美丽富饶,是分总的结构。

故答案为:

(1)。

、、、。

(2)C;(3) C;(4)A

【点评】

(1)平时学习中,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平时要积累一些特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本题是对词义的考查,做这样的题要将上下文联系起来。

(3)本题是对文章中心内容的考查,阅读时要学会概括段意。

(4)本题是对文章结构的区分,平时阅读时要学会正确区分总分,分总,总分总这三类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