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5753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docx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8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截至2020年)

【甲】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驎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

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

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

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

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

②阳岐:

村名。

③临江:

指兵临长江。

④讦谟(xūmó):

宏图大计。

⑤赠贶(kuàng):

赠送礼物。

⑥上明:

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

⑦翛(xiāo)然:

超脱自在的样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处处志之志:

  ②后遂无问津者津:

  ③缘道以乞穷乏缘:

  ④甚厚,为乡闾所安甚: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骅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20.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鳞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辚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参考答案】

18.①做记号②渡口③沿着④非常;很

19.①(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②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20.C

【参考译文】

【乙】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

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

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

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启由自在地辞去职务。

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

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

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2020贵州遵义)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

“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

”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

一下子平静下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__________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13.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参考译文】

11.

(1).同“邀”,邀请

(2).借给,资助

12.

(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示例:

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解析】【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便要还家:

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要,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

假,借给,资助。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遂,于是;外人,外界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乃,于是,就;躬,亲自;率,带头;俭约,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劝,鼓励;民,百姓;务,从事;农桑,耕作和养蚕种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此题要求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梳理相关内容,概括重要信息。

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的人们生活幸福和谐;由“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民风淳朴谦和。

【参考答案】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他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乙】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

“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

”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

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不重视耕种田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几年之后,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老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

(2020黑龙江龙东)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

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

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

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2分)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

(1)黄发垂髫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

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28.【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

(1分)

29.【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

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

故停顿为: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

老人和小孩。

垂髫:

小孩。

②句意:

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

妻子和儿女。

③句意:

曾经到衡山采药。

尝:

曾经。

④句意:

深入衡山忘了出来。

反:

同“返”,返回。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乃:

竟然/乃:

于是,就;

B.之:

的/之:

的;

C.以:

用/以:

因为;

D.其:

表反问语气,难道/其:

他们(的)。

故选:

B。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闻,听到。

句意: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重点词:

迹,踪迹。

异,感到惊异,以……为异。

句意: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开明朗然”的意思是:

眼前就明亮起来。

【甲】文中的“豁然开朗”的意思与之相近。

(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这说明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作者虚构的。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表达了作者对理解境界的向往之情。

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1)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①小孩;②妻子和儿女;③曾经;④同“返”,返回。

(3)B

(4)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5)豁然开朗。

(6)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

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

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

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

(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

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

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

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

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

“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

”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2020四川广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选(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断断:

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故:

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

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8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分)

译文:

           

(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D(利,对……有好处)

3.(3分)D(“均以描写议论为主”说法不正确,《桃花源记》没有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理解不准确。

4.(8分)

(1)(4分)(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既、扶、向、志”翻译正确各1分)

(2)(4分)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是、得、家、焉”翻译正确各1分)

【《愚溪诗选》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

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2017四川泸州)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n):

确实。

④浣:

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仿佛若有光()

(2)悉如外人()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自恨不如远甚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1)其中往来种作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1.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参考答案】

8、

(1)隐隐约约

(2)全

(3)正,正在(4)遗憾

(评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9.A

10.

(1)其中/往来种作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评分:

答对得2分。

共2分。

11.答案:

(1)老人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