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899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管理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方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活动。

2.新公共管理:

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3.治理:

治理是包括政府及政府体制之外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在内社会多元主体参加,基于充分沟通、协商与互动以实现合作共治诸多方式总和。

4.新公共服务:

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哈登特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在人民主权前提下,最为最主要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其基本职能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既非亲自划桨,又非代替公民来掌舵。

5.政府职能:

指以政府为核心公共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应当承担功能和作用。

6.公共政策:

政府或执政党依据人民意志对社会价值或利益所做权威性分配或调节。

是理论和实践中介。

7.政策合法化:

指经过抉择政策方案通过法定程序获得法律地位和法定效力过程。

政策合法化要经过一系列政策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发布过程,其主体是相应获得法定授权国家权力机关。

政策合法化包括通过立法程序政策法律化或法规划和通过行政程序政策合法化。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从宏观方面看。

是指政府对整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预测、规划,并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实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从微观层面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具体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依法对其内部人力资源所进行管理活动。

9.公务员制度:

指国家对公务员进行规范性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务员权利与义务、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励、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退辞职、退休、申诉控告、管理机构和法律责任等各种规定与实施措施等。

10.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公共主体为了有效利用公共信息资源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开发,供给,控制和协调管理活动.

11.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指政府有义务公开其所产生和掌握公共信息以及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有权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制度。

其核心理念是承认并尊重公民知情权,并通过确立和实行有效措施来保障公民获得政府信息合法权益。

12.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是通过建立政府网络而构建网上政府.从更为严格和科学层面考虑,可以认为电子政府是以现实政府为基础,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协调整合公共管理主体和再造公共管理流程而构建起来虚拟,具有公共管理现实功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1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管理,其目是为了改善和提升组织绩效。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科学设定组织目标,系统整合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管理过程。

14.公共危机:

指在人类社会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触发,在一个地区、区域或国家甚至全球产生极大危害性和破坏性,在较大时空范围威胁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共同利益,需要迅速动员整合社会资源以回应和控制一种紧急状态。

15.公共危机复合治理:

是以政府或国家为主体,其他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以复合主体为其特征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区别与传统政府单一权力中心和权力单向度运行危机治理模式,它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合作互补,基于社会资源高度整合而进行公共危机治理。

16.公民社会:

独立于政治国家和经济市场外公共领域及存在于其中民间组织网络和个人网络总和。

17.第三部门:

是区别于第一部门政府组织与第二部门经济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正式自治性组织总和。

18.公共权力:

是人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一种社会以建构。

现代意义公共权力是源于公众授权并得到法律保障,由政府与其相关部门以及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用以配置公共资源、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和增进公共利益权力。

19.公共权力异化:

即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背离其本质规定性行为,使公共权力运行及结果与其本质要求相背离。

1.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公共管理?

答:

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所形成包含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在内跨国家、跨地区多层面多领域流动和互动。

全球化对公共管理影响有:

(1)要求政府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重新审视定位;

(2)新格局对各国公共管理效率和效能提出挑战;(3)推动公民社会和全球结社革命兴起;(4)推动政府管理改革进一步向民主和法治方向发展;(5)全球治理问题全方位凸显。

2.民营化改革中公共物品不同制度安排形式:

(1)合同承包,即政府可以和第三部门签订关于物品和服务合同。

(2)特许经营,政府成为安排者,第三部门成为生产者。

(3)补助,及政府给予第三部门补贴。

(4)自由市场(5)志愿服务,通过志愿劳动,像慈善组织这样第三部门提供了很多人们需要服务。

3.治理网络核心即积极运用各种治理工具进行多中心治理。

4.彼得斯基于对各国政府治理变革进程分析提出四种模式:

(1)市场化征服模式,主要涉及公共行政与私部门管理活动关系调整。

(2)参与式政府模式,一方面,否认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强调政府组织内部层级关系调整。

(3)弹性化政府模式,是指政府有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回应新挑战。

(4)解制式政府模式,主要涉及政府与公务员、政府与公众关系调整。

(5)无缝隙政府模式,主要内容有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

(6)“合作政府”与“整体型治理”

5.什么是公共选择?

引入公共选择理论对于公共管理有何意义?

公共选择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需求、供给和产量,是对资源配置非市场选择,即政府选择。

意义:

(1)引入经济学假设和研究方法为公共管理研究拓展了经济学视野和新研究途径;

(2)经济人假设逻辑起点对公共管理领域中人们行为做出更合理分析判断、解释和预测,使公共管理获得比传统公共行政更强有力理论基础;(3)有助于促进公共治理中参与式民主和协商民主,增强社会构成力量中不同主体之间沟通与互动,以利于增进共识,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4)有助于增强宪政和法治理念,通过制度创新促进法制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强化对公共权力制约和反腐败。

6.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问题核心,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经纪人假设下,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未必一致,他可能去追求个人利益而把委托人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代价,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7.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正式组织。

主要特征:

(1)公共组织秉持公共利益取向和公共服务导向;

(2)多数公共组织运行主要依靠公共财政预算支持;(3)公共组织一般具有政治性;(4)公共组织活动需要更多地接受公众监督;(5)公共组织目标多元性;(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垄断性。

8.政党在和平时期主要作用:

(1)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

(2)政治社会化功能;(3)政治领导和政治动员功能。

9.加拿大学者霍莱特和拉米什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在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型、混合型和强制型。

(1)自愿型工具:

已不受或少受政府影响为主要特征,期望中任务完成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

包括家庭与社区、自愿性组织和市场。

(2)强制型工具:

以强制或直接方式作用于受体----目标个人或组织,后者在相应措施是只有很小或没有自由裁量余地。

主要有规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三种类型。

(3)混合型工具:

兼有自愿型工具和强制型工具特征,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同时,可以不同程度介入非政府部门决策形成过程。

包括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以及征税和用户收费。

10.公共政策执行途径:

(1)自上而下途径,以“有限行政”为基础,以政策制定者为中心,认为政策执行是下层行政人员遵循既定政策方案与原则,完成政策具体指令过程。

(2)自下而上途径:

从确定执行网络中组织成员目标、战略、行动差异以及联系为出发点,抛弃自上而下途径对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因果关系预设,认为政策失败关键是参与执行组织及其成员适当选择、协调与互动。

11.人力资源特点:

(1)社会性:

人力资源以有生命自然人为载体,但人具有社会属性;

(2)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仅能被动适应环境,而且能主动改造环境;(3)时效性:

人力资源以有生命自然人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形成、开发、使用必然受到人生命周期制约。

(4)再生性:

人力资源属于再生性资源。

(5)资本性: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具有资本属性。

1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管理理念。

人事管理往往把人视为达成组织目标工具,把人视为产出前所必须付出成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视为一种资源,并且是最生要,最宝贵第一资源。

(2)管理视野。

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更关注组织长远发展,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而人事管理则更注重当前事务性工作,一般是短期导向而不是关注全局性发展战略。

(3)管理内容。

传统人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录用、考核、奖惩和薪酬谢等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更为丰富,不仅包含了人事管理基本内容,而且还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和激励等。

(4)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采取人性化平等互动管理方式,并注重培育和激发员工对组织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发挥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人事管理则往往把员工视为规制、支配和监控对象,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回应性。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哪些职能环节?

可以总结为PADS四个环节,具体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planning(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这呢功夫雇员之间划分与分配任务;决定工作价值);

(2)人力资源获取acquisition(招募、选录、甄选政府雇员);(3)人力资源开发development(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4)纪律和惩戒sanction(确立、保证雇员与雇主之间期望;建立惩罚途径)。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内容:

(1)价值与伦理开发。

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首重方面。

(2)心智与心理开发。

需要对公务人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教育培训和心理辅导,使其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和改善,以适应公共部门所面临日益复杂和繁重工作之需要。

(3)技能和体能开发。

注重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实现人力资源生物性能量和能力提升和强化。

15.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维度:

过程、技术、经济、社会维度。

16.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过程:

(1)确立组织愿景、使命、目标。

(目标制定SMART原则:

明确具体specific:

可以度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面向结果results-oriented;有时间限制time-bound)

(2)制定绩效计划;(3)整合组织资源和实施计划;(4)动态持续绩效沟通;(5)绩效评估。

17.公共危机管理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

第一原则和根本原则;根本目标是为了最大限度挽救遭受危机戕害或威胁人生命,保护人生命安全。

(2)防范为先理念:

公共危机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和公众都需要保持高度警觉防范意识,公共部门必须构建和完善危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机制,强化危机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资源整合理念:

公共危机应对和治理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迅捷充分地整合社会资源以回应挑战。

(4)国际合作理念:

当代社会公共危机治理需要相关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多边国际合作或全球合作。

18.公共危机复合治理可能出现困境及其救治策略。

(1)复合治理含义;

(2)困境:

第一,政府作为复合治理主体,自身存在条块分割会严重制约危机处理与控制;第二,第三部门发展困难重重;第三,公民公共精神和公民文化缺失。

(3)救治策略:

第一,打破政府和公共组织体系条块分割状况,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治理能力;第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最后培育和弘扬积极公民精神。

课后思考题:

1.试比较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及新公共管理三种理论模式异同。

  

传统公共行政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特点:

一是强调行政管理一般性或普遍性原则。

二是行政官僚价值中立原则。

三是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公共行政最高标准。

新公共行政观点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关于社会公平与人权价值观,在对传统公共行政批判同时阐明了自己观点:

一是新公共行政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政治行政二分法框架。

二是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民主行政思想,认为政治民主与行政民主并重,注重行政过程价值和伦理因素。

三是新公共行政学批判把效率作为公共行政头号公理,强调应该把社会公平放在首位,同时也强调公平与效率协调和统一。

四是注重行政过程中价值和伦理因素。

五是重新探索行政组织理论研究视角和演进途径。

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掀起一场政府改革大潮。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理论模式是一次深刻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体广泛性。

二是公共管理将私人部门管理方式运用于公共部门,强调以市场机制来促进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三是公共管理注重管理外部环境,实现由内部取向转化为外部取向变革,又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转向重视取得成果和目标。

四是公共管理注重管理价值实现和责任,特别强调管理者责任,要求实现经济、效率与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与民主,要求实现4E+D价值目标。

五是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并在政府改革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公共组织理论变迁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

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2)组织理性行政模型:

西蒙理性决策模式;林德布罗姆渐近决策模式。

(3)新公共行政理论:

更偏重于人本主义,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

(4)新公共管理理论:

从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中获得了理论支撑。

(5)公共组织理论新发展

3.公共组织如何应对网络时代挑战 

对公共组织职能挑战:

社会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组织能力大大增强,逐渐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治理模式 对公共组织结构挑战:

分权化倾向;扁平化趋势 对公共组织决策挑战:

 组织结构创新:

一是组织结构集中控制转向在自治合作基础上协调,知识型员工比例日益提升,为了保持知识与权力匹配,组织内部需要分权自治;二是组织结构规范化转向减少规制,实施协调机制;三是扁平化网络结构。

 组织管理创新:

放松管制、弹性管理、结果控制 

组织文化创新:

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文化转变,由规则导向型或长官意志导向型向成果导向型、学习创新型和民主导向型转变,由供给型文化向服务型文化转变,由等级控制型向扁平化网络化互动合作型

4.政府失灵原因、主要表现及矫正措施。

 

答:

政府失灵是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干预过多或干预不力,或实施了错误干预,其结果不但没有很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反而造成政府或是规模过度扩张、寻租活动增多、交易成本加大,或是政府管理失效或低效,社会经济效率低下,社会资源难于实现优化配置。

  政府失灵既是由政府组织自生内在缺陷所致,也与政府官员操作不当相关。

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即使政府是公正无私,也会因为判断和技术能力原因影响干预结果。

2.政府实际上并不是公正无私,组成政府机构各层官员也是“经济人”,政府自身也是利益群体。

3.政府是最大垄断者,因而对经济效益实现往往缺乏决定性驱动力。

4.政府成本与收入分离使政府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官僚机构低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失灵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政府政策与工作低效 2.政府部门自我扩张 3.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 4.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灵矫正有如下一些措施:

1.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就是要真正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切断政府官员行政干预渠道。

实现政府市场化改革,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政府人员雇员化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2.分权 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其一是政府向社会组织分权;其二是政府系统内部分权;其三是政府体制中自上而下分权。

3.行法治和道德教化 厉行法制对于矫正政府失灵具有根本性意义。

但也应当确立这样理念,即对于政府官员行为引导,劝善应重于惩戒。

4.促进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 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和参与权是防止和矫正政府失灵重要保证;促进公民参与,促进公民社会与政府互信和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治是矫正政府失灵必由之路。

5.政策执行失控主要表现、原因及矫正方式 表现:

敷衍、政策附加或阻截、政策扭曲、政策抵制 原因:

传统行政管理强调规则和程序,强调层级关系和自我约束,依靠政策自身权威实施,忽视价值认同和引导、民主参与与外部监督,这不仅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给政策执行带来诸多障碍。

 矫正: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组织建设、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素质、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监控、促进公共政策执行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

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要绩效标准,以及影响和制约公共部门绩效主要因素。

 目前西方国家管理实践中一般采用“3E”标准:

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或译为效能或效果)。

一些学者建议再加上公平(equity),成为“4E”。

 经济标准关注是成本付出是否最小化,是否按法定程序花钱。

效率标准关注既定投入产生结果。

效益标准即在一定工作量完成之后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公平标准关注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受众,包括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待遇,尤其是那些需要特别照顾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好必要服务。

 影响和制约公共部门绩效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

(1)政治制度和法制环境。

(2)经济体制类型。

(3)文化环境。

2、管理机制因素。

(1)政府活动受资金预算限制。

(2)政府部门权力也受到限制。

3、公共部门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1)服务人员道德水平影响。

(2)公共事务层出不穷也纷繁复杂,对服务人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服务人员语言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否则会制约公共部门绩效水平提高。

(3)服务人员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7.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主要障碍。

 

一是非市场产出公共部门产出大多难以量化。

首先,公共部门一般并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这种服务是无形,而且也缺乏来自市场反馈信息和可比较成本效益方面数据。

其次,公共部门具有垄断性和非营利性,其产品和服务并不进入市场交易体系,要对其准确测量在技术上有难度。

再次,即便绩效可以量化,但以量化形式表现非市场产出公共部门绩效是否适宜也需要考虑。

 

二是公共部门目标多元性和模糊性:

公共部门目标经常是多元,不仅要追求效率,而且更要追求诸如自由、平等、公平和民主等多方面价值目标。

这些目标一般都较为抽象笼统,通常可以明确定性却难以清晰表述。

目标多元性会带来绩效评估困难,而目标模糊和目标之间冲突矛盾和价值排序问题会进一步加大这样困难。

 三是公共部门难以用统一绩效指标体系来衡量。

公共部门是由多个承担着不同功能机构构成,难以用统一绩效指标体系来衡量不同机构绩效,其次,同一功能公共组织也有差异,公众对绩效概念有不同理解和期望值,并且难以用具体数据来衡量。

 四是组织障碍:

首先,绩效管理要取得显著成效,取决于组织是否拥有从事绩效管理能力专家。

其次,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地址也是实行绩效管理组织障碍。

再次,是官僚制组织文化障碍。

 五是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绩效管理必须依靠重组和完备信息系统支持,但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尚不完善,表现为:

1、信息收集困难。

信息不充分、不完备就会无法真正反映组织实际绩效。

2、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由于受制于信息传递渠道,上下组织沟通存在信息传递失真可能,公众对政府行为做出客观公正评估也存在着障碍

8.分析公民社会内涵,探讨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基本关系?

(1)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一个中介性社团领域。

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地结合而成,以保护和增进他们利益与公共利益。

简言之,公民社会是指独立于政治国家和经济市场外公共领域及存在于其中民间组织网络与个人网缉私总和。

在现代社会,公民社会已成为与政治国家、经济市场鼎足而立三种最重要社会构成力量和机制之一。

(2)关系:

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理论在公共事务管理理念方面契合;公民社会是构成公共管理主体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社会勃兴与公共管理关联性;公民社会兴起促进公共管理模式发展。

9.阐述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面临制度困境,并探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路径。

(1)困境:

第一,政府认识和判断上误差和错误;第二,立法不足、规章混乱、政策矛盾和缺失;第三,审批登记门槛过高过严;第四,政府缺乏有效监督;第五,经费短缺,税收体系不规范,自身管理不规范;第六,人员素质不高。

(2)发展路径:

第一,法治化:

增强第三部门组织和合法性、促进公民社会权利构建;第二,市场化;第三,积极培育和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第四,大力培育和弘扬公民精神。

10.现代政府职能作用边界如何划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政府职能如何定位?

(1)现代政府作用边界主要基于两点:

市场原则和公益原则;

(2)定位:

第一,确定制度框架;第二,调控宏观经济;第三,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第四,协调群体冲突;第五,治理外部效应;第六,调节和再分配社会收入。

11.公共管理何以成为当代全球关注重要问题?

新时代特点要求公共管理在理念、方式、效率、效能诸方面与时俱进:

(1)全球化;

(2)社会不可治理性;(3)知识经济;(4)技术革命;(5)现代民主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