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67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中学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总分:

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时间:

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

1.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

A.广州B.厦门C.上海D.宁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从南到北的顺序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因此本题选A

考点:

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南京条约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2.《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A.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B.赔款2100万银元

C.割香港岛D.英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认识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协定关税:

中国关税制定需同英国商定,英国就可以把中国关税调低,从而使英国商品在中国有优势进而打开中国市场,本题的迷惑项是C,很多同学误选C项,五口通商也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但从长远看,协定关税已作为一种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英国的利益。

所以协定关税最能够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本题选A。

考点: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要深入仔细的分析几个选项并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答案,C项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对C,D两项进行分析理解,D项从长远看更有利于英国输出商品的要求,以获取利润。

另外本题的考察角度还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

3.“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物的条件下,圆明园大规模地遭到了蹂躏”。

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两个胜利者”是指

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日本和俄国D.英国和美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19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9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抢劫并火烧了我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考点:

第二系鸦片战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法抢劫我国圆明园的知识的识记,难度较小,属于基础识记题。

4.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中国进入近代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肩负反封建反侵略。

以往农民起义的任务是反封建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史,最初是反抗清朝的统治。

19世纪60年代中外发动势力联合起来,太平天国遇到了以往农民阶级起义所没有于遇到的新情况,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符合题意;ABD项并非新的特点,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重点在于“新”,即以前没有的情况,是新出现的现象。

对比以前中国历史发生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这个角度总结新情况。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是()

①七•七事变②西安事变③日本投降④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某电视台欲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参阅下列哪些人物的传记

A.孙中山、黄兴B.林则徐、魏源

C.康有为、梁启超D.邓世昌、丁汝昌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洋水师的管带邓世昌、提督有丁汝昌,D项符合题意;孙中山、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林则徐、魏源是睁眼看世界的先进地主阶级;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成立强学会B.创办《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D.颁布《定国是召》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给光绪帝的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是解题的关键,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梁发动公车上书。

掀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8.19世纪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

()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马关条约》内容最能反映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的是:

()

A.割地B.赔款C.开设工厂D.增开口岸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反映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反映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是解题的关键,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反映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

10.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

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842米的警世钟”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842米的警世钟”是解题的关键,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2.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

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生活习俗,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题文材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故选择答案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1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鸦片走私B.“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1856年英国借口修约受阻,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19世纪末,清政府命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使这一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课本基础知识《马关条约》的内容。

题意中关键点有“设置工厂”,由此可分析出,应该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需要我们准确掌握并熟练运用。

15.中国革命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到:

“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D.《北京条约》签订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西方各国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排挤了中国民族企业,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19世纪末,列强更是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信息:

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可知,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6.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并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列强侵入北京。

仔细审查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

这说明: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洋务派变成维新派,又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清廷的奴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本题,A,B两项和题意无关,排除,C项本身是个顽固派,排除,D项是在当时的局势下,变革是大势所趋,连李鸿章这样的顽固派也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但戊戌变法失败后,李鸿章马上站在了清廷这边,疯狂的镇压维新派,这也暴露了他地主阶级反动的一面,所以本题选D。

考点:

如何评价李鸿章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李鸿章从想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又疯狂镇压维新派的转变过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能力,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定要看他的阶级属性,看他代表的阶级立场,代表什么阶级就会站在他代表的阶级立场上为其阶级而服务,同学们要有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8.中国近代割地和赔款最多的条约分别是

①《南京条约》②《爱珲条约》③《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上不平等条约赔款和割地的认识,分析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知,①《南京条约》项赔款2100万银元②《爱珲条约》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仅规定爱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准原位之中国人民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归中国政府管理,俄国人不得侵犯;把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③《北京条约》赔款300万两白银银元,④《辛丑条约》赔偿军费4.5亿两,本题选B。

考点:

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1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B.其办的企业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C.其办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D.洋务运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分析题目,A项表述正确,B项采用及其生产,雇佣工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正确,C项,开办新式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正确,D项表述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证明了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失败了,所以本题选D。

考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评价能力,评价历史概念要从两方面入手,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做到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另外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内容,近代化的开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都是考察的重点。

20.以下对戊戌变法论述错误的是:

()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B.前后维持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C.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D.因触动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A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因触动顽固派的利益而失败,前后维持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灭亡和瓜分中国D.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解题的关键,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2.红军长征,摆脱了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的是()

A.四渡赤水后B.巧渡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D.翻越夹金山后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从此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四渡赤水后,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后摆脱了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D.中共七大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4.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进行社会政治改革C.维护清王朝统治D.建设近代化企业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在民族危机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告之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所以李鸿章、康有为在进行社会政治改革问题上有分歧,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哪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领海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主权D.贸易主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了破坏。

在《南京条约》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材料中说明了“租界”是“国中之国”,在租界内中国法律无法适用,说明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是解题的关键,“租界”是“国中之国”,在租界内中国法律无法适用,说明租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6.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是()

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C.新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7.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聚和发展了人们抗日力量。

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抗击了侵华的大量日、伪军,发动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其作用是任何政治力量不可比的。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9.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B.孙中山宣布辞职

C.宣统帝下诏退位D.“二次革命”爆发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0.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伪满洲国建立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D.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经过精心策划,在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炸掉了南满铁路的一小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不抵抗,东北三省很快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非选择题(填空题20分,材料题37,12分;38题8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1).梁启超

(2).康有为(3).公车上书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给光绪帝的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

【答案】

(1).《民报》

(2).民族(3).民权(4).民生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33.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奕䜣

(2).曾国藩(3).李鸿章(4).张之洞(5).左宗棠

【解析】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34.1934年10月,红军从__________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

(1).江西瑞金

(2).甘肃会宁(3).静宁将台堡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35.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战役,其指挥官是_______________。

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_________指挥下,八路军发动了100多个团参加的重大战役,称之为“百团大战”。

【答案】

(1).台儿庄战役

(2).李宗仁(3).彭德怀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战役。

36.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答案】

(1).虎门销烟

(2).林则徐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1839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四、材料题(20分,37,12分;38,8分)

37.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第四款中国赔款二万万两于日本,

第五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

⑴材料一出自那一条约?

“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⑵概括材料二内容。

【答案】⑴《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⑵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