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14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鄂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鄂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

1.成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B.响度大

C.音色美D.频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引吭高歌”中的“高”是声音的响度大。

2.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像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是晶体,故C正确;

D、冰在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的上升温度较高),由

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3.“梁湖碧玉茶”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色农业品牌,曾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

下列对于沏茶和品茶过程中情境的解释,正确的是

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这

汽化现象

B.沏茶时,玻璃杯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品茶时茶香四溢,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D.品茶时茶香四溢,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沏茶时,杯内水面上方出现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沏茶时,玻璃杯的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D、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C错误、D正确。

4.小曦用高压锅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压锅煲汤更快是因为液面上方的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B.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体沸点与压强的大小有关,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高压锅煲汤更快就是因为液面上方的压强大,液体的沸点高,故A正确;

B、正在沸腾的鸡汤,温度虽然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故C正确;

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烟雾”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

5.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其热值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内能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管在什么样的温度下,物体都会存在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

B、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可能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

D、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和质量,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故D错误。

6.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A.50cmB.1mC.1.5mD.2m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因为小丽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则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也是1m,所以小丽的像距小丽2m。

7.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们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9.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香港站中,中国女排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连续扳回三局,最终以总比分3:

2逆转夺冠。

下列有关情景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排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平衡

B.排球被重扣后加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惯性越来越大

C.队员发球时,击球瞬间对球做了功

D.二传手向上撑球,球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急转直下。

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排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大小都在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力不平衡。

故A正确;

B、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排球被重扣后加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

故B错误;

C、队员发球时,击球瞬间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排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距离,所以做了功。

故C正确;

D、二传手向上撑球,球向上运动;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急转直下。

力的方向不同,球的运动方向不同,说明力的方向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答案】D

【解析】

【详解】动滑轮上绳子的有效股数n=2,由

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

,则物体移动的速度:

,故A错误;所做的有用功:

=100N×1m=100J,故B错误;拉力做的总功:

=60N×2m=120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故C错误;拉力F的功率:

,故D正确。

1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解答。

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

如图甲、乙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

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不带电。

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点睛:

重点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不难,但容易出现错误,必要时可以将题目中的带电情况标在图上,则带电情况就很容易区分了。

12.科技引领生活,5G时代已经来临。

车辆利用5G通讯网络可在一、两公里之外提前感知交通信号灯,为无人驾驶提供支持。

如图所示,是用于路口的5G指示灯,则红黄绿三种颜色指示灯的连接方式及5G通讯传递信息的形式分别是

A.串联 超声波

B.串联  电磁波

C.并联  超声波

D.并联  电磁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交通指示灯中的三个灯不同时亮,即可以单独工作,且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可以判断出三种颜色指示灯是并联的;5G通讯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3.如图所示,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图一致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电流表、灯泡L1,再经过开关,灯泡L2回到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1、开关的两端。

A、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电流表、灯泡L1,再经过开关,灯泡L2回到负极,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灯泡L1、开关的两端,与实物图符合,故A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与实物图不符,故B错误;

C、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两端的电压,实物图中电压表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与实物图不符,故C错误;

D、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和L1两端的电压,与实物图不符,故D错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家中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可以在同一插线板上同时使用

C.光缆通信中光在光纤里一直沿直线传播

D.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再采取救人措施,故A正确;

B、家庭电路中不能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否则会使电路中电流的过大,而引起火灾,故B错误;

C、光在光导纤维中不断反射,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错误;

D、核能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1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知,A、B、C三个正方体的体积相同;

A、由图可知,A、B、C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VA排<VB排<VC排,根据

可知,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A<FB<FC,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和B处于漂浮,C处于悬浮,则由浮沉条件可知:

GA=FA,GB=FB,GC=FC,由于FA<FB<FC,所以GA<GB<GC;由于正方体A、B、C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

可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水的深度相同,由

可知液体底部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

可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

F甲=F乙=F丙,故C错误;

D、因正方体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等于正方体排开水的重力,即可以理解为,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能看出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F丙,根据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6.鄂州机场目前正在全面建设之中,预计2021年投入运营。

建成后,它将是通向世界窗口、通向国际经济贸易的桥梁。

预计2021年机场货运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则当年机场运载货物总重突破__N。

鄂州地处我国中部地区,1.5h的飞行能覆盖经济占全国90%、人口占全国80%的地区,距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都是1000Km。

假设飞机从鄂州飞往北京的时间为1.5h,则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是__Km/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飞机在抵达北京着陆之前减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1×1010

(2).666.7(3).减小

【解析】

【详解】货物的总质量m=100万吨=1×109kg,当年机场运载货物的总重:

=1×109kg×10N/kg=1×1010N;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

;飞机在抵达北京着陆之前减速降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降低,所以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会减小,则机械能减小。

17.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时,小明先用电压表测量了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1V,然后保持电压表接A点不动,将接B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电压表示数为3V.已知R1=5Ω,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V,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A.如果他保持电压表接B点不动,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这种接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

【答案】

(1).2

(2).0.2(3).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了

【解析】

分析:

(1)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求通过R1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通过R2的电流;

(2)电压表测电压时,电流要从电压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否则电压表指针反向偏转。

解答:

(1)用电压表测量了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1V,然后保持电压表接A点不动,将接B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电压表示数为3V,即为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由欧姆定律,通过R1的电流为: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R2的电流为0.2A;

(2)如果他保持电压表接B点不动,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一段导线改接到电路中的C点,则会造成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这种接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2

(2).0.2(3).电流从电压表负接线柱流入了

【点睛】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的运用及电压表使用。

18.“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

【答案】

(1).减小

(2).大气压

【解析】

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减小,所以书会被翻开;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

三、作图题

19.“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观天”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

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请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

()

【答案】

【解析】

【详解】井中有水时,光线射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斜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大致范围如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区域所示,如下图:

20.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水平力F推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在此过程中,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

请在甲图上画出t=2s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示意图,并标明力的大小(O点为箱子的重心)。

()

【答案】

【解析】

【详解】如图乙所示,木箱在2s时所受的推力为150N;由v-t图像可知,在3~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滑动摩擦力为100N;在1~3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则滑动摩擦力仍然为100N,即在2s时的摩擦力为100N。

过O点分别沿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的方向画出推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并标明其符号和大小,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为电磁铁和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场,请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标出永磁体右端的磁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磁铁电源的“+”、“-”极。

()

【答案】

【解析】

【详解】磁感线从右向左,可以判断电磁铁的右端是S极,永磁体的右端是S极;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则四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电流从电磁铁的右端进入,从左端流出,所以电源的右端是正极,左端是负极。

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实验中用______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比较丙图和___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本实验还采用了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答案】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乙(4).控制变量(法)

【解析】

【详解】

(1)该实验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用到了转换法;

(2)图甲和图乙,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图乙的压力大,图乙的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得: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图乙和图丙,桌子和海绵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受力面积小,乙图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知: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同;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3.为测定“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实验时,若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选填“电流表与导线”或“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变阻器滑片P在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

额定功率为___W,通电10min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___J。

(4)把这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电路的总功率为___W。

【答案】

(1).灯泡与灯座

(2).左(3).1

292(4).775.2(5).1.8

【解析】

【详解】

(1)若电流表与导线接触不良,则电路断路,两表均没有示数,不符合题意;若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则灯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没有示数,灯不亮,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有示数,符合题意,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3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3.8V,要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可知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故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3.8V;

(3)电流表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示数0.34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通电10min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

=3.8V×0.34A×600s=775.2J。

(4)把这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由图像乙可知,电路的电流为0.3A,则电路的总功率

五、计算题

2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源电压恒为9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该同学探究的是___的关系;

(2)五次记录实验数据中,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电流与电阻

(2).5V(3).4-20Ω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随其阻值的变化而变化,但电流和电阻的乘积不变,所以,该同学探究的是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由图乙可知,五次记录实验数据中,

=1.0A×5Ω=-----0.2A×25Ω=5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5V;当Rx=5Ω时电路中的电流I=1.0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

可得,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滑=R总-Rx=9Ω-5Ω=4Ω;当Rx′=25Ω时电路中的电流I′=0.2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R滑′=R总′-Rx′=45Ω-25Ω=20Ω,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是4Ω~20Ω。

25.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

由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始终未与容器接触)。

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

(1)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

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cm过程中,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了多少Pa?

【答案】

(1)4

(2)2

(3)600

【解析】

【详解】

(1)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最大=15N,此时的物块没有浸入水中,则物块重力G=F最大=8N;物块全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4N,受到的浮力:

=8N-4N=4N;

(2)由

得物块的体积:

,物块的质量:

(3)由图乙可知,h1=4cm时物块刚好浸没水中,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2=10cm过程中,物块的下表面变化的深度△h=h2-h1=10cm-4cm=6cm=0.06m,水对物块的下表面的压强变化:

=1×103kg/m3×10N/kg×0.06m=600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