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docx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来自太空的灭亡

(美)菲尔·普莱特

看起来宇宙生活相当平静,不是吗?

白天,太阳有规律地发光;夜里,群星闪烁,令人安心。

这是梦幻。

整个宇宙都充满着危险、险恶的事物,它们相互冲撞争夺地位,都是为了将我们扫出地球表面。

幸运的是,它们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有多少你认识的人是被质子分解致死的?

——但是,如果你等待足够长的时间,它们中的一个必定会消灭我们。

那么,是哪一个呢?

在我们可能遭遇来自太空的灭亡的所有方式中,最有可能的是被小行星彻底消灭。

为什么?

因为我们位于宇宙射击场,每天有100吨的物质射向我们。

不过,每隔数百年才会出现一个大吨位的,当这种大东西出现时,麻烦也就发生了。

如果你能问问恐龙,我想它们一定会让你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也认真对待了。

由一群科学家组成的B612基金会就致力于确保人类的命运不会以在未来的博物馆内陈列我们的骨骼而告终。

他们建议:

不用核武器,而用航天器撞击危险的岩石,迅速移动它的位置,然后利用另一个航天器进行微调,并利用它的重力把这块石头拖进安全轨道。

这听起来像是科学幻想,但是,模型演示显示,这是我们拯救地球最好的办法。

对我们来说,太阳还挺重要。

没有太阳,我们会冻死。

可是,太阳也到中年了:

年届45亿岁的太阳已经差不多耗尽燃料,若干亿年之后膨胀为红巨星,可以吞下水星,熔掉金星,把我们烤成美味脆饼。

甚至早在此之前——在不到一亿年——它就会热到足以升高我们的平均气温,导致温室效应失控,煮沸我们的海洋。

幸运的是,那是从今往后漫长时间内的事。

我会让我的曾曾曾曾曾N代曾孙去担心这件事。

黑洞是误解。

它们并未以行星和恒星的形式在星系中漫游,寻找可口的小吃,而是像数百亿其他恒星那样环绕银河系运行。

不过,其中一个有可能会漫游到过于接近我们的地方。

如果它做到了,就会破坏行星轨道,导致地球落进太阳或被甩进外太空。

黑洞不可能完全吞噬我们,但是考虑其他选择,也许相对有好处。

不过,请注意,任何大质量物质都会惹麻烦,其中包括平时常见的恒星,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鉴于发生这样的事可能需要数万亿年或更长时间,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游手好闲的黑洞。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一定会走到尽头,其中包括我们的宇宙本身。

它已经130亿岁了,不过,在一万亿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物质本身也会土崩瓦解:

长期以来被认为完全稳定的质子也许在约1039年后碎裂。

因此在那么遥远的未来,宇宙也许只不过是极其稀薄的电子和低能量光子雾,围绕永恒的虚无起伏。

虽然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是如此遥远未来的事情,以致目前宇宙的年龄看上去就像蚊子翅膀的一击。

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

若问我的建议,就是走出去,抬起头,享受阳光、月亮和恒星。

就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它们也许会永远存在……永远是很长很长的时间。

1.根据文意,不属于作者预测的“来自太空的灭亡”的一项是(  )

A.大吨位的行星撞击地球   

B.温室效应失控

C.黑洞破坏行星轨道

D.宇宙本身土崩瓦解

解析 B项,“温室效应”是太阳衰老所导致的地球环境现象,不属于“来自太空的灭亡”。

答案 B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模型演示显示,用航天器撞击危险的来袭大吨位行星,是解除行星袭击地球类灾难的最好办法。

B.由于B612基金会的科学家们秉着认真的态度,对行星撞击地球的现象进行了精心实验,认真研究,因此,人类的命运不会以在未来的博物馆内陈列我们的骨骼而告终。

C.我们平时常见的大质量的恒星接近地球,黑洞漫游到过于接近我们的地方,这两种事件对地球带来的麻烦有许多共同之处。

D.在我们可能遭遇来自太空的灭亡的所有方式中,最有可能的是被小行星彻底消灭,最不可能的是人类被质子分解致死。

解析 A项,以偏概全,还需“利用另一个航天器进行微调,并利用它的重力把这块石头拖进安全轨道”;B项,他们“致力于”这项工作,但不一定能“确保”。

D项,“被质子分解致死”不属于“来自太空的灭亡”。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是“来自太空的灭亡”发生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也是人类面对“地球末日”,能够笑傲苍穹、享受人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B.太阳变为红巨星后,会升高我们地球的平均气温,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失控,煮沸我们的海洋。

C.文中“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指的是不可预知的对人类构成更大威胁的来自太空的其他类型的灾难。

D.人们对黑洞的误解是,黑洞像恒星那样环绕银河系运行,不会接近地球,毁灭人类。

解析 B项,这些现象在太阳变为红巨星前就会出现。

C项,“我们当然还有更需要迫切关注的事情”应该指的是眼前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D项,人们对黑洞的误解是认为它们“以行星和恒星的形式在星系中漫游”。

答案 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翊见而谓曰:

“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

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

拂召翊问曰: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翊曰:

“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

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

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

”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觿人止之,翊曰:

“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 ①拂,暠之子。

②申甫,拂之子。

4.对下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礼意其子相也意:

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屈:

屈意

C.不听则恐见怨见:

D.翊举上计掾举:

举荐

解析 “意”应为“猜测”。

答案 A

5.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一组是(3分)(  )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⑤⑥

解析 ①是对刘翊品行的概括,②⑥是刘翊所说的语言,并非行动。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解析 并非一直不肯。

答案 D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程夫人的权势很大。

她在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2)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参考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

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

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

刘翊见到后说:

“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

”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

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

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礼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

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

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

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

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

“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

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刘翊说:

“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

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

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

”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

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

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事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

刘翊被举荐为计掾。

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

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

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

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

“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

”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金人捧露盘·卢龙①怀古②

(清)尤侗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

想榆关、血战英雄。

南山射虎,将军霹雳吼雕弓③。

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

流水咽,古城空。

看雨抛、金锁苔红。

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

参军岸帻④,戍楼上、独数飞鸿。

注 ①卢龙,自古为北方边关要塞,汉代飞将军李广曾在此驻守。

②此词作于词人被贬期间。

③李广射虎而又为虎所伤,最终射杀猛虎的英勇壮举。

④参军岸帻,东晋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是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桓温极为赏识孟嘉,并重用他。

8.在词的上阕内容中,作者是怎样塑造“飞将军”李广的形象的?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写)的手法,由险要的卢龙边塞联想到曾在这里驻守征战的将军李广,(1分)接着点明了李广射杀猛虎的事件,一个“吼”字写出其射虎时豪气勇武、威风凛凛的气势。

(2分)②最后作者运用衬托手法,用雄浑苍凉的边关景色把李广的英雄形象衬托得更加高大。

(2分)

9.“问当年,人安在”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结合下阕内容分析作者此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从怀古转入伤今。

(2分)②戍边多年而无所作为空添白发的健儿只能在田野中闲驱黄雀打发时光,自己难得孟嘉一般的重用,只能戍楼上独数飞鸿,(2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空自老大,功业无成的苦闷、孤独的心情。

(2分)(只答作者借此问表达了对时代变迁,英雄的一去不返的无限怅惘,给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4)贾谊《过秦论》结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2)白帝城高急暮砧

(3)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4)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傻  弟

胡炜

循着傻弟爽朗的笑声,他穿过一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来到小区外那片宽阔浓密的草地上。

仲秋的阳光清澈明亮,刚刚离开浓荫的他,感觉眼睛被晃花了。

揉揉眼睛,他看清楚了,动作笨拙的傻弟正在草坪上追着一个花皮球疯跑。

父亲坐在草地边上,满头银发,目光只专注地追随着傻弟转动。

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

父亲看到傻弟的样子,竟然也像个孩子,露出一脸单纯的笑。

他走过去,坐到父亲身边。

父亲侧过脸,微微点头,算是招呼,之后,又将目光转到正将皮球高高抛起的傻弟身上。

秋天温暖的阳光没有改变他阴郁的脸色。

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爸,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出面帮帮我。

”他掏出烟来,深吸一口,说道。

话音低沉而浑浊。

“帮你什么?

”父亲脸也不回。

“姓杨的那家伙,不知道连上哪根线,把已经铁板钉钉的事情给搅乱了。

“你是说单位里的事?

”父亲问,语气显得轻描淡写。

“是啊,三个副职,老马年纪大了,就我跟姓杨的一直在等扶正的机会。

好不容易,正职升级。

本来,我任正职的事,就要水到渠成。

没想到,姓杨的竟耍了诡计,让事情变复杂了。

”他将烟头重重地摁在草地上,一脸深仇大恨,仿佛,他手里死死掐住的,不是烟蒂,而是那个姓杨的家伙。

“听说,上面有位管人事的领导,是姓杨的一位远房亲戚。

小时候,得过姓杨母亲的照管,如今知恩图报,下了力气帮姓杨的。

他的话,下面的人不能不听。

”他也不管父亲是不是在听,只顾着一个劲往下说。

“爸,你也知道,我跟姓杨的一直明争暗斗。

都死掐对方不放。

他晓得,一旦我扶正,他不会有好日子过。

我也知道,万一他当了正职,我也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现在只有你亲自出面帮忙,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了。

父亲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僵住了。

父亲侧过脸来,看看一脸阴郁的他,又回头,看看天真傻笑着的傻弟,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

那叹息声,意味深长。

“你以前的老上级刘伯,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在上面说话的份量还很重。

我打听过了,只要刘伯肯出面,认认真真地给管人事的说句话,那姓杨的亲戚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

父亲侧过脸来,瞧瞧一脸阴云的他。

又赶紧扭过脸去,看看如阳光般单纯快乐的傻弟,摇了摇头,之后,说了句不着边际的话,“唉,你要是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该多好呀。

父亲的话,像火一样,深深烧痛了他。

他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不太相信这样的话竟会出自父亲口中。

从小,他一直都是父亲的骄傲。

每次,父亲带着傻弟,看着他在学校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

长大后,每当他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父亲总会看看他,又遗憾万分地看看在一旁傻笑的弟弟,说,“唉,要是傻弟能有哥哥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

父亲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

他看看父亲,又看看草地上,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疯玩的傻弟,蓦地,他觉得,头顶那湛蓝无云的天空,也变得虚幻起来了。

“爸,时间不多了,无论怎样,你都得帮我这个忙。

晚了,姓杨的拿到任命书,我在他手下,只有被他活活压死的份了。

”他说的是真心话。

一想到平时两人之间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紧张气氛,他有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父亲又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

盯着一脸阴郁的他看了看,父亲说,别再来烦我了,那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早在退休前,我就已经厌烦透了。

这些年,我更不想再去参与那种事。

一想起来,就觉得烦心难受。

你就放我一马,自己去处理自己那些鬼事吧。

我要陪弟弟玩儿去了!

说完,父亲沐浴着灿烂的秋阳,朝着傻弟大步走去。

他的脸色更加阴沉,阴沉得像暴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

父亲不愿出面,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姓杨的家伙也当不了。

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

(《羊城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他”觉得“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表现了他对傻弟的鄙视、不屑。

B.父亲不愿出面帮助儿子的真实原因是担心自己已退休,人走茶凉,即便找到退居二线的老上级也无济于事,反倒失了面子。

C.作者从日常生活截取片段,通过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中人情冷漠,小人物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在小说中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而是把主观倾向寓含于艺术描写之中,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E.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小说虽然没有细致交代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但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仍能看出其内心的活动和变化。

(2)小说多次提到秋天的阳光,有何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他”是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父亲以前希望“傻弟能有哥哥一半的聪明”,后来却希望“他”“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项,“表现了他对傻弟的鄙视、不屑”分析不当。

B项,真实原因是父亲厌恶了争权夺利的人际关系,不希望儿子继续深陷其中。

C项,对文章主题分析有误。

答案 

(1)选D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

②与“他”阴郁的脸色和心性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了傻弟单纯清澈的心性。

③秋天的阳光象征单纯、光明正大的生活,与“林荫道”象征的阴暗、争权夺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每点2分)

(3)①出类拔萃。

父亲带着傻弟看他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

②争强好胜。

a.与姓杨的明争暗斗,想由副职升为正职。

b.落于下风时,请父亲出面找刘伯帮忙。

③内心阴暗。

遭父亲拒绝后,愤然打算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让对方当不了。

(每点2分)

(4)①曾经,“他”出类拔萃,父亲希望傻弟像“他”一样优秀;如今,“他”深陷权力争斗的漩涡不可自拔,父亲希望“他”像傻弟那样单纯快乐些。

②这体现出父亲人生追求的变化。

从前追求权力地位,退休后看穿名利。

父亲厌恶了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希望儿子及早醒悟。

③突出了小说对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人际关系的批判。

④联系现实,言之有理即可。

(每点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侯 仁 之

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

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

”他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1932年初侯仁之进入燕大历史系学习。

师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洪业、邓之诚。

他们不仅培养了侯仁之扎实的史学考证研究功底,更根据他的学术兴趣,将他一步步引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学术生涯的侯仁之投身抗战中,秘密协助爱国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解放区或大后方。

抗战结束后,侯仁之来到利物浦大学跟随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达比教授学习。

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从此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逐步创立。

侯仁之对历史地理学科的实践从北京开始。

北京是侯仁之最为熟悉的城市,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他的博士论文就曾细致地探讨了这座古城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而随着对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深入,他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城起源、发展、历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以及中国古代帝王都城建设中深厚的意识形态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被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教授聘请为该会的委员,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1952年,侯仁之在北大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每位北大新生入校后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直至82岁高龄,他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北京历史地理》。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

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

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

“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

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

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回忆:

“到了年底,政府再也不许提抗日了。

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买了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

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

”之后,原本想学医的侯仁之萌生了报考顾颉刚所在燕京大学历史系的念头。

(维基百科)

②侯仁之的教书育人名言是:

“为师之道如叩钟,大叩大鸣,小叩小鸣。

”他指导学生,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

燕南园61号大门常向年轻人敞开,学生可以随时到他家里请教。

(《人民文摘》)

③“侯先生是出色的学者,充满激情。

他的激情不仅是对于学问和历史地理专业的激情,还有对于民生和国家大事的激情,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侯仁之的学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说。

(《东方早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