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115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 第41讲 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第41讲三民主义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十一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1讲 三民主义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知识框架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考情分析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考试说明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复习建议:

1.深入理解和领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备对选择题做出正确判断

2.联系政治史部分辛亥革命的内容,加强材料解析题的训练

3.联系历史人物评说部分有关孙中山的内容,全面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予以客观评价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改良方案屡屡碰壁

经济

①____________发展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

西方②____________进一步传播

组织准备

1905年③________成立

个人因素

④________在同盟会纲领的基础上概括提出

2.主要内容

纲领

驱除鞑虏,

⑤______

⑥__________

⑦______

三民主义

⑧__________

民权主义

⑨______

内涵

推翻满洲贵族

统治,反对

⑩__________

推翻⑪______,

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

涨价归公

革命名称

民族革命

⑫________

⑬______

相互关系

⑭________

⑮________

补充和发展

3.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作用

局限

(1)是比较完整的⑯________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⑰______和⑱________的共同愿望

(2)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⑲____________,颁布了⑳________,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

____口号,也没有彻底的

____________

巧学识记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两个阶段: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三个革命:

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

四大成果:

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兴起国民大革命。

五大转变:

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点题训练1】 如图为1912年的“共和四杰”火柴商标图案,是为纪念民国共和曙光初显而作,商人之所以印制这枚火花,是由于当时的“共和四杰”(  )

A.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领导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推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团结合作建设中华民国

考点二 新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打倒

____除

____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关系

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思想基础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外部条件

________和中共的帮助

组织因素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内容和作用

名称

内容

作用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

__________,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

____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________,耕者有其田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

______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点题训练2】 “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己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

A.提出了三民主义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D.主张“平均地权”

要点 比较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

反帝联俄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

联共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

扶助农工

【典例训练】 如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

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

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 孙中山说: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

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

”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

“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史料体现了孙中山关于海权方面的一些看法,体现了其国防思想的前瞻性。

(1)依据史料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

(2)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三民主义

1.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  )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2.1911年12月,孙中山说:

“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

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

”这说明孙中山(  )

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3.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义。

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

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

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考点二 新三民主义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

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5.“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

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

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

6.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7.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鼓励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就官僚,成绩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功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史实分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保守与激变”为主题对辛亥革命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第二十一单元 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1讲 三民主义【主干知识梳理】

①资本主义经济 ②启蒙思想 ③同盟会

④孙中山 ⑤恢复中华 ⑥创立民国 ⑦平均地权 ⑧民族主义 ⑨民生主义 ⑩满清贵族统治 ⑪封建帝制 ⑫政治革命

⑬社会革命 ⑭前提 ⑮核心 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⑰民族独立 ⑱民主权利 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⑳《临时约法》 

反帝

土地革命纲领 

列强 

军阀 

共产国际 

自求解放 

一般平民 

节制资本 

政治基础

【点题训练】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图中的“共和四杰”指的是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他们共同的贡献是促使清帝退位,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武昌起义不是由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故B项错误;袁世凯表面赞成共和却梦想复辟帝制,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故C项错误;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倒行逆施破坏民主共和,孙中山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故D项错误。

2.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提出了三民主义不符合孙中山晚年,A项错误;倡导了三大政策属于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采取的措施,B项正确;领导了辛亥革命不符合孙中山晚年,C项错误;主张平均地权亦属于孙中山早期的活动,D项错误。

【典例训练】

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

校训题写时间是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此时清王朝统治已结束,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7月,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主义包括中国国内各民族平等、自决,故C项正确;孙中山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而不是没收地主土地再分配给农民,故D项错误。

【读史用史】

(1)思想:

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

(2)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腐朽无能,社会经济落后。

【随堂验收】

1.D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

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故D项正确。

2.C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实践策略。

材料强调利用袁世凯推翻君主专制,而非追求和平建国之路,A项错误;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说明没有被袁世凯迷惑,B项错误;材料后半部分说明了孙中山革命策略的合理性,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D项错误。

3.D 【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革命实践。

反清革命一直在持续进行,故A项错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同盟会分化但革命队伍并没有瓦解,在革命问题上意见一致,故C项错误;同盟会的分化表明内部的分歧和分裂,说明革命隐藏失败的危机,故D项正确。

4.C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后,国民革命运动就开展起来了,故A项错误;它们不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双方的分歧可以看出,国共双方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上对历史的理解是不同的,故C项正确;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太绝对,故D项错误。

5.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根据材料得出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一直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国家经营管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在政治上孙中山一直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倡导进行民主革命,并未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

6.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故A项错误;振兴实业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要“发达资本”而非“节制”、“平均”,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当今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是1924年孙中山指出,故C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7.

(1)原因: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2)明确论点“革命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途径之一,革命的目的是实现自由幸福”。

学生围绕论述主题和视角,提出类似观点的,也可得分。

论据方面:

论据充分,至少以下面三个“革命”,从两个层面论证。

农民阶级为了建立人间“天国”,兴起太平天国革命,但太平天国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施行的依旧是传统制度;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合作,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兴起了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结束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文化大革命”以“革命”的名义,践踏了民主法制,造成了自由幸福和社会秩序双重缺失。

总之,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不一,但“自由幸福”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