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657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名医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代名医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名医 1.docx

《古代名医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名医 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名医 1.docx

古代名医1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考查了三位“古代改革家”,那就是商鞅、贾谊、吴起,这些人物无论成败,都是改革的倡导者或者实践者,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0年,疫情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今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领导前行,而古代医者扁鹊、华佗等也不胜其数。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

此可谓医者仁心。

古代的医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历史上,许多人以神医著称,有的天资聪颖,有的敦厚仁爱。

中华“医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代名医。

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他以自己的实践首创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诊断体系,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

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他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扁鹊传记。

因此,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被写入正史的医生。

“神医”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市)人,东汉末医学家。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人们称他为“神医”。

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但未能流传下来。

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他创制的“五禽戏”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令人十分钦佩。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人们称他为“神医”。

中医“方祖”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公元215),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

”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张仲景经过数年总结,还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其中的“辩证论治”原则,为古代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被后人称为“医圣”。

他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有名言: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任长沙太守期间,访病施药,大堂行医。

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值冬季,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针灸鼻祖”皇甫谧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另说有宁夏彭阳县古城镇)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皇甫谧与流俗异趣,不趋炎附势,累官不仕,专一著述为务,著书颇丰。

著有《针灸甲乙经》、《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皇甫谧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之祖”、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葛洪在炼丹一道上颇有研究,发现了许多元素的化学反应,例如他在炼制水银时发现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在丹砂(硫化汞)加热时可以炼出水银,水银和硫磺的再次结合又能变成丹砂。

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医德高尚,济世活人。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少年时就博涉诸子百家,被称为“圣童”,青年时冲破世俗,不入仕途,立志学医,后终成一代医学大师,其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

他重医术,更重医德,提出了“人命至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基本行医准则。

他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为了解中草药特性,走遍深山老林,十分重视民间医疗经验,完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公元659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为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儿科之圣”钱乙

钱乙(1032—1113),字仲阳。

祖籍浙江钱塘。

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

曾任太医院丞,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钱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当时著名医家。

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滋阴派"创始人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学者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自幼好学,师事朱熹的再传弟子许谦学习理学,精通文哲。

至40岁开始习医,朱丹溪医术高明,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于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

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被后世尊为“药圣”。

“中医温病学家”叶天士

叶天士(1666—1745),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叶天士少承家学。

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先后拜过名医数人,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著有《温热论》。

叶天士是一位对儿科、妇科、内科、外科、五官科无所不精、贡献很大的医学大师。

史书称其"贯彻古今医术"。

无论其医学理论,还是医病治世,不贪荣华的品质,都是值得后人珍惜和学习的。

 

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

“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

“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

“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

头痛病。

②考竟:

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相陈珪举孝廉      举:

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宥:

宽容

C.太祖苦头风          苦:

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强:

勉强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

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

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

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

“此可以活人。

”(5分)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

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

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

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

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

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

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

①孙思邈:

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

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

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

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方助之以济人       济:

治理

 B.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瞭:

明白

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殚:

穷尽

D.遗令薄葬            薄:

简单、节俭

6.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

A.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C.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像古代庄子和当今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多次拒绝官职,说明他对功名也没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团,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都如同亲眼所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0分)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5分)

 

(2)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云谷传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张子曰:

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

谓余弟道之曰:

“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

”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

指医学。

②米颠:

指宋代书画家米芾。

③竹肉:

指伴奏和歌唱。

④遗蜕:

死去。

⑤苍头:

仆人。

室人:

妻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救则望之却(退避)走             

 猥以微贱,当(应当)侍东宫

 B. 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和谐)          

 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

C. 以今年三月之晦(农历月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D. 举不足以入其胸次(停留)             

 外与天际(交会),四望如一

10.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

A.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B.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C.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D. 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

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5分)

 

(2)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5分)

 

 

四、下面文言文,完成13—14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

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

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节选自《明史》)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好读医书,医家《本草》  好:

喜欢

B. 或一物而析为二三       或:

或者

C. 未几,神宗诏修国史      未几:

不久

D. 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自:

自从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5-18。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

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

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

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

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

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

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

“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

”帝悦,擢太医丞。

广亲宗子病,诊之曰:

“此可毋药而愈。

”其幼在傍,指之曰:

“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

”其家恚,不答。

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

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既而曰:

“吾能移之使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

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

“可矣!

”以病免归,不复出。

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

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

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

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

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

言无不验。

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

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

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

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zòng):

痉挛,抽风。

   ②痫:

癫痫,羊角风。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服:

指穿孝服居丧。

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

是古代医官名。

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

《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

D.金紫:

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

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

宋代沿用唐制。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

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

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

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

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

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

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

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

“此所谓周痹也。

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

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六、扁鹊传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曰:

“血脉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扁鹊传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扁鹊说:

“血脉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