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04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docx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

RevisedbyBETTYonDecember25,2020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

《马说》比较阅读

(一)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

披上战甲。

褫:

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

(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执: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见②胡不见我于王

D.①执策而临之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2分)

(四)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以班见:

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

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

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

踮起脚尖。

⑤曳:

拖,牵引。

⑥大夫种:

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

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解释下列短语。

(4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9.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

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4分)

(五)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

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上:

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

人名。

③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④异:

其他的。

⑤正: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正患己不能知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

(六)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

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

①安事:

要……何用②捐:

弃③之:

指死马④期年:

满一年⑤诚:

真心⑥致士:

纳贤士⑦见事:

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010·辽宁省朝阳市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

披上战甲。

褫:

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

(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

(1)能吃下一石粮食

(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马说》

(安徽省·2011)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执: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3分)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答案:

15.(5分)

(1)或:

有时

(2)见:

显现

(3)等:

等同(4)安:

怎么,怎能

(5)执:

拿着,举着

16.(4分)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

(威海市·2011)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或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见②胡不见我于王

D.①执策而临之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2分)

答案:

(一)(共8分)(2分)(2分)10.想要跟着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1.努力使自己更完美:

善于推销自己。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镇江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

(共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以班见:

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

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

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

踮起脚尖。

⑤曳:

拖,牵引。

⑥大夫种:

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

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7.解释下列短语。

(4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9.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

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4分)

答案:

17.

(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8.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9.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得1分,分析点3分。

“辩证分析”类的3分起评,“属于”、“不属于”的2分起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3分答案示例: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淄博市·2011)

(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

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

①上:

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

人名。

③致治者:

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④异:

其他的。

⑤正: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正患己不能知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

答:

答案:

7.

(1)用鞭子打,驱赶

(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

8.B(2分)

9.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每句1分,共2分)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分)

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2010四川资阳)(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

①安事:

要……何用②捐:

弃③之:

指死马④期年:

满一年⑤诚:

真心⑥致士:

纳贤士⑦见事:

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⑴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答案】(11分)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分,每小题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

是真的没有好马吗?

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辽宁省朝阳市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