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19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2分)(2017九上·成都期中)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创痛(chuàng)       陨落(yǔn)     气吞斗(dòu)牛

B.扶掖(yè)   蓑衣(suō)    分外(fēn)    媚上欺下(mèi)

C.襁褓(qiǎng)    凭吊(píng)    田圃(pǔ)    格尽职守(kè)

D.禁锢(jīn)    凌驾(líng)    睿智(ruì)    恼羞成怒(lǎo)

2.(2分)(2017七下·赫章期中)下列选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迥乎不同,我们用心中的梦表达对祖国深厚的热爱,祖国用美好的现实铸就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B.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3.(2分)(2016七上·重庆期中)下列文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淡妆浓抹总相宜,美如诗画。

2016年9月,演绎在西湖上的G20峰会文艺晚会,让中国文艺惊艳了世界。

①在西湖夜色中,让漫山遍野的采茶女轻舞;②彩扇徐展,乐舞蹁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让观众沉沦;③水上的芭蕾经典《天鹅湖》,让欢乐的舞步在多情的西湖水面律动;④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全场欢腾,那是因为它唱出了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于祖国的热爱的原因。

A.①    

B.②    

C.③    

D.④    

4.(2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

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5.(2分)(2012·呼和浩特)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铁扇公主之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牛魔王,她怀恨在心。

B.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武圣”,这位英雄是关云长。

C.《童年》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D.《水浒》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一群豪侠仗义的英雄形象。

6.(2分)(2017·沈阳)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

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

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

④一旦心中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

”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

将“繁杂”改为“繁多”。

7.(2分)(2012·沈阳)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二、默写(共8题;共22分)

8.(1分)(2017八下·江宁月考)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吴均)

9.(1分)靡不有初,________。

 

10.(1分)背诵默写。

________ ,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

11.(8分)请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1分)按照要求填空。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

13.(2分)“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和气概。

(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14.(7分)按要求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5.(1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5分)

16.(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谁怜爱国千行泪”。

风烛残年的美国同学yīn()切地要我从祖国给她带几颗枣核;zhuó()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qū()钱学森始终juàn()恋着祖国,为了回国饱受折磨;韩麦尔先生默默承受着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无论你走向哪里,或从哪里走来,你始终是一个“炎黄子孙”。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17.(12分)(2017七上·江都期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1)【活动一:

话交友】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出自于《孔子家语》的这段话,阐释了怎样的一种交友之道?

谈谈你的理解。

(2)【活动二:

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

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以及考生相关信息;ƒ50字左右。

(3)【活动三:

品名著】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这段文字选自于________,让“我”产生“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的是什么事情?

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8.(7分)(2018八上·金华期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8分)

19.(13分)(2017八上·莒县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

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他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有什么作用?

(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

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

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0.(25分)(2014·河北)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各小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

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

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

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

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

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21.(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

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

万里曰:

“官可弃,记不作也。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

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

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韩侂(tuō)胄:

南宋大臣。

③掖垣:

泛指高官。

④柄国:

掌管国家。

⑤僭(jiàn):

超越本分。

⑥邸(dǐ):

此指官府。

⑦族子:

宗族里的年轻人。

⑧吾头颅如许:

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

下列句中的“以”与“许以掖垣”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策之不以其道    

C.何不试之以足    

D.可以一战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万里为之记 属    ②忽族子自外至 

③亟呼纸书曰      ④侂胄恚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曰:

“官可弃,记不作也。

②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22.(5分)写作。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

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

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默写(共8题;共22分)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三、书写(共1题;共5分)

16-1、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2分)

17-1、

17-2、

17-3、

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8-1、

18-2、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8分)

19-1、

19-2、

19-3、

19-4、

20-1、

20-2、

20-3、

20-4、

20-5、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4分)

21-1、

21-2、

21-3、

21-4、

八、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