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268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docx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这部分内容中引入了两个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

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紧紧抓住核心概念进行分数意义的教学。

在新课的教学中,首先结合具体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说一说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发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其次,教学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在这里尤其要重点强调的是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母,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作分子,以此来强化分数的具体意义;接着,通过分数的意义的教学铺垫指出,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同时指出分数的意义也可以说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整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单位“1”。

最后,通过做一做的练习来引入分数单位的概念,指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只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并通过具体的分数进行举例说明。

  2.深入挖掘分数的意义,体会分率。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清楚知道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还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体会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也就是我们在后面所要学习的分数应用题中的分率。

  不足之处:

  虽然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了重点的教学,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受已有知识的影响,根本不看图示表示的具体意义,还是把总数量作为分母,把平均分的份数作分子,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

  改进措施: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着重通过具体的例子辨别,可以采用同步练习中容易出错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册中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单位“1”这个概念学生感到很困惑,难以理解。

其实教材无论从内容的编排和知识的呈现上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仔细推敲就会心领神会。

生动、形象的图文信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平台。

教学时我从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入手,创设了测量的物体长度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当测量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就要用分数来表示,明白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又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也并不是正好整数结果,所以分数是人们解决生活问题所需,接着探究分数的意义也就有了其必要性。

探究过程中学生剪、拼、折、画、想、说好不热闹,这样下来我自我感觉良好,这节课的知识探究清楚了。

我长长的松口气,没想到做练习时,很简单的一题,学生哑口无言了,就是“八分之三表示什么意义?

”有的学生说了也是含糊其词交代不清,究其原因是因为书上呈现的知识是借助图形来分析的,现在脱离了图形的直观性去谈抽象的分数的意义,难怪学生不理解呢,看来正是应了那句笑话“一节课把自己教会了,而没教会学生”。

学生毕竟是根据直观的图形来思维的,抽象思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于是我采取了补救措施。

解铃还需系铃人,每写一个分数,让学生想一个形象的图形或动手画一画,亲自分一分,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渐渐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分数,脑子里就有了形象的直观图了,从而真正的从意义上理解了分数。

  有时我就想:

没有问题的课堂可就真的有了问题了,学生一堂课都没问题可提,这样的课还需要上吗?

尤其数学课堂更应该是在不断的解决各类学生的各种问题中生成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的理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而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的基础与生活中对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现代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体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教学。

  2、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这节课主要通过创设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过程,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应用,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理解。

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得新知识、学会学习是教师共同认同的。

但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充分地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案例】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

  ①意义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

(2)1米长的毛线(3)6个苹果(4)10根小棒(5)8颗糖

  2、交流分数

  

(1)苹果(突出平均分)

  

(2)毛线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①概括单位“1”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①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

  (四)学习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导。

  ①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

  ③上学习

  ④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动脑筋回教室

  【评析】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

  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

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

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说: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

因为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习。

让学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较扎实。

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

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百分数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出勤率、合格率等。

  百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又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面要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成了关键。

我认为有必要先让学生多解读生活中的百分数,说一说每个数据的意思,感悟到“百分数是两个量在比较”,然后再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因此,上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类百分数,并让他们请教家长初步弄清百分数的意义。

上课时,我尽量让学生多交流,希望在交流中领悟百分数的意义,并引导他们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来叙述,但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大多不会讲,只是机械的跟随老师的引导,相反他们大多会用分数的意义来叙述,如:

“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8%,表示把这批产品平均分成100份,合格产品占了其中的98份。

”我想不论学生如何表达,只要理解了百分数的本质涵义都是可以的,不必强求统一的叙述方式。

  本节课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是在突破学习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并不是进行抽象的讨论,而是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把区别与联系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进一步突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难点得以突破,新知得以深化。

最后,多样化的练习形式,都是围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设计的,体现了数学味与人文性,同时也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趣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今天听了__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从听这课我发现闫老师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堂中闫老师的“活动系统”,就是组织学生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

  

(1)组织学生4人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构筑互学的关系而不是互教的关系

  (3)组织挑战性的学习

  课一开始,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课堂教学基于教师应答学生学习的关系闫老师特别注意:

贯穿倾听、串联、反刍三种活动,放低声音的调门,精选课堂话语,基于即兴式应对来追求创造性的教学。

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顾老师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知识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分类、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顾老师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

  顾老师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法。

整理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借此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出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今后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识。

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节精彩的复习课里,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都源于顾老师别具心裁的教学设计和名师的教学能力,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

开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课前让学生开展找身边的分数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采来的“果子”也是丰富多彩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扩大“果子效益”。

当然开放策略也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的的开放,课时给学生提供交流与探讨的机会和场所。

学生便会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

  如在学生学会百分号的写法时,我让学生试着写10个百分号,当大部分学生还未写完,就突然袭击让学生停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写的百分号的个数说一句有关百分数的话。

  生1:

我写了四个百分号,

  生2:

我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占了老师规定的个数的百分之五十。

你们猜猜我写了几个?

生3:

我写了7/10。

生4:

我写了110%,。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既掌握了百分号的写法和意义,又启迪了思维。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对分数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

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课一开始,就从古人测量物体长度遇到的疑惑,接着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再让学生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说说其含义,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

通过思考、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

  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也为揭示分数的意义做了较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较丰富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且还注意让学生经历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如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6组,每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两组占几分之几;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分东西的情景,分别让学生说说各用什么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并对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

这样教学,让学生在应用中不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认识,而且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三、本节课我主要想探索三个问题:

  1、作为数学本身应该关注什么?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难题,比如:

圆的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体积与体积单位、小数的认识等我以前都尝试过,很多时候,过于关注了数学的定义,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就本节课而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大力气去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若干份”、“一份或几份”等抽象名次,可是这些真的就仅仅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吗?

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数感、引导他们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不是也重要呢?

所以本节课淡化定义、强化心像是我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

  2、课堂的教学结构能否适应并引导学生学习?

本节课我没有设计什么复习题,也没有对知识的本身创造多少情境,就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书上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这样促进学生主动回忆、交流、阅读、思考,同时也感悟一点学习方法。

试想,我们承认的学习是否在很多时候不自觉的也运用过此方法呢?

至少我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把他推荐给孩子们。

  3、学生的学习能更具有创造性吗?

怎样的学习才是更有效的?

根据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我深信:

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再创造中学习,学生才会真正的理解知识,同时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得到培养。

设计这节课时,我基本是把所谓的新知与巩固融为一体的,想办法让学生在各种想象、交流、画图、猜测、操作中去体验并创造分数的意义,新知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的、不知不觉的内化到孩子们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与创造性。

  四、本节课的遗憾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改进,比如:

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把握不够准确,教师不敢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多;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不合理,前紧后松;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板书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地磨练。

希望各位老师诚恳的提出您对本节课的建议与意见,以促进我能更快的成长,也同时让我们一起打开数学“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教学在一个小故事中拉开,不但由此突出“平均分”,还在学生的不同的平均分的情况中评价学生的公平、感恩的情感价值,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这似乎与数学教学无关,但教育与教学是不该分的,而我认为教学远没有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更大。

  在教学单位“1”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字1引入,让学生说说1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归纳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1个图形、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得出1如此多的实际意义是数字1的外延,并在1上加引号,由此定义单位“1”。

然后让学生说说手边什么可以看作单位“1”练习内容有些少,特别是对一个计量单位如1分米1厘米1千克等学生说得少,引导也没有跟上。

  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基础上,我通过对折圆形的纸片引导学生依次得到分数21,41,81这些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然后我通过问:

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这样的1份是81,那么这样的3份呢?

学生很容易得出83这个分数,然后问5份呢?

7份呢?

引导学生分别得出分数,于是我质疑:

81,83,85,87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发现分母都是8,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因为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数不同。

我并没有急着肯定学生的发现,而是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来表示一个分数,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并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此处应该再通过比较,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或表示不同的份数,所得的分数都是不同的。

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什么意思。

  关于分数单位,我选择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分数意义概念后提出。

本来设计时计划让学生再想一想12根小棒看作单位“1”平均分,可以得到哪些形如1的分数的,因为前面学生都提到了,而且时间剩下的也不多了,于是只有作罢,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然后赶紧练习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练一练的习题效果不错,于是我对练习中的相似习题省略,但数轴上的单位“1”和如何正确得出各分数相对应的点是比较难的,于是仅剩的时间我留着处理了这个习题。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课堂上,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魏书生有这样一句话: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因此我负责给学生提供长方形纸片、苹果、糖等,让学生自己通过“选一选,折一折,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

在通过比较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单位“1”。

最后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概括,得出分数概念。

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

  心理学表明:

良好的、愉悦的环境能激发人积极向上。

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信息多向交流,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们兴趣盎然,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上做到“三活”即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二”、“灵活地学数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步骤主要分为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

整个过程的展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主次恰当。

特别是教学策略明确,具体体现在:

  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