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532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78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docx

机械设计基础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资料的能力;

4、能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平面机构的机构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齿轮机构。

轮系。

其它常用机构。

机构运动方案的选择。

机械调速,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

机械零价工艺性和标准化。

联接件设计:

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等。

传动件设计:

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等。

轴系零、部件设计:

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其它零部件设计:

弹簧、减速器等。

传动系统方案分析和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

⑴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械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和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

⑵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特性。

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震、减振的途径。

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

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强度、刚度、耐磨、寿命、热平衡等。

简化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改善摩擦学性能的途径。

⑶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绘制机构简图,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工作图的绘制,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

三、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

每个学生应完成1~2个设计作业,每个作业约10~20学时(课外)。

每个作业的份量一般为装配图一张,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

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四、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的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学会查阅技术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课程设计的题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能满足教学要求,符合生产实际,建议采用能包括课程大部分内容的部件,如减速器或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2、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传动装置的全部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a)设计准备

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对减速器的拆装和观看减速器制造录像片了解设计对象;阅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拟定设计计划。

(b)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根据任务书中所给参数和工作要求,分析和选定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计算功率并选择电动机;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转矩和功率;绘制传动装置方案简图。

(c)各级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各传动零件的主要参数和尺寸,一般包括带传动、联轴器、齿轮传动(或蜗杆蜗轮传动)等。

一般应先计算箱外传动件,后计算箱内传动件。

(d)减速器装配工作图的结构设计及绘制

分析和选定减速器的结构方案,绘制装配草图;校核轴、键和联轴器的强度及滚动轴承寿命;进行轴系、箱体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

箱体附件一般应包括窥视孔、油标、排油孔及其螺塞、起吊装置等。

草图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修改。

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公差配合,写出减速器特性、技术要求和零件序号,编写零件明细表及标题栏。

(e)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

绘制零件工作图,尺寸和公差标注及技术要求应完整,绘制齿轮零件工作图应有齿轮公差表。

(f)完成减速器装配图

(g)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文字叙述、设计计算和必要的简图,在说明书每页的右侧应单独写明有关计算结果和简短结论,如:

“m=3”、“满足强度要求”等。

(h)设计总结和答辩

课程设计集中在两~三周内完成。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总结答辩,成绩应单独评定。

3、学生设计工作量

每个学生应完成减速器装配图一张(l号或0号图纸),零件工作图2张(按1:

1比例绘制),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实验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能训练学生某些有关的实验方法、能力、测量技能,培养踏实细致、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要求和内容,实验后要填写实验报告,并由实验指导教师批阅,评定成绩。

本课程要求开设实验3~4个,共6~8学时。

实验内容可在下表第1~4和5~8中各选择1~3项。

表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数

1

机构认识实验

1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2

3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2

4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

2

5

机械零件认识实验

1

6

齿轮传动实验

2

7

带传动实验

2

8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装实验

1

六、几点说明

⑴本大纲是根据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印发的《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适用于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有一定要求,但课程时数有限的一类专业,如热加工工艺类专业、动力运行类专业等;

⑵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本大纲给出的课内时数参考范围为100~130(教学时数60~80,课程设计课内时数30~50,实验课时数4~8),要求课内课外时数之比为1/(1~1.5);

⑶要处理好本课程与有关先修课程,如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等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⑷本大纲基本要求所列内容应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各环节和学时比例,力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⑸应根据具体条件,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⑹习题内容要多样化,习题内容应含有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内容,习题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加强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熟悉标准和规范的作用;

⑦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同样都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设计作业的题目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考核,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保证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宜分散进行,每个教师同时指导的人数不应多于15人;

⑧实验要严格要求。

同一实验台上同时操作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实验后,每个学生要写出实验报告;

⑨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⑩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挂图、模型等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

 

附表:

课内教学时数安排参考(总学时60)

教学主要内容

参考学时

绪论

1.引 言

2.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3.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4.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1

第一章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

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

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应用

4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概 述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

3.铰链四杆机构的力学特性

4.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5.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6.平面多杆机构简介

4

第三章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简介

5.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4

第四章齿轮机构

1.引言

2.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3.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4.渐开线性质及渐开线齿廓

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6.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

7.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原理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8.平行轴斜齿齿轮机构

9.圆锥齿轮机构

4

第五章轮系

1.引 言

2.轮系的类型

3.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4.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6.轮系的典型应用

7.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3

第六章其它常用机构

1.棘轮机构

2.槽轮机构 

3.不完全齿轮机构

2

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5.组合机构

第七章机械的动力性能

1.回转件的平衡

2.机械速度波动与调节

3.机器的机械效率

3

第八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2.机械零件设计要点

3.机械零件的强度

4.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5.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

第九章联 接

1.螺纹的形成、分类和参数

2.螺纹副的受力、效率和自锁分析

3.机械设备常用螺纹

4.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常用螺纹联接件

5.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6.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7.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8.螺栓联接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螺旋传动

10.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1.其他联接

4

第十章齿轮传动

1.概 述

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

3.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4.齿轮传动的精度

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7.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8.齿轮结构

4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1.概述

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3

第十二章带传动

1.概述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及设计准则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V带轮设计

5.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6.其它带传动简介

4

第十三章链传动

1.概述

2.滚子链的链条和链轮

3.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4.滚子链传动的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

5.链传动的润滑、布置和张紧

6.齿形链传动简介

2

第十四章轴

1.概 述

2.轴的材料

3.轴的结构设计

4.轴的强度计算

5.轴的刚度计算

2

第十五章滑动轴承

1.概 述

2.径向滑动轴承的结构

3.轴承材料和轴瓦结构

4.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计算

5.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原理

6.液体静压轴承与气体轴承简介

3

第十六章滚动轴承

1.概述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性能和特点

3.滚动轴承的代号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尺寸选择

5.轴承装置的设计

6.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

4

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

1.联轴器

2.离合器

3.制动器

2

第十八章弹 簧

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2.圆柱螺旋弹簧结构、几何参数、制造、材料及许用应力

3.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变形、特性曲线

4.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

5.其他弹簧简介

2

第十九章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1.概 述

2.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3.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计算

2

注:

机械原理部分约占总学时的1/3,机械设计部分约占总学时的2/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教案

(参考课堂教学学时:

60)

0绪 论

学时分配:

1

教学内容:

0.1 引 言

0.3.2 本课程要求的先修课程

0.2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3.3 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0.2.1 机械的特征

0.4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0.2.2 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0.4.1 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0.2.3 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4.2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0.3 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0.3.1 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教学要点:

重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目的、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简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特别注意讲清楚机械、机器与机构之间的区别,通用零件与专用零件的分类。

1 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

学时分配:

3

教学内容:

1.1 运动副及其分类

1.1.1 自由度

1.1.2运动副

1.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2.1 机构运动简图及作用

1.2.2 构件的分类

1.2.3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计算

1.3.1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3.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3.3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1.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应用

1.4.1 速度瞬心

1.4.2 瞬心的求法

1.4.3瞬心在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要点:

重点介绍机构、运动副、运动链、自由度与约束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等基本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简单介绍速度瞬心(包括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基本概念和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位置的方法。

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和计算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断是正确计算自由度的关键。

讲解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时,应安排一次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

4

教学内容:

2.1 概 述

2.2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

2.2.1 曲柄摇杆机构

2.2.2 双曲柄机构

2.2.3 双摇杆机构

2.3 铰链四杆机构的力学特性

2.3.1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2.3.2 急回运动

2.3.3 压力角和传动角

2.3.4 死点位置

2.4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2.4.1 移动副取代转动副的演化

2.4.2 变更机架的演化

2.4.3 变更杆长的演化

2.4.4 扩大回转副的演化

2.5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5.1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2.5.2 按照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2.5.3 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5.4 按照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5.5 按给定点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2.6 平面多杆机构简介

教学要点:

重点介绍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急回特性及其计算、曲柄存在的条件、杆机构的基本演化方法和典型杆机构的设计方法;简单介绍平面多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不同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图解法直观,易理解,常用于解决给定位置的设计任务。

解析法精确,借助解析法程序、优化设计程序,大大提高解析法的设计能力,已能完成复杂要求的的设计任务。

3 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

4

教学内容: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3.1.1 应用举例

3.1.2 凸轮机构分类

3.1.3 凸轮机构的特点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2.1 术语介绍

3.2.2 几种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3.3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3.3.1 绘制原理

3.3.2 几种常见的凸轮轮廓的绘制

3.4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简介

3.5 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3.5.1 滚子半径的选择

3.5.2 压力角的校核

3.5.3 基圆半径对凸轮机构的影响

教学要点:

①重点介绍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特点。

注意讲解清楚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圆柱凸轮之间的转化关系。

凸轮一般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可作连续或间歇的往复运动或摆动。

凸轮机构的种类很多,各具特色。

凸轮机构的优点:

只需设计出合适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获得所需的运动规律:

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它的缺点:

凸轮与从动件之间易于磨损:

凸轮轮廓较复杂,加工困难;从动件的行程不能过大。

②介绍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凸轮的轮廓是由从动件运动规律决定的,因此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其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某种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曲线是连续变化的,这种运动规律才能避免冲击。

等速运动规律在某些点的加速度在理论上为无穷大,所以有刚性冲击;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在某些点的加速度会出现有限值的突然变化,所以有柔性冲击。

③介绍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的基本方法。

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是按照相对运动原理来绘制凸轮的轮廓曲线的,也就是“反转法”。

用“反转法”绘制凸轮轮廓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将凸轮的转角和从动件位移线图分成对应的若干等份;用“反转法”画出反转后从动件各导路的位置;根据所分的等份量得从动件相应的位移,从而得到凸轮的轮廓曲线。

④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在选择滚子半径,必须保证滚子半径小于理论轮廓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在确保运动不失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滚子半径,以减小凸轮与滚子之间的接触应力。

为了确保凸轮机构的运动性能,应对凸轮轮廓各处的压力角进行校核,检查其最大压力角是否超过许用值。

如果最大压力角超过了许用值,一般可以通过增加基圆半径或重新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以获得新的凸轮轮廓曲线,来保证凸轮轮廓上的最大压力角不超过压力角的许用值。

4 齿轮机构

学时分配:

4

教学内容:

4.1 引 言

4.2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4.2.1 齿轮机构的优缺点

4.2.2 齿轮机构的分类

4.3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4.3.1 齿轮啮合基本定律

4.3.2 共轭齿廓

4.3.3 节点和节圆

4.4 渐开线性质及渐开线齿廓

4.4.1 渐开线的形成

4.4.2 渐开线的性质

4.4.3 渐开线齿廓及啮合特点

4.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计算

4.6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

4.6.1 正确啮合的条件

4.6.2 标准中心距

4.6.3 压力角与啮合角

4.6.4 重合度

4.7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原理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4.7.1 成形法

4.7.2 范成法

4.7.3 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

4.7.4 变位齿轮

4.8 平行轴斜齿齿轮机构

4.8.1 斜齿轮的共轭齿廓曲面

4.8.2 平行轴渐开线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4.8.3 斜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

4.8.4 斜齿轮法向参数为标准值

4.8.5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4.8.6 斜齿轮的当量齿数

4.8.7 斜齿轮的优缺点

4.8.8 斜齿轮的螺旋角

4.9 圆锥齿轮机构

4.9.1 圆锥齿轮概述

4.9.2 背锥和当量齿数

4.9.3 直齿圆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教学要点:

①齿轮传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其瞬时角速度比必须保持恒定。

通过分析一对齿轮的传动关系导出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同时引出了共轭齿廓、节点和节圆等基本概念;②渐开线的形成决定了渐开线的性质,由于渐开线齿廓具有众多的优点,所以渐开线齿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齿轮;③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和计算公式等由标准规定,不宜随意改动;④标准齿轮采用标准压力角、标准模数、标准齿顶高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⑤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斜齿轮还应满足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此可见,直齿轮的互换性较好,斜齿轮一般是成对设计的;⑥重合度的大小,反映出同时啮合的齿对数的多少,斜齿轮有较大的重合度;⑦当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若被加工的齿轮齿数较少时会出现根切,由此引出了最少齿数的概念;⑧变位齿轮的许多的优点,在实现齿轮机构中广为使用,应进一步增加部分内容;⑨斜齿轮的法面参数为标准的,端面参数与法面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

斜齿轮的端面仍为渐开线齿轮,所以渐开线直齿中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用于斜齿轮的端面齿轮;⑩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应安排齿轮机构泛成实验和齿轮参数测绘实验,以强化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5 轮 系

学时分配:

3

教学内容:

5.1 引 言

5.3.1 轮系的传动比

5.3.2 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分析

5.3.3 定轴轮系传动比分析

5.3.4 惰 轮

5.3.5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般式

5.2 轮系的类型

5.3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5.4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4.1 周转轮系的组成

5.4.2 差动轮系和行星轮系

5.4.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5.5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6 轮系的典型应用

5.6.1 实现远距离的两轴之间的齿轮传动

5.6.2 实现变速齿轮传动

5.6.3 实现大传动比齿轮传动

5.6.4 实现合成运动和分解运动

5.7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5.7.1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

5.7.3 谐波齿轮传动

5.7.2 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

教学要点:

①介绍轮系的分类和应用,通过学习要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以及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和转向的确定方法,并对新型行星齿轮传动及特点有所了解。

②本章学习的重点是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转向的判定。

在运用反转法计算周转轮系的传动比时,应十分注意转化轮系传动比计算式中的转向正负号的确定,并区分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的特点。

③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的要点是如何正确划分出各个基本轮系,划分的关键是先找出轮系中的周转轮系部分。

④轮系的组成情况和运动传递情况十分丰富。

在掌握基本轮系和典型轮系的基础上,可创新设计出功能独特的混合轮系。

6 其它常用机构

学时分配:

2

教学内容:

6.1 棘轮机构

6.1.1 棘轮机构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6.1.2 棘轮机构的常见类型

6.1.3 用棘轮机构实现超越运动

6.2 槽轮 

6.2.1 槽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机构

6.2.2 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6.3 不完全齿轮机构

6.4 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6.5 组合机构

教学要点:

①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以及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等,是构成机械运动的常见基本机构。

通过学习应掌握各种机构的特点,各个机构能实现何种运动规律;通过机构间的比较,掌握各机构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一个运动规律,可以由多种不同的机构来实现。

设计时,根据设计要求的运动规律,首先应选定某种运动机构,再进行机构的参数设计。

也可以选定多个机构进行设计,再比较各自的性能指标,最终确定选用的哪个机构。

②除已学的机构外,还有大量的不常用的机构和特殊用途的机构,平时应注意观察,了解并掌握这些机构的特点,充实自身的机构知识。

另外,与平面机构相对应的空间机构(如空间槽轮机构等),种类也十分丰富,也应了解、掌握。

③当单一基本机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考虑采用组合机构。

一般来说,组合机构能完成复杂的运动规律,同一个运动规律,能实现的组合机构更多,选择、设计难度更大。

另外,机构越复杂、构成机构的构件越多,机构的可靠性就越低,制造成本就越高。

所以,应综合评价一个组合机构的优劣。

④在机械的创新设计设计中,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