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655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 金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单元测试试题金版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3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3.作为重要建筑装饰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

【解析】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而形成的岩浆岩,大理岩则是石灰岩受高温作用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答案】 1.C 2.B 3.B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4~5题。

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E为变质岩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D.C为岩浆

5.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⑤为外力作用

B.⑥为变质作用

C.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A为岩浆,B、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

【答案】 4.A 5.D

读地理素描图,回答6~7题。

6.下列地形区成因与丁图相同的是(  )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

C.渭河平原D.云南石林

【解析】 丁图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也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7.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乙图为河流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平原地区最适宜于人类的居住。

【答案】 B

8.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地质构造容易不容易出现滑坡,关键是看所受到的压力方向是否与岩层走向一致,如果一致,则容易超过两岩层的摩擦力,造成滑坡,而如果两者方向垂直,则不容易出现滑坡。

【答案】 A

下图中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分析回答9~10题。

9.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  )

A.“V”形谷B.“U”形谷

C.河流D.瀑布

10.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由于A为硬岩层,不容易被河流侵蚀,而保留下来,B为软岩层,容易被流水侵蚀,结果是流水从A倾泻而下形成瀑布景观,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

【答案】 9.D 10.A

读两种地貌图,回答11~12题。

11.第一幅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B.沙丘

C.冲积扇D.地上河

12.第二幅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堆积作用。

第一幅图是河流流出山口后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冲积扇;第二幅图是新月形沙丘,它是风力携带的沙粒,由于风力减弱,沙粒堆积而形成的。

【答案】 11.C 12.B

图a、b、c、d所示为地貌景观或地质构造,据图回答13~14题。

13.四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a和bB.b和c

C.c和dD.b和d

14.下列对四图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反映的是河口三角洲地貌

B.b反映的地貌景观在我国西北地区较为常见

C.具有c图构造的地区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D.d图中凸起部分为地垒,下凹部分为地堑

【解析】 第13题,上面四幅图反映的分别是流水沉积地貌、风力沉积地貌、断层和褶皱,前两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后两种是内力作用造成的。

第14题,d图显示的地层(岩层)没有发生破裂,更不存在沿破裂面产生的相对位移,因此就没有形成断层构造,凸起部分应为背斜山,下凹部分应为向斜谷。

【答案】 13.C 14.D

下图为台湾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影响台湾成陆的主要因素是(  )

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16.由该图可判断,台湾岛(  )

A.位于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区

B.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相撞区

C.因隆起极其缓慢,故该处地壳较稳定

D.与夏威夷群岛成因相同,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解析】 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积岩层受挤压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台湾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内力作用。

第16题,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板块相对运动产生的大陆岛,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与地震。

【答案】 15.B 16.B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据此完成17~18题。

17.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18.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石林B.沙丘

C.海蚀柱D.V型谷

【解析】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故选项D正确。

各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石林以风化、侵蚀(溶蚀)作用为主;沙丘以风力堆积作用为主;海蚀柱是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V型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17.D 18.B

下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的是(  )

20.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河流一定位于北半球

B.此河流一定位于南半球

C.可以选择在E岸沙滩上钓鱼

D.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解析】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在凸岸流速慢,泥沙容易淤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河床坡度较缓;在凹岸流速快,对河岸侵蚀作用强,沿岸后退,河床坡度较陡。

该图中E岸是河流是凹岸,侵蚀严重,河床坡度较陡,为驻港提供了良好条件(水域条件:

水深港阔;陆域条件:

平坦开阔);F岸是凸岸,由于河水堆积作用,坡度较缓,还会形成沙滩。

从该图不能判断出该河流位于哪个半球。

【答案】 19.D 20.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B、C、D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请在图中直线上加上箭头,以正确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图中A代表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请简要描述由C到D的地质作用过程。

(3)分别说明甲、乙两山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图略 

(2)变质岩 岩浆岩等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

(3)甲:

受外力作用两侧岩石被侵蚀,槽部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而保留下来形成山。

乙:

岩浆喷出地表而成山。

2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背斜中心在________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__,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斜中心在________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可能发育有地下暗河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自然因素?

(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 

(1)⑥ 该处岩层最老,而两侧岩层较新 谷地

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②该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可溶性较强,易被侵蚀或谷地

(2)③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3)⑤ 该区域为石灰岩分布区,可溶性强,易发生溶蚀作用

(4)①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走向;②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状;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粒级

胶泥

卵石

粒径

(mm)

0.001

0.01

0.01

0.1

0.1

0.2

0.2

0.6

0.6

2

2~

6

6~

20

20

60

60~

200

材料二 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材料二显示:

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

对于粒径为0.001~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

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

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菌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解析】 分析材料一、二可知,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沉积三种外力作用,由图中看,河床物质颗粒很小的胶泥类物质抗侵蚀能力比泥类物质强,而且粒径在0.001到0.01之间的物质,尽管流速很小时,也不发生沉积现象,而粒径较大的物质,一旦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由搬运现象转为沉积现象,由此可判断材料三中的三个断面中A为中游,B为上游,C为下游。

【答案】 

(1)C

(2)侵蚀 搬运 沉积 搬运 沉积 搬运

(3)B>A>C 中游 上游 下游

(4)侵蚀 搬运 沉积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