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342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docx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一解析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选择题)

(一)(解析版)

1.(2018·广西中考真题)在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一定为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

4:

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未测:

1.1g+0.9g+3.6g+2.4g-2.3g-2g-2.8g=0.9g,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错误;B、丁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B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2g:

1.6g:

0.4g=3:

4:

1,故C正确;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减少,一种物质增多,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在一密闭容器中,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求X的待测值;则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可推测反应物与生成物等信息进行分析。

2.(2017·河南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

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答案】C

【解析】

A、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为28,水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C物质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28:

6×18=14:

27;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是+1价,没有变化。

3.(2018·天津中考真题)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余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9.6gB.8.8gC.6.8gD.4.4g

【答案】B

【解析】

设与2.8gA恰好反应的B的质量是x,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w,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w,则

=

,解得x=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

2.8g+9.6g-3.6g=8.8g,故选B。

点睛:

要顺利解决此题,就要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利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列比例式解答。

4.(2016·云南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A说法不正确;B、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C、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D、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2018·湖南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答案】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2013·江苏中考真题)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的关系正确的是()

A.x:

y=1:

1B.x:

y=1:

2C.x:

y=1:

4D.x:

y=2:

1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晶体中的氮元素和氨气中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而晶体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即:

56x:

(14×2)y=(2.0g×

×100%):

(0.85g×

×100%)

解得:

x:

y=1:

1,故选A.

7.(2015·黑龙江中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

B.x的取值范围:

0≤x≤30

C.当y≤24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Q为10g,P为15g,故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是正确的叙述;N可能为反应物,也可能为生成物;故x的范围为0≤x≤51;当y≤24时,说明N物质为反应物,故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是正确的叙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y=65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8.(2018·湖南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已知某配方火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

A.COB.NOC.CO2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反应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4,2,6,3,生成物中硫、钾、氮、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2,2,0,0,故3X中含有6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故X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选C。

9.(2017·贵州中考真题)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A选项中乙物质为氧气,属于单质;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丁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

2;C选项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O:

224,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选择C

10.(2017·浙江中考真题)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

1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H2O2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

2=22:

1,故错误。

本题选A。

11.(2015·四川中考真题)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丁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所以丁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与该反应。

此项不正确。

B.甲和乙的质量反应后减少,为反应的反应物;而丙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为反应的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在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此项正确。

C.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甲不一定是化合物,乙也不一定是单质。

D.反应是由甲和乙生成丙,所以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所以应选B项。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2.(2018·黑龙江中考真题)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COC.H2SD.SO3

【答案】A

【解析】

反应前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

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点睛: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13.(2016·江苏中考真题)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共有3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话可知,反应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故B说法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图不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故C说法错误;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项为: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别

14.(2016·河南中考真题)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

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B选项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2×2)/(24+8+14×2)×100%=40%;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反应物有两种物质;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28:

4×18=7:

6;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5.(2019·贵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参加反应的

个数比为2: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分析.

【详解】

A、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故A说法正确;

B、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B说法正确;

C、

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B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故D说法错误;

故选:

D。

16.(2019·辽宁中考真题)已知某物质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又知该物质的制备原理为:

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lO2B.HClOC.Cl2O5D.HClO3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钾的个数为2,氯的个数为6,氧的个数为6,氢的个数为4;反应后钾的个数为2,氯的个数为4,氧的个数为2,氢的个数为4,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

ClO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2019·湖北中考真题)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

2D.丙可能是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甲4.0→1.2,减少2.8,为反应物;丙3.0→2.4,减少0.6,为反应物;丁2.0→5.4,增加3.4,为生成物;甲、丙参加反应的质量等于生成丁的质量,乙质量不变,即x=2.0,可能为催化剂;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乙没参加反应,该反应方程式:

甲+丙=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乙质量不变,即x=2.0,可能为催化剂,选项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

2.8:

0.6=14:

3,选项错误;

D、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8.(2018·湖北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x的值等于0.5B.甲一定是化合物

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

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0+0.5-23-24-3=0.5,该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质量减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甲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24:

3=8:

1,该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质量减少23g,丙生成24g,丁生成3g,可知是甲分解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9.(2017·山东中考真题)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克,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减少了32g-12g=20克,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25g-20g=5g,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8g-5g=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故A正确;

B、乙是生成物,故B错误;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故C正确;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0.(2019·江苏中考真题)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

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A.80:

7B.80:

49C.10:

7D.8:

7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含有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说明剩余的铁反应完全。

【详解】

设H2SO4与CuSO4的质量分别为x、y

由于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即铁完全反应且固体质量前后不变,所以

故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