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839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docx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考场作文“55”分方案研究

结题报告

江苏省沛县中学朱海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8年高考作文的分值由60分升至70分,占语文单科总分的43.75﹪,占三科总分的15.9﹪。

虽然2009年高考方案将附加题的40分计入总分,但丝毫不能动摇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在高考备考中,作文依然是“重头戏”,不能不高度重视。

但是有些同学到了高三,却认为自己的作文已经定型,很难有提升的空间,只能听天由命,加之有些教师在作文训练方面,也抱有一种“无所为”“无所谓”的态度,导至高考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有效性,致使部分同学的作文临场写作只能是“原地踏步”,没有起色。

本方案便是针对目前高考作文训练的弊端和不足,所做的有效尝试,旨在让写作水平在中等及其以下的同学能在45-55分钟内,创作出一篇55分左右的考场作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55”方案为高考考场作文训练方案,简单地说,即训练学生在约55分钟内,速成一篇得分约55分的考场作文。

本方案旨在解决高考作文复习中有形无实、成效低下的问题。

旨在培养学生在审题无误的前提下,快速构思成文的能力。

在每一位学生都能往上走一小步的基础上,整体提升学生的考场作文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个别访谈、典型调查等方式,搜集研究学生对考场作文的认识和困惑,整理其在考场现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制定研究方案的事实依据。

2、个案研究法

对存在典型问题的学生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研究,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以制定个别辅导方案。

并与典型调查相结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撰写分析报告。

(见附录:

作文面批图片)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考场作文现场创作的相关资料,并注意特别搜集我省高考作文研究专家的有关文献、研究成果等,并通过归纳整理、实践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增强研究课题的理论性、科学性。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课题研究表现为:

制订阅读计划;交流读书周记;因人因材施教;个别面批面改等。

三、课题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学生问卷调查:

(见附录:

问卷调查表及汇总表)

依据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认真分析学生的考场作文的写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性的实施方案。

2、学生作文摸底:

(见附录:

学生习作样卷)

命题作文《还有下一次》,让学生在50-60分钟内完成并上交,老师批阅后,结合学生个人的问卷调查表,将学生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具体来讲:

优秀:

起笔快、审题准确、语言流畅、富有文采、谋篇自然灵活,思维活跃,有个性色彩。

大约5—10%。

合格:

起笔较慢、审题准确、语言稍显平淡、思路不甚顺畅。

大致40—70%。

不合格:

起笔慢、审题失准、语言表达能力差、卷面脏乱。

大约10—20%。

3、写作素材积累:

(见附录:

写作素材库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开学伊始,便组建了以语文课代表为组长,以其他班委为组员的作文素材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整理印发老师或学生提供的各种作文素材。

班级所有同学每人准备一本写作笔记,用来积累各类写作素材。

4、个人阅读计划:

班级所有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每人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挤时间、巧安排,确保自己每天的阅读与写作时间在1-1.5小时。

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

1、草稿速成训练

考场作文草稿速成法

笔者经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种“话说三分,文写一半”的“半截草稿”作文法。

首先,考生拿到作文题目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并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

再次,按照所列提纲,运用联想、想象继续扩展素材,将提纲补充完整,耗时约5分钟。

第三,在草稿纸上创作文章的第一小节(约200字)。

第四、将所写的第一小节斟字酌句、去粗存精,压缩到100字左右。

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将此开头,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誊写到答题卡上。

第三、四步耗时约10—15分钟。

最后,当开头撰写好之后,考生就会进入写作的高峰期,在文思如泉涌的状态下,用30—35分钟顺势完成余下的700余字。

如此考生就可以在55分钟左右完成作文。

写作素养较高的学生,可能在4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这种作文创作法的优点,就是给考生留出了较多的审题、立意、构思的时间,尽可能地消除了考生因因审题失误而导致的偏题、走题现象。

文章的主体部分直接写到答题卡上,既为考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可以消除因作文未完篇而造成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2、考场作文审题训练

首先,训练学生分解试题的能力。

学生动笔写作前,要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变为明示信息,以求对作文材料、题目、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

近几年,江苏省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大致可分解为“提示语”、“标题”和“注意”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

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

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

只有这样,学生在行文时,才能完全地按要求作答,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其次,指导学生快速审题的方法

第一、找关键词:

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因为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

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学生容易在紧张的考试中迅速领会命题人的意图。

第二、化大为小:

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

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全面、深刻、有力。

第三、巧妙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以小明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淮南子•说山》)的生活意识,训练他们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摆脱粗疏、混沌的思维状态。

再次,加大审题训练力度。

笔者认真研究各地模拟考试的作文题,筛选了一些典型试题,训练学生写作“半截作文”,即写中心思想、写审题说明、写作思路、写开头、写主旨段、写结尾、列结构提纲、列典型事例等等。

用这种“大运动量”的写作训练方式,提高其审题能力。

如此训练,何愁学生审题失准!

何愁学生写作思路达打不开!

平时的严格训练,会让他们在高考考场上“宠辱不惊”“游刃有余”。

(见附录:

《怀想天空》如何审题)

3、考场作文选材训练

训练步骤:

(1)学情摸底

命题作文习作训练

作文题目:

《家园》要求: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标题“家园”是类似“爱情”的一个古老却永远年轻的话题。

“家园”可以是物质的,具体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可以是精神的,从个人的生活准则、兴趣爱好,到故园情思、民族精神,甚至整个人类家园,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动之以情,凸显亲情、友情;也可以精神家园为中心话题,晓之以理,彰显理性魅力。

(2)批阅习作,选取典型,评述样卷(见附录:

《考场作文如何选材》)

学生习作1:

衣、食、住、行,家味十足,真实可感。

以平实的语言,描述原汁原味的高三生活。

学生习作2:

由古而今,旁征博引,正反对比论证,张力十足。

学生习作3:

作者以灵动的思维,巧妙地将标题转换为“书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全文文采斐然,凸显出考生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3)指导选材

选材原则:

围绕写作中心

基本思路:

一思、二比、三挑、四定。

写作指导: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学生习作1:

家园——宿舍——生活琐事

学生习作2:

家园——心灵的家园——古今仁人志士

学生习作3:

家园——精神家园——读书

材料来源:

日常生活小事、名言警句、历史名人、社会热点等。

选材误区:

假、大、空,文章如空中楼阁。

陈、旧、老,文章落入俗套。

(4)延伸写作训练

作文:

以“分享”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思路

在经历了数年的话题作文之后,命题作文义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这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反思与矫正。

但这种命题与传统的命题作文不同,它更灵活,更自由,更少限制。

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题材,确定文体,擅长记叙文就写记叙文,擅长议论文就写议论文,适宜确定什么主旨,就确定什么主旨。

为此,我拟定了“分享”这一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积累,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感悟。

(见附录:

《分享》写作导引)

4、考场作文文体结构训练:

记叙文文体训练

明确文体特点及要求

1文体概念及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可以伴随自然流露的抒情和适当议论。

②文体要求

“一人、一事、一情。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制定并实施训练计划

用命题作文《父爱》来检测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批阅后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其一,故事老套陈旧。

写父亲冒着风雪背着我去看医生。

其二,人物模式化。

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感。

写妈妈总是很慈祥,写爸爸总很严厉,而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其三,写作技巧贫乏。

表现为缺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平面干瘪;叙述太过平淡,不能以情感人。

不能感动自己,又何谈感动别人;表达方式单调,缺少形象的描摹,读之索然寡味。

针对学生的写作特点,我实施了以下训练方案:

第一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般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比较喜欢阅读,或者有良好的摘抄习惯。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大语文教学”的倡导者张孝纯先生也提出:

“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的实践和学习”。

因此,在注重课堂作文教学的同时,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让中外名著的经典章节、唐诗宋词的千古佳句;让歌舞晚会的节目串词、电视散文的人生品味;乃至“焦点访谈”的生活透视、生动活泼的广告用语……都成为学生鲜活的语文信息。

其实,并非一定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有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微笑,自己内心一丝淡淡的忧郁都能引发我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总而言之:

①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②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自己,让自己震惊的瞬间。

③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筛选材料素材。

第二步,指导学生整体写作。

总要求:

只写“一人一事一情”。

训练方式:

每周记一人一事,教师择优评讲。

 南师大何永康教授多次强调,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地人物形象;二是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特别重视细节描写。

那种既“不见人”又“不见事”的文章很难拿到高分。

事实上,许多传世名篇所叙写的,或一人,或一景,或一段回忆,或一缕情思,看上去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言近旨远,不同凡响。

其特色诚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这样要求学生大处着眼,小处切入。

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做到以情感人。

议论文文体训练

明确文体特点及要求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包括事实的材料和理论的材料。

  (3)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基本的论证方法:

包括三大类五种:

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制定并实施训练计划

第一步,指导学生积累事实素材。

(详见准备阶段——素材积累及个人阅读计划)

第二步,议论文结构训练

明确议论文结构特点:

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起承转合”式:

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写作议论文,既要注意本论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行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或过渡句,做到首尾照应,论证严密。

系统写作训练

总要求:

“九段论、十句话”。

训练步骤:

佳作导航——仿写套作——自主写作

总结阶段:

2009年7月—2009年10月

(1)整理原始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及研究成果

2008年10月—12月《语文教育学》(魏本亚著)

2009年1月—3月网上搜集整理各类高考作文指导方略,用以充实课题研究方案。

2009年4月—6月阅读整理何永康、蔡肇基、高朝俊等专家的高考作文临考方略,及时捕捉高考作文信息,指导学生冲刺高考。

另: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文学名著、《中学语文》《文教资料》《中华活页文选》《语文学习报》等期刊、报纸,用以充实课题研究材料。

六、完成的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

2009年1月撰写《语文教育学》读书笔记,《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说课的误区与对策》(已完成)

2009年2月撰写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让“生活”说话—高考作文如何选材——“家园”写作导引》(已完成)

2009年3月撰写命题作文案例《“分享”写作导引》(已完成)

2009年4月撰写读书笔记《熟读深思子自知》(已完成)

2009年5月撰写读书笔记《阅卷的“三难”思考》(已完成)

2009年10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多年来,作文阅卷组何永康教授一直特别强调:

规范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往高分打!

其实,作文与考纲关系不大,与命题的关系也不大,阅卷的评分标准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笔者自2006年起连续四年参加了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对此深有体会。

因此,训练学生在50分钟左右,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便是本方案“重头戏”。

首先,经过对文体规范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文体规范的要求,特别是议论文。

但是,随之我发现这种“模式性”的文体训练,某种程度上,抹杀掉了几个写作水平特别突出的学生的个性。

因而,我又随即调整了训练方案,对这几个学生“格外”照顾,不要求其习作一定按照考场“八股文”来写作。

因此,本方案的训练对象,确切地说应是写作水平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对于个别优秀的学生还要因人而异,因“文”施教。

再次,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经过模块训练,我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选材能力、规范化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后变化不大,而依据我多年高考阅卷的经验,“语言印象”是评分的首要标准。

比如依据今年(《品位时尚》)的评分标准,定为三类卷基本切题的文章,上限可得55分,下限只有42分,其间有13分的浮动空间,而左右这13分的便是文章的语言特色。

特级教师王大绩曾说:

“语言是第一评价标准”。

依据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语言”一项等级分别是“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病多”,发展等级是“有文采”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意蕴”,可以说,语言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冰心)。

如此,就决定了应试作文除了要关注审题、文体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内在的语言素养。

我发现这一问题后,在训练学生如何选材时,我又特别要求学生课外背诵、积累一些语言材料,用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可是,在实际作文中,相当一部分同学,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有时也触发了写作灵感,但总感到眼高手低,力不从心,或无法完美地诉诸笔端;或勉强为之,言不及义;或草草了之,言不成文。

因此,如何把学生的阅读经验转化为写作经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成为我重新思考的问题。

我计划在以后的作文备考中,结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完善本方案,将语言表达训练有机地融合到规范写作训练中,以整体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70分的高考作文,充满变数,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我们决不能把作文搁置到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要运用智慧,潜心钻研。

一言蔽之:

作文备考,我们任重道远!

六、附录:

案例1《半截草稿——考场作文草稿速成法》

案例2《考场作文选材训练方案》

案例3《命题作文(记叙类)写作训练方案》

案例4《如何“怀想天空”——浅析200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审题》

读书笔记1《说课的误区与对策》

读书笔记2《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笔记3《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

读书笔记4《语感形成的两个要素》

以上是我认为较好的案例和笔记,请专家斧正。

谢谢!

 

案例1

半截草稿

——考场作文草稿速成法

“半截草稿法”是针对考场这一特定情境而创制的,高考语文150分钟内,考生除去要完成基础题、阅读题、表述题外,还要写出不少于800字的高水平作文。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一篇考场佳作呢?

笔者经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种“话说三分,文写一半”的“半截草稿”作文法。

首先,考生拿到作文题目后,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构思,并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

再次,按照所列提纲,运用联想、想象继续扩展素材,将提纲补充完整,耗时约5分钟。

第三,在草稿纸上创作文章的第一小节(约200字)。

第四、将所写的第一小节斟字酌句、去粗存精,压缩到100字左右。

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将此开头,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誊写到答题卡上。

第三、四步耗时约10—15分钟。

最后,当开头撰写好之后,考生就会进入写作的高峰期,在文思如泉涌的状态下,用30—35分钟顺势完成余下的700余字。

如此考生就可以在55分钟左右完成作文。

写作素养较高的学生,可能在4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这种作文创作法的优点,就是给考生留出了较多的审题、立意、构思的时间,尽可能地消除了考生因因审题失误而导致的偏题、走题现象。

此外考生将开头写在草稿纸上,既避免了“弯弯绕”入题慢的缺点,还可以充分调动考生的创作情感。

文章的主体部分直接写到答题卡上,既为考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可以消除因作文未完篇而造成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诚然这种方法,考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附:

草稿样本

《家园》

提出中心论点:

坚守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如明月般皎洁,如白玉般无瑕,将品行操守升华天地。

正面论证:

屈原、李白、鲁迅

过度:

康德名言,“有两样东西使我愈思考愈觉得神奇:

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反面论证:

秦桧、王怀忠

结尾:

坚守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的内心如清风、似朗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彰显出生命的亮丽。

例文样本:

家园

繁衍生息的地方是我们物质的家园,而储藏心灵的地方则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坚守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如明月般皎洁,如白玉般无瑕,将品行操守升华天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闾大夫怀瑾握瑜、志洁行廉,在举世浑浊、众人皆醉的世界中依然坚守节操,洁身自好,堪称当代人之楷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面对尔虞我诈、乌烟瘴气的官场,愤然而去,在青山绿水之间,在陇亩阡陌之中,守望心灵,纵情山水,将封建土大夫不事权贵的信念播种在了天姥山麓。

面对荆棘满地、疮瘤遍身的病态社会,鲁迅不是随其流、扬其波,而是怒目金刚、横眉冷对,拿起三寸笔杆捅向社会的心脏。

他坚守了心灵,坚守了正义,更捍卫了人们精神的家园。

康德曾经说过:

“有两样东西使我愈思考愈觉得神奇:

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坚守心灵家园的人心中都有一部道德法则,它就像精神家园的士兵一样,牢牢守住那方圣洁的土地,任何的污浊都被拒之门外。

这样的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管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都会独善其身,这样的操守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

相反那些为了名利而放弃自我,丢弃信念的人又是何等渺小。

宋朝的秦桧为了一己之利,竟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忠良,杀戮无辜。

后果呢?

君不见那西湖岸边,倒剪双手,向岳飞忏悔千年的二尊“朽木”。

原河南省某市市长王怀忠翻身落马后,对自己所犯的滔天罪行竟搪塞不语,而大批特批社会的黑暗、人心不古,可他是否应该在夜阑人静时拷问一下自己:

在金钱美女面前可曾头昏脑胀?

在功名利禄面前情不自已?

在肮脏的权钱交易面前可曾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坚守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的内心如清风、似朗月,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彰显出生命的亮丽。

简评:

本文紧紧围绕“坚守精神的家园”这一中心,精心选取了屈原、李白、鲁迅、秦桧、王怀忠的事例,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凸显了自己对坚守精神的家园的理性思考。

文章旁征博引、有理有据,是篇规范的考场议论文。

 

案例2

考场作文选材训练方案

教学目标:

1、围绕中心如何选材

2、如何走出选材误区

教学设想:

从学生的习作例文入手,结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探究高考作文选材的突破方向和提升方法。

教学重点:

围绕写作中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材料。

训练步骤:

一、命题作文习作训练

作文题目:

《家园》

要求: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第一课时)

二、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标题“家园”是类似“爱情”的一个古老却永远年轻的话题。

“家园”可以是物质的,具体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可以是精神的,从个人的生活准则、兴趣爱好,到故园情思、民族精神,甚至整个人类家园,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动之以情,凸显亲情、友情;也可以精神家园为中心话题,晓之以理,彰显理性魅力。

3、评述样卷

学生习作1:

衣、食、住、行,家味十足,真实可感。

以平实的语言,描述原汁原味的高三生活。

学生习作2:

由古而今,旁征博引,正反对比论证,张力十足。

学生习作3:

作者以灵动的思维,巧妙地将标题转换为“书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全文文采斐然,凸显出考生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

四、指导选材

选材原则:

围绕写作中心

基本思路:

一思、二比、三挑、四定。

写作指导: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学生习作1:

家园——宿舍——生活琐事

学生习作2:

家园——心灵的家园——古今仁人志士

学生习作3:

家园——精神家园——读书

材料来源:

日常生活小事、名言警句、历史名人、社会热点等。

选材误区:

假、大、空,文章如空中楼阁。

陈、旧、老,文章落入俗套。

五、延伸写作训练

作文:

以“分享”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思路

在经历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