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489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docx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

专业:

工商管理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马莉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此,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有了优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了经济优势。

如果单纯地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势必会造成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无法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需要更多地依靠“人”这一能动性的要素,将人才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合,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马太效应”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大量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引进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能够促进引进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对策,以人才促发展,最终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可行性对策

 

ABSTRACT

Sincethepolicyofreformationandopening,theeastareaofourcountryhasutilizedbettereconomicbasis,theadvantageousgeographicalsuperiority,supportbystatepoliciestotaketheleadtodevelopment.Meanwhile,theimbalanceques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amongtheareasismoreandmoreprominent.Therefore,ourcountryhasproposedthestrategyofthedevelopmentofwesternarea,inordertoreducedevelopmentdisparitybetweentheareasandrealizetheeconomycoordinateddevelopment.Themid-westareaisthemostabundantareasofresourceinourcountry,andoccupytheenormoussuperiorityintheresources.Butitisnotequaltotheeconomicalsuperioritythathavingthemunificentresourcessuperiority.Ifpurelyreliesonthedevelopmentofresources,itwillcreatethemid-westarearesourcesinevitablyanddryup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orsening.Also,itwillbeunabletorealizethelocal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ofthemid-westareawhichissupportedbyrelevantsupportingpolicies,measure,needmoredependanceupon"thetalent",theactivityessentialfactor,andcarryonthetalentandtheresources’scienceeffectivecombination,tomaketheresourceadvantagechangingintotheeconomicadvantage,promotethefast,continuation,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regionaleconomyfinally.Butthefunctionof"MaTaieffect"causedbydisparat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ofourcountryleadtothetalentofmid-westareamassivelyflowsoutforalongtime,appearthephenomenonof"thepeacockfliessoutheasterly".Howtoretainthetalentandattracttalentintroductionhasbecomeasevereandrealisticproblemfacedbythemid-westarea.Thisarticlewillaimatthisquestiontoconducttheresearch,inorderto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asanexample,attempttofindoutthecountermeasureofpromotingtalent'srefluxinthemid-westareaandaspiredevelopmentwithtalent,narrowthedisparityamongeastmid-westareas,constructtheharmonioussocietyfinally.

KEYWORDS:

mid-westareatalentintroduction

feasibilitycountermeasure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生产要素开始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律,向着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

东部地区凭借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吸引到了国内外的各种资源。

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缺乏良好的政策、人文环境,不仅难以吸引到外部资源,已有的人才、劳动力也在大量的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尤其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发展,不能够仅仅依靠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地开发和物质资本、资金的大量投入。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多地需要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作用。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近年,我国出现了大量人才由国外向国内引进的现象,在国内人才流动中也出现了些许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迹象,中西部地区必须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引人才。

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可行性入手,来探讨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对策,以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由理论转变为现实,最终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二、中西部地区人才概况

1.西部地区基本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9年末人口总量为4.21亿人,占全国的30.1%。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0211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因此,支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因此,要想实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的这一总战略目标,就得认清楚西部地区的现状,就得认识到: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这一侧重点,特别是引进所需人才和人才的有效合理利用。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现状

作为中西部省份的宁夏,目前(截至2008年底)人才的现状,一是人才总量偏小,高级人才短缺。

我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81人,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相差131人。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4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38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285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62人。

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只有14438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6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78人。

全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人才短缺,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甚少。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仅有1.71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9.8%。

全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3458人。

二是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首先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而在宁夏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化工、新材料研发、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2.6%。

其次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青年人才缺乏。

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8.1%,但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仅占2.2%,而50岁以上的却占24.2%。

三是人才培养、流失、引进之间矛盾比较突出。

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一方面,宁夏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端人才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培养的中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宁夏跨省区调出的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年富力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骨干,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7%,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

而宁夏同期调入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仅2500人左右,引进与流失之比为1:

12。

如2006年以来,宁夏大学先后流失教师67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流失人才300多名。

同时,宁夏每年在外省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求学的3000多名青年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外地工作,返回宁夏的很少。

宁夏大量人才外流,从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来看,人才政策、人才待遇受地方财力的限制还不尽如人意,不少人才还承受着住房、工作设备、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困扰,加之用人机制不完善,许多人才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难以如意,同时,在宁夏区内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涌向城市、川区、机关单位的也呈上升之势,造成了我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态势。

三、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

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奉行适度倾斜、梯度推移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省份。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在这一长期历史进程中,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大量经济资源相对集中于东部这一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一方面大大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相对削弱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进而使得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

而经济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又具有一个流向,即由处于劣势的地区或国家逐步流向处于相对强势的地区或国家。

对我国来说,这种资源的流动特征正是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困难的重要原因。

2.地理原因

中西部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相对偏僻的地方,山高路远,气候恶劣,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自然环境的相对恶劣正是这些地区人才外流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因素。

尽管有些地区生态环境尚好,但由于不便的交通、落后的基础设施、陈旧的通讯渠道,这些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背离的现状也严重阻碍了地区的发展,因而这种不利的自然环境无疑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瓶颈之一。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创业条件相对较差,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先天不足。

如上世纪60年代,国家从天津整体调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的47名医生,目前留在宁夏的仅有6人(已退休)。

3.经济原因

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人才的生存、发展与创造也越来越明显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调整。

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使人才资源的发展获得轻松、舒适的条件,从而激发其活力,促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智力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

落后的经济环境则会影响和阻碍人才资源的开发。

中西部地区一般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自然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外地的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向外流,人才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又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影响人才的引进。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人才缺少、发展落后;发展愈落后,人才愈缺乏的恶性循环。

在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宁夏划入一类区的有11个,二类区的有5个,三类区的有3个,工资待遇与全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

2006年实施新的工资制度以来,列入三类区的南部山区八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230元,列入一类区的川区市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仅为70元,而西夏区、金凤区还没有进入类区。

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宁夏最高的银川市年标准为22992元,最低的泾源县年标准仅为11162元,相差11830元。

第二步规范后,银川市虽然比以前增加300元,但国家至今未批准,最低的市县也仅为15000元。

2008年,宁夏地方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2995元。

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津补贴待遇与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非常大。

同时,就区内而言,工资待遇也存在山区低、川区高、农村低、城市高,甚至同城不同标的现象,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难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如革命老区盐池县,由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群众发生车祸全县尽然没有医生能够进行抢救治疗。

4.人才观念陈旧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发展的核心是竞争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人才。

但是中西部地区在管理现有人才的工作中,不能提供更优越、更宽松、更合理的环境为人才进行直接服务,甚至克扣工资,以小生产者的心理压制人才发挥作用。

优越的“官本位”意识极大的污染了社会风气,眼下的社会风气是敬畏当官的,羡慕有钱的,轻视做学问的,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虽有所提高,但仍属中下水平,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得不到真正尊重和爱护。

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只强调物质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这种认识使政府部门对待人力资源开发持消极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企业界也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把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视为企业的成本费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视为资本,忽视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的巨大增值作用,把人力资源简单等同于一般的自然资源,未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目标,对人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区对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中,不能充分地重视和利用人才资源,对政府、企业的人才外流任其自然,不屑一顾,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

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归因于天地自然,对高科技人才带来的巨大变化却视而不见。

归根到底,是落后的人才观念导致失误的管理行为,使得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爱护,从而影响了人才为企业奉献的热情,进而产生人才外流的动因,掣肘了人才引入。

5.政策、体制方面的落后

一是对政策截留、扭曲、搁浅的现象十分严重。

人才政策中规定的资金、科研补助、岗位津贴、安置费用等资金问题难以落实,使待遇留人、吸引人难以实现。

二是政策过时现象突出。

为了改变在人才争夺方面的劣势,中西部地区也参照东部地区做法,制定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由于缺乏准确的人才估价,一些优惠措施虽然在本地区看来有所突破,但与东部地方相比,力度不够,缺少新意,难以实施并且由于起点低、力度小、吸引力差,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是政策执行偏差。

虽然在政策上大力引进人才,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排外和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在外地人和本地人同时应聘一个岗位时,本地人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外地人。

这一系列二元性封闭结构制约着中西部有些地区的人才优势向现实的经济优势的转换,所谓的人才优势不过是高墙深院内的静态的人才优势,因而在全国市场经济大趋势的拉力下,造成了人才引进困难和人才外流的现状。

四、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以及引进措施

1.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

1.1国家的重视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的战略举措。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对于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丰富的资源

西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地域广袤,市场潜力巨大、能矿资源富集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

宁夏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首先,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五,人均产煤量和人均发电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仅宁东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亿吨。

我们正在将过去卖煤转变成卖电,卖电再变成就地转化,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成为宁夏发展大趋势。

第二,农业上的优势资源也很丰富,现有耕地l500多万亩,人均2.5亩以上;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过境397公里,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是中国4大灌区和12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还有大面积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资源可供利用,是中国8个宜农荒地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清真牛羊肉、枸杞、酿酒葡萄、硒砂瓜、马铃薯、甘草、还有优质水稻等是宁夏的特色农产品。

第三,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称为“中国西北的盆景”,中国10大类95种基本旅游资源中,宁夏就占有8类46种,自然风光旅游热线有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六盘山、星海湖等,历史人文景观有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以及回族伊斯兰风情等。

1.3较低的进入门槛

正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一样,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众多,但人才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第一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所占比例远高于全国其他任何地区,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高出了好个百分点;这说明西部人力资源结构依然不合理,集中在第一产业领域内的人员所占比重仍然过大;在第二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比例为较全国平均水平任低好几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西部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在这个领域的人员也较少,跟东部地区相比差别更大;在第三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比例为,除了稍高于中部地区的之外,低于其他两个地区以及全国均值。

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人口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第一产业领域,而科技要求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领域内就业的人员较少,换句话说也就是西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而在工业生产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较少。

正因为人才的大量缺乏,所以使得进入西部地区的人才门槛也大大的降低了,这从另一方面又为西部地区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又一优势。

1.4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宁夏面临着三个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近10年,2009年又开始着手规划第二个10年;二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是国家采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国务院2008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宁夏建成“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和60多条具体政策性措施,明确了100多个事关宁夏跨越式发展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

中央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能为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队伍提供捷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西部地区的广阔发展空间,找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

2.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对策

2.1经济对策

改善经济环境是人才引进的基础。

经济环境与人才环境密切联系。

经济环境为改善人才环境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待遇和创业舞台,人才环境又反作用于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待遇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让他施展才能、实现价值、贡献社会的舞台。

否则,人才无事可干也会离去、外流。

因此,中西部地区要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环境,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更广的舞台。

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没有优势,传统部门、不赚钱的部门多,电子、信息、金融、证券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少,一些高层次的人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而东部地区有这些岗位和机会,自然就把人才吸引过去了。

因此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些过时的产业;大力发展富有吸引力、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知识科技型优势产业等技术起点高,成长性良好,对产业升级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它们的先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其向高技术前沿进军,并创造大量足以容纳和吸引高级人才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2.2政策措施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局的稳定、各项制度的完善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保障。

引进人才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软”、“硬”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中的制度因素。

因为人才、技术、知识、资金都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制度的先进性是新生产力的催化剂;制度的公平性、感召力是竞争力的源泉;制度的稳定性产生预期目标的理性行为;制度的权威性形成高效、良好的运行秩序。

在人才引进上,制度环境尤为重要:

首先,制度能对人才引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其次,制度能为引进人才提供法律上的或制度上的保护;再次是制度对人才引进行为的激励。

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引进人才的各方面利益,提供人才引进的利益驱动机制。

同时,恰当的制度安排可以赋予人才自由的发展空间,给予人才充分体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行为空间,刺激人才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充分显现;恰当的制度安排更能锻炼和提高引进人才的能力,并使人才引进逐渐成为自主行为。

2.3人文环境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